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獅子大開口

……

金軍已經過黃河正向京師逼近的消息不脛而走,汴梁城裡一片慌亂景象,許多權貴人家開始張羅著離開東京避難,普通百姓則人心惶惶,憂心忡忡,不知所措。

趙桓在下令處罰了擅自離京出逃的朱勔、王黼和李彥之後,又頒布了一系列人事任命:任命吳敏知樞密院事,任命唐恪為吏部尚書,任命李梲為同知樞密院事,任命李綱為兵部侍郎,任命何栗為御史中丞,等等。

同日,朝廷安排有關人員在汴梁城的大街小巷四處散發小榜,招募敢勇死士,組成先鋒敢死隊。

百姓紛紛響應,積極報名參加。

還有一些來自淪陷區的公職人員以及潰散的軍兵,也紛紛前來應募,以期雪恥報仇。

甚至,許多富豪之家也散榜說,他們要自備錢米,招募敢戰之士助國抗敵,守衛京師。

總之,民間的抵抗意志還是很強的。

不過沒用,因為朝中的大臣,大多都不想打這仗,就連趙桓的幾個宰執都是極力避戰。

白時中、張邦昌認為,金軍來勢洶洶,而且目標很明確,就是朝著汴梁城而來,而京師內的守城力量不足,勤王之師又不知道何時才能到來,所以,他們力勸趙桓出城避戰,南幸襄陽或者西幸洛陽。

趙桓本人對於是守城還是出城,顧慮重重,患得患失——他覺得,出城去襄陽或者洛陽吧,那邊又沒有可靠的人做依託,又怕路途上生變,而且還要背負棄宗族和京城百姓的罵名,而留在汴梁城裡,身旁可用之臣很多,皇威也可以得到維護,可是,他又怕汴梁城失守,社稷淪喪於自己手中。

就在趙桓這種患得患失之下,金軍來到了東京,趙桓也再沒有了逃跑的可能。

趙桓只能任命一直主戰的李綱為尚書右丞,並任命李綱為親征行營使,全權主持抗金軍事指揮,曹曚副之,讓他們將指揮機關設置於大晟府內,由他們自行辟置官屬,賜銀錢各百萬,賜朝議、武功大夫以下以及將校官誥宣貼三千道,允許便宜從事。

李綱領命,隨即招募武勇之人抗金,並暫不追究梁方平、何灌的不戰而丟黃河天險之責讓他們帶領衙內軍進城協防,然後下令全城軍民積極行動起來,全面開展備戰,修樓櫓,掛氈幕,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凡是防守所需之器械,都做了充分的準備。

最終,李綱得兵四萬,然後將他們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每軍八千人,並建立了統制、統領、將領、隊將等組織體系,每天進行軍事訓練,以提高其軍事素質和戰鬥力。

李綱安排前軍駐紮在通津門外,以保護城內糧倉。

此時,汴梁城的倉庫里有豆粟四十餘萬石,後來勤王之師集結於東京城外,多虧有這批糧食做軍糧。

後軍駐紮在朝陽門外,控制樊家岡一帶較淺的濠河,使敵人騎兵不敢接近城牆。

而左、右、中軍都駐紮在城中,作為戰略預備隊,以備緩急之用。

汴梁城由外城、內城和宮城三部分組成。

城防工事主要分布在外城,而且修築得很堅固。

外城共有城門十四座,其中水門七座。

每座城門口都設置有圓形或方形的瓮城,以加強城門入口的防護。

瓮城上設有戰棚,供守城士兵防禦和休息之用。

外城城牆每隔六七十步設有一座馬面,馬面突出於城牆之外,可以交叉射擊,保護城牆不受敵軍破壞。

大約每隔二百米設有一座庫房,內藏各種武器和軍需品。

為加強城防,還在外城周圍還開挖了一條護城河,河兩岸栽有榆樹柳樹——這也能給攻城敵軍構成不小的障礙。

可以說,汴梁城之堅,天下少有,憑城中的四萬軍、百萬多民,足夠的糧食和物資,宋軍只要一心堅守,金軍絕不可能攻下汴梁城。

金軍渡過氾水之後,擊鼓而壯行,浩浩蕩蕩,氣勢震天,大隊騎兵勁旅朝著汴梁城奔襲而來。

趙桓得知此消息之後,為應對非常之變,對領導機構作了調整——首先撤銷李綱親征行營使一職,改任李綱為御營京城四壁守御使,接著免去白時中太宰職務,任命李邦彥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張邦昌為少宰兼中書侍郎,趙野為門下侍郎,王孝迪為中書侍郎,蔡懋為尚書左丞、同知樞密院事,吳敏繼續擔任樞密院使,耿南仲由簽書樞密院事升遷為尚書左丞。

同時,趙桓向全國諸路各派出一名身邊內侍,讓他們代表朝廷督促諸路帥臣趕緊率勤王之兵入京增援。

正月初七,完顏宗望率金軍騎兵到達汴梁城外。

不過——

金軍並沒有立刻展開攻城,而是直奔京城西北郊而去,然後搶佔了牟駝岡,並在那裡安營紮寨。

這牟駝岡乃北宋天駟監(即養馬的一個地方)。

此時,牟駝岡養有兩萬餘匹戰馬,庫房裡的糧草飼料更是堆積如山。

而且,牟駝岡地勢險峻,三面環水,如同沙洲,背靠霧澤陂可作屏障,佔據此地,易守而難攻。

搶佔牟駝岡,很顯然是郭藥師建議並帶路的。

幾年前,郭藥師來東京覲見趙佶時,趙佶曾安排人陪郭藥師在此打過幾場馬球,所以郭藥師對這裡的情況比較熟悉。

金軍佔據此地可謂一舉兩得,一得地利,二得軍需,為即將進行的攻城戰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很快,金軍便向汴梁城發起了進攻。

李綱親臨現場指揮作戰,於西水門大敗金軍,斬獲了一百多名金兵。

完顏宗望感覺宋軍並不是一點戰力都沒有,於是派遣吳孝民等金使來見趙桓。

完顏宗望此舉,一方面是試探一下宋人的態度,另一方面則是偵查一下汴梁城內的軍事實力。

吳孝民見到趙桓後,說:「皇子郎君路上截得赦書,方知皇帝即位,而上皇已禪位,今來之意欲議和,皇子郎君要一大臣過去。」

聽說金人想要議和,趙桓大喜,隨即看向李邦彥與張邦昌等宰執大臣問:「誰可去金營議和?」

宰執們全都默然不語,無一人肯站出來。

李綱見狀,挺身而出,道:「臣請求前去。」

趙桓不同意,道:「卿方治兵,不可。」

趙桓見除了李綱外,沒人肯主動請命,於是便命同知樞密院事李梲奉使,鄭望之、高世則副之。

退朝後,李綱留下沒走,他問趙桓為什麼不派自己去金營議和?

趙桓回答說:「卿性格太剛強,不可以往。」

李綱分析說:「今敵勢方銳,吾大兵未集,不可以不和。可是,和須有策,得策則中國之勢遂安,不然則禍患末已,宗社安危,在此一舉!臣擔心李梲柔懦,恐誤國事也。」

李綱進一步分析道:「金人生性貪得無厭,又有燕人為之謀劃,而燕人素來狡獪,他們必張大聲勢,提出過分之要求,以窺測咱們中國之反應。如朝廷不為之動,措施處置合宜,他們當戢斂而退;如朝廷震懼,所求一切皆答應,他們則知中國無人,必更加覬覦,如此則憂患未已也……」

對於李綱所分析的,趙桓滿口答應,不過轉頭就又對李梲說:「愛卿此去要儘力促成議和矣。」

李梲果然懦弱,到金營之後,不敢發一言,金人嘲笑他說:「此乃一婦人女子耳。」

還好有副使鄭望之據理力爭。

然而——

不管鄭望之怎麼爭,完顏宗望還是依郭藥師之計,跟宋國要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牛馬萬匹,表緞一百萬疋,割太原、河間、中山三鎮,還要以親王、宰相為質,才可退師。

在這個過程當中,金軍又攻了一次汴梁城,想要以武力震懾宋國。

可李綱與下屬官員數人,冒著箭雨登城督戰,激勵將士。

很多士兵受傷,李綱皆厚賞之。

趙桓也見形勢危急派出一些內侍前來慰問。

內侍們手持御筆,向官兵們宣讀趙桓的褒諭,並帶來皇宮內庫中的美酒、銀碗、采絹等珍貴物品,一一頒發給將士們。

將士們皆激情高漲,歡呼雷動。

雙方自卯時至申時一直激戰。

宋軍的將士們一直堅守城牆,殺敵數千。

金兵見守城有備,宋人戰鬥意志很強,汴梁城又高且堅,難以攻破,迫不得已退師而去。

丟了黃河天險的何灌與梁方平這次也參戰了。

不過二人的表現卻截然相反。

何灌率軍防守北部城牆,他作戰勇猛,因此身受重傷,最後以身殉國。

梁方平率軍防守西部城牆,他命軍士箭無虛發,等敵人接近時再開弓射擊。

城上參與防禦的百姓見梁方平所下的命令奇葩,都以為梁方平已經叛變投敵。

於是,數千名百姓在喧囂中將梁方平抓了起來,並扭送到開封府關進了監獄。

後來,百姓又說梁方平家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