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真假誰知 第一百三十二章 半歲荏苒弊邑治(十二)

焦禾大驚,他這幾日已知墨者在民眾面前並不虛言,以信取人。

聽適這樣一說,似乎適對這塊地中的產量並不滿足,而且這種不滿足的心態可謂為從話中飄了出來。

若是一畝地只多產個三五斤、十餘斤,難道還有必要分成四塊嗎?

這顯然剩下那三塊地的產量,一塊比一塊高。

焦禾明白,只要自己親眼看到了冬麥可以收穫、哪怕一畝只能收一石,只要問清楚了三晉之地是否可以種植,那麼自己便是大功一件。

哪怕只收一石,便足以在西河推廣。

只一石,西河武卒便可以多養兩成。

他對一石半的數量已經極為滿足,卻不想適以及那些墨者,信心滿滿地認為這根本並不可以滿足。

果然,適道:「我曾學過,凡稼穡,無非四件事。光熱、雨旱、肥料、籽種。此四樣,便是稼穡的關鍵。」

「這是我從兩位夫子那學到的,但墨者之辯,以驗為先。」

「子墨子便問,是不是這樣呢?口舌相辯,並無用,既然可以驗,那就以驗為先。」

「光熱之事,我非祝融,不能改變,因而這四塊地便是同等的光熱。籽種之類,也都是一樣經過挑選的,此二者先不必管。」

「以此地為甲、其餘為乙丙丁。甲地無肥無水,只憑雨水。乙地只施了未經發酵之法的糞,雨水照舊。丙地施了發酵後的肥,雨水照舊。丁地則施加了發酵後的糞肥、又挖取了澤中淤泥、冬春二季均引河水澆灌……」

他說完後,笑問道:「你們想先看看那一塊的?」

下面的人紛紛喊道:「直接看丁地的!」

「就是,直接看丁地的。你們只要告訴我們怎麼做才對就好。」

「驗與辯,那是墨者關心的,我們雖然也想知道,但我們更想知道怎麼樣才能多產麥子。」

「適!你們墨者說就是,我們都聽……」

焦禾聽著這樣的呼聲,心中讚歎,暗道:「嘗聽聞人言,以信取人,既長且久。如此一看,墨者之信在沛縣已然無人能及。西河守治西河,也先取信於人,只是若論眾人之信,恐怕西河之民信西河守終究不比沛縣百姓信墨者。」

「以利聚人,方可取信。」

將這些話記在心中,又跟隨著眾人去看丁號地的收成,只是收割的時候便能看出來這塊地的產量一定極高,單單是那些打成捆的麥秸就比甲地多出不少。

漫長而又充滿期待的等待後,焦禾聽到了一個數字。

他以為自己聽錯了,仔細掏了掏耳朵,卻聽到旁邊眾人如同瘋狂一般重複著那個他以為自己聽錯的數字。

顯然,那些人對於墨者極度信任,根本不會考慮是不是墨者說錯了這樣的事,甚至都不會去看看那一桿秤是不是端平了。

他們在聽到這個數字之後,就陷入了一種癲狂地喜悅之中。

焦禾這才知道自己沒有聽錯,看著那些裝入麻布口袋的麥粒,焦禾的心怦怦地亂跳。

如果這個數字說給西河守、季充君,他們會相信嗎?

焦禾暗自搖搖頭,卻又點點頭。

心說西河守、季充君,都是知曉墨者的人物,他們早知道墨者並不虛言,所以才會聽聞了墨者的傳聞之後便派人前來。

那個曾籍籍無名的叫適的人,離開了墨者沒有人會很在意這樣一個人。但因為他是墨翟之徒,所以他的話便讓很多天下知名的人在意。

剛才聽到的那些,若是說給那些旁人,他們定不會相信,如果有人這樣說,恐怕會被當成瘋子。

然而這些在別處可能被當成瘋子的話,就在他的眼前,一點都沒錯。

他看了全程,看了全部。

剎那間,他想到了適在幾天前講的那些買地、雇僮僕種植以學猗頓致富的辦法,第一次覺得這些東西,竟然真的有些吸引人。

甚至吸引了他。

他在魏地有妻子家庭,在魏地是親信,在魏地也有足夠的賞賜。

如果就按這個數字種植,如果按照這些墨者所說的犁鏵耬車一人百畝的數量,如果再種上那些堪稱神物的新谷……或許發家真並不是難事。

當然,他不會傻到不去權衡,而是覺得如果自己都能心動的事,一定會吸引那些真正的商賈。

焦禾抬頭,發現自己愣神的時間,站在馬車上的適已經講起了天志,然後又從天志講到了萬民通約,又從萬民通約講到了麥子搶收之後種植黃豆,再講到餵養牲畜以肥田……

這一切,焦禾都記在心中,也知道自己可能學會了文字後這些東西都可以在草帛上看到。

之後,焦禾又經歷了沛縣整體的麥收、麥收後搶種黃豆的忙碌、忙碌後村社派人來沛郭的沛縣聚會、開始跟隨一些商人和幾名墨者一同學字、然後聽人傳授天志和稼穡、有時候也會講一些墨者的道、以及此時可怕的彷彿聽到都不應該的人皆天之臣眾人平等之類的話……

甚至,他有些喜歡上了每天去鄉校聽講,喜歡上了那些講述的墨者之義。

大開眼界,因為講學的夫子知道的太多。

墨者似乎從沒說天下這樣是不合理的,可聽完那些道理之後,卻又忍不住想到似乎這天下並不合乎天志。

「似乎……有些道理。」

數月後某日,焦禾正這樣想著的時候,肩膀被人輕拍了一下。

對方拿出了半塊銅符,焦禾也拿出了半塊,嚴絲合縫地對在一起後,便尋了一處無人的地方。

不是房屋密室,而是一處河岸的山坡,那裡最是空曠,四周有什麼動靜可以一覽無餘。

從魏地來的人開口第一句話就問:「我這一路,便聽說了墨者麥田事,難道是真的嗎?」

焦禾點頭道:「真。我親眼所見,從頭至尾,絕無疏漏。」

對面的人知道能被西河守和季充君選來為諜的人,定非等閑,又不虛言,驚道:「竟是真的?竟是真的?」

他連問兩句,並未多言,卻將自己的震驚與疑惑表達的清清楚楚。

焦禾笑道:「我原本也不信,只當我聽錯了。可這就是真的。你若回去,請告之季充君與西河守……沛邑,必大治。」

那人見焦禾這樣說,笑道:「沛邑大治,只怕這是天下能士皆知事。墨翟才可為大夫上卿,況於區區沛邑?」

焦禾搖頭道:「非是尋常,而是大治。我聽墨者說天志之事,方知天下萬物皆有道可循。順之責昌、悖之責難。墨者曉天志,非只有稼穡事。若是墨者治宋,宋必大治!」

來人笑道:「墨者治宋?非攻尚可。尚賢事,司城六卿豈能同意?墨者只能治沛,治不了宋。」

他聽焦禾說的鄭重,又問道:「難道稼穡這樣的事,便能看出沛邑大治嗎?」

焦禾想著前幾日在鄉校聽適講的那些道理,活學活用道:「沛縣,若推廣牛耕、壟作、輪作、堆肥、新種……一戶一牛,可耕墨畝百畝。年種兩季,便相當於兩百墨畝。畝產加一半,便相當於原本土地的三百畝。」

「墨畝大而周畝小,兩倍不止。沛縣之外,尋常人一戶可種墨畝三十。三百對三十,十倍有餘,焉能不治?」

「稅賦如今不加,民用且足。稅賦就算加,加到原本兩倍,民用剩餘亦能比之前更多。焉能不治?」

「況且非是這樣算。農夫要吃,每個人一年吃的東西都是一樣多的,剩下的東西才能做軍賦、稅費、集市交換。四百減三百餘一百、三千減三百卻余兩千七……焉能不治?」

這些簡單的數字,第一次透露出隱藏在數字之內的內涵,這是那個與焦禾合符的人不曾想過的。

不曾想過,並非想過認為無理,於是焦禾的話換來了對方長久的沉默。

這是他第一次考慮人吃完自己吃的、剩下的糧食與人產出的糧食之間,其實是有區別的。

區別很大。

也是他第一次直觀地感受到墨者所謂的天志,到底能帶來多大的變化。真的不止是五倍十倍的問題,而是更多。

好半天,他深吸一口氣,用一種驚奇的語氣道:「這些……墨者並不隱瞞?直接就講清楚?」

焦禾想到這些日子在鄉校聽的那些內容,點頭道:「有人只要願意聽就能聽。」

他想了一下還有一些平日聽到的墨者言論,又說了幾句,甚至說到了他聽到了那些墨者討論的天下大勢、三晉分合、楚之強弱、齊官山海與分封的不可調和、矛盾術等等。

墨者內部似乎很喜歡把這些隱藏在所謂「天命」之下的東西,剝開後,用最險惡的心思去猜測,用利益去分析,卻偏偏極有道理,很容易讓人相信。

那人驚道:「這……這是治政秘術!」

焦禾嘆息道:「墨者就這樣並不在意地說,所以我知道他們並不只會稼穡事。只是墨者認為稼穡是基礎,所以要先做。」

「他們想做,於是便可以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