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人間世 第161章 潛心讀書破萬卷,不平則斬兩萬劍(下)

「聽說咱們七賢宗已經有三十年沒弟子登上杏壇了……」

在住處安頓下來後,郭大路聽到其他同門舍友開始聊天。

「這沒有什麼奇怪的,咱們七賢宗畢竟是小門小派,怎麼跟那些大宗門、大家族的子弟競爭?所以掌門也說了,三年內,獲得登壇的資格即可。」

「那倒是,而且據我所知,下次開壇,傾玉公主和書劍宗新一代大弟子令狐棠都會參加,這等於是提前預定了兩個名額啊。」

「何止!四絕宗大師姐、雲侯府二少爺你不算了?」

眾人一時沉默下來,過了半晌才聽到有人苦笑著嘆了口氣。

聊是這麼聊,但真說有多麼遺憾和惋惜那也是沒有的,差距大到一定的地步,嫉妒和怨恨的心思都不會再存在,只有仰望、震驚、目瞪口呆、點贊和刷666……

郭大路對這些人則是沒什麼概念,心裡也就談不上什麼壓力,實際上他現在只關心一件事,七賢宗的藏書閣在哪裡。

以前在家裡,因條件有限,只能靠打短工借書來讀,晚上讀書甚至還要借隔壁燈光。現在順利成為七賢宗內門弟子,學習條件可謂是瞬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怎麼可能不抓住機會,將能藏書閣的書掃蕩一遍?

因此吃了晚飯後,他就一路打聽著去了藏書閣。

七賢宗的藏書閣一共五層,作為新入門的內門弟子,郭大路擁有一到三層的閱讀許可權。

當他站在一排排書架前的時候,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好像一頭狼進入羊群,幸福感頓時飆升到歷史峰值。

按照藏書閣書籍的擺放邏輯,他挑了一本「經注」、一本「詩解」和一本「劍說」,然後捧著三本書默默地坐到一旁,如饑似渴地讀起來。

時光飛逝,經注和詩解很快讀完,正當他要翻開「劍說」的時候,藏書閣守閣的老頭走了過來催他離開。

「老伯,請問這書可以借嗎?明日便還。」他依依不捨地捧著那本「劍說」問道。

「貪多嚼不爛,明日再來。」老頭擺手拒絕。

郭大路也不糾纏,把三本書放回原處,告辭離開。

第二天清早,雖未聽到雞鳴,但郭大路仍舊在東方露出第一縷晨曦的時候準時起床,他悄悄穿好衣服,然後提著他的破劍出門而去。

同樣是因為條件有限,郭大路並未接觸過上乘、甚至中乘的儒家劍術,他每日堅持練的劍法,還是杏壇一百年前推出的那套全民普及版劍法——「正氣劍法」。

這劍法原本沒什麼特別,人人可練,只是很少有人能像郭大路那樣持之以恆、專註投入地練,這也是他能憑藉這套基礎劍法,在考核中贏下十五場的根本原因。

一個時辰後,郭大路練劍結束,回去稍作休整和洗漱,剛好趕得及跟師兄弟們一起用早飯。

早飯之後,新入門的弟子便正式開始了他們在七賢宗的學修之路。

對於郭大路而言,課堂、飯堂、藏書閣、宿舍、練武場五點一線的生活也就此拉開帷幕。

原本就是最容易轉化為小透明的中等生,再加上他這種一心只讀聖賢、一心只練聖賢劍的做派,存在感越發地微弱了。

師兄弟中不乏品行不端的好事者、不乏桀驁不馴的大天才,但他們都不曾招惹過郭大路。

有書讀。有飯吃。有衣穿。有劍練。有覺睡。

無衝突。無仇恨。無風波。無踩人。無打壓。

入門三月以來,風平浪靜,歲月安好。

到了第四個月,郭大路已經將第一層的書全部讀完,他來到第二層,然後他遇到一則對聯。

「金水河邊金線柳金線柳穿金魚口」

是一則頂針聯,即對聯前一個分句的句尾字,和後一個分句的句頭字相同。

對聯寫在一張夾在《左傳》中的紙片上。

郭大路一時技癢,補了下聯:「玉欄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頭」

於是他在第二天結識了上聯的主人顧湄,他的一位女同窗。

二人以對聯結緣,均覺雅緻,其後多有交流,直到不久後,郭大路因此挨了一頓揍。

動手揍郭大路的人名叫寇良才,郭大路的另外一位同窗,也是考核時的第三名。

寇良才一直暗暗傾心顧湄,已經到了要表白的心意的時候,不料居然有人如此不識時務,捷足先登,憤怒之下,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手……

郭大路平白被打,心中自然憤憤,但是他並沒有去跟寇良才理論,也沒有把這件事上報教習,而是準備廢寢忘食地提升一下自己的劍法,然後狠狠地打還回去。

從那天開始,他每天晚上挪一個時辰的看書時間用來練劍。

但是不知什麼原因,他的練劍天賦實在普通,好像哪裡沒有開竅似的。

作為上帝視角的郭大路本體,終於看不下去,心想這時再不想辦法幫夢裡的自己一把,他就可以被評為「史上最划水外掛」了。

技能仍舊不能共享,即便能共享,他也不能把墨家劍法共享給夢裡的自己。

在儒家世界顯擺墨家劍法,這樣的作死簡直可以被授予「作子」的稱呼,與諸子百家並駕了。

技能不能共享,悟性和天賦卻可以溝通感應,郭大路本體如今已經是一個合格的修行者,現實世界也了解過「孔子尚正氣」、「仁者愛人」的儒家思想,因此此時通過心靈感應,開悟一下夢裡世界的自己,還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夜色如水,漫天繁星。

郭大路盤腿坐在修鍊廣場中央,抬頭仰望星空,心中多少有些迷茫,以他這個練法,要練多久才能追上他和寇良才之間的差距?

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狠狠地揍回去?

正當心中的問號「?」突突往外冒個不停的時候,忽而看到一道流星划過天際,心頭禁不住一陣顫動,剎那福至心靈!

無數個「聞雞起舞」的畫面一一從眼前閃過,數十本「劍法論著」的招式、理論、綱要轟然開解,七八個劍術教習提到的「劍道難點」豁然開朗,一滿腔慷慨豪邁的磅礴正氣噴薄欲出。

腦海中漫天飛舞的劍招、蓄積十年的氣勢陡然匯聚,凝成一條橫空而過的劍氣長龍。

郭大路心中若有所感,提劍起身,只見他袍袖翻飛,隨意向前斬出一劍,劍氣飛出至少39米!

許多年之後,人們提起此夜,如此描述道:「那一夜,郭大路仰望星空而悟劍,一夜連破數境,劍法終臻大成。」

第二天,郭大路便向寇良才下了戰書,並在練武場上,當著眾多師兄弟們的面,一劍把寇良才挑飛。

眾多師兄弟們,再次為大家奉獻了「目瞪口呆」的一幕,同時整個宗門亦為之震動。

有鳥十年無鳴,一鳴驚人!

掌門程正叔大喜之下,遂將郭大路招為關門弟子,親自指導。

七賢宗已有三十年無人成功登壇,程掌門壓力很大,現在好不容易碰到這麼一位怪才,他絕對不會錯過!

……

……

一年後,七賢宗弟子論劍七賢山,郭大路一劍敗一人,獨佔鰲頭。

同年中秋,八大宗門講文會武,各派天才雲集,郭大路手持師尊所賜不阿劍,盞茶間連勝八場,技驚八宗。

……

又一年冬,師尊程正叔正式傳授郭大路儒門正宗的「浩然九劍」。

對山八角亭中,師徒二人一坐一站,談文論武,不亦樂乎。

「讀書以善養浩然之氣,揮劍則使其氣充塞天地之間!」

「……劍氣始出,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

「氣沖於天,星辰變色;氣行於地,河嶽搖撼;氣入九幽,鬼神震驚……」

程正叔口傳訣要,隨傳隨解,不知不覺間兩個時辰過去,方覺精力疲憊,當即袍袖一揮,道:「你且自去領悟,我小憩片刻。」

郭大路哪裡會走,敬立一旁侍候,待程正叔醒來,亭外落雪已經有一尺來深。

……

郭大路進入七賢宗的第三年,「浩然九劍」已學成八劍,還有最後一劍「捨我其誰」百思不得其解。

於是他向師尊請求,想下山遊歷數月,師尊自然答允,並令他五月前必須返回,因為六月初七,便是杏壇開壇之日。

……

四個月之前,郭大路帶著不阿劍,騎著青牛下山,牛角上掛著一卷《孟子外書》。

第五月,「青牛劍客」名動四方。

……

「想明白了嗎?」

六月初一,出發去杏壇的前一天,師尊問郭大路。

郭大路誠實搖頭。

「那就再繼續想。」

師尊拍了拍他的肩膀,並不責怪。

……

六月初七,杏壇開壇,群賢雲集一堂,蔚為盛況。

登壇正式開始後,近萬名才俊被分作五百組,沿著各自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