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炎黃道統 第733章 湛然此時意

當年的帕特,等待他來裁決,今日的他,等待帕特現在的老師來裁決,世事的發展,真是奇妙。

維林沒有感到諷刺,心中只是有著滿滿的遺憾和無奈。——若非迫不得已,誰又願意放棄自己看好和中意的弟子呢?退一步講,就算那弟子不得自己看重,身為一個修者,難道放棄自己弟子的名頭很好聽?

只是,事情已經過去了,而且已經過去那麼多年了,再說什麼,都是枉然。

而且,他都已經是半截入土的人了,還有什麼可怕的?之前,若不是被帕特的父親苦苦哀求著,他是寧願死,都不願踏入此間一步。

看著整個身心意氣明顯陷入沉淪與滄桑之中的老者,站在同為修者的角度,方天心中微微一嘆,並沒有任何為難,而是相當溫和地將蚊香的情況向對面之人細細述說了一番,然後問,是否願意代為管理,安排蚊香的原材料,在三河鎮的長久種植事宜?

生產蚊香所需的幾種植株,當前是由神殿方面負責,但這只是權宜,並非長久之計,而且,說到底,在方天的計畫中,蚊香終究也只是一種小東西,實沒有必要因為它而佔用神殿這個其實算是相當高端的人力資源。

那麼,在炎黃城轄區內找一個地方出來,專門負責這項事務,當是必然。

炎黃城轄區,三城二十八鎮,三城可以排除,它們以後將會負責更重要的事務,還有其它幾個鎮子因已有特色生產或可以發展特色生產,也可以排除,但還是剩餘二十個左右的鎮子。

「蚊香鎮」,可以是這些鎮子中的任意一個。

而既然是任意,方天當然也就隨意了,不需要考慮其它的任何因素,他說哪個,就是哪個。——既如此,想起維林這個人,及其所在的三河鎮,那麼,就是它了。

而對於維林來說,聽到方天的話之後,第一反應就是聽錯了,然後就是感到不可置信。但在抬起頭定定地看了對方半晌之後,在方天的再次目光示意下,這位老魔法師心中百味雜陳,也不知究竟是什麼滋味地深深躬身,然後道:「維林領命,謝過大人。」

方天微微頷首。

看著對方略顯蹣跚而離去的身影,方天再次一嘆。

對方的步伐並不蹣跚,還很穩重的樣子,但在方天的眼中,嗯,其實也不是單純地看,而是一種更綜合性的判斷吧,對方的「生命狀態」,已是步入蹣跚。

這位老者終這一生,也就是七級,不可能再上了。

而且,隨著年歲的衰老,其屬於修者的各種「指數」,也正處於緩慢卻不可違逆的衰退之中。

甚至於不止是這種身心狀態,就連剛才,維林的心情感受,他都有比較相當直觀且深切地體會,這種體會,也不知是那個莫名其妙的領域帶給他的,還是正常的他現在的修者層次,帶給他的。

不過好像,這兩者其實差不多算是一回事?

而正因為體會著對方的心情感受,方天心中才同樣為之嘆息。

說實話,對這位老魔法師,方天心中並無惡感,當然,也談不上什麼好感就是了。方天只是認為,這個人,不是壞人。——

不是壞人。

就這一點,就已經夠了,其它的,只能感嘆命運的無常與乖謬吧。

當年之事,帕特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那代價是明顯且直接的,若非後來遇到他,帕特的一生最後如何落幕,不難想像。但這位將心愛弟子逐出門下的魔法師,也並非沒有付出代價。

只是那代價較為隱性罷了。

在強力之下退縮,然後做出無法挽回的選擇,其外,會受到圈內的種種物議與無聲指責,其內,在做出了這種選擇之後,以後的日子裡,其心其意,又如何暢達?

是以,他的代價就是這一生,自那事之後,在魔法的修行上再無半點進步。然後,就是一個被扼殺了前進可能的老魔法師,在內心的苦澀、無奈以及不可能沒有的後悔中,苦熬歲月。

而那整件事,又怪誰呢?

怪導致事情發生的源頭莫里希?

怪堅持兄弟情義然後不知天高地厚的帕特?

怪並非壞人而只是遵從社會規則做出「正確」選擇的老魔法師?

怪背後那恃意逞威的強力者?

這四者中,除了最後一個有待商榷之後,其餘三者,尤其是第三者,方天真的並不認為對方,有多少錯。——不要用太高的道德標準,去要求每一個人。

在這一點上,孔子就做得很好。

雖然前世華夏上下向來喜歡以道德殺人,並且後世很多人把這種行為歸咎於儒家流毒,以致最終直接歸咎到孔子身上,但任何一個只要真正翻過哪過是粗略地翻過《論語》的人,都會得出一個結論:孔子這個人,真的很務實。

而以方天現在的看法,孔子的核心思想,也不過就是一句話,那就是——承認現實,立足現實,然後在此基礎上,願己願人,天天向上。

「承認現實,立足現實」,這是極為重要的一點,任何不理解這一點的,都會與孔子的核心,背道而馳。

「承認現實」,就不會遮掩鄙陋。

所以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世界不可能人人都一樣,而不一樣,就意味著有差別,而這差別,在孔子眼中,就是可以學習的地方,「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都可以從中照見自身,讓自身有所改進。

所以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

我小的時候,出身底層,家境寒微,為生計故,所以會不少下苦的執事。——別說那個上下等級較為森然的時代了,就是數千年之後的後世,又有多少人,能坦坦然然地說出這樣的話來?

「立足現實」,就不會對己對人,要求太高。

就如端木賜救人與子貢救人的事例一樣,子貢救人收受報酬而端木賜救人不收報酬,孔子表揚前者而不表揚後者,就是因為,後者不是不值得表揚,而是天下絕大多數的人,做不到這一點。

把「大多數人做不到的」事情拿出來,作為標竿,久而久之,這個標竿會讓所有人都視若無睹,從而徹底廢掉。

以被稱為「亞聖」的孟子為例。

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話真是會讓許多「民」大為鼓舞,為啥?最「貴」的嘛!

但現實不?

如果真的「君為輕」,那誰的腦袋被驢踢了,好好的貴民不做,去做這個輕賤的君?這句話的本質幾乎就是在說,你越是往上爬,層級越高,就越是卑賤。

這從根本上,否定了所有人奮鬥和努力的意義。

所以,這話,哪怕是「民」,也只會是最底層再無可後退的那一層的民才會拿出來宣講,而稍微有點身份地位的,可以向著前方前進的,都只會是無視這句話的。

其實,就算是最底層的那「民」自己,哪怕是宣講著這話,自己深心裡,也是不可能認同這句話的。

因為這話本質來講,就是錯的。

是不立足於現實的。

這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其意義就在於提出了這樣一個振聾發聵的思想,對所有受壓迫的人來說,是一劑興奮劑,但興奮劑可以偶爾用一用,有振奮精神的作用,若長期用,那這人,必定廢了。

真實的生活,終還是要回到「立足現實」的軌道上來。

立足現實,才能踏踏實實而真真正正地一點一點向前進,不論於個人而言,還是於社會而言。

從某種意義來說,任何非立足於現實的東西,都是一種「興奮劑」或「毒品」,讓人沉浸或者說沉淪於一種夢幻般的「完美」之中,從而視現實為污垢,然後或憤世疾俗,或生出厭離之心,或產生逃避之想。

就這樣,在肥皂泡般的「完美」下,然後自身之身心,也一步步地走向破碎毀滅。

「遠離顛倒夢想。」

方天忽然想起了前世佛經中的一句話。

一切賢聖,皆以真實為基礎,以現實為依託,以當前當下為立足。

下一刻,方天心中,緩緩流過這樣一種領悟,再下一刻,識海中,那數以萬計大小不等的「太陽」,忽地劇烈燃燒起來。

而這一燃燒,就是很久,在動靜終於止息之後,方天卻是發現,幾乎所有的「太陽」都小了一圈,完成了或多或少的「縮水」,其中,更有許多的「太陽」,直接消散了。

整個識海,及那些「太陽」,都顯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澄靜或者說純粹,用個不太恰當的形容,就如雨後的天空,一種說不出的清新。

而識海中心的那光點,更是既璀璨又柔和地,散發著瑩瑩光芒。

方天剛一感受著這些,接下來,就情不自禁地整個身心沉浸入其中,而當其再次回過神來的時候,已是一夜過去,新一天的到來。

雨洗天青凈,風卷浮雲空。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