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崢嶸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π部門的第一項具體任務

「馮的車庫?」魯賓頓時一愣,他感覺自己是重新認識了馮一平,沒想到他是這麼奢侈。

都專門在離他們首都不遠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機場,來放置他喜歡的汽車,這得是有多少輛車?

至於為什麼是機場,而不是車庫,他自己也給出了答案,方便運輸唄,有太多的豪車,都是坐飛機,完成從製造廠,到用戶手中的旅程。

而且,機場跑道,不是同樣很適合試車嗎?

只是,專門修建一座機場來方便運輸豪車,這份豪奢,肯定是天下第一份,不過,倒也挺符合馮的身家。

接下來在這裡,能看到多少珍稀的古董車呢,他都有點期待了。

「對啊,車庫,」老馬指著旁邊的那個規模一點不小的小鎮,「包括那邊也是。」

這個,魯賓就有些看不懂,看那其中有些小樓的格局,可放不下多少輛汽車,再豪奢的人,也不可能把自己珍藏的汽車當人來看待,給它們布置一個溫馨的家吧。

「是的,這就是我的車庫,不過,我這個車庫裡,工具和設備更多,還有很多一流的人才在使用這些工具和設備而已。」

哦,魯賓這才明白,他們所說的「車庫」是什麼意思。

確實如此,在美國,車庫除了可以用來創業,還是很多男人的工作間。

可是,現在有點條件的,都會在院子里建一個更專業的工具間,同時用來當操作間好不好,比如魯賓自己就是如此。

他家裡鼓搗機器人的那個工作間,都可以說是一個小車間了。

果然,他跟著馮一平走進高大的機場主建築,發現一樓大廳里非常空曠,一輛車都沒有,只是在那一頭,很規則的擺放著一些十幾米高的貨架,靠牆,還有一些柜子。

他完全想不通,這究竟是什麼安排。

但那位傑克好像知道,他問道,「這裡就是你的實驗場地?」

「對,怎麼樣,不錯吧,」馮一平叉腰站在這個幾千平米的大廳里,「和倉庫是一樣的,不是嗎?」

魯賓於是問了一句,「馮,我們是要在這裡研製飛機嗎,就是你說的那種無人機?」

他記得馮一平跟他所有的談話,自然不會忘了,馮一平建議他,可以考慮在空中飛行的機器人。

「或者是,我們也在這裡研發火箭?」

「火箭倒沒有,」馮一平又在他肩頭拍了一把,「不過,無人機是有的,但我們要研發的,不止是無人機,是一個體系,走吧,我們去跟他們見面。」

……

樓上的會議室里,不多時,就雲集了一大幫人,這些人,魯賓一個都不認識,可看馮一平對那些人的態度,他非常明白一件事,這些人,應該都不簡單。

當然不簡單,今天馮一平見的這些人里,兩院院士就有三位,最次的,可也是一個學科帶頭人。

「尊敬的各位專家、教授,」馮一平笑眯眯的開場了,「真的很榮幸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工作。」

「董教授,陳教授,當初在學校的時候,可都沒有機會上你們的課,現在倒有了這個機會,我還真的挺激動。」

他說的這董、陳兩位,都是在清華任教的院士。

能把這兩外請來,他清華出身的身份,也幫了不少忙。

「我自己也覺得,在國內的企業家中,我應該有些另類,我雖然也喜歡我們過去的一些文化經典,但是,我並不推崇從《道德經》等文獻中,找到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法。」

此時正在某地向大家牆裂推薦《道德經》的丁三石無辜躺槍——讓大家都接觸接觸我們的傳統文化,有錯咩!

但馮一平總不好說太極吧。

身邊的老馬,可就是太極的真愛粉,現在也喜歡講太極的神髓。

「我覺得,在很多實際問題上,隱藏在民間的一些奇人異士,多半也指望不上。」

又有好多明星名流躺槍——她們可是最喜歡和相信民間的那些奇人異士。

當然,他的這些話,也讓老馬後來避開了一些雷。

「我還是想從科學入手,來探尋更多的可能性。」

魯賓對馮一平的這個觀點很是贊同,因為在美國,這是同行的做法。

「所以我想大家可能第一次看到潘總給出的那些課題時,會覺得有些荒謬,或者是不切實際。」

潘時敏低頭看面前的文件。

她是擔心自己這會如果抬頭,會忍不住贈送給馮一平幾個大大的白眼。

你這話,說得也太輕描淡寫了。

你知道被一位接一位專家,用那種「這怕不是個傻子吧」的眼神看著,有多麼難堪么。

「但是,根據我個人了解的情況而言,無論是我們在生命領域的一些設想,或者是未來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那些課題,並不是不能實現。」

「再說,從小老師就教導我說,科學,本來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嘛。」

「當然,我承認,之前我們的那些課題,大多都比較寬泛,所以今天,我就來提一個具體的要求。」

「這就是一樓大廳。」他指著大屏幕上的圖片說。

「大家可以把它當作我們目前投入巨資興建的倉庫之一。」

「我的要求就是,當廠家的送貨車,抵達我們的倉庫之後,從入庫開始——準確的說,包括廠家的送貨車,也是由倉庫決定的。」

「系統通過檢索,發現有些商品的庫存,低於最低標準,於是向廠家發送信息,要求補貨。」

「廠家的送貨車達到後,從入庫開始,到後來根據用戶的訂單,出庫,打包,到分揀,到安排快遞公司配送,我想,全部由系統控制的機器人來完成。」

「當然,我們對差錯率和效率,也有較高的要求。」

「根據我們從快遞公司統計到的數據,目前在小件商品上,分揀數量最多的一位員工,是工作8個小時,分揀了2000件,當然,這是很高的一個標準。」

「機器人的效率,我們暫時就以這個標準來設計。」

老馬一直在看手裡的資料,這時插了一句,「只是分揀,不包括打包等其它工序吧。」

不然,如果一個機器人如果一個小時能處理妥當200多個包裹,那要求就太逆天了。

「當然,」馮一平點頭,「具體的數據,快遞公司那邊會繼續提要求。」

專家們沉思起來。

馮一平的這個要求,如果真說起來,依據目前的技術手段,看起來,好像也不是不能實現。

但是,如果深究下去就會發現,這難度,那不是一般的大。

就比如說馮一平提到的這個系統,看起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系統。

按他的要求,這個系統需要處理的數據,可是真不小。

然後,如何給這些機器人發送指令?這些機器人之間,如何協調?比如,如何避免它們在通道里發生擁堵?……

「魯賓先生,是一位出色的機器人專家,我想,他應該能為大家提供不少建議,」馮一平對魯兵說,「魯賓,以後你可就在這裡有一份兼職哦。」

「當然,讓倉庫完全自動化,還是第一步的要求,接下來,我們要研發,如何讓這些機器人,走出倉庫,把用戶的訂單,直接送到用戶的手中。」

「剛開始的要求很簡單,我們就把訂單從這個大廳,送到旁邊小鎮大家的研究室里。」

「送達的途徑,我想,不止能有地上跑的,還有天上飛的。」

那些專家這才明白,馮一平要研發的無人機,會派上什麼樣的用場。

但這個要求,又難了不止一籌。

控制就先不說,如何規劃路線,如何定位,那又是一個大難題。

要知道,現在汽車和手機上配置的導航系統,都經常發生把人帶溝里的狀況。

再說,機器人走出倉庫,碰到的可就不止是機器人,人啊車啊,該如何主動避讓,如何安全的通過紅綠燈?……

這又是看起來簡單,實施起來不是一般的複雜的課題。

有些專家想到了,哦,原來他聯合NAVTEQ,成立電子地圖公司的時候,應該就考慮到了這個需求。

「在此之後,我希望我們能研發出一家無人便利店,就是這家便利店的備貨和售貨,包括結算,都由程序控制。」

「我希望以後,我們這個小鎮里,就能有這樣的商店開業。」

他這說得簡單,專家們卻都有些頭大。

這看起來,好像是把現在的那些無人售貨機給放大幾十倍,讓人能直接進入而已。

但是這個難度,增加了可不止幾十倍。

最現實的一個問題,無人售貨機里的商品,沒放錢,它不會吐出來。

但無人商店裡,商品就陳列在貨架上,要是有人拿了就跑怎麼辦?

有人沒結賬,馬上關門到容易實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