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崢嶸 第十三章 我加入

發現特斯拉的商標早就被馮一平註冊,這事又一次打擊到了馬丁·艾伯哈德,至少,馮一平說他早就在關注這一領域的話,真不是隨便說說。

原以為是自己發現了一片藍海,結果那海里早就有人在,還不是做原始的漁業開發,而是正在搭建海上平台準備開採石油,這樣無奈的發現,讓他倍感受挫。

於是,該不該和馮一平合作,其實這會已經沒有任何懸念,他這兩天想得最多的是,該怎麼跟馮一平合作,以期在將來得到更大的收益。

就在他還在糾結的時候,一架達索獵鷹9,降落在諾曼·米內塔聖何塞機場,在接到好朋友斯特勞貝爾的電話後,埃隆·馬斯克第二天就飛到了矽谷。

這是一個方頭方腦,外表嚴肅,很壯實的傢伙,不過,雖然正值盛年,但他的背看上去有些駝。

步出機艙門,馬斯克看到斯特勞貝爾陪著一個年輕的東方人,站在一輛敞篷車前,那個年輕人正微笑著朝自己點頭。

那笑,不像是一個成功商人應酬式的笑,很真誠,很純凈,不含任何雜質,看起來和加州的陽光一樣溫暖澄凈。

馬斯克沒來由的就對這一次的會面抱有很大期待。

他也笑著幾步跨下舷梯,「你好JB,」他先和很有共同語言的老友熱情擁抱,不等斯特勞介紹,就向馮一平伸出手,「你一定是馮,很高興認識你!」

「我也一樣,馬斯克先生!」這傢伙的手勁好大。

「請叫我埃隆。」

「埃隆,歡迎你趕到矽谷,如果沒有其它安排,要不你和JB,一起去我公司看看?」

「好哇,這一次除了見你,我沒有任何其它安排,如果不是昨天公司有事需要處理,聽了JB的介紹後,我昨天晚上就想來矽谷。」

「我很榮幸,但是你這樣說,我壓力很大,先說好,如果你發現我的一些看法,並不能讓你滿意,希望你不要遷怒JB。」馮一平開玩笑。

對馬斯克,原來他並不是太了解,但重生後,因為一直惦記著特斯拉的緣故,他對馬斯克了解很多,從性格上來說,這也是一個非常自我,脾氣並不比喬布斯好多少的人。

表現在外,就是嚴肅,板著臉的時候多,笑模樣的時候少,比如,此時面對馮一平的玩笑話,他很認真的說,「就你在學術和商業上的成就,就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探討。」

按國內的話來說,馮一平馬上給他打上了一個「說話耿直」的標籤。

「公司的事怎麼樣?」斯特勞問。

「一起都剛開始,千頭萬緒。」

他在去年成立了SpaceX,為此投入了一億美元,也就是去年出售PayPal給eBay,所帶來的稅後約1.8億美元的收入,一下子就花掉了一大半。

對一個此前只在互聯網領域有所建樹的年輕人,進入這樣一個物理學的世界,而且還是集中了世界上很多尖端技術的領域,世人普遍不看好,都認為他這樣的決定,是極其的不可思議和不理智。

但面對這些非議,他反而提出自己公司的目標,是要把火箭發射費用,儘快降低到現在商業航天發射市場價格的1/10,而且提出在下一個世紀,會用自己公司研製的火箭向火星移民。

好吧,他總是會說一些大話,比如,關於電動汽車,他多次在不同場合說過,最遲在14年,自己的超級電池,就會支持特斯拉生產出平價的電動汽車。

然而,馮一平重生之前,他所承諾的平價電動汽車,依然不見蹤影。

不過,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身上也確實需要一股囂張和不服輸的勁,不然,外界無關的壓力,就會把你壓垮,他的這一點,馮一平也比較欣賞。

樂觀是樂觀,有信心是有信心,但是,壓力怎麼可能不大?這也是為什麼馬斯克一開始,就把自己公司將來的飛船,用神話中的「龍」來命名。

「埃隆,我相信你一定會成功。」馮一平說。

當然,在這樣的傢伙面前,他肯定不會直說一些沒營養的恭維話,「我得說,這並不是一個開創性的行業,已經有了很多成功的經驗,而我絕對相信,你領導的商業公司,一定會比那些拿著國家撥款的機構更有效率,更有創新能力,世界上除了那些政府機構以外,第一個具備航天發射能力的個人,肯定就是你。」

「謝謝你,馮。」馬斯克的道謝很真誠,哪怕是鋼鐵俠,其實也需要他人的鼓勵和肯定。

馮一平並沒有帶他們參觀自己的公司,直接把他們帶到自己的辦公室,吩咐秘書,「不要讓任何人來打擾我們。」

只喝了一口咖啡,馬斯克就有些迫不及待的問,「你正準備籌建一家電動公司,那你對要生產的電動車,是如何定位的?」

「綜合現有的條件,再預估將來的發展,我認為,在短期內,比如從現在開始算起的十年內,純電動汽車的生產成本,應該始終比較高昂,肯定不會有太大的降低。」

「而這樣環保的高科技產品,更符合一些高收入人士的生活理念,所以,我籌劃當中的純電動汽車,至少一開始,不是針對那些對價格敏感的中產階層,而是不在乎價格,更追求環保的生活理念,更希望使用最新科技的高收入人群。」

哪怕他原來對特斯拉的發展規劃並不了解,琢磨這麼長時間以後,產品的市場定位問題,他自然會有科學合理的規劃。

馬斯克點點頭,接著又覺得自己這個問題好像有些多餘,既然馮一平這樣的人都已經計畫成立公司,這樣最基本的問題,怎麼會沒有答案。

「那麼,你覺得,要解決最大的問題是什麼?」他繼續問。

「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我們的產品,一定要打消消費者的里程焦慮,這是電動汽車和傳統燃油汽車最大的區別。」

「最關鍵的就是電池技術。」馬斯克同樣贊同這一點。

「電池技術里,也應該包括充電技術。」馮一平補充了一句。

「對,這樣很關鍵。」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時候,馬斯克就設計過電動交通系統,不過,當時的電池技術,讓他的想法看起來非常不現實。

「你預計最遲在什麼時候,可以推出你的產品?」

「關於這方面,我並沒有時間表,」馮一平雙手一攤,「關於這家公司,我想像你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一樣,一切都從頭開始研究,先把基礎打好。」

「儘可能多的採用我們自產的部件,而不是外購,儘可能的應用我們自己開發的專利,而不是沿用他人的技術,具體的說,從底盤到內飾到車身製造,我們一切都從零開始研究。」

馬斯克對這一點不太贊同,「我聽JB說,你作為股東的ACP公司,已經有了很成功的嘗試,為什麼不應用現有的平台和技術,在Tzero的基礎上研發?這樣不是能更快見到效益?」

「ACP在電動車技術方面,確實已經有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老實說,我對Tzero並不滿意,這不是我心目中理想的電動車,從平台到技術,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當然,ACP現在的很多技術,我們可以借鑒,但是,我還是希望能夠不將就,最好開發出我們自己一套來。」

「比如,Tzero現在用的是蓮花的底盤,不但供應受限,當我們裝上去很多鋰電池以後,為了負載均衡,底盤必須重新調校,那還不如自己研發一款更合用的。」

「還有,Tzero依然配有減速系統,我希望,我們推出的電動車上,能用轉換率高的電機,來替代這一系統,盡量少用傳統汽車上的部件。」

「車體的設計,我也希望能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應用更多的輕量化材料,比如鋁,這反過來又會提升車輛的續航里程。」

說實話,對特斯拉在07年推出的那款Roadster跑車,馮一平非常不感冒,那其實是一款很妥協的產品,只是當時的特斯拉和馬斯克,財務狀況依然非常糟糕,急需一款產品來提升信心,吸引關注。

Roadster推出後,也真的非常不受歡迎,不少專業人士批評這是一款年度最差的科技產品,讓馬斯克和特斯拉不得不宣布,這款車,全球只限量銷售2500台。

要是真的受歡迎,能為公司帶來大量現金流和利潤,唯一的產品還會搞限售?

「如果這樣做,那投入的時間和資金,將會大幅提升。」斯特勞也是第一次聽馮一平說他的規劃。

「我們中國有句俗話,叫做好飯不怕晚,磨刀不誤砍柴工。」

「埃隆,我認為,這樣的安排,從長遠來看,肯定是最科學的。」

「我也很認同第一原理。」

這個第一原理,就是馬斯克後來在多個場合提到的第一原理,這條原理出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在書中這麼表述,「在每一系統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個最基本的命題或假設,不能被省略或刪除,也不能被違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