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河北玉麒麟 第七十一章 我只是想做個好官

河北連下了六七天的雪,東光縣的城牆根,積雪及膝不說,護城的壕溝全是包裹著垃圾的冰塊,好些個城裡百姓,尤其是住城門附近的,都不願意把垃圾扔遠點。

縣令問這些人為什麼亂扔垃圾啊,這些百姓們一臉奇怪,當然是因為我們素質低啊,還用問?

因此這些低素質人員,華潤號一個都沒有錄用。總之,東光縣連條狗都知道華潤號的伙食要好一些,待遇要高一些。

「操之做事,倒是頗有章法。」

薛大鼎給張德倒了一杯酒,「河北大地,少年俊傑,無有能及者。」

「薛公謬讚,謬讚啊。」

飲了一爵濁酒,寡淡的厲害,終於讓老張知道,啥叫嘴裡淡出鳥來。長安洛陽用來蒸餾的酒具,河北倒是見不著,河南倒是有的,可多在豪門手裡。孔家就有,可孔家據說都是釀了自己喝,不外傳。

「操之乃如玉佳人,張氏麒麟兒也,兩都名望,皆讚不絕口,老夫又受益良多。只嘆膝下無女,否則,定不然徐孝德捷足先登。」

徐孝德把寶貝閨女嫁給張德,連河北人都知道啦。

一壺濁酒,倒也談不上喜相逢。不過東光縣的人都知道了刺史對張大郎的誇讚,於是有好事者便唱道:「遍尋英傑,一壺濁酒,幾點寒梅,踏雪而來玉麒麟。」

那小調倒也有趣,配上幾塊竹板,唱念做打,也是酒肆裡頭的樂事。不過這踏雪而來的玉麒麟,著實讓人記了下來。

「長安來了一隻玉麒麟,若是能結交一番,不負此生。」

「河北錦繡,引麒麟至,祥瑞也。」

有人想起了當年,張大郎也是做過祥瑞的。而且這個祥瑞,還是皇帝陛下認證過的,滿朝文武鑒定過的,雖說鑒定過程當年在長安有點馬虎。

神童嘛,自古以來神童比蒼蠅還多……

「薛公,這興修水利,倒也算迫在眉睫啊。」

望著大河中的凌汛,老張想起來,這玩意兒放一千五百年後,也是讓人蛋疼的毫無辦法。逼急了,都要動用武裝直升機拿火箭彈來轟。

輕鬆阻塞航道就不說了,這破玩意兒能讓黃河改道啊。

然後冰塊再一化,那場面,別說種地,路都沒法走,一腳踩下去,一個不小心,就到腰間了。

「武德年的時候,老夫其實就來過滄州,那時死了六七千人。」

說到這個的時候,薛大鼎竟然有些冷淡,沒什麼感情,「老夫出自河東,自是沒見過這等場面,年輕時候看那飢餓殍殍,只覺得震驚。然而當時又月月打仗,兵災一過,做餓殍倒也成了好事。」

張德沒見過那些場面,但是李思摩弄死夷男手下人的時候,他也明白了什麼叫做血流漂櫓。

不過這是戰爭,和大自然的威力比起來,小兒科了。

「二年的時候大旱,然後就是澇災。三年的時候就絕收了,滄州只有一縣之地能保證不死。秋糧沒收的時候,也不知道哪裡冒出來一批飛蝗,減產七成。」

薛大鼎說起這些的時候,神色平靜的很。

一老一少就這麼在大河旁的驛站客舍,喝著酒,看著大河淘淘。

「所以老夫只有一個念頭,讓治下百姓能吃口飽飯,就行了。至於如何吃,用了什麼手段,老夫不想管。」

頓了頓,薛大鼎突然又道,「知道老夫為何願意和丹陽郡公交涉么?」

其實就是李德勝那點事情。

「為何?」

薛大鼎笑了笑:「滄州之地,能養活幾人?老夫也是有些耳目的,河東薛氏這些年在河套頗有獲利。加上太谷縣縣令王中的又因此評了個上中,轉任河北。所以老夫相信,這羊毛,是能養活人的。」

老少桌上,只有一條不算大的鯉魚。長安城因為避國諱,不吃鯉魚。跑來這河北,管皇帝姓啥呢,別說吃鯉魚,我還吃木耳呢!黑木耳白木耳粉木耳,老子想吃就吃。皇帝你不是認李耳是祖宗么。

「羊毛能養活人,但不是李兄那般做法。」

圈地養羊這就完了?這麼不是玩人么。李德勝撈了一票原物料錢,然後管地方官們去死,有種你們投個好胎,自己爸爸叫李客師啊。

總之,廣大中下層官僚們,很是蛋疼菊緊。

「老夫豈能不知?只是當時漳河招募腳力,也著實增補百姓不少進項。後江南來的尖底船,又在滄州停靠,有人憑此發了一筆,老夫這才琢磨起來。」薛大鼎說到這裡,又微微一笑,「待老夫一打聽,才知曉,這江南來的船兒,泰半都姓張的。」

老張嫩臉一紅,以權謀私什麼的,這不是基本國情么。

滄州刺史沒繼續拿著個說事兒:「王中的專任東光縣縣令,老夫檢校觀州刺史,自然也是他的上司。與其交談太谷縣麻料生意之後,老夫才豁然開朗,原來這些物事,竟是出自操之一人之手,當真神人也。」

你要是這樣繼續誇獎,我可當真啦。

薛大鼎感慨道:「太谷縣是個甚麼光景,老夫還能不知?薛氏紮根河東,太谷縣窮苦之極,竟是讓縣府一年能有六千貫的支用,數百年未聞之奇事。」

「如這行走河北的玉麒麟,果有點石成金之能?」

「薛公謬讚矣。」

滄州刺史無視了梁豐縣男的假惺惺謙虛,淡然道:「滄州若能經營得當,必成河北一寶地也。」

滄州當然會成寶地,之前還沒想在河北滄州搞點事情的。但因為三州刺史居然聯手推了個木料倉出來,那要是不撈,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自己的階級屬性?對得起自己作為工科狗,對造船工業的渴望?

老子就指著遠洋貿易大撈特撈呢,有多少船都不嫌多啊。

「不過操之,聽聞汝在遼東,亦收購木料?」

「靺鞨人的小部族,無甚進項,便砍了木材,運送至幽州。」

「若是能來滄州,那該多好。」

薛大鼎只是這麼一說,然而老張突然一個激靈,思考起這個想法來。當初琢磨著的是幫張叔叔做好前戲,等將來李董覺得自己的運營搞好了可以A過去了,張叔叔可以輕鬆地大力抽插。

不過這個前提是,高句麗的普通泥腿子們專門薅羊毛砍木頭外加挖人蔘啥的,然後糧食外購。這樣一來,干高句麗這幫貨色,那就毫無壓力。

然而老張後來就發現,這特么不科學啊,高句麗好歹也是地區大國,不可能國內都是傻逼。眼睜睜地看著大唐玩管仲玩剩下的計策,再一個高句麗也久慕天朝,能學到點東西,那真是認真消化努力鑽研的。

管仲鮑叔牙的故事,他們還是知道點的,高層別說管仲了,連高山流水都能唱上一段。

總之,把上百萬高句麗人當傻逼是不對的。把高句麗其餘上百萬雜七雜八民族當大傻逼那就更不對了。

所以,經濟手段控制地區大國命運的方法提前破產。然而薛大鼎這會兒卻一句話讓老張來了精神,特么的高句麗要是覺得糧食從大唐購買有風險,那從別的地方呢?

比如說高句麗南邊,在朝鮮半島上,有個專出新羅洗腳婢的新羅,還有個專出東瀛幾十國高層領導人基因的百濟。

三國相愛相殺比東漢末年好玩多了,而面對高句麗,新羅和百濟,那就是弱雞。

弱雞提供的糧食,總該沒問題了吧?

於是乎,老張開始琢磨,是不是要搞一條山東半島穿越黃海直通朝鮮半島的海貿航線?然後讓百濟或者新羅的權貴們跟著賺一筆糧食走私的買賣?

這個腦洞一開,張德根本停不下來,正在腦內意淫先滅高句麗,再搞倆弱雞的時候。忽地大河五里開外竟是有人爭吵呼吼,東光縣縣令的隊伍還夾雜其中,顯然是要辦個案子。

「王中的也是時運到了啊。」

薛大鼎感慨一聲,心道要不是命運中有了張德這朵奇葩,他王中的早兩年就該在太谷縣縣令的位置上被開除國家幹部隊伍。

現在么,河北河東,誰不知道太谷縣搞招商引資最成功,太谷縣令的經濟頭腦最靈光?

「王縣令似乎有些狼狽啊。」

「怕又是個家常官司。」

滄州刺史的儀仗開道,氣場還是不錯的。

等了解了案情始末之後,張德才知道,原來是個真假父母爭奪孩子的戲碼。孩童尚在襁褓,天寒地凍的,若非裹的嚴實,只怕就要凍死在外面。

兩邊男丁女子都在那裡爭奪,卻都是言之鑿鑿襁褓中的孩童是自己所出,王縣令哪有這等本領來斷案,見刺史在側,也是硬著頭皮,直說是押後細細審查。

結果兩邊父母都道天寒地凍,這樣下去,只怕孩兒要受罪。

老張也覺得這特么不好搞的時候,薛大鼎看不下去了:「這有何難?既然兩邊都要,把這孩童一刀兩斷,一人一半不就可以了?」

於是也不顧眾人驚駭,便命衛士將拿襁褓中的孩童搶了過來。

「將這孩童放遠一點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