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旭日初升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大亂前夕(三)

勝綽的震驚不是沒有道理,他是叛墨,太知道墨家內部那些真正掌握了核心機密的人都是什麼樣的人了。

然而那個帶著這堆粉末和那個怪異銅勾的中年人卻道:「先生說的沒錯,然而這並非是從墨家那裡偷騙來的配方。我是方士,我破解了火藥的秘密,墨家一直在騙我們!騙天下人。」

「火藥,只需要三物,硝、炭、硫。根本不需要鹽、丹砂、陶土……」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火藥現世已有二十年,可這二十年間,天下都知道火藥用除了硫硝炭外還有六種物質煉成的。

木炭天下早已有之。

硫磺天下早已有之。

養硝之法,早已傳遍天下,因為想要從墨家那裡買火藥,必須要用硝石換。

除了這三種之外,剩下的幾種都是各種渠道流出的。

天下皆以為然。

一則墨家雖然壟斷火藥生產,可是只要說是開礦、挖渠用,便可購買。金子、銅、錫、銀、糧食、硝石、水銀、皮甲……種種,都能換。

是故天下並沒有迫切知道火藥配方的動力。

二則……除了泗上之外,諸侯各軍中火器的比例並不是太高,而且主要是作為輔助部隊用。

眼前這個人勝綽以前在魏國的時候曾見過,顯然這是秦君的心腹。

火藥配方的破解,不是一兩日之內能夠完成的,勝綽心中暗道:「莫非君上早在魏國的時候,就已經在想辦法琢磨火藥配方?也是,昔年君上在魏流亡,一直關注西河變法之事……君上之心,豈是區區渭洛可容?」

秦君此時待眾人驚詫後,淡淡一笑,示意那方士繼續說。

方士道:「我本方士,好煉丹藥。在安邑之時,便多聞墨家之事。後吳起破大梁、墨家敗越人於潡水,君上便讓我嘗試煉製。」

「為君者,謀國者,不可受制於人。」

「世上想要破解火藥之術的人不多,卻也不少,只是他們都不得法,以至於被墨家蒙蔽。」

「二十年前,鞔之適在泗水,以祝融血毒殺泗上巫祝。從那時起,我便多習墨家文章……」

他說到這,別人聽著倒還沒什麼,勝綽心中頓時明白過來這個人到底是幹什麼的。

這個方士,是公子連身邊干臟活的。

說是煉丹,實則也負責煉製毒藥,貴族陰謀,豈能無毒?

即便不用毒,也要防備別人用毒。

昔年泗上祝融血毒殺巫祝之事早已傳遍天下,恐怕這方士早已經嘗試著煉製,而且墨家對於當年的事並不諱言,甚至如何煉製都寫了出來,並且稱那物為「磷」。

勝綽心中明白,卻也覺得正常,並不驚訝,只聽那方士繼續說。

「天下那些試圖破解火藥之術的方士、丹士都是先入為主,以為製作火藥就是需要那將近十種藥物,如何配比,始終不行。」

「我卻知道,想要破解墨家的秘方,需得從墨家那裡找答案。」

「墨家有本書,叫《解三十問》,據說是鞔之適未入墨家之時,他的兩位隱士夫子考驗他的聰慧而問的三十個問題。」

「有一件事,說是某日那個唐漢先生問鞔之適,說世人都知金有六齊。今有一金,與眾不同,錫銅而成,其齊比例不知。問鞔之適如何才能夠找出錫銅的比例。」

「鞔之適用排水、稱重之法,得出了錫銅的比例。這是《解三十問》的第一問,想來許多人都看過。」

這倒是不假,很多人何止是看過。裡面的三十個故事,不知真假,卻都是精心安排的,目的就是讓人看完之後通過一串串的故事,領悟那種「知其所以然」的總結、歸納、尋找規律的說知之法。

那方士笑道:「那一日我忽然想到這個故事,隨後又想到一件事。」

「煉製所用的種種原料,其實都可以分開。」

「炭、丹砂、陶土、硫磺,不溶於水。」

「硝石、鹽、芒硝類,皆溶於水。」

「而不溶於水的,又可以分為炭浮於水、硫磺等沉於水。」

「既然火藥的配方里有將近十種物質,我何不把這十種物質分開?溶於水的只有幾種,便少了許多,可以更容易推出比例;浮於水面的又有兩種,也容易推出比例……」

說到這,勝綽這個叛墨已經開悟,忍不住拍手贊道:「妙!大妙!化繁為簡,找出規律,正是《解三十問》中第十七問的道理。」

那方士笑著點頭,又道:「於是我從君上那裡取了百斤火藥,溶於水中,待其沉澱漂浮不再渾濁,先取溶液。」

勝綽點點頭,硝石確實是關鍵,如果硝石不是關鍵,墨家緣何要將養硝之法傳於天下?

因為泗上的硝石不夠用,還要用全天下的人幫他們養硝,而他們則用硝石製成火藥,再用超額的利潤賣出去。

硝石、鹽、芒硝,這三種到底如何配比,實在是個關鍵。

那方士沉聲道:「取一定額的罐子,盛裝下相同的硝石、鹽、和芒硝,我稱重之後,發現他們的重量並不一樣。這正是《解三十問》中的第一問,六齊之法。」

「多次稱量,我發現硝石最輕、鹽次之、芒硝最重。而比例便是七十八、八十一、一百。」

「如此,那麼這個問題就簡單了。諸位也都學過九數,有方程求禾之問題,與之一樣。」

「今有上禾三秉,中禾二秉,下禾一秉,實三十九斗;上禾二秉,中禾三秉,下禾一秉,實三十四斗;上禾一秉,中禾二秉,下禾三秉,實二十六斗。問上、中、下禾實一秉各幾何?」

勝綽聽到這裡,拍手大讚道:「妙極!妙極!這就是個三元方程,只需要測量出你從火藥溶水中析出的那些硝石的重量,便可知道硝石、鹽和芒硝的多寡!」

到了這一步,在場的每個人都已經明白,火藥中最為奧秘的硝石、鹽和芒硝的配比數量就可以知曉了。

芒硝吸水,天下方士真正研究過火藥一物的都知道,這也是他們配比的火藥總是不如泗上火藥威力的一大因素,尤其是剩餘的殘渣極多不少,芒硝吸水性的結晶水也會讓火藥很快板結。

在場的人精通方士手段的少,可論及九數,卻是君子六藝之一,既為君子,誰人不會算個三元一次方程組?

到這裡就已經是九數常例中的上禾、中禾、下禾的問題了。

方士沉默片刻,說道:「可我測重之後,卻發現個問題。如果火藥真的有鹽、芒硝和硝石,那麼這個三元方程就是無解的。」

「因為我算出來的鹽和芒硝的數量,是負的。負的在九數中可以存在,但在天下現實中無法存在。」

「除非……那裡面沒有芒硝,也沒有鹽,這才有可能。」

「墨家常言,九數和幾何勾股不會騙人。」

「那麼算到這一步,只剩下兩種可能。」

「要麼,九數是可以騙人的。」

「要麼……是墨家在騙人——火藥里,根本沒有鹽,也沒有芒硝!只有硝石!」

在場諸人已經被這手段的運用所震驚。

沒有人懷疑火藥里不含芒硝,因為墨家要的太多了,而這東西又似乎根本沒用。

芒硝很多鹽鹼池中都有,墨家的《蒸煮析鹽之天志解》中介紹過溫度和溶解度的關係,解釋了一下怎麼樣才能將各種不同的硝、鹽、鹼等煮出來。

他們並不知道那些看似運入火藥作坊的芒硝,實際上被用在了生產韌皮紙、璆琳、瓷釉等行業。

這是一個大騙局,本來思索火藥到底是怎麼回事的人就不多,而剩下不多的思索的人中有要考慮人心:芒硝並沒有什麼用,墨家為什麼還要花錢從別處收購?除非是火藥的配方。

方士一開始也沒有懷疑,他只是想到了「禾出米」的問題,將繁複的原料分為水溶和不溶,然後再利用九數之中的三元方程解出答案。

可他卻算出來兩個負數,這顯然不對。

如果相信九數不會騙人,那麼便是墨家在騙人,火藥里根本沒有鹽和芒硝。

到了這裡,勝綽已經不懷疑那一堆火藥的真假了,他確信這方士已經得出了火藥的正確配方。

果然,那方士接著說道:「其時我也只是懷疑。然後我又取了那些火藥沉在水下的那些東西。」

「丹砂……我等方士自然熟悉。硫磺可燃,丹砂可以煉水銀,方士皆知。我先假設裡面真的有丹砂,然而結果就是,我一點水銀都沒有煉出來。」

「墨家所著的《氣亦沉重說》中說,物在天帝創世、伏羲開天之時就已經存在,不可多也不可能少。那麼,既然沒有水銀,也就是說,那些裡面根本沒有丹砂。」

「我又取了一些,只是點燃。陶土不可能燃燒,若是裡面有陶土,那麼很顯然不可能全部燒的乾淨。所以我知道,裡面也沒有陶土。」

「到了這一步,我已經確信,墨家一直在騙諸侯。於是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