第四卷 安得猛士守四方 第十二章 人皇之祭

「大漢真龍!」

封印中的陰麗華渾身一顫,抬起頭來。

國色天香的容顏緩緩散去,現出詭異的身軀,一部分玄陰漆黑,一部分金光琉璃,間於鬼道佛道,陰陽對立中。

而那琉璃佛光大盛,業已壓得鬼氣節節敗退,將盡全功。

陰麗華極度虛弱,幾乎說不出話來,但一股玄之又玄的意念卻傳遞了過來。

「她要地皇書?」

彈指剎那間,顧承有所猶豫。

萬一這是佛門的陷阱怎麼辦?

但最終,他堅定決心,送出天書三卷,飛入封印。

行動勝過千言萬語!

三道流光沒入封印中,頓時激起驚天波瀾,一隻暗金色的手掌驀然出現在上空,五指如天,向下鎮壓過來。

但陰麗華看著三卷天書,目光亮起,開口頌念經文:「九華玉闕,七寶皇房,承天稟命之期,主陰執陽之柄……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形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

剛剛還虛弱到極致的陰麗華,隨著經文的頌念,冥冥中一股聖潔而又厚重,高遠而又雄渾的力量跨界而來,注入她的體內。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她的聲音愈來愈宏亮,威嚴愈來愈浩大,當最終念誦到那個神祇的名字,祭禮完畢。

天地一靜。

那金色佛掌之力,悄無聲息地湮滅。

「神仙打架啊……」

目睹這一幕,作為始作俑者,顧承為之驚嘆。

這一戰其實很有趣,一個祭祀一個。

顧承祭祖陰麗華,陰麗華則以地皇書祭祀后土娘娘,最終藉助后土皇地祇的力量,阻擋佛門的威壓。

可惜的是,即便得后土之力,也無法瞬間抹去佛門數百載的布置,地藏王菩薩的佛掌看似消失,那四散而出的力量,卻依舊籠罩洞天,將六大封印加固。

陰麗華最終還是未能離開封印,唯有趁此機會,將佛光碟機散,原本被壓制的幽冥陰氣大盛,趨至一種陰陽平衡的狀態。

佛門五十年的心血,瞬間化作烏有。

不過危機只是暫緩,尚未完全消除。

「原陵之內,本宮的肉身,拜託了!」

在意念相連即將中斷之際,陰麗華朝著顧承頷首,鳳袖拂起,兩道光芒返了回來。

萬世母儀,真凰命格!

三書合一,地皇重現!

「與真龍對應的真凰?」

顧承先收了第一道,目光一動。

真龍之氣君臨天下,真凰命格母儀天下,但從某種意義上,後者比前者更稀奇。

因為只要坐上皇位,就能得真龍之力,可真凰命格卻很罕見。

所以歷朝歷代,皇后常有廢立,即便是何後,也是沒有真凰命格在身。

而陰麗華將真凰命格交予,不僅可傳給太子妃,日後母儀天下,也將佛門的所求傳來。

「原來佛門真正要開闢的,是六道輪迴!」

顧承眼中閃爍異色,收下了第二道光芒——

內蘊厚德載物,輪迴之法的地皇書!

后土娘娘跨階傳法,居然順手地皇書給復原了,不愧是天地間有數的大能。

顧承自然不會客氣,法力湧入,毫無阻礙地祭祀這件玄器,頓時間,周身氣息為之一變。

原本地界對顧承是有一股強烈的排斥同化之意,全靠陽賓士都功印的鬼氣遮擋。

但現在,祭煉了地皇書後,本源之力注入體內,瞬間成為地界陰氣的主宰。

顧承一手持書卷,一手負於身後,一步邁出,向著酆都而去。

上空那些縱橫交錯的浩大力量拚命搜索,卻是直接掠過,彷彿根本看之不見。

最終,它們一無所獲,只能悻悻收回。

有此三皇神器在手,地界之大,也可縱橫!

更關鍵的是,陰麗華的祭祀,給顧承提了一個醒。

他手掌一按,地皇書隱隱一顫,其內沉睡的一道意志蘇醒。

「早見滄海君,晚師黃石公。力士不得力,驅使芒碭龍。仁義以為椎,氣蓋百代雄。一擊函谷碎,再擊烏江空。從容一籌畢,全漢酬其功……」

器靈蘇醒,化作一位羽扇綸巾,氣定神閑的白衣男子:「臣張良拜見殿下!」

地皇書的器靈,正是張良留下的分魂,故而王莽篡漢,無主祭煉,也能屠殺群仙。

漢初三傑,謀聖張良,兵聖韓信,輔聖蕭何,今能一睹風采,幸甚至哉。

顧承點了點頭,開口道:「后土娘娘煉地皇書,開三界輪迴,本可應皇天后土,證道祖位,卻被佛教所阻。佛教要教化眾生,開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六道,以此為天地輪迴正統,兩者激烈衝突,最終后土娘娘離去,地藏王菩薩入主地界!」

張良分魂細細聆聽,也不禁露出動容。

他當年捲入的是人道洪流,對付的是海外群仙,但現在一蘇醒,卻發現面對的是大能之爭,三界為局,眾生為棋,實在驚心動魄。

顧承卻不覺得如此,他即將成為人皇。

天地人三界,即便是大能,想要改天換地,得大造化,都繞不開他這位人皇。

所以顧承對張良道:「你替孤覲見后土娘娘,以得聯絡,佛門開六道輪迴之際,孤可祭祀皇天后土,助她一臂之力!」

張良分魂領旨:「是!」

開天地輪迴,讓眾生得有來世,對於大漢皇朝而言,並無妨礙,可佛門傳播信仰,那就是動搖皇權。

所以顧承直接押寶,祭祀后土皇地祇。

無論后土娘娘會不會投桃報李,這都是一個良機,不容錯過。

倘若真得后土娘娘支持,將來對上眾佛群仙,大漢皇朝也有底氣了。

「臣去了!」

此時張良分魂領命,就要離去,顧承目光一動,指向酆都城內:「那是你的傳人嗎?」

張良分魂的目光,落在於城牆邊等待消息的郭嘉身上:「是的!」

「子房後繼有人!」

顧承微笑。

郭嘉和張良的氣質頗有幾分相似,只是張良更偏向於飄然仙風,郭嘉則是放蕩不羈。

顧承將兩人比較,就覺得郭嘉恐怕還是張良的迷弟,以他為榜樣,立志成為謀聖。

算上赤松子一脈的賈詡,張良一身所學,確實得到傳承。

「少年得志,難以長久,還望殿下費心!」

張良化作一道流光,於郭嘉周身繞了繞,再破開空間,投往后土娘娘的道場。

於是乎,當顧承現身,得祖師教誨的郭嘉再無心高氣傲,上前幾步,以臣禮拜下:「嘉願輔助太子殿下,御四方外敵,開太平盛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