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太陽初出光赫赫 第五十三章 明教覆滅

「飛虎軍増募一萬,何人有異議?」

大慶殿內,顧承俯視群臣。

群臣目光交匯。

武將興奮不已,文臣隱隱擔憂。

一切只因立於中間的老將軍——辛棄疾!

辛棄疾這個名字對於現代人來說,耳熟能詳,學生時代都背過他沉雄豪邁的詞。

能寫出那種氣吞山河的篇章,他本人的氣概可想而知。

實際上,辛棄疾生於北方,也就是金國統治區,其祖父為金國官員,心向大宋。

由於成長環境,他對於金國的風土人情十分了解,不甘於漢人被奴役的命運,在二十幾歲時就舉兵起義,一度力挽狂瀾,更是真知灼見,勸說更大的起義軍首領南下,配合南宋正規軍,共同抗擊金兵。

壯歲旌旗擁萬夫,如這樣的少年英雄,本該有個輝煌的人生,可惜辛棄疾不了解政壇的陰暗,再加上北歸的身份尷尬,仕途黯淡,一生三起三落。

現在是顧承掌權,早早將辛棄疾啟用,這位老將軍雖已五十多歲,卻依舊滿腔激情,欣然領命。

不過顧承早就向孝宗分析過天下大局,南宋如今的國力和士氣,經不起哪怕一次失敗。

所以對於辛棄疾,必須有考驗。

平叛江西,也就是明教又一次造反,就是看看辛棄疾閑居十年後,帶兵打仗的本事有沒有荒廢。

結果辛棄疾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統籌全局,剿撫兼用,僅用兩月時間,就將叛亂徹底平復,其中還包括了來回行軍!

有了這份功績,顧承接下來的嘉獎,就順理成章了。

當然,辛棄疾也不是貪圖官職之輩,他真正需要的還是重視和信任。

比如現在的飛虎擴軍!

飛虎軍乃是十多年前,辛棄疾平匪時的設想,正如同後世鼎鼎大名的飛虎隊,這就是一支精銳的特種部隊。

飛虎軍初立時,名額僅有一千,偷偷擴充,也只有兩千多,人員都是從各地廂軍中,不拘一格,選拔出來,有了辛棄疾的訓練,雄鎮一方,方成為江上諸軍之冠。

原歷史上,飛虎軍被金人稱為虎兒軍,聞風喪膽,十分畏懼,可惜後來也免不了受武備廢弛拖累,軍力漸致糜爛。

現在顧承看上這支軍隊,準備擴軍,一下子就引發了各方利益衝突。

「殿下,飛虎軍乃是廂軍,若是不聽湖南安撫使節制調度,恐怕不妥!」

「殿下,飛虎軍初立時皆烏合無賴,在帥府成軍時,服帖無事,若使出戍,無異於虎兕(sì)出柙,後患無窮啊!」

「殿下,請三思啊!」

……

顧承看著醞釀完畢,開始紛紛勸諫的文官們,表情淡然。

大宋的文武之爭,不是喊一次熱血口號就能改變的,他早有心理準備。

不過此時他記下每個反對的大臣,如果處於公心,哪怕是畏戰,顧承也不與他計較,但如果處於私心,哼哼!

外戚李氏已被削去榮寵,未來的奸臣叛徒,如史彌遠、吳曦、安丙等人,以各種辦法貶官,一一滅去。

顧承才沒有好脾氣,去給這些人機會,看他們會不會在英明神武的自己領導下幡然醒悟。

都已經知道這些傢伙心懷不軌了,還玩這種遊戲,不是自討沒趣嗎?

當然,想把所有大臣換成一心為國的忠肝義膽之輩,也不現實。

而且忠心不代表能力,有些人確實忠心耿耿,但他們沒有能力擔任要務,好心辦壞事,還不如不用。

所以這種換班底的活兒可不輕鬆,有馮蘅勞心勞力,智囊團擴充,顧承估計,從太子身份監國,掌控大權開始,至少需要三年,他才能有一批自己用得順手的班底。

這已經相當不錯,大宋目前已進入積極備戰,邊境兵力調動,時刻表現出進逼狀。

如果金國打過來,那再好不過,守城可比攻城要佔太多便宜,單單一座襄陽,就足以讓金國欲仙欲死。

如果金國按捺不動,顧承就派出使者,聯絡鼓動四方,合縱連橫,比如如今跳得很歡的漠北諸部和一向見風使舵的西夏。

「飛虎増募再議,將奏章送入東宮,我自會批示,散吧!」

顧承開口,這種循序漸進,平衡文武的態度,無疑讓眾臣吃了定心丸。

他們就害怕太子年紀輕輕,急功近利,現在太子在規則內行使權力,哪怕偏袒一方,只要有禮有節,自沒有不接招的道理。

顧承回到東宮,下了命令,很快風塵僕僕的歐陽鋒和利空法王走了進來。

「你們做得不錯!說說吧,怎麼攻入光明頂的?」

辛棄疾平的是明教在江西發動的叛亂,洪七、苦慧、歐陽鋒、利空法王滅的是明教在江湖上的勢力,也是它真正的道統根基,光明頂!

平心而論,顧承原本認為,成功率不足五成。

畢竟明教經營光明頂已有數百年,憑藉危崖天險,有七顛十三崖,金城湯池之固,更有密道蜿蜒曲折,上下相繼,外人極難攻入。

倚天屠龍記中,六大派之所以將明教打得落花流水,那是因為陽頂天暴斃,明教群龍無首,為爭教主之位還內訌,有機可乘。

此次四大法王雖然死了,五行旗在江西也損失慘重,但還有光明左右使和五散人,一味防守,還真不易攻上。

「這還多虧了歐陽莊主,找到水源,下了劇毒……」

「法王客氣了,若不是你以密宗身份,取得了明教上下信任,裡應外合,難以成功!」

在歐陽鋒和利空法王的商業互吹中,顧承明白了大致的過程。

不得不說,有時候反派就是比正義人士用起來順手,至少讓丐幫和少林就水源下毒,是萬萬做不出來的。

此次兩位反派看對了眼,一拍即合,同時半跪,托舉一份密卷,朗聲道:「屬下幸不辱命,此乃乾坤大挪移,請殿下過目!」

「好!」

顧承伸手一抓,那密卷從兩人手中自行飛起,落了過去。

如此神乎其神的真氣控制,已然堪比百年前喬峰的擒龍功。

歐陽鋒和利空法王渾身一震,半年不見,這位主子的武功修為居然更上一層樓,令他們心中懾服。

顧承翻看著乾坤大挪移,雖然沒有修鍊的打算,也不由讚歎創功者的奇思妙想。

其實武功修鍊到最高深的境界,借力打力,挪移勁力都是自行領悟,正如絕代雙驕的移花接玉,完全是邀月憐星冠絕天下的實力所成就。

只是乾坤大挪移和斗轉星移提前做到了這點,方才使人感到不可思議。

「明教教主石元亮,死了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