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崢嶸 第七十章 慈善!慈善!

佩奇的反應很直接,臉色相當不善,馮一平相信,如果不是顧及場合,以他的脾氣,這會怕是早就已經反唇相譏。

了解施密特性格的馮一平,則不認為這是他故意挑釁,多半是自己之前的話起了作用,「施密特,在我們幾個人當中,你經驗最豐富,有什麼話就直說。」

施密特朝馮一平點點頭,「夥計們,已經到了應該要高調做慈善的時候。」

已經到了要做慈善的時候?馮一平聽這話,怎麼覺得就和國內傳說中的逼捐,有異曲同工之妙呢?

「施密特,你知道,我們從成立之日起,就不間斷的進行了各種慈善活動。」布林說。

「為社區捐款,為公園捐款,為某一種稀有動物捐款?不,這樣的規模,遠遠不夠。」

施密特顯然已經有了很完整的思路,「只要我們上市成功,那必然是一家幾百億美元的公司,在座的,包括我在內,身家都是十幾、幾十億美元起,如果在那之前,國內的民眾,沒有看到我們在一項慈善事業上有大規模的捐款,相信我,用戶和投資者對我們的觀感肯定不會好。」

「反過來,他們的這種觀感,又會對我們的上市進程,造成不利影響,比如,那些不懷好意的競爭對手如果在我們上市時渲染這件事,一定會對我們造成不小的困擾。」

「我寧願把錢給馮去研究純電動的汽車,給馬斯克去研究如何登陸火星,給那些頂尖的生物實驗室去研究如何讓普通人的壽命超過100歲,也不願意把錢給那些不努力的人做慈善。」

也許是水煮魚太辣,佩奇的話,火氣很重。

總之,這傢伙,一般人你還真沒辦法跟他愉快的聊天,動輒一句話直接把你頂到牆角,或者乾脆把你頂進牆裡。

但施密特顯然不是一般人,雖然可能同樣不喜佩奇的這種性格,但他早就熟悉他的風格,「你說的那幾種,同樣正是慈善的幾種方式。」

「蓋茨基金會,這幾年在生物領域投資很多。」

這話很軟,但讓佩奇有些無言以對。

谷歌他們兩位的慈善觀,確實跟他們的人一樣極富個性,後來招致了不少批評,比如比爾蓋茨。

當然,蓋茨對他們在慈善方面的批評,肯定不單純,背後一定有為微軟考慮的緣故。

「你的意思是,我們一定要投巨資做慈善項目,而且要非常高調,要讓很多人知道?」馮一平問。

「對,就是這樣。」施密特點頭。

馮一平相當不解,難道到了美國,同樣還會被逼捐不成?那些老牌的資本家,哪一個是溫順的小綿羊,會心甘情願的接受這種現狀?

「馮你不是在美國長大,所以對美國的一些國情,不是太了解,在美國,我們並不景仰富人,只景仰回報社會的富人。」

「在美國,你可以擁有極多財產,但必須有所回饋,而且必須有人注意到,否則,你就永遠不會受大家歡迎。」

照直了說,就是這兒同樣仇富唄!

「同時,我們要理解,做慈善,並不只是開支票捐錢,方式有很多種,好處同樣有很多,更好的公眾形象,更好的社會聲望,合理避稅,以及合理的收益……」

「具體的,大家可以諮詢會計師和律師,但是,綜合現在的情況看,我們都到了必須大張旗鼓做慈善的時候,特別是你馮。」

施密特對馮一平說,「因為你在美國這一連串成功的運作,以及你的國籍問題,如果不儘快有所行動,我相信,很快就會有關於的你的負面報道出現。」

這是個什麼世道?雖然我賺了不少美國老百姓的錢,但我更希望把這些錢,用到國內的老百姓身上,你們日子已經很好過了好不好!

「施密特,我們的文化里,講究做好事不留名,對於慈善也一樣,大多數人並不想大張旗鼓的做,是不是再美國,就一定要高調?」

「當然,這樣能給你帶來很多正面影響和後果的事,為什麼不大張旗鼓的做?我們不但要自己做慈善,還要通過這樣的宣傳,帶動更多的人來做慈善。」

好吧,馮一平的臉,現在跟佩奇一樣苦,他直接撈了幾大勺水煮魚,連著酸菜辣椒一起往喉嚨里咽。

如果這邊的民意和習慣如此,那麼只得入鄉隨俗,關鍵是,他還得考慮由此帶來的另一個問題。

上次給舊金山警察局捐款,之所以讓黃靜萍出面,也是基於這個原因。

很簡單,他這樣的人,要是在美國大手筆的、高調的做慈善,傳回國內之後,帶來的肯定不是好影響。

大家肯定會第一時間去翻他的老底,究竟在國內捐了多少款,這個馮一平自己清楚,到現在為止,全部加起來,他在國內直接間,署名匿名的捐款,應該只超過4000萬人民幣。

但他並不想通過這些事為自己增加什麼名望,所以有些捐贈,外界是不清楚的,比如馮振昌和梅秋萍主要在鎮里的範圍修的橋和路,比如非典期間,他們捐贈的藥物和器械——主要是紅外測溫儀。

還有他定期給希望工程的匿名捐款。

其實嚴格說起來,他在鎮里的那已經超過6個億,而且還在不斷上漲的投資,從原本的意義上看,其實也算是一種慈善。

但是,這些事有多少人知道和理解?

如果他在美國一傢伙捐款幾百萬美元,國內絕對會炸開鍋,很多人肯定不會分辨捐款的主體是他在美國的公司,絕對會說他賺國內的錢,跑到美國來當好人。

也不能說這樣想的人不客觀,原來的馮一平,看到那些大佬們大手筆的朝國外的大學捐款,同樣也是義憤填膺的,憑什麼在國內有事的時候,捐款頂多上千萬,而且還是以公司名義,偏偏對國外那些你都沒就讀過的學校,一次捐款就上億?而且還是以個人名義?

他不是標哥,標哥到美國的街頭髮美元,廣大網友還有為他點贊的,馮一平要是這樣做,絕對是罵聲一片。

「馮,馮。」

「啊,」馮一平從煩惱中清醒過來,看到另外的三個人都一臉詫異的看著自己,「怎麼了?」馮一平不解的問,順道把嘴裡的東西咽下去。

「那麼多辣椒,你不覺得辣?」佩奇問。

「啊?啊!」馮一平這才覺得嘴、喉嚨都火燒火燎的,連嘴唇都像熟了一樣,燙得厲害,剛才沉思的時候,根本沒在意吃的是什麼,好幾個朝天椒沒有理出來,直接那麼嚼那麼咽。

他手忙腳亂的把自己的果汁喝了個乾淨,卻還不夠,旁邊遞過來一杯,「給,剛倒的。」

是梅耶爾,「謝謝!」

咕嘟咕嘟喝下去兩杯,喉嚨總算好受點。

「這麼大反應?」布林笑著說,「不用太擔心,我們一定能找出一個非常好辦法。」

「你們沒有這個煩惱。」馮一平搖頭,之後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你是說,你在中國的捐款,很多很低調,而且也不是非常明確的捐款,所以沒有多少人知道?」施密特問。

馮一平點頭。

「這倒真是個問題,不能因為在美國民眾心目中有了好印象,而在你們國內卻成了聲討的對象。」

「哈哈,夥計,也簡單,」剛剛還非常不情願的佩奇,聽了馮一平的話,卻高興起來,「你就同時在中國捐,在美國也捐,那不就什麼問題都沒有?」

這傢伙,就是典型的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不過,馮一平剛才也想過,要想兩邊都有好印象,他好像真只有這麼一條路可以走。

只是,在國內單純的捐款,馮一平從心裡是抗拒的。

他一向認為,捐款多少多少很容易,讓一部分人真的富起來,那才有挑戰。

他現在已經讓鎮里的大部分人,擺脫了貧困,提前過上了小康的日子,未來,還要讓更多的人過上富裕現代的日子,把自己那個貧窮落後的故鄉,變成現代化的、可持續發展的地區,比起單純的捐款捐物,這才是最大的慈善,真正的慈善。

我們的慈善機構的一些問題,也是馮一平不想假他們之手做慈善的原因之一。

就是大災大難時老百姓的捐款,很多都變成了相關人等身上奢侈品牌的衣服、口中高檔的名酒、屁股下的豪車、銀行賬戶里的私有財產,或者是靚麗的樓堂館所,何況是在這樣相對太平時日里的捐款?

當然,不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就不做慈善,所以,現在的問題是,在國內做什麼項目,能把自己的善意落到實處?

「總之,這個問題大家還是諮詢一下相關專業人士,以我的經驗來看,我們都到了應該要這樣做的時候。」

施密特同樣有些同情的看了看馮一平,這不是一次性的問題,這意味著以後馮一平沒在美國捐款一次,相應的在國內,同樣要捐款一次。

他不知道馮一平煩惱的不是這個,馮一平煩惱的是,現在該做什麼項目?

……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