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真假誰知 第一百七十六章 墨守成規心餘悸(八)

四月末,楚軍終於出現在了商丘城外。

實際上,早在半個月前,戰鬥就已經開始。

雙方各自的探子、斥候已經在商丘城外爆發過不知道多少次的短兵戰鬥,楚人中也有不少勇士,但卻並不佔優。

很多商丘出來的探子都是墨者帶隊,不斷襲擊著單獨或是人數稀少的楚軍斥候,不斷將眼線向外延伸。

在抵達商丘成之前,楚王先派人帶著書信進入了商丘城。

書信一共兩封,一封給墨翟,另一封給宋公子田。

給子田的書信上,追溯了一下悼公當年與楚結盟、共同定公室、朝聘於楚的友好歷史。

又說了一下二十年前黃池雍丘之戰,楚人為了幫宋國公室對抗司城皇一族與三晉交兵付出的代價,大有宋人忘恩負義的指責。

最後質問一下宋公為什麼不遵守當初的約定,背叛了楚國,這是神明上帝都不能容忍的,所以要來興師問罪。

希望宋公能夠以商丘百姓為念,開城以降,做楚王的參乘一同入城,讓楚軍饗於商丘。

同時徵調商丘的百姓跟隨楚軍北上大梁,修築大梁的城防,作為背棄盟約的賠罪。

給墨翟的書信上,則說三十餘年風采依舊,也相信墨者守城之術。

但守城必然會有損傷,不若拱手而降,也讓百姓不苦。

楚人使者入城離城後,商丘城內暗流涌動,許多人開始活動起來,只是墨者守城的規矩極嚴,有些事做起來就難下手。

城外,長途跋涉的楚軍在得到了宋公不降的答覆後,在城下列陣,作為威懾,又命勇士在陣前挑戰。

楚王身邊跟隨者三十輛精銳戰車,這是楚人的習慣,這三十輛戰車稱之為乘廣,分為左廣、右廣。

楚王乘坐在左廣的戰車上,昔日宣公十二年,晉楚交戰,楚王因為便利違背了楚人一直右廣的規矩,乘坐在左廣上開始戰爭。

王見右廣,將從之乘。屈盪戶之,曰:「君以此始,亦必以終。」自是楚之乘廣先左。

這習慣一直不曾改。

近侍、封臣、王族等,俱在附近,斥候已經帶來了商丘城內城外的消息。

一些之前隱藏在商丘城內的間諜,也已經將城內的消息傳遞出來。

楚王聽了這些傳遞出來的消息後,暗暗心驚,與左右說道:「墨者守城,天下無雙。三十餘年前之豪俠,今更勝昔。」

城內的消息很多,也很統一。

墨者利用會數數寫字的優勢,徵集物資,編戶齊民,挑選弓手,分配城牆守備,採用崗位負責制的辦法,將整個商丘城的城牆都劃分到每個百人隊的手中。

城牆下挖掘了廁所,城牆上、城牆下的人共用一個,沒有命令不得下城牆,每隔五十步就有專門人每天清理廁所,防止滋生蚊蠅。

婦女集中起來,每隔三十步分配一個做飯的婦女。

男女分隔,在路上行走的時候,男左女右,不得隨便倒轉。

每家每戶徵集了糧食,如果說沒有而被搜出的,要被重罰,但所有的糧食都有登記,等到收穫後由公室賠償,墨者擔保。

各種破解攻城工具的機械、武器,也正在源源不斷地被製造,而且墨者放出狠話:墨子製造的沖機,專治各種衝車、雲梯、高臨。

沖機的名頭,楚王聽說過,當年公輸班造雲梯,墨子來到郢,就是靠沖機破解了雲梯,公輸班都無奈,更何況那些弟子們。

城內又說,實行全面的糧食管制:斗食,終歲三十六石;參食,終歲二十四石;四食,終歲十八石;五食,終歲十四石四斗;六食,終歲十二石。斗食食五升,參食食參升小半,四食食二升半,五食食二升,六食食一升大半,日再食。救死之時,日二升者二十日,日三升者三十日,日四升者四十日,如是而民免於九十日之約矣。

所有司馬以上職位的官吏,他們的父母、兄弟、妻子和兒女,都要扣押起來作為人質,不得在守城期間隨意走動。

早在楚軍離城百里之外的時候,就已經把所有的官吏、小軍官以及富人、貴戚的親眷全部集中起來隱藏好,外人並不知道藏在哪裡。

城上矮牆、馮垣一個一個排列起士兵守護,貴族子弟必須要上城牆和士兵們在一起,已經殺了幾個不情願的了。

城內的柴禾都不準壓在一起,而是鬆散地堆積在一些急用的地方,以免出現火災救援不力、也方便取用。

城外的護城河都安插了竹籤,城門上建起了箭樓,安排了旗幟號令……

一樁樁、一件件,這都令楚王大開眼界。

許多規矩他一時想不通是為了什麼,但苦思幾天後往往豁然開朗,亦或是和其餘的號令聯繫在一起,才能看清楚。

從衣食住行、到吃喝拉撒、再到人心險惡、再到貴賤心態……一整套守城的秩序,可謂是無可更改。

楚王心中終於明白,恐怕三十多年前那場爭辯,不止靠的墨翟的木工奇技,更多的還是這些守城的規矩。

墨守成規,讓那些經歷過三十多年前宮廷辯論的楚國老貴族心有餘悸。

斥候還帶來了另一個讓楚王有些不安的消息:墨者將城外三十里之內所有的麥田全部都毀掉了,原本想要就地取糧,看起來竟要繞一個大遠。

左尹面見楚王,說起糧食的問題,楚王只說先恐嚇一下宋人,讓宋人知道楚軍兵鋒之盛,夜裡紮營。

三十里內的麥田的確沒有了,但是三十里外還是有一些麥田的,可以派人驅使那裡的農夫收割,再派出一部分軍隊運送過來儲存。

城外數百步之內,已經變得光禿禿的,水井被填埋、麥田被焚燒、能用的木柴也全部燒成了灰,城上的視野極為開闊。

至於在哪裡紮營,楚軍也有了一個極好的選擇,那裡矗立著一座高高的木塔,木塔下面是一些紅磚壘砌的圍牆。

這些磚石砌成的圍牆,就像是一個營寨,視野開闊,而且正好在一個小土坡上,正適合作為中軍將帥之寨。

楚王與乘廣、貴族們驅車來到那處木塔營寨旁,詢問斥候道:「這是何物?」

斥候回道:「墨者重鬼神,用以祭祀迎敵。驅趕民眾,修建十餘日,乃成。」

「敵人從西方來,就在西邊的祭壇迎祭神壇;選九個年齡九十歲的人主持祭白旗的儀式;九尺高的西方白神九尊,九個弓箭手每人發射九支箭;將領的軍服一定要白色的,用羊作祭品。」

不只是墨者有重鬼神的名聲在外,楚人重祭祀巫祝的習慣不比墨者低。

楚人好巫祝淫祀,自來如此,這些祭祀的辦法和楚人的手段有些相似,楚王便叫人去尋軍中隨行的覡師或女巫。

覡師聽完了墨者祭祀的手段後,說道:「西方白神九尊,墨者的祭祀是正確的。」

「但是我們在南部紮營,可以用同樣的辦法,祭祀南方的赤神七尊,將校一定要穿紅色的服飾,再屠宰狗作為祭品。」

「再選善射者,以蒿為箭,向天地四方發射用蓬蒿製成的箭,拿矛的兵士則用矛向空中刺三下,接著弓箭手向空發射。」

「選百人,站在祭壇的左邊,跳名為『翳』的巫舞,就可以破解墨者的祭祀了。」

既然這些巫覡都能夠破解墨者的迎敵祠,楚王也知道主要還是為了安穩人心,便問道:「這祭壇可以使用嗎?」

覡巫道:「這可以使用,想要壓制墨者的巫術,就需要比墨者的迎敵祠建立的更高。建立之後,可以作為瞭望之用。」

「所以需要叫人想辦法將這祭壇加高在夯土上。」

楚王下車,與左右看了看這座高聳的木塔,還有旁邊用磚石堆砌的圍牆堆積的彷彿矮小堡壘一樣的營寨,忍不住讚歎一句。

都說秦磚漢瓦,實際上此時已經出現了磚,但大部分都是昂貴的、需要水蒸氣悶熟退熱的青磚,墨者用的卻是更為方便快速的紅磚。

這時候一直用的是膠泥作為黏合材料,因而磚石結構的黏合是個大問題,適用了簡單的白灰黏土作為黏合材料,算是解決了磚石結構的重要問題。

楚王想到之前從沛縣回來的使者回報,在看著這面磚牆,稱讚道:「嘗聞墨者多才,這牆砌的極好。」

「若是能夠攻破商丘,我願用千金為聘,或少徵用宋人民夫,讓墨者幫著修築榆關城。」

左尹推了推這堵算作祭祀建築的磚牆,贊道:「正是如此。夯土牆容易被水泡散,大梁城臨河,最忌水攻,若以此磚為牆,必然堅韌。」

夯土城牆,最怕的就是水攻。夯土很容易被水泡的鬆散,很容易倒塌。

磚牆不怕水淹,哪怕是包磚的,也可以不怕水淹。

但是之前因為黏合和制磚辦法落後的原因,一直沒有機會使用。

楚王仰頭看看這座高高的木塔,全都是用卯榫結構搭建的,極為輕便結實,而且穩固,高度也正適合,完全可以站在上面瞭望城內的情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