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終成大亨 第三百四十四章 務實的決定

民諺說,節到小雪天下雪,夾雨夾雪,無休無歇;小雪節到下大雪,大雪節到沒了雪。

這確實很有些道理,因為大雪的這天,不但沒有下雪,反而還罕見的出了太陽。

即便如此,潘時敏從白色的大G里下來後,依然是一路小跑著奔向原本的候機樓。

這處原本未完工的通航機場,現在已經成了一座花園式的城鎮,哪怕是在這樣的隆冬里,草坪和樹木依然青翠,路旁那些在其它的季節里,顯得平平無奇的梅花,此時早就成了園區最最動人和靚麗的風景。

乾冷的空氣中,明亮的陽光下,黃色的花朵鮮嫩得讓人心顫。

以至於經常會有人站在樹下拍照,其中的一些,身上的白大褂都還沒脫下來。

對中國的知識分子來說,梅花啊,始終是他們最喜歡的花之一。

但景色再美,依然改變不了那刺骨的寒冷。

哪怕是通航機場,選址的時候,也定會選在空曠的所在,哪怕在小鎮建設的時候,做了一些針對性的調整,寒風依然比城區里猛烈得太多,讓潘時敏更難調和溫度和風度之間的對立。

她的目的地,是塔台。

並沒有投入使用的塔台的頂層,此時被布置成了會議室模樣,四周一圈的玻璃,讓整個房間,都沐浴在難得陽光中。

潘時敏一進門,就看到了和老馬並肩站在窗前的馮一平,兩人都雙手叉腰,看著這個日益壯大的小城,但看起來,卻沒有說什麼話。

「潘總,這是帶來了什麼大禮?」高志毅接下她拎著的箱子,「哦,蜜桔。」

潘時敏摘下手套,笑吟吟的跟大家介紹,「家裡剛收到的,這個時節最適合吃。」

那自然是好東西了。

老馬那邊現在進一步擴大範圍的次日達,對潘時敏來說,一點都不稀罕,因為她很早就享受到了空運帶來的便利。

而空運的這些時鮮水果,無疑都會是精品。

大家也不客氣,笑呵呵的一人拿一個,很有些團拜會的架勢,確實,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有些過年的氣息了。

南方這個時候,都會開始準備腌肉,北邊,年畫廠家也已經全力開工。

但今天的這個會議,從一開始,就不太輕鬆。

「形勢的變化,已經越來越明朗,美國次貸的相關影響,已經越來越廣,越來越深。」

「現在受到影響的,已經不只是那些以外貿為主的公司。」

進入12月以後,市場的反應,讓那些心存僥倖的人,再也很難自欺欺人下去。

國內相關的聯動最明顯的,就是出口增速。

今年初,出口增速還高達百分之五十多,接近百分之六十,上個月,就已經降到了百分之二十幾,而且還在呈下降的趨勢。

「可以肯定的是,明年的情況,肯定會更糟,很多原本不屑於做內銷的公司,迫於生計,接下來會大力開拓國內市場,這就意味著,集團很多公司的業務,接下來將會面臨著最激烈的競爭。」

「我希望大家已經做好了相關的準備。」

但老馬和周星宇此時卻表現輕鬆,他們一個是線上的平台,一個是線下的平台,相關公司的競爭更激烈,會為他們增添了不少有利因素。

比如說,便利店很可能會從供應商那裡拿到更低的價格。

而對老馬來說,那些外貿廠家加大內銷的力度,肯定會帶來電商商戶的增加。

而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增高,應該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減少去商場的次數,選擇相對更實惠的網購。

「烈火煉真金,我希望明年國內業務的綜合表現,依然符合我們的期待。」

「所以,經過綜合考慮後,我決定,不會調整已經確定的關於明年的那些指標。」

梅義良此時就沒那麼輕鬆了。

他坐鎮的省內,集中了嘉盛旗下眾多的製造業,結合目前的形勢,明年要完成相關的目標,真的不會輕鬆。

但是,怎麼說呢,他又並不覺得,明年就一定不會完成相關的目標。

前幾年也是這樣,每次看到相關的指標,他都會覺得,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到最後,卻全都能超額完成。

這讓他對各公司的潛力,有些盲目的自信。

努努力,拼拚命,應該也是可以的。

「因為,從大的層面上來看,國內業務,我們絕對不容有失。」

「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無論在哪個領域,我們的國際拓展,都不輕鬆。」

「我想,大家也都留意到了我們和相關國家的糾紛,加入WTO以後,國內公司,遭遇到了越來越多的起訴。」

「美歐既不說了,就是在亞洲,情況也不容樂觀,日韓和印度,和我們的貿易糾紛也越來越多。」

「澳洲的情況也相差彷彿。」

「雖然從大的方向來說,無論在哪個市場,我們的出口額一直都在上漲,但我們要注意到,這樣的增長,真的不容易。」

「……政策的風險非常大,原本大好的形勢,可能會因為一項反傾銷調查,從而徹底逆轉。」

「但看看另一個方面呢?」馮一平站了起來,「外資在國內,依然會享受著比內資公司更多的優惠,我們的消費者,天然更推崇那些外資公司,尤其是知名外資公司的產品和服務。」

「我們想去他們家門口,面臨著很多障礙,有時候,甚至根本就抵達不了,但他們卻可以完全不受限制的在我們的家門口和我們競爭。」

「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頂不住,那麼以後翻身的機會,可能就不大。」

這一點,老馬有切身的體會,當初如果沒把eBay給擊敗,那麼在電商領域,他大概率永遠不會有出頭的機會。

「所以,在國內市場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實際上是底線。」

潘時敏很想說一句,「老闆,你這底線好高啊!」

但想想那是馮一平,而嘉盛,又是國內民企的領頭羊,如果連他們都沒有這樣的志氣,那確實也有些說不過去。

「因此我也希望,集團的所有高層,都能接受和WTO有關的培訓,我們得承認,在對相關規則的利用上,我們和歐美公司,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金翎插了一句,「在這方面,國內不管是公司還是相關監管機構,和國外相比,都可以說是相差懸虛。」

「國外對我們國家發起的相關訴訟,多不勝數,但反觀國內的公司呢?不過在今年才實現了零的突破,而且,也只是突破了零而已,就是,只發起了一起訴訟。」

「從目前的實踐來看,遇到這樣的問題,主管部門,還不太指望得上,所以,我們確實應該做好相關的準備,以防萬一遇上這樣的事。」

她向馮一平點了一下頭,示意自己說完了。

馮一平點了點頭,「這就引發了我對另一個相關問題的思考,那就是,隨著我們的不斷發展,我越來越清晰的感受到,我們所遭受到的政治阻撓,已經越來越多。」

「對我們來說,那些所謂的市場經濟國家,所謂的對市場的不干涉,其實和他們所謂的民主和人權一樣,很多時候都只是說說而已。」

「尤其是會對我們國家的公司,各種挑剔,各種設限,當地的競爭對手,或者是有其他訴求的公司,也擅於用這一點來做文章。」

「最近,我們在美國就經歷過一次。」

「坦白說,真的,在國際市場上,國內的公司,確實更容易遭遇到更多的不公平待遇,因為我們都知道,經濟,很多時候跟政治分不開。」

「所以,想想和我們在貿易方面摩擦多的那些國家吧,在政治上,甚至在軍事上,他們都是美國的盟友。」

也正因如此,馮一平在美國成立的那些地道的美國公司,在全球擴張上面,尤其是在重點市場的擴張上面,根本就沒遇到任何阻力。

但想想,他如果是在國內創辦的Facebook或者是Youtube?那估計走出國門都難。

「而我們和美國的關係,大家也都知道……」

「……只發牢騷是沒用的,現實如此,我們只能適應。」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接下來,我們在美國的業務,將會更獨立。」馮一平的聲音有些沉重。

實際上,他已經決定了,接下來,美國那邊的業務,將不再和嘉盛有任何隸屬關係。

雖然從目前來說,美國那邊的業務,和嘉盛也只是名義上的隸屬,就是金翎是兩邊名義上的最高負責人,嘉盛在統計相關數據時,也會有包括那邊的,和不包括那邊的兩個版本。

但這怎麼都不算是一個會讓人高興的決定。

不過,這又可以說是最務實的決定。

「當然,這不會改變相關的合作和支持。」

「同樣是基於未來可能會面臨的政治阻撓,馬總,我覺得,電商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