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真假誰知 第九十章 雛鳥新啼風雲動(四)

此時正值炎夏,三名叛墨卻要送炭,公子連也不嫌熱,反問道:「我有銅爐,非良炭不燃。三位自東方入此銅爐,有什麼本事可以做雪中之炭呢?」

廩丘的事,公子連有所耳聞,這是一件關係到三晉強弱的大事。

他一直盼著西邊傳來消息,比如魏都傳聞秦人藉機東進、取河曲,或是吳起忽然得了惡疾病歿之類的消息,但這些都沒有發生。

西邊的消息聽不到,東邊的消息也就聽得多了些,知道了廩丘之戰前叛墨用繩索翻入城牆說服公孫會、並且破敗了田布挖隧道攻城的戰術。

他對墨者有所耳聞,但卻不喜歡和墨者交流,反倒是對西河儒的那些人青睞有加。

問過之後,三名叛墨中身材高大的一個站出來,指著自己的佩劍道:「我可十步殺人。亦可防十步殺人。」

一名身材矮小、滿臉精明神色的人道:「我可憑口舌,千里殺人、流血漂杵。」

最後一人道:「我無公子能看上的本事,但我們這三十名叛墨,卻可以編戶齊民,以萬千戈矛弩箭殺人。」

公子連一連聽了三句殺人,笑道:「墨者不好殺,你們卻有殺人的本事?」

身材矮小號稱能用口舌千里殺人的叛墨不卑不亢回道:「誅不義,豈能不會殺人?我等叛墨,忘了義,但殺人的本事還沒忘。」

公子連有心做一個廣收賓客的賢人,身邊的死士卻必須做一個提防他小心的小人。

於是死士率先道:「公子最喜劍舞,不妨舞劍以娛公子。一人舞劍無趣,還請同舞。」

說完邁出一步,身旁另一名死士站在他原本的位置,防止出現專諸刺僚那樣的事。

叛墨跪坐在地,將短劍放好,等公子連那邊的人送來木劍。

木劍在手,行禮之後,兩人根本沒有做出劍舞的姿勢。

此時的木劍不長,都說三尺劍,但這三尺卻是周尺。

叛墨右手持劍,左手在前,隨意地揮砍了一下,像是展示自己會舞劍一樣。

死士只看了一眼,心中暗笑,心說聽說東方劍客極多,但只怕都是些市井見好勇鬥狠之人,並不懂真正的軍陣廝殺之術。

劍傷人,靠刺。

尋常人持劍,下意識地就會去劈砍,但劈砍距離長,而且很難殺人。

秦人多與義渠交戰,對方少甲,因而秦人刺劍用的不多,這些死士都是自己搏命搏出來的,對面叛墨隨意揮舞都是劈砍的姿勢,而且無用的動作太多,死士心中已有幾分瞧不上。

銅劍不重,最上等的好劍也不過四五斤,但拿在手中全靠手腕力量,揮舞一兩斤的劍就需要費很大的力氣,畢竟劍的重心與劍柄和手腕間的距離太遠,費力極大,真正的好手是不會做無用的揮舞動作的。

死士已經不需要再公子連面前展示自己,但覺得這些人的本事稀鬆,只怕沒有什麼用處,所以要用最快的速度解決以讓這些人羞慚而退,也好顯西秦本事。

心中計較,不想叛墨卻先出手,快速向前邁出一步,忽然刺向了死士的心口。

這已經有幾分戰場搏命的意思了,死士卻不擔心,身子朝右快速閃了一下,抓住對方輕進的機會,朝著叛墨的咽喉刺去。

死士覺得只要瞬間就能分出勝負,也好讓公子明白這些人不堪大用。

可就在他刺向叛墨咽喉的時候,叛墨刺向他心口的那一劍忽然收回,空著的左手猛然抓向他的右手手臂。

死士心中暗驚,沒想到對方的速度如此之快,剛才刺向自己心口的那一劍只是虛晃並未使出全力,就是在騙他出手。

這死士都是多少次拚命搏殺中練出的,只看這一下就知道對方是個好手。凡事善於用劍的,必不揮砍;凡是能夠虛晃欺騙的,也必是好手。

叛墨的身體猛然向前一躥,卡到了死士身前兩尺之內,左手抓住了死士的手腕,持劍的右手也因為距離太短難以施展。

死士下意識地伸出了左手也去抓對方的右手,多少次搏命廝殺得出的經驗讓他明白這麼狹小的空間根本無法刺擊,對方既然欺入這麼近,只有用角抵術。

兩人的木劍幾乎是同時落地,都知道手中握劍便要在角力上輸一酬,這不是匕首而是劍,他們都是用劍的所以早已在多次搏殺中形成了習慣,也明白狹小空間互相抓住了手臂,誰想留劍誰反而被動。

死士想要向左邊搶一步,以防止被對方卡住自己進退的路,然而終究是無心算有心,慢了一步。

叛墨搶先卡住了自己的左腳位置,死士知道自己的腿已經被對方卡住,腰腹發力想要頂住對方的力量。

甫一用力,叛墨的腰跨已經貼在了他的胯間,肩膀狠狠地頂在了死士身上。死士站立不住猛向後倒,倒下的時候雙臂發力死命拉住叛墨,想要把叛墨一同拉倒在地上角力。

後背重重摔在地上的時候,死士猛然感覺到自己的肚皮一涼,身上的衣裳不知道什麼時候被那名叛墨掀開。

只是掀開了衣服,死士卻直接喊道:「我輸了。」

叛墨也一翻身,站在一旁行禮,看著公子連道:「公子覺得這劍舞如何?」

公子連知道身邊死士的本事,並非世間罕逢敵手,自己也非秦伯跟隨自己的這些人也未必算是秦人中劍術最好的,但也都是曾隨厲公征伐義渠的後代,手段已然算是可以。

兩人舞劍,須臾就結束,公子連知道自己的死士認輸,卻沒看出是怎麼輸的。

心說自己也曾見過人比劍,哪裡有比成這個樣子的?怎麼比劍比成了角抵?

但他知道死士必然用了全力,雖然不知道輸贏是怎麼分出的,卻知道自己這邊確實輸了。

而且站立在自己身旁的其餘幾名死士在看到這一幕後,紛紛握劍,如臨大敵。

他已明白這看似毫無樂趣如同角抵一般的比劍,只怕才是搏命廝殺的劍術,笑道:「劍必然極好,舞卻不佳。我看舞看得多,劍卻不精。仲尼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所以還請教劍好在何處?」

比勝的叛墨行禮道:「公子不恥下問,我是不能不回答的。但勝者不知道劍好在何處,敗者才能知道。所以還請公子另問。」

公子連看了一眼那名認輸的死士,不明白為什麼掀開衣服死士就認輸了。

死士並無羞愧神色,鄭重道:「貴人必有甲。或皮、或銅。掀起衣衫便是掀開了甲。搏殺之時,精銳甲士必有匕首,所以我輸了。」

公子連問道:「緣何不刺咽喉?」

「咽喉在前,刺咽喉雙臂可用力廝扭,急切間不能下手。掀甲而刺,殺人最快,也難提防。手臂可以扭打想要刺入咽喉的匕首,但卻難以扭打刺入腹部的匕首。」

公子連似乎明白了,稱讚後問那叛墨道:「墨者難道還精於暗刺?」

問的看似平穩,實則公子連心中竊喜。如果這些叛墨精通刺殺,倒真是可以為自己所用,去做幾件大事。

叛墨聞言,立刻搖頭道:「墨者並不精於刺殺,這只是子墨子教授我們的守城之法。」

即便這些人自稱叛墨,可說起墨子的時候,公子連明顯能夠感受到其中的尊重。

墨者作為天下能與儒家並為顯學,公子連當然聽過,也實在有些想不通。

自己有高貴的血統、有金有銅、有車馬有美姬,還有自己父輩留下的死士,饒是如此才不過聚集了幾十名忠心耿耿之人。

可墨者身披短褐、吃粗米,公子連完全想不通墨子到底是如何聚集到這些死不旋踵的人。

即便這些人叛墨,竟然依舊不改尊重,這是他實在想不通關節處的地方。

公子連聽到這些叛墨語氣中的尊重之意,心說自己身邊如今也有門客,但如果有朝一日自己的叔公繼承人坐穩了位子,自己身邊還能剩下多少人?

原本心中只是希望這些叛墨精通刺殺,此時卻有了一些別樣的想法,於是以禮請教這些叛墨,這些看起來像是角抵、刺殺的手段,為什麼會是守城的方法。

「公子既問,我必答。」

「若論刺殺,昔年吳之專諸最是聞名。歐冶子采赤堇山之錫;若耶溪之銅,鑄五劍。公子光得三劍,以魚腸贈專諸,魚腸可破甲。但天下名劍昂貴,墨者多貧,總有冶師鑄師,也少用好劍。」

「然墨者守城,城破最危時就是城門被破之時。城門被破,湧入城門者必是親貴、勇士、大夫,恃其勇力一擁而入。當年仲尼父力舉城門救士六十、大夫七,便是如此。非勇士親貴不能一舉破門。」

「勇士親貴,必然披甲。或銅或皮,又自小熬練廝殺,非是尋常人能守衛。」

「如要殺死披甲勇士親貴,最好用錐或斧,然子墨子不準守城門的人攜帶錐子和斧子,所以只能想一些別的辦法。」

公子連奇道:「若是對付披甲者最好用斧子和錐子,為什麼不攜帶呢?」

叛墨笑道:「因為防止有人趁機打開城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