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真假誰知 第八十章 白骨熔煉祝融血(七)

適的提議聽起來很有道理,可墨子聽到後卻喟然長嘆。

「行義的道理,天下人尚且不能接受,這些本源之名又怎麼能讓天下人都接受呢?若天下人不接受,我就算說什麼是圓、什麼是矩,他們不接受又有什麼用呢?」

偶爾流露出的蕭索之氣,讓適感到吃驚,不知道為什麼平日里那樣的墨子今日是怎麼了?

墨子嘆息後,又恢複了常態,不再說什麼,只是起身讓適繼續做剩下的事。

等他起身出去,適跟著墨子去如廁,看著墨子解開腰帶扶著廁牆站立許久,好半天才淅淅瀝瀝地解手完畢,適似乎明白了什麼。

這個一生行義無悔的人,可他是人,終究會老,而且已經老了。

哪怕他平日再怎麼腿腳便利、千里奔行,可身體的蒼老卻是無法逆轉的。那種一生行義卻沒有改變天下的遺憾,伴隨著這種蒼老化為嘆息。

那場大病、弟子的質疑、勝綽的叛墨、宋公寧可篤信天命也不肯行義強國……種種這些事,在一年之內交加而至,縱是堅強,也實在心有苦楚。

墨子還在那裡系束帶。

適想了想,覺得此情此景又是在廁所,有些話若說並不是時候,可還是就著簡易廁所的味道說道:「先生,我相信天下人總有一天,總會接受先生的義與先生的辯。什麼是圓、什麼是矩這些東西,就像是磨盤麥粉一樣,總要先有,然後再考慮怎麼讓天下人接受。」

「如今墨者已上下同義宛如一人,將來更多。各有分工。先生大可以專心撰寫大義與本源之名,我來抄錄。具體的事,由墨者大聚或七悟害共商,先生只做最後的決斷,或只談大略,不再需要先生專門負責日常的安排。有什麼事,我這個書秘也可以整理出來交由他們。」

他大約是希望廁所的味道能夠隱去自己這些話中隱藏的真正目的,也或許覺得廁所聊天是個很隨意的場景,如果不成就當是句玩笑話。

此時天下不管是各國還是墨者這樣的獨立組織,其權力構建都不健全,適很隱晦地說出了秘書的工作範疇。

墨者組織重組,原本的構建還是以墨子為中心,想要成熟架構組織還需要數年甚至十年的時間。

在這期間,墨子尚在,也就決定了墨者真正的權力中心不可能是七悟害共商,至少短時間內不可能。

他如果能夠成為有實而無名的「司禮監秉筆太監」,那對將來大為有利。

墨子也未多想適的真正目的,只說:「先忙過這裡的事再說。草帛之物等五月事一過,你便準備。兩三年內,恐怕不能夠這樣的時間啊。我擔心齊國亂事,會引動天下大爭。這裡的事一旦露出曙光明色,便要準備守城備戰的事宜了。肉食者鄙,遭殃的還是城中百姓。」

……

那次廁所談話後,適便不再談那件事,彷彿就是無意中說了一嘴自己並不在意一般。

距離五月初五尚有一月,適所承諾的一月必成也需要抓緊時間。

水火交融水亦能燃的蒸餾烈酒,無需多說。

有世間稀有的制陶匠,做一套簡單的只是少量使用的蒸餾酒器具根本不用費太大的心思。

難的只是和在場的墨者說明白蒸餾的原理,順帶講講酵母菌的運作機制,換些名目就好,別弄出三蒸再釀的事就好。

引天雷之火、五雷之聲的火藥,也不需要死記硬背什麼標準配比。

寫出方程式配平,算出分子量對比,就是完美的配比,不可能比這個更完美了。

硫磺墨者自己就有,廁所刮的硝土不多,熬煮後按照溶解度提純,也不是難事。

鬼影顯形的酸鹼、金烏羽編織的火燒而不斷的浸了鹽滷的麻繩、營造仙人下凡般煙霧效果的發煙火藥,這都不用費太大的心思。

唯一有點難度的,就是此時名為「祝融血」的磷。

以白骨粉為原料,炭粉還原,加以硅砂,還原出的磷蒸汽通過冷水,便可制出。

器皿上,用此時已經存在的原始瓷就行。

原始瓷已經出現,在出土過戰國水晶杯的墓葬群中,也出土過原始瓷做的編鐘禮器。

陶器不可能發出金石之聲,原始瓷器才行,能有原始瓷器的編鐘,做出原始瓷器的器皿也不是超越此時技術難度的東西。

當然這些原始瓷的編鐘不能調音,擊打雖有金石之聲,但音調不準,只能陪葬或是擺設,也證明吳越等地此時已經逐漸被中原文化同化。

墨者經常在楚越活動,和手工業者關係密切,有可以燒制原始瓷的陶匠。

做成器皿,多加木炭與氧反應生成保護氣防止磷蒸汽氧化,氣體通入冷水冷卻收集。所需要的溫度,也可以用墨者守城用的大型風箱和木炭達到。

最難的就是接觸磷導致的中毒。

適無可奈何之下,只能用竹片做骨架、找皮匠墨者做皮罩,做成豬拱嘴的形狀。拱嘴裡面加上不是活性的木炭粉,扣在嘴上呼吸。

和他一起忙碌的墨者一個個都扣著這東西,也無法說話,離遠了一看就像是一群豬成了精,在那忙碌。

不參與的人聽適說起這東西的可怕,不會靠近,卻免不得要開幾句這些豬拱嘴的玩笑。

墨子拿起一個試了試,笑道:「這東西可是不錯。如果真像是適說的能防煙塵,用在守城極好。敵軍若挖地道,朝裡面灌煙,帶上這個再配上我培植的洗眼酒,十餘人就能滅殺從地道中攻入的百餘人。」

當即叫外面的墨者點燃了一堆濃煙,自己帶上後閉著眼睛站到了濃煙中,呼吸了幾次。

仍有味道,可比直接進入煙塵中要好得多,完全可以在地道中借煙殺敵。

待適從那間專門熔煉祝融血的屋子中出來後,墨子便問了幾句這東西是怎麼想到的。

適自然又推到了賽先生與唐漢身上,只說自己見到的原物是連眼睛都罩住的,上面有東西可以看清楚外面的情況,猶如一層凝固的水,又說那東西便是將來替代封窗戶的草帛……

他這樣一說,墨子便直接問道:「你說的是水玉?」

水玉就是水晶,取其瑩如水、其堅如玉。

水晶早已有之,春秋戰國玉文化大放異彩,逆天的水晶杯和適常用的玻璃杯外表看起來幾乎沒有什麼區別。

沿泗水而下,經淮河到入海口附近,便有此時最大的水晶礦,後世的東海水晶、十年前被越所滅的郯子國。所以逆天水晶杯才出現在吳越之地的墓葬中。

只不過水晶是寶物,非是常人可用的,適便道:「不是水玉,是用砂石礦物燒結出來的。」

他以為這樣說能鎮住墨子,不想墨子直接問道:「那就類似於璆琳了?璆琳珠我也見過,但是顏色發翠,多以珠子為行。或為明器,或做佩飾。」

適不知道什麼是璆琳,問了幾句,終於明白過來可能這璆琳就是琉璃或是玻璃在此時的稱呼。

璆琳珠應該就是春秋戰國時墓葬中的那些蜻蜓眼,鉛鋇玻璃燒制的精巧器物,價格連城。

雖然平民難以得見,但是上流社會對鉛鋇玻璃倒真不陌生,不同於後世的鉀鈣鈉玻璃。

鉛鋇玻璃的蜻蜓眼,在許多的墓葬中都有出現。

趙襄子趙無恤的墓葬中出土過十七顆,公造冶兄弟的祖父曾經鑄過編鐘為楚王贈曾候的墓葬中也出土過,而且出土了一百七十多顆。

大多數是本土貨,但還有十多顆明顯是來自埃及或是波斯。

此時雖然尚未有絲綢之路,但是東西方的交流已經開始,而且持續了許多年,而且明顯是兩條線。

一條是西北線,另一條是波斯到印度再到古蜀國再到楚國吳越。

此時波斯帝國正強大,埃及還未反叛。西徐亞人在西亞,溝通東西方。

眼睛崇拜是標準的西亞中亞風格,適熟悉的精絕國等西域國家的眼球崇拜的傳說,加上埃及的荷魯斯之眼文化在西亞中亞的變種,造就了在春秋戰國上層貴族佩飾或是陪葬品中的玻璃珠蜻蜓眼。

此時大約已經完成了仿造,各國都能燒制,但是密不外傳,極為昂貴,而且用的是結絲法,難度很大。

墨子交遊廣泛,見識頗多,所以適一說他便想到了璆琳,這才明白過來適說的那種可以透光的東西真的可能是燒結出來的。

適聽墨子這麼一說,心機一動,問道:「那璆琳珠售價幾何?」

墨子也未多想,笑道:「售價幾何,與我等並無關係。王公都把荊山玉、隨侯珠、璆琳眼作為寶物,價值千金。但在墨者眼中,一文不值。」

「這東西既不能吃、有人來攻打又不能守、也不能多產麻布衣衫,不能利天下,故而墨者眼中這不是寶物。不能與義相比啊,在我眼中,千枚荊山玉、璆琳眼也不如你的宿麥之法和麥粉之術。」

適趕忙稱是,心中卻明白這東西必然極貴,而且在上流社會中市場廣泛。他們已經接受了這些東西,只要造型好看一些,換來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