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白瓦爾罕

……

梁山軍前腳全伙進入雲地,高俅後腳就引十節度來攻打水泊梁山。

這次,欲報仇雪恨和立功心切的高俅,下了血本,不僅帶來了十節度,還帶來了兩個人——劉夢龍和牛邦喜。

金陵建康府有一支水軍,為頭統制官喚做劉夢龍。

據說,劉夢龍初生之時,其母夢見一條黑龍飛入腹中。

等劉夢龍長大,善識水性,曾在西川峽江討賊有功,升做軍官都統制,統領一萬五千水軍,棹船五百隻。

高俅特意將劉夢龍和這支水軍連同所轄船隻全部調來。

高俅又差步軍校尉牛邦喜,沿江上下並一應河道內搜找船隻,然後都帶到濟州,以備攻打水泊梁山時使用。

另外,高俅手下還有一對有萬夫不當之勇的猛將,一個喚做黨世英,一個喚做黨世雄。

此二人是弟兄,都做到了統制官,高俅命他二人在禁軍中篩選出來一萬五千人。

共計,高俅此次一共帶了十三萬人馬來攻打水泊梁山。

然而——

高俅雖然準備的很充分,可還是被阮小二仗著水泊天險阻擋在了水泊外一月有餘。

原來,梁山兵曹將山景隆、諸能、胡俊、劉黑虎、祖虯、聞人世崇、成貴、翟源、喬正、謝福等水中好手全都調給了阮小二,有這些水中好手協助阮小二守衛梁山泊,高俅怎麼越雷池一步?

王煥見此向高俅進言:「張相公手下奇人異士甚多,不如教他一同攻打這梁山泊?」

高俅本不想讓張叔夜搶自己的功勞,因此才沒讓張叔夜同他一塊圍剿水泊梁山,如今見這水泊梁山並非他所想的能一戰既下,不得已只能分些功勞給張叔夜。

……

這一日,阮小二帶了兩個人、並三四百人馬來見吳璘。

一見面,阮小二就對吳璘道:「二郎,我又與你帶來了兩條好漢。」

阮小二是李衍起家時的兄弟,又是水軍中屬一屬二的大將,其兩個兄弟,一個統領半島海軍,一個是李衍身邊第一親衛,吳璘哪敢託大?

吳璘立即迎上前道:「能讓二叔親自引薦,必是頂天立地的好漢。」

阮小二笑道:「二郎還是這般會說話,來來,我來與你引薦這兩位好漢。」

言畢,阮小二就一指他身邊的兩個漢子,道:「他二人是紫蓋山的火萬城、王良兩位頭領,俱是武藝高強。」

吳璘聽言向二人看去,發現此二人都是少年英雄,火萬城狀貌魁梧,王良骨格勁秀,使的軍器都是金錢豹尾熟鐵點鋼方天畫戟,端的威風凜凜。

吳璘道:「在咱們水泊梁山被宋軍圍剿之際,二位還能來投,必是至情至性的好漢,我想大都督定不會虧待你們。」

火萬城道:「早我等便想來投大都督,奈何那時大都督已受了招安,而我二人與那些昏君奷臣勢不兩立,才沒有來投,如今大都督為朝廷、為漢人收復燕雲故地,那些昏君奷臣卻派大軍來攻打大都督的老家,想來大都督不可能再與那些昏君奷臣是一家,這才來投。」

火萬城和王良原先是元陽谷的頭目,元陽谷的兩位首領千丈坑許平升和冰山韓同音招惹了張叔夜手下大將顏樹德,所以導致寨破人亡,火萬城和王良趁亂逃走。

那一役,火萬城和王良的家眷盡沒於官軍,以至於二人恨官軍入骨,所以跟朝廷勢不兩立。

後來,火萬城和王良佔據了紫蓋山落草,一二年間聚集了四五百志同道合之人。

最近聽聞朝廷派大軍來攻打李衍的老家,想到李衍不可能再跟朝廷苟且,火萬城和王良便舉寨來投。

吳璘道:「趙宋君臣不顧道義,趁大都督率大軍北上替他們收復漢人故土之際,派十三萬大軍來攻打咱們水泊梁山欲掘大都督之根,實在卑鄙無恥,大都督又怎能再跟這些小人共處一殿?」

王良道:「將軍可是擔心這十三萬大軍?」

吳璘道:「說不擔心,那是騙你二人,畢竟敵眾我寡……不過,你二人放心,吳某絕非貪生怕死之輩,定會同這些小人死戰到底,以盡忠義!」

火萬城道:「將軍休要悲觀,雖然敵眾我寡,但也並非沒有勝敵之計。」

雖然心中覺得火萬城的話狂妄,但吳璘卻絲毫都沒有表露出來,而是態度很誠懇的請教道:「不知火兄有何破敵良策?」

火萬城道:「我等有一位軍師同來,他是一位異人,乃大西洋歐羅巴國人氏,名喚白瓦爾罕,是彼國巧師唎啞呢唎之子,專能打造戰攻器械,他能製造一種戰車,可稱無敵,據他說來,此車可以橫行天下,我們這次來投,就帶來了二十輛,白軍師在後面押著,馬上就到。」

正說話間,就見幾隻大船從遠處駛來,這些大船上還有一二十輛怪車。

這些怪車各個都是,一丈四尺闊,二丈四尺深,三丈高矮,三輪,八馬,一轅,中分三層,上一層大銃,中一層強弩,下一層長矛利鉤,車後還有四個翻山輪。

吳璘等人看著驚奇!

不久,大船就靠岸停下,然後從打頭的船上下來一人。

此人,中等身材,粉紅色麵皮,深目高鼻,碧睛黃髮,戴一頂桶子樣淺邊帽,身披一領大紅小呢一口鐘,不像人來似像鬼。

火萬城和王良為吳璘介紹完白瓦爾罕,李衍特意派給吳璘的軍師祖士遠就道:「時才聽了火、王兩位好漢說起先生的戰車,又匆匆一瞥先生的戰車,小生斗膽猜一猜,此戰車莫不是呂公車稍做改造?不是小生多嘴,若是在邊庭之外沙漠地上千里平坦的所在交兵對陣,用那呂公車最為勝算,如今卻在內地,山林映掩,七高八低的路途,即有平原亦不過十數里開闊,此等處亦用呂公車,豈非大器小用?」

白瓦爾罕道:「老先生只知你那中華呂公車利害,卻不知那呂公車雖好,卻如何及得我這戰車?我這戰車,喚做色厄爾吐溪,用你們漢字翻譯過來就是『奔雷』二字。那呂公車四輪六馬,四根車轅,馬在前,車在後,轉折最笨,四平八穩的所在地方才好馳騁,況且馬既在前,最易受傷,一馬傷損,全車無用,遇著小小坑塹便跌倒了,再也扶不起。怎比我這奔雷車,卻是車在前,馬在後,平坦處馬駕車,險難處車帶馬。三輪八馬,只用一根車轅,妙處只在那小輪上,轉折最靈。車下有板,輪邊有尖腳,那怕八尺闊的壕溝、五尺高的拒馬,都阻他不得。轂後又拖兩扇鐵篦,防敵兵撒鐵蒺藜搠馬腳,遇著鐵蓖便掃了開去。若是收兵回時,將馬頭帶轉,仍可馬前車後,倒退而回。弓弩銃矢仍向著外面,敵人不能追逼。隨地紮營,便將車來作圍垣,人馬都歇在裡面,車內便是賬房,勝如銅牆鐵壁。只有高山不能上,雜樹林內不能進去,餘外都去得。那呂公車如何及得?」

說罷,白瓦爾罕便教手下人將奔雷車駕一輛過來,給吳璘和祖士遠等人看。

不多時,輪鳴轂響,白瓦樂罕手下的人便駕了一輛奔雷車過來。

吳璘和祖士遠等人看之,只見:

那戰車正面刻作一巨獸頭面,油漆畫成五彩顏色,兩隻巴斗大小眼睛直通車內的上一層,便當作兩個炮眼。

巨口開張,中一層軍士俱在口內,弩箭能從那口內噴射而出。

下一層便是巨獸頦下,六枝長矛、四把撓鉤當作須髯,裡面鉤矛壯士俱披鐵甲。

車的周圍俱用生牛皮、蘑菇大釘釘牢,裡面墊著人發,頭髮裡層又鋪綿紙,所以槍箭弩炮萬不能傷。

車後一轅四衡,駕著八匹馬。

車上又有小小一座西洋樓在獸額上,裡面立得一個人,執著一面令旗,為全軍耳目。

白瓦爾罕又教人將那車打開,請吳璘和祖士遠等人看裡面的機括。

下一層鉤矛,中一層勁弩,是不必說,惟有那上一層的兩座連銃甚是利害。

白瓦爾罕講解道:「那銃名喚『落匣連珠銃』,上面一隻銅戽子,容得本銃四十齣火藥、四十齣鉛子。但將銅戽內火藥、鉛子加足,又將下面銃門火藥點著,那銅戽中的火藥、鉛子自能落匣溜入銃管向外轟打,不煩人裝灌便銃聲絡繹不絕,直待四十銃發完了方止。若四十銃不足用,只顧將火藥、鉛子加入銅戽,哪怕千百聲,陸續發出不斷。更防銃管熱炸,銃下各備大小壺一把,頻頻澆灌。那銃能射一千餘步遠近,都從巨獸眼眶中發出。車後又有四個翻山輪,激那石子飛出去。石子大小不等,小者飛得遠,大者飛得近,也有數百步可發。」

吳璘和祖士遠等人聽完、看完,無不被震撼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這奔雷車,每輛共用三十人:六人在上層用銃,八人在中層使弩,十人在下層用鉤矛,五人在車後步行駕馬,一個人在西洋樓內掌令旗。

軍士不須艱苦習練,只要懂配合,便會使用。

若能做到進退有序,那車發動了,分明是陸地狴犴,有轟雷掣電之威,倒海排山之勢。

吳璘和祖士遠等人對這奔雷車了解得越多,就越覺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