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崢嶸 第三百七十七章 升格

五里坳鎮,原來的車站下方,一個佔地約5000平方的廣場已經成型,這裡,將是未來新的鎮中心。

雖然寒風獵獵,但此時的廣場上,音樂響亮,紅旗招展,人聲鼎沸。

廣場中心有一個大沙盤,廣場兩邊同樣豎著兩塊示意圖,以這三處為中心,穿著今年流行的皮衣、時髦的羽絨服、各色呢子大衣的大人們,聚成一個個圈子,多半都在吞雲吐霧,面帶興奮的熱烈討論著。

倒是那搭建得很氣派的主席台,此時沒人在意。

這樣熱鬧的場合,自然少不了孩子,一群小傢伙樂此不疲的在人堆里鑽來鑽去,呼朋喚友的,好不興奮。

對他們來說,這樣的日子,就是最快樂的日子。

如果你仔細觀察,場上的人可以大致分為兩撥,一撥,高興裡帶著自豪,但是比較淡定。

另一撥,今天的穿著明顯更用心思一些,他們就淡定不起來,都不止是高興,而是夙願以償後的狂喜。

淡定的,自然現在可以稱為「老」五里坳鎮的人,而這些掩飾不住高興的,則是今天將正式加入五里坳鎮的村民。

由不得他們不高興,行政歸屬的轉變,不止是相關文件上地址的簡單變化,就像以前不少人拚命的要把自己農轉非一樣,現在成為五里坳鎮的居民,會享受一系列顯性和隱性的福利。

加入五里坳鎮以後,從家裡勞動力的工作,到田地里莊稼的收成,不會再像以前一樣沒人過問,而是都會有安排。

除了自家的口糧田,田地里種什麼,每年都會有規劃,到成熟了以後,也不用愁銷路,當然,也不用擔心收購價。

至於工作,雖然沒有明確的說,一定會有保障,但至少在遇到相關的工作機會時,會有優先選擇權。

在馮一平投資的帶動下,隨著工商業的快速發展,鎮里每天都有新的工作機會。

現在甚至鄰省的幾個縣市,好多年輕人也不再朝南方跑,而是想辦法到這裡工作。

目前鎮里除了少數一些確實是亂泥糊不上牆的,一直遊手好閒的傢伙,其它那些哪怕是沒讀什麼書的,也能找到一個工作。

由此,他們這些其實一直遊離在組織關懷之外的普通農民,終於能切實的體會到組織的溫暖。

新加入的家庭都喜滋滋的算過一筆賬,粗算下來,有兩個成年勞動力的家庭,工資收入加上田地里經濟作物的增收,努努力,省著點花,一年下來,純收入增加2萬,不是什麼問題。

還不止如此,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終於也能到鎮里上。

別看這是鎮里,現在連縣裡的一些家長,都把想方設法的把孩子送到這裡來讀書,因為軟硬體比縣裡的學校高出一大截,目前五里坳鎮的師資力量,是全縣最強的。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特色,那就是五里坳鎮從幼兒園開始的英語教育,那都是一水的外教!

縣裡的學校,甚至是市裡的一些學校,這兩年經常腆著臉來鎮里借英語老師。

老人們一直操心的另一件事,孩子們的終身大事,從此也能放心下來,如果原來是整體要求及格,現在就可以考慮把要求提高到80分。

這是真的,只要自家的孩子在水準以上,現在就絕對不愁找不到好的對象嫁娶。

還有其它的一些公共資源,比如,村裡的規劃、到村裡的路、公交車……

附帶的其它的福利同樣不少,比如,從此以後,他們去縣城,去市裡,終於不用擔心自己的口音會被人笑話……

但不論是老的還是新的,這些人的目光,始終會不由自主的落在那邊車停著的一輛車上。

那是一輛像小巴一樣的車,那是馮一平這次回來的座駕。

他這會在哪呢?一會肯定能出面講話吧!

……

馮一平現在忙得很。

這次合併,盛正是按照自己仕途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來操辦,為此,他毫不避嫌的請來了叔叔為自己站台,這也是省級領導第一次來五里坳鎮視察。

盛副省長到下面來,自然不是他一個人,同行的省里的一些職能部門的負責人,民政廳方廳長就在其中。

有盛常務副省長在,縣市兩級的領導自然不能缺席,於是今天應該是五里坳鎮自那次希望小學落成之後,來的領導最多的一次。

難得回一趟鎮里的馮一平,此時正忝為地主,招待各路各級父母官。

「今年,在國內和國外,我們都會有比較大的動作,按照我們一貫的傳統,所有的這些投資,無一例外,在設計的時候,就都規劃著把很大一部分的好處,都放在家鄉。」

「如我們的便利店,以及籌建中的線上平台,將可以為越來越多的廠家服務,同時,年內,我們準備在市裡召開一次訂貨會,我們希望能在市裡,找到更多的合作夥伴,希望能幫助市裡的一些特色產品走向全國。」

工業園綜合樓的小會議室里,馮一平正在向盛副省長一行通報嘉盛今年的一些舉措。

此時坐在桌旁的,除了盛正他們三個處級,其它的最低也是副廳級幹部。

此時聽著馮一平的通報,他們中的不少人在埋頭做筆記,當然,這並不是馮一平第一次享受到這樣的待遇,不管那些人這會在本子上記什麼,這都是他待遇的又一次升格。

「好,」盛副省長笑著說,「我們都知道,嘉盛每前進一步,我們地方就會跟著朝上升一截,這一點,我們很欣慰,也很放心。」

他朝窗外指了一下,「聞名不如見面,我這第一次來,就被驚到了嘛,這是我們全國貧困市下面的全國貧困縣裡的一個小鎮?這不是南邊的那些典型的經濟強鎮嗎?而且整體規划上還更要好。」

「昨天下午,我們到下面的一些村子實地走訪,很震撼,」他敲著桌子說,「村裡的變化,同樣大得讓我不敢認。」

「第一印象,就是現代了,最直觀的就是進村的路,都已經硬化,還有我們老百姓的房子,很現代,很漂亮,而且選址都經過規劃,一些公用設施也建設得很好,商鋪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品類齊全。」

「第二個印象,就是環境變好了,山更綠,水更清,完全不是好多人印象中的道路坑坑窪窪,到處農家肥的髒亂差的景象,倒是比城裡的環境更好,比那些住在高樓里的市民更舒服。」

「第三個印象,是大家的日子,確實是真的富足了很多,穿的好了,精氣神也好了,機動車也多了。」

「老實說,之前我在省城辦公室看報告的時候,不是沒有過疑慮,真的有這麼好?實地走訪後才知道,確實是好得讓我們出乎預料。」

「這些可喜可賀的成就的取得,除了我們的各級組織的努力,嘉盛,是最主要的因素,一平你的大筆投資,是最主要的因素。」

「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馮一平又一次表態。

「呵呵,一平你總是這麼謙虛。」盛副省長讚賞的看著他說。

「嘉盛對地方的帶動,是多方面的,尤為可喜的是,我看到了鎮里這些年不斷增長的工商企業註冊,這說明,在嘉盛的帶動下,我們這些只會握鋤頭把的鄉親們,也看到並能把握住眼前的商業機會,其中的一些,估計已經在創造一些商業機會。」

「這樣的特質,才是我們持續發展的底蘊和保障,當我們越來越多的農民,成為了職業農民,成為了工人,成為了商人,我們的經濟,自然而然的就會實現起飛,而且在我看來,這一天不會太遠。」

「五里坳的擴張,今天是第一次,但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次,也就是會有越來越多原本還很困難的村莊,會受到這樣的良性影響,而帶來這一變化的源頭,或者說播下火種的人,就是一平和他的公司。」

「我們的各級官員,在感謝的同時,也不要忘了適應這樣的轉變,不要還跟以前一樣做老爺,要切身的替企業考慮,要從思想上明白,替嘉盛這樣的良心企業考慮,就是替老百姓考慮,替老百姓考慮,就是替我們自己考慮。」

領導講話嘛,最後都會落到工作上。

聽他這麼說,馮一平多少有點不好意思,但官員們紛紛點頭。

……

「一平,你計畫嘉盛在今年,正式大規模進軍娛樂行業?」盛副省長問。

此時,會議室就只剩下他們兩個人。

「是的,內容產業,是我計畫的未來集團的一個支柱產業,而娛樂行業,又是我們內容產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那麼,你有沒有這樣想過?我們省,總體來說,還是一個農業大省,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省有很多難得的自然景觀,從我的角度,我是希望你將來在製作一些影視劇的時候,能更多的在省內取景,在風景優美的景區取景,也算是為我們省的旅遊打打廣告,如何?」

「或者是,按國外的經驗來看,旅遊業也是未來大有作為的一個方向,你有沒有興趣加大這方面的投資?旅遊局的負責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