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血劫 第905章 去留

除了玄陽精鐵等基礎材料以及有助將卒修為突破的伐脈丹等丹藥,其他天營城近十年所積累的巨量資源,包括大量的防禦道符以及補充氣血真元的丹藥等等,在之前防守新雁城這一戰中就消耗一空;而諸多武將所裝備的玄兵靈甲以及靈劍、法寶,損耗也是極劇。

僅陳海一人,就在守新雁城時,打碎掉七副天階戰甲。

烈王秦冉現在是很器重陳海,但除了授以重權之外,在丹藥法寶靈劍道符等資源上,他那裡還緊巴巴缺著呢,上次賞功時也只能象徵性的賞賜北陵鎮一些,蒼遺他們這次從扶桑海帶回來這批資源,算是勉強彌補之前的損耗。

十幾萬枚防禦性道符、上萬瓶的靈丹傷葯、兩千餘件玄兵靈甲、七八百柄靈劍以及六套封禁級的鐵壁盤龍大陣,看上去很多,但未必能撐得住一場較大規模會戰的消耗。

不過就算只是這些,在朱天和看來已經是天文數字了,畢竟十數二十萬精銳戰力的軍需補給,需要兩到三個郡全力支撐,才有可能維持頻繁的戰事消耗。

西北域東西長十三萬餘里,南北縱深近八萬里,坐擁七十餘郡,三十六鎮加上諸族的私兵精銳,加起來平時也就維持五六百萬的精銳戰力而已。

魔劫當前,這時候西北域會極力擴編兵備,但新增編的兵馬,論裝備、操練以及基層武官的精銳程度,都要差一截,目前只能作為二線兵馬或者預備兵馬使用。

所以說,蒼遺他們這次拿回來的資源,萬仙山稍為窮酸一點的真君,私人武庫的儲備都未必能比這個多出多少。

特別是兩千多枚能助中下層將卒突破當前瓶頸的伐脈丹等靈藥,差不多將能令北陵鎮兵的辟靈境精銳數量提升到四千人左右,在這一刻顯得極其的珍貴。

朱天和相信就算姜晉甚至玄皇殿的掌教真人元周,此時在魔獐嶺都遠未必能一下子拿出這麼多的伐脈丹來。

雖然萬仙山過去幾千年所煉製、助低級弟子突破的伐脈丹,數以百萬枚計。

以往在宗閥大族眼裡,伐脈丹、沖髓丹等級數的丹藥,絕對談不上多珍稀。

不過,問題在於過去幾十年里,西北域三宗通常所保持的像伐脈丹這種助通玄境及辟靈境初期弟提升修為的靈丹,日常儲備可能也就四五萬枚左右。

這也已經夠三宗低層次的外門弟子日常沖境修鍊所需了。

而現在魔劫當頭,各家都知道眼下要不惜一切代價提升宗族、宗門內中低級弟子的修為是當務之急。

想要突破踏入明竅、道丹、道胎,多少還是要更看機緣的,而對通玄境的低級弟子,只要有足夠的伐脈丹,踏入辟靈境的概率極高;就算資質普通,也差不多有五六成的把握。

而一支軍隊里,能御劍殺敵、大規模祭用防禦道符的辟靈境基層武官的數量多寡,又常常決定這支軍隊的精銳程度。

這時候誰手裡的伐脈丹,哪裡還可能繼續捏在手裡,不立刻分發下去,助基層武官提升修為?

之前儲備消耗一空,而煉製伐脈丹的靈草靈藥生長則是有定數的,每年能煉製出來的伐脈丹是有限的,現在西北域誰手裡還能一下子拿出一兩千枚的伐脈丹來?

在朱天和看來,即便要有,也只能從越國、天南國以及像九郡國、空海城這樣遠離魔劫的海外地區大規模採購。

陳海能從九郡國借貸這麼多的資源,朱天和還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之前他都發愁不知道陳海要怎麼收拾這種爛攤子呢。

蒼遺、謝覺源、苗鳳山他們回來,陳海總算又有一批能依仗的人手,他讓樂毅、郭泓判、黃歧瑋三人直接去天營城,接管天營城的防務、府兵制推行以及天機戰械的生產,將蒼遺、謝覺源、苗鳳山留在身邊,協助他統領精兵縮減後的北陵鎮兵。

崇國以往的軍制,以六百人為一營,編三五個或十數個不等的營為行營,編三五個或十數個不等的行營為一鎮,層次非常的扁平化,卻導致不同的行營、軍鎮之間的兵力差異極大,也不利於戰事管理。

陳海管不了其他,烈王給專擅之權,他在北陵兵新設兵馬總管府不說,還在營與行營之間,增設鎮師、大營兩級。

以六百人為一營,以營尉為主將;以五個營加斥候隊、輜重隊等,約三千五百人編一個大營,以校尉為主將;以五個大營,加扈衛營、哨營、輜重營約兩萬人編一個鎮師,設鎮師指揮使為主將。

而在鎮師之上,編三大行營,以都尉為主將,分轄三到四個鎮師。

蒼遺過來之後,陳海也正式任命苗鳳山、謝覺源出任第一行營正副都尉,楊隱、孫岱出任第二行營正副都尉,朱天和、姜赫出任第三行營都尉,北陵鎮二十萬精銳,就分三個作戰集群進行駐防、操訓。

而陳海直轄的親兵扈衛營五千精銳,以魏漢、朱明巍出任正副都尉。

除此之外,陳海編韓三元等投附馬賊為獨立騎兵行營,還在天營城設東都行營,以黃歧瑋、樂毅為正副都尉,編三個鎮師,防備小股精銳魔族直接越過大漠,侵襲東都山。

兩千多餘伐脈丹此時能見天日,一批卡在瓶頸期的將卒得以突破,使得北陵鎮基層武官緊缺的局面得到緩解,差不多能令百人隊的正副隊正,都用擁有辟靈境、能御靈劍、祭道符的武將擔任,這也讓北陵鎮兵勉強達到星衡域精銳戰力的入門標準。

北陵城在一天天增強的同時,天羅谷終於有了動作,建興三十二年三月,完成了集結的天羅谷諸魔,擁著兩百萬羅剎魔兵分成三個方向,開始向南推進。

只是這次他們的推進要小心了很多,除了黑岩城之外,在新雁城、厲牙城等城寨的殘墟基礎上,大規模修造魔寨,往南推進的速度很慢,甚至每天往南推動的距離都不到五十里。

可見魔族並沒有指望能一下子攻陷魔獐嶺,這諸多動作,是準備長期圍攻魔獐嶺時,確保從天羅谷過來能有穩定的補給線。

勢態又陡然緊急起來,此時在北陵城西側二百里外雁歸城駐防的韓三元自然是坐立難安。

表面上看,陳海這幾個月來,將無關人等都疏散到東都山,北陵鎮兵縮編到二十萬不說,在北陵城儲備的軍需物資,也僅夠一個月消耗,看上去陳海絕不像是有死守北陵城的樣子,但陳海的意圖,韓三元從來都沒有摸透過。

特別是小股魔騎都滲透到北陵城外圍來了,陳海還按兵不動,這就令韓三元如坐針氈,不清楚陳海到底走還是不走。

他可不想像吳氏一族那般,一直被陳海騙在雁歸城到魔族合圍上來都沒有脫身。

陳海真要是故計重施,那他就得必須早下決斷。

而過去這段時間,陳海將投靠過來的近兩萬流寇馬賊,都交給他整編成獨立騎兵行營,目前好不容易有些模樣,這時候不戰而逃,這些人馬自然要徹底的散掉了,他也沒有可能將這些兵馬再收攏回來,心裡多少還是覺得有些惋惜。

猶豫再三,韓三元還是決定冒險去見一見陳海。

看著北陵城高聳的城頭,韓三元心裏面多少有些不是滋味,通稟過後,韓三元帶著隨扈進入北陵城中,直接往鎮守將軍府而去。

一路上,韓三元四處打量著,期望能看出一些個端倪,只是可惜的是,本來能容納百萬人口的北陵城現在雖然看起來有些空蕩,但是北陵城的運作還是那麼的井井有條。

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思,韓三元走入議事殿當中。

大殿里只有剛修成道胎的寧嬋兒,以魅魔之身像陰影一般守在陳海身旁。

陳海正高坐於上,審閱案牘,見著韓三元進來,也沒有停下打聲招呼的意思。

面對著這個自己之前視為螻蟻的鎮守將軍,韓三元多少有些手足無措,就靜靜地站在那裡等候。

過了好一陣子,陳海才放下筆來,淡淡地問道:「韓都尉,前線軍機正緊,魔族再度舉兵侵來,你身為騎兵行營的主將,不留在雁歸城督管防務,跑到我這裡,有什麼事情啊?」

韓三元輕咳了一聲道:「稟將軍,羅剎魔族眼下已經在新雁城舊址築城,同時也有大量的魔騎開始進犯我等邊寨,可將軍一直沒有旨意示下,屬下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特來問詢。」

陳海自然知道韓三元的試探之意,過去兩三個月,他手裡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也騰不出手去真正的整編那伙馬賊流寇,也怕他一出手,就直接將這些投機分子給驚跑了。

現在羅剎魔族的鋒芒已經露了出來,留給陳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韓三元手下這兩萬人馬里,辟靈境的基層武官有七八百之多,明竅境以上的精英戰將更是高達七八十人,比例都要遠遠高達北陵鎮兵主力。

這麼一股力量,陳海還不想就此放棄掉。

陳海放下手裡的文牘,說道:「右都護將軍這幾天也連著發函過來,問北陵鎮兵的去留,還特地在燕台城西北方向,留出雲門塞,希望我率部過去駐守。這幾天我正為這事猶豫不決。韓都尉既然過來,你倒是替我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