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終成大亨 第十章 忠告

不是大家對馮一平如何迷信,而是現如今,專家這個名詞,尤其是經濟方面的專家,不但不復之前的高大上,還被不少人貼上了不靠譜的標籤。

要說,也是因為專家這個詞被濫用,原來說在特區,一塊磚掉下來,能砸到三個經理,現在在有些機構,一塊磚掉下來,至少能砸到五個專家。

在這個急躁的社會,這些專家也越來越高調,急著通過各種渠道發出自己的聲音,希翼著能脫穎而出,從而能擁有更多的公共資源。

當然,也有一些,渴望擁有更多的私人資源,因此選擇為某些利益團體代言。

但他們卻忘了一條鐵律,專家往往死於話多。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聽信他們的話越多的那些民眾,失望得越快,到後來,大家都明智的和他們保持距離,任你如何口吐白沫的喋喋不休,很多人都一致的選擇無視。

相對來說,像馮一平這樣因為自身實力足夠強大,已經強大到接近無欲無求的人,對一些公共問題的看法,才更有公信力。

剛剛那位對高調的劉繼忠有著不少質疑,相對年輕的商人,此時也越過劉繼忠身邊,朝大門口走去。

看著呆立在原地,有些著惱的劉繼忠,他暗自哼了一聲,真佛都來了,還有誰耐煩在這裡聽你這個假菩薩聒噪。

「你好,你好。」馮一平在金翎的介紹下,笑著和相熟的不相熟的同行們打招呼,握手,交換名片,沒有一點架子。

能被省里請參會的這些商人,都算是有成就的那一批,因而對這一點的感受特別直觀。

這個無論是個人財富,還是公司實力,是他們很多人加起來都比不上的馮一平,那是真沒有一點架子,不像有些人,只是裝得沒架子,所以實際上比平時還要端著。

所以他雖然嘴上說著「淺見」,但嚷嚷得恨不得讓全天下的人都聽到。

「馮總,你可是稀客啊。」陳總帶著馮一平朝裡面走。

「陳總你批評得對,之前我一直參加得不多,今後一定改正。」馮一平說。

「其實,這麼多同行聚集的會議,我也是一直想來參加,因為我有好多問題,想向大家請教,只是,怎麼說呢,現在我也是真的有些怕參加這些會議。」

「主要是因為肚子里的乾貨實在是太少,但在這樣的場合,大家偏偏又對我都很厚愛,總想讓我說兩句,這對我真的是很大的一種壓力。」

「理解。」陳總笑道。

他們確實能理解,只要是有馮一平到場的場合,大家免不了會期待他能給出一些乾貨來,未來的經濟發展會如何,近期那些領域你最看好之類的。

而這些問題,確實又都是比較棘手的問題。

但如果你不回答吧,難免會讓人覺得你有些自私,好像生怕有人能抓住機會,最終超越你一樣。

「但今天的這個會議不一樣,大家都是自己人,你就隨意拉拉家常就好,以後也一樣。」

「就是,馮總,只要你能來,我們就很高興。」

「只要你能來,我們感覺信心就足了。」

劉繼忠看著那些把馮一平圍得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看著他們臉上的那種在面對自己時,絕對不會出現的佩服和興奮的神情,心說,這些傢伙,果然是最勢利的一群人。

等將來自己被他們簇擁著的時候,一定要明白這一點。

這時,一群人從側門走進會場,他一看,原來是領導們到了,看著那些原本圍著馮一平的人紛紛就坐,他心說,來得好。

……

就和金翎說的一樣,既然參加了這樣的會議,如果不講兩句,那無疑不現實。

就在省里的兩位主要領導,向大家通報了省里今年主要取得的成績,並向大家表示感謝、慰問和歡迎之後,第三個登台發言的,就輪到了他。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行,大家好。」他非常認真的向大家致意。

劉繼忠一邊和大家一起鼓掌,一邊小聲對身邊一位和他關係不錯,同樣是從事旅遊業務,和他的東成有業務往來,關鍵是難得的沒有因此和東成產生糾紛的朋友說,「不知道怎麼回事,我是一看到馮一平這副樣子,就覺得不舒服。」

同行看了他一眼,心說,你之所以會覺得反感,或許是因為,馮一平那樣,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該有的樣子吧。

「嘉盛在省城發源,也紮根在省城,因此對省內的各項情況,可能比一些在外地經商的朋友們要更清楚一些。」

「在嘉盛成長的這些年裡,我們清晰而深刻的感受到,我們省從省城到下屬的各縣市,我們的政府機構和公務員,在轉變職能,轉變作風方面,有多麼明顯的進步和提高……」

這些也是實話,雖然現在他們這的很多機構和公務員的態度,以及水平,還是會和沿海發達地區的同行,有不少差距,但是縱向比較,這些年,他們確實有了整體上的提升。

有些事,確實不可能一蹴而就。

再說,這都到了年底,又是在省里希望省籍的商人,希望他們加大對家鄉投資的會議上,你要真的公開說省里的有些機關和官員,還是和沿海一些地區,存在不小的差距,那才是真的棒槌。

客觀來說,在任何地方投資,包括在歐美投資,都會遇到問題,關鍵是,你能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座的這次都能受到省里的邀請,參加這次會議,這完全說明了在省一級的機關,對他們的重視,這就是一個利好的條件。

真說起來,今天在坐的各位,都能有省領導親切接觸的機會,但在他們經商的省份,可能還真難有這樣的待遇。

「……客觀的說,作為一個中部省份,和沿海發獃地區比,我們省的底子還是比較薄,但是,最開始,沿海發達地區,不也是在很薄的底子上,這麼一步步的發展起來的嗎?」

「我們都知道,在商業領域,是難有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這種情況,現實是,那些早入場的同行們,把地都已經佔得差不多了,我們這些後來的人,別說找棵樹乘涼,就是想找塊地方立足都難。」

「因此,嘉盛願意乘著國家提出的中部崛起大戰略的東風,加大在省內的投資,在抓住更多好機會的同時,也能為我們家鄉親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我想,和我一樣,大家創業的想法,也是想讓自己,想讓身邊的人日子都過得好起來,我相信,和我一樣,還有不少朋友,依然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希望我們未來在省內,能有更多合作的機會,和大家一起,和我們的家鄉一起,共同進步,共同成長。」

金翎在鼓掌的時候,忍不住鄙視了馮一平一番,還說不耐煩出席這樣的會議,但看你現在多適應。

給你擬的稿子上的話,你是基本都沒說,但看你的講話,讓台上的那些領導多高興,領導們恨不得站起來拍手了都。

「謝謝,謝謝大家的掌聲。」馮一平向台上的領導和台下的同行致謝。

「因為大家都是自己人,我這裡還有一點不成熟的建議。」

大家馬上靜了下來,因為大家都知道,和之前的那些話相比,馮一平現在準備說的,應該是乾貨中的乾貨。

「雖然還看得不太清楚,但我個人確實覺得,在接下來的幾年裡,世界經濟,會存在一些變數。」

在大家都豎起耳朵的時候,劉繼忠又搖頭,切,糊弄誰呢。

「這個變數,會怎麼開始,後續怎麼發展,我現在也不能確定,但我可以確定的是,這個變數,屆時可能會影響到我們一些產品的出口。」

「所以我覺得,如果在座的各位,公司的主要業務,依賴於出口,可能是時候要加大對國內市場的開拓,準備好兩條腿走路,這樣才最安全。」

不少人鄭重起來。

馮一平能在這個會議上,這麼明確的說出這樣的結論,可見他雖然說得謙虛,但他對這個問題,實際上已經看得足夠清楚。

恰好,今天參會的好幾位嘉賓,主要針對的就是國外市場。

相對來說,外銷的單子大,利潤不一定會低於內銷,但相關的麻煩,比如說退換貨等售後方面的麻煩,要少很多。

考慮到運費以及海關方面的費用,很多東西,根本就沒有遠涉重洋的退回來的必要。

關鍵中的關鍵,是外銷至少不會存在應收賬款的問題——我們的一些國企會是個例外。

不會出現在內銷時經常要賬要到頭痛,很多利潤,最後都變成狗肉帳的狀況。

但是,如果外銷受挫,內銷,那就不是願不願意的選擇,而是必須做的選擇。

外銷,真的會如馮一平所說的一樣,出現較大的問題嗎?至少,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

比如在美國,經濟增長減速,通脹提高,失業率增長,原油上漲……這些目前在國內相對影響不明顯的因素,對美國消費者的影響就很大。

「按照發達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