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晉入中法 第519章 藏語

在方天的前世,漢語里有個詞,叫「呻吟」。

呻吟是什麼意思呢?方天沒有查過大辭典,不知道它的具體釋意,但其大概意思卻是知道的,估計大多數人也都知道,因為這個詞太常見了,比如說,無病呻吟。

沒有病嘴裡還要亂哼哼,那肯定不是疼的,不是疼又是因為什麼呢?

一個人,吃飽了,喝足了,朝床上一躺,然後還可以用手在肚子上揉揉,一種幸福美滿的感覺就油然而生,再然後,就滿足地……

滿足地「呻吟」一聲。

一個人,被家長、老師、上司、老闆等等壓迫壓榨得狠了,心情悶悶地,又沒法表達出來,於是時不時地就會哼哼那麼兩聲。

這哼哼,也叫「呻吟」。

一個人,不,這次是兩個人了,「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話說,為什麼要約在黃昏之後呢?

總之,兩個人見面了,見面時,一個快速地迎上去,一個同樣快速地飛奔過來,然後,四臂交錯,身體相疊,天地開始旋轉,再然後,兩個人同時滿足地……

「呻吟」一聲。

此等種種情況,還可以列出很多,但由於方天所在的南域不久即將迎來暴雨泛濫的雨季,就不多列了,以防山體滑坡。

不過,由此已經可以知道,「呻吟」是一種情緒的表達。

疼痛了,快樂了,或者既疼痛又快樂了,都可以呻吟,也都會自然而然地呻吟。

而從大的層面來說,人類所有的情緒,其實都可以用這三種來表達,因此,也可以說,「呻吟」,是所有人的一種共性,古時流行,後世一樣流行,方天時代的網路上,「啊啊啊啊啊!!!!!」

這樣一個表達,就是典型的「呻吟」,明明字裡行間什麼內容都沒有,但是其實也什麼都有了,可以是疼痛,可以是快樂,也可以是既疼痛又快樂。

總之,可以表達發言者想要表達的一切情緒。

呻吟既然是一種共性,那就有了流通的基礎。所以不管是「啊!」,還是「啊啊!」,還是「啊啊啊!」,或者是「啊啊啊啊!」,又或者是「啊啊啊啊啊!」,許多時候,都會激起觀看者一種微妙而莫名的情緒。

也因此,方天前世時的網路上,以「啊!」為基本句式的呻吟,不勝枚舉。不管是什麼論壇,不管是什麼貼子,在主題或者回覆,尤其是回覆中,太多太多時候,都可以看到這樣的呻吟。

但是只停留在這種層次上顯然是不行的。

孔夫子說:「你這是垃圾!」

在下了結論之後,就是給出解釋。——孔夫子雖然崇尚以牙還牙,以血還血,是個典型的暴力男,但是一般情況下,還是很願意「以理服人」的,在這一招沒用之後,才會考慮進入另一種程序。

孔夫子接下來便解釋道:「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像這種要文采沒文采、要內容沒內容、要個性沒個性、要多空洞有多空洞、要多蒼白有多蒼白的東西……天天發這種東西,你也好意思說自己是八零後、九零後、零零後?我呸!你就一還沒開化的原始人!」

然後,在這種觀點的影響下,原始人的呻吟就慢慢地開始走向內容化、文采化了。

比如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比如說,「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比如說,「門對鶴溪流水,雲連雁宕仙家。誰解幽人幽意,慣看山鳥山花。」

比如說,「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個每句的字啊,是越來越長,從四個慢慢地就變成七個了,七個之後,當然還可以有八個九個十個十一個。

但是原始人雖然不知道一個禮拜只有七天,也不知道「七」是人體的一個極其神秘的代碼數字,但是他們還是通過直覺和經驗發現了,七,就是最好!

到了七,就可以了,不應該再往上長了。

於是,自此以後,大量的七字呻吟句就開始誕生了。

但是慢慢地,也有個小問題,那就是很多自以為智商已經達到了250的傢伙,覺得只有七字句的呻吟,太侮辱他們的智商了,這種簡單直白的東西,怎麼能顯出他們那與眾不同的250智商來?

於是各種指代、各種借喻、各種九拐十八彎、各種生僻難懂的東西,就在他們的七字句呻吟里,開始出現了。

比如說,「每懷樽斝沾餘瀝,獨喜弦歌有嗣音。肯構會須門閥大,世資何用滿籯金。」——這裡的字你能認全嗎?它表達了一種什麼樣的呻吟你知道嗎?

不知道?那就對了!要的就是你不知道!

這還是最基本的,後來,他們還玩起了「十八禁」。

——你不是喜歡遊山玩水嗎?你不是喜歡風花雪月嗎?你不是喜歡悲春傷秋嗎?你不是喜歡感嘆紅塵什麼的嘛,好吧,現在我們大家來一首七字句的呻吟,裡面不許出現「山」、「水」、「風」、「月」、「春」、「雨」等十八個最最常用的字。

然後,在這種要求下發出來的呻吟,智商不是250的人還真就看不懂了。

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

許多呻吟,是要用來哼唱的啊,或者說吟唱,而這種玩意兒,怎麼哼,怎麼吟,怎麼唱?於是,「他和她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這樣子,不行!絕對不行!

只是七個字的,確實單調了一點,許多時候,表現不出婉轉、悠揚和纏綿等情感來,於是,他們便玩起了新的花招,把四五六七字的句子隨意組合,在規整句之外,搞出了長短句。

比如說: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裡面,三字句有,四字句有,五六七八字的句子都有。

這樣一來,皆大歡喜!比起固定的規整句式來說,這種長短不拘隨意組合的句式,顯然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更豐富的情感表達。

然後大家就有了兩種不同的呻吟句式,許多人都感覺,自此以後,又一次海闊天空了。

但是慢慢地,問題又來了!

那就是人類的許多情緒與感情本是相通的,許多情感,前面人家已經呻吟過了,你再呻吟,那就叫老調重彈了,老調重彈不怕,怕的就是你彈的沒人家好!

隨著時間的車輪越往前滾,同樣的老調彈的人越來越多,所有可以發揮的地方都被人家給發揮了,這樣一來,就真沒法彈啦!

那怎麼辦?

涼拌!

真的是涼拌。把前面那些人呻吟過的東西,這裡截一段,那裡采一段,拼合起來,再看,嘿,一個新奇有趣的東西又誕生了……

這就是方天前世時,華夏古代,詩(規整句)、詞(長短句)、對聯(拼湊句)相繼誕生的情形。

不過,再一次地,等拼湊句也被玩殘了之後,人們就發現,其實,在這三者的基礎上,還可以再挖掘出一種很好玩的東東出來。

怎麼挖掘?

比如說,在規整句里,有一個這樣的句子,「無邊落木蕭蕭下」。

現在,請先把目光轉向金陵,也就是素有「六朝古都」之稱的金陵,這六朝古都,是指哪六朝呢?

答案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東吳(被諸葛亮坑蒙拐騙過一把的那個)、東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那個王謝所在朝代)、宋、齊、梁、陳。

這裡面,齊、梁兩個朝代的皇帝,都姓蕭,於是,「蕭蕭下」,就指向了齊、梁後面的那個朝代,陳。

「陳」在古代不是方天時代的簡化字形狀,而是「陳」,耳朵旁邊上,有個木,有個日。

現在,將這個「陳」鎖定,把它給「無邊」,然後再「落木」。

「陳」,「無邊」之後,去掉了耳朵旁,就變成了「東」。

「東」再「落木」,把裡面的「木」去掉。

現在,「無邊落木蕭蕭下」這七字句,到底指代的是什麼,暗藏的是什麼,就這麼出來了。

怎麼樣,是不是有一種「日啊!」的感嘆?(不過從今以後,請記住,「感嘆」是個白詞,它的正式稱呼,叫「呻吟」。)

是不是很有「內涵」的樣子,「內涵」到你淚流滿面?

這種「內涵句」,就是謎語,是繼規整句、長短句、拼湊句之後的,第四種呻吟句式。

而且這個句式不像前面三種那樣明白表露,它是羞羞答答的,它是暗藏不露的,用方天前世時的話來說,也就是「悶騷」。

前面寫信的時候,方天在最後是要說,弄個小謎語給沙迦猜猜的。

但是很遺憾,這個世界目前的呻吟體系,還不夠豐富,不管是規整句、長短句、拼湊句,還是內涵句,都沒有。

也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