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崢嶸 第二百九十四章 意外之喜

雖然距紐約只有600公里,但加拿大蒙特利爾,此時已經是一番冰天雪地的景象。

這座城市,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每年平均降雪量,高達2.14米,如果這還沒有什麼概念,那麼只要做個比較,大家一定會印象深刻,它的這個平均降雪量,比莫斯科還大。

嚴寒的天氣,導致人們在市中心修建起了龐大的地下城,面積高達400萬平方米,裡面各種服務設施應有盡有,又被稱為第二個蒙特利爾。

此時,呆在溫暖如春的機場里,看著外面紛紛揚揚的大雪,本來會覺得有些優越感的布坎南卻有點不習慣。

這座機場叫蒙特利爾皮埃爾·埃利奧特·特魯多國際機場,爾皮埃爾·埃利奧特·特魯多,自然是一個人的名字。

加拿大曾經的經濟首都,也是它第二大城市的主要機場,能用他的名字冠名,那他自然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

這位也確實不簡單,出生於蒙特利爾的他,在1968年4月,登上加拿大總理的寶座,並在一直呆到1984年,整整16年!

隔壁美國的總統們,看著他在位的時間,一定都不停的流口水。

後來,他經常被稱之為老特魯多,這個老,就像老布希的老一樣。

老特魯多的兒子,也不是個簡單的貨色,也是在後來把馮一平現在正想拉關係的哈珀掀下台,自己成功當上總理的小特魯多,被稱之為世界最帥的總理那個就是。

當然,讓布坎南不習慣的不是這個。

從老特魯多的名字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法裔。

所以讓布坎南不習慣的是,這個北美第十五大城市的機場里,它的語言,竟然是法語。

這個又是蒙特利爾另一個特殊的地方,它是法國殖民時期的「新法蘭西」的中心,到現在,這座城市裡超過6成的人使用法語,所以法語是這座城市的官方語言。

因而,這座人口逾300萬的城市,也是世界上除巴黎之外,第二大法語城市。

語言,是文化的表徵,這裡說的是法語,奉行的自然是法國文化,浪漫的同時,多半是有些散漫的,所以目前蒙特利爾,是DOOR進展最慢的一個地方。

十點多,他終於看到康明斯和艾米莉亞從通道出來,「快,這邊。」

不知道是哪個環節的問題,總之,航班是有些延誤,不管是浪漫還是散漫,約好的見面時間總不能錯過。

「我外圍做了一些調查,帝國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對手裡持有的奈飛的股票,是有些不太重視的意思,也就是不那麼看好奈飛,但是,對它還是有些期望。」

「只要不重視就好,」康明斯說,「其它的都好說,就是我們眼光很好的馮老闆,要收購他們的股票,他們的第一反應都是,自己手裡的股票肯定是個好東西。」

這兩天,他們馬不停蹄的拜訪了好幾家奈飛的機構股東,反應都跟新澤西州公共養老基金的杜德利差不多,只要價格合適,他們出手的機會還是比較大,只是,因為馮一平眼光的原因,他們的報價一般都比較高。

「馮大概也想不到,他的好名聲,反倒成為了我們工作的阻力吧。」艾米莉亞說。

「你們的那套說法我覺得很棒,」布坎南說,「能打消他們很多的疑慮。」

「對了康明斯,今天之後,我也回矽谷,可能還有些事需要你協助。」

「我也聽說了,是,這樣的事,自然也少不了我們的老闆。」

雖然具體行程保密,但是總理要訪問的事,新聞里都報道過,他們都已經知道。

「以馮現在的條件,還需要這樣的資源啊?」艾米莉亞問。

「需要,自然需要,」那兩位幾乎是異口同聲的說,「越多越好。」

東西方的商人,不約而同的對這樣的事情都很看重,但是原因可能還是有些不同。

對國內的商人,特別是民企來說,能參與這樣的活動,意味著官方的注意和一定程度上的認同。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他們中的大多數,很難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隨訪就是一個機會,到了國外,領導人一般會順道接見他們,至少能握握手,有些可能還會得到一張合影。

在國內,和國家領導人的一張合影,那就是非常硬的一項無形資產。

有這一條,就是隨訪沒能有什麼商業上的收穫,那也是非常值的一件事。

類似美國的商人出席這樣的活動,主要的自然也是尋求商業機會,但除此之外,他們也會有其他的目的。

應該說,在美國的制度下,主要是慈善制度(前文已有介紹,此處不再贅述),美國的一些有錢人,還真有一些改變世界的想法和舉動,跟著美國總統一起出席這樣的活動,那就有機會把自己的觀念灌輸給更多的,更有力的人士。

客觀的說,這一點,我們國內的富豪,還真是跟他們有差距。

就比如巴菲特和蓋茨發起的巴比慈善晚宴,雖然不具備全球推廣的條件,本身也有自身的一些考量,但是,依然會對全世界產生不小的積極影響。

而我們國家的富豪,要做到這一步,還是有相當遠的距離。

「需要我協助些什麼?」康明斯問。

「應該會需要你聯繫你華爾街的那些關係。」布坎南說。

這是金翎交代的,就是用不上,也可以做個準備。

這個準備,自然不會是為總理出訪準備的,那事還輪不到馮一平操心,關鍵是,呵呵,他也操心不上。

這個準備,是為了國內隨訪的那些企業而做的。

包括這次來的那些國企,他們在美國的影響,都不可能有馮一平這麼大。

哪怕是國內很早就到美國來發展的那些銀行,因為自身業務的限制,在相關方面的影響力,也不可能有馮一平的DOOR這麼廣泛。

如果時間來得及,可以安排華爾街的一些人,跟國內這次隨訪的企業見見面,認識一下,聊個幾分鐘。

別小看這幾分鐘,只要能留下聯繫方式,那以後這個關係就可以維護。

這樣做,也算是嘉盛給國內的企業賣個好,順道,也小小的展示一下實力。

對馮一平這樣特別怕麻煩事的人來說,這樣袒露自己實力的事情,以後應該要多做。

讓人感覺到差距,熄了一些不該有的小心思,總比將來發生衝突的好。

「沒問題。」康明斯答應得很爽快,就沒說什麼為什麼不讓馮一平聯繫的話。

馮一平跟華爾街一些大佬的關係,確實比較不錯,但是,不能事事都讓老闆做,他約不來的,馮一平再打電話,那才最妥當。

「到了,」布坎南指著前面的那棟辦公樓說,「希望這次,我們能有好結果。」

「第一次接觸,不明確拒絕,就是個好結果。」康明斯說。

然而情況好像比他們想像的要樂觀些,他們要見的盧克先生竟然親自到樓下迎接,「歡迎三位聯袂來訪。」盧克熱情的把他們朝樓上迎。

「我們對貴公司和那位馮先生,可是聞名已久。」

「謝謝。」康明斯說。

「雖然這個提議有些唐突,但是,我還是想問問幾位的意見。」

剛進入辦公室,寒暄了幾句,盧克突然說。

看來他這麼熱情,原因多半要落在這個提議上。

「相信盧克先生的這個提議,一定會對我們很有幫助。」康明斯綿里藏針的說。

「我是這麼認為。」盧克自然聽得出他的意思,沒幫助的提議就不要說。

「在這次會面結束之後,我們銀行的同事,希望能跟三位有個會面的機會。」

銀行的同事?這好像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公司,背靠的自然是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這是一家迄今為止,成立了已近140年的銀行。

目前,它已經發展成為北美地區最大的商業銀行之一,在上個世界90年代,就已經躋身世界50大銀行之一,也早就涉及到了證券、購併、重組、保險等業務。

以後就算是用不上,但跟一家這麼有實力的銀行建立聯繫,自然也不無益處。

康明斯是想得更遠,那麼,有沒有可能用他們銀行的錢,來收購他們手裡奈飛的股票呢?

好像也不是不能運作的事,至少他們主動伸出橄欖枝,應該就有合作的考慮。

「我們非常樂意。」康明斯說。

他越想越覺得自己的這個想法不錯,他們持有的奈飛股票如果有意向出售,真不見得反對這樣的做法。

賣股票,他們可以賺一次,購買股票的這筆資金,如果是貸款,那就能再賺一次,一樁生意如果能賺兩次,還順道能跟DOOR這樣非常有前景的公司搭上關係,其實也就順道跟馮一平有份的其它公司,比如谷歌搭上了關係,那也是一舉三得的好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