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異常妖物見聞錄 第431章 悟空劫滿,石破天驚(二)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入聖之前的郭大路對這個說法一直心中存疑,如果天地之間是這種時間比率的話,那地上一天天上多久呢?按一天十二個時辰反向計算?如果這樣算的話,牛郎織女一年一見的時間線如何界定?人間的牛郎一年見一次織女,豈非意味著天上的織女一天就能見一次牛郎?這麼說,王母娘娘對織女還不錯啊,等於她上一天班回家就能見到老公孩子。

而且,西遊記中孫悟空上天搬救兵,也去過不少次,每次總會耽擱一段時間,按比例算的話,也有人間的小几個月,這段時間,唐僧是怎麼熬過來的?根據妖怪的說法是讓他清清腸胃好蒸煮來吃,也就是說他要不吃不喝幾個月,在未脫去凡胎之前,他是如何頂過去的?

所以,起初郭大路思考這個時間邏輯時,存在著很多疑點,直到後來他參悟了北冥宗祖師爺「無時無刻」的四字真言,才恍然大悟。

沒有時間……

沒錯,秦祖師留下來的那四個字就是要傳達「沒有時間」這個概念,沒有時間自然也就不會有時間比例一說。

年月日是人們對周遭和自己個人狀態的一種具體描述,萬事萬物都在改變,時空的概念則融合在這種改變之中,因此佛家才說,時,空,皆可改變。

如果有一個恆定的參照值的話,那麼「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的概念在感覺上其實是對等的。

當然,這些也只是郭大路的一種猜測,畢竟時空的真正掌控權在佛祖和道祖手裡,他現在能領悟到的「真諦」說不定只是上面的大能讓他領悟到的部分,北冥宗秦祖師當年留這四個字也有可能就是純粹懟道祖,他要超脫時間限制,他要得大逍遙,因此才留字向道祖宣戰——這是不是他證道失敗的根源,也值得深思。

人的思想一直處於變化之中,入聖之後,郭大路想明白很多事情,但也有很多以前已經想明白的事情現在又不明白了。

天落山外的玄界,梁國和秦國再興兵戈,秦國厲兵秣馬多年,準備充分,做好了畢其功於一役的打算,爭取這一戰徹底打垮梁國,締造玄界最強的王朝勢力。

為了確保這一戰的勝利,秦國國師聖人親自和梁國某位皇族的老祖宗打了一架,並以極微弱的優勢取得勝利,為秦國征服梁國定了基調,其他大型宗門出於種種考慮,皆作壁上觀,保持中立姿態。

就練杏壇這次也是靜觀其變,沒有出手干預。

倒是墨門根據一貫傳統,象徵性地派出一位宗匠前去支援梁國,但相比於雙方力量比對,顯得那樣杯水車薪。

整體來看,秦國這次聲勢浩大,穩穩佔據上風,志在必得,梁國根本不是對手。

這或許就是統一大勢,不可逆轉。

玄界修行者談論起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均是旁徵博引、聯繫古今、縱橫論證,最終得出「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以及「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老生常談,一致認為,即便是聖人,也無法干預這種進程。

「坦白說,朕起初真有些擔心那郭大路出手干預此戰,畢竟他和梁國那位八王子和九公主有舊,若是他選擇站在梁國一邊,對我們來說,真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出兵前一天,秦王和負責糧草調度的丞相聊天,終於袒露心扉,說出自己內心的擔憂,「但當朕終於勸服國師出手的那一刻,朕便知道,這一戰勢在必行,無人能阻,不要說郭大路,便是杏壇那位大先生也辦不到。」

丞相笑呵呵說道:「陛下所言甚是,國師這番一出手,玄界便至少有四位聖人會在關鍵時刻選擇站在秦國一側,雖說聖人們高高在上,不至於親自出手,但他們的態度確保了其他聖人無法干預這場戰事,所以,入聖后的郭大路反而不便插手。」

秦王微笑點頭,道:「聖人就應該高高在上嘛。」

……

北冥宗,扶搖殿。

師玄青通過秘法和郭大路取得聯繫,把秦梁之戰的情況跟他說了一遍,詢問他的看法。

「不準打。」郭大路那邊傳來斬釘截鐵的回答,「一百年之內,玄界不準發生任何大規模戰爭。」

「可是……秦國那位國師聖人業已出面,如今各方聖人也都是保持沉默的態度……」

「不管其他聖人的態度,在將夜魔徹底趕出玄界之前,不準有大戰,這就是我的看法,玄青代為轉達一下,如果秦國一意孤行,我再另行處理,大不了去把他們國師揍一頓……」

「好!」師玄青一聽郭大路要揍人,而且是揍聖人,頓時精神振奮,當即不再多問,依言行事。

壯志凌雲、準備干大事的秦王接到師玄青的信箋時,整個人是有些懵的,他邊把信遞給丞相邊大聲說:「什麼叫要麼她來把朕揍一頓,要麼郭大路來把國師揍一頓?這什麼意思?什麼意思?她以為她北冥宗什麼條件?她以為她自己是誰?她以為郭大路……」

說到這裡,秦王及時住口,不管他多不待見郭大路,但對方已是聖人,便是背地裡,也不能直言不遜。

秦王持信箋去見了國師,國師罕見地猶豫良久,指示道:「那就……再等一百年吧。」

郭大路和天僧那一戰,他是親眼所見的,只要大致做一遍推演,不難得出自己並不是郭大路對手的結論,而且,相比於秦國滅梁國,秦國師顯然對郭大路要「幹掉夜魔」的打算更感興趣。

「可是國師,我們不是,不是有幾位聖人支持嗎?他郭大路……一位聖人,何以,何以……」秦王火熱的心頭被澆了一盆冰水,顯得有些語無倫次。

「郭大路不是尋常聖人,其中關竅,說了你也未必明白……總之如今他已直言反對秦國伐梁,且要『玄界百年無戰事』,那麼玄界就只能和平一百年。」

秦王淚流滿面,跪倒在地,大呼:「我不懂!憑什麼?」

國師道:「郭大路除了是北冥宗聖人,儒墨兩家也已奉其為同道聖人,故而他一旦表明態度,儒墨兩家便不會像現在這樣繼續保持隔岸觀火的態度,這樣說,你懂了嗎?」

秦王震撼難言。

國師竟是嘆了氣般,道:「再簡單一點說,如今玄界,沒有哪位聖人願意正面得罪郭大路,包括我。」

秦王已呆若木雞。

自紫氣東來異象再現修行界,聖人們對郭大路的來曆始終狐疑不定,而他回歸玄界第一件事就硬懟天僧的表現,更是加重了聖人們心中對他的忌憚。

修行界有個慣例,境界越高越膽子越小,故而聖人們的謹小慎微並不比普通修士為低,於是像郭大路這樣一入聖就挑戰資格最老聖人的行為以及咋咋呼呼要掃蕩夜魔的舉動就顯得很是……另類。

另類,而強大。

屬於聖人版「軟的怕硬的,硬的怕神經病的」。

「至於憑什麼……就憑和天宗聖人一戰,他贏了半步,就憑他敢當面指著夜魔讓它滾蛋……夜魔他都不放在眼裡,更何況一個秦國?」

國師不想秦王太過心灰意冷,多說了幾句,後者聞言,也終於第一次了解到郭大路這位新聖人的分量,竟比他想像中要可怕那麼多倍。

「我明白了,我立即傳旨撤兵。」

一場大戰就此消弭於無形。

消息傳出之後,大家又開始議論「聖人一言止兵戈」的權威。

而不出意料的是,許多宗門在得知秦國停戰是郭大路聖人的意思之後,開始大肆宣揚「玄界無戰事」,不久之後,這五個字就成了玄界流行語,成為無數修行者們的口頭禪。

這就是聖人的影響力。

……

其後數年,郭大路沒在玄界再次顯聖,他和其他聖人一樣,隱於某神聖而不可知之地,神龍不見首不見尾,真正成為傳說中的、為修行者們所膜拜的存在。

而在三界內的其他時空中,很多事情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著。

比如某茫茫西海龍宮,三太子敖烈就因和九頭蟲爭奪長留林失敗,從此一蹶不振,整日聲色犬馬、怠於修鍊,淪為四海著名廢材。

「敖烈,龍之力,三段!級別:低級!」

華錶盤龍柱旁,龜丞相看了一眼華表上顯示的信息,語氣漠然地將信息公布了出來。

龜丞相話剛說完,現場便是一陣不加掩飾的嘲諷騷動。

「三段?呵呵,比四年前又降了兩級嗎?這樣下去到下次測驗,他還有什麼?」

「誒,這廢物真是把西海的臉都丟光了!」

「要不是西海龍王是他的父親,這樣的廢材早就被驅趕出龍族,或者乾脆宰了送往天庭御膳房,哪還有機會在族中混吃等死?」

……

「昔年那個龍族中的天才少年如今怎麼就落魄到這步田地了呢?難道是做了什麼違背天意之事,遭到天罰?」

……

周圍傳來的不屑嘲笑與惋惜輕嘆,落在那破罐子破摔的少年耳中,恍若微風過疏林,飛鳥經天空,不留一絲聲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