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破名 第一百九十五章 早不如巧

馬維自知兵弱,沒敢直接攻擊晉軍,而是派人邀請晉王,說是有要事相商,打算以伏兵暗算對方。

可他忽略一點,降世軍將士分屬各王,彼此間仍保持聯繫,有些人私交甚厚,無話不說。

馬維這邊剛有異動,消息就傳到沈耽耳中,他仍然赴約,穿著長袍,內藏鎧甲,打算將計就計,就在軍營門口活捉親來相迎的梁王。

當時的場面十分混亂,關於誰先動手,說法不一,總之兩王的計畫都沒成功,雙方衛兵打成一團,晉王人少,帶領衛兵撤退,回到營中,立刻點兵出發,進攻梁營。

徐礎帶兵趕到時,雙方戰事正酣,各自封鎖街道,不許其他人進入戰場。

徐礎可以指揮士兵衝進去,可那無異會使場面更加混亂,他想獨自進去平息戰亂,被手下將士團團圍住。

宋星裁抓住韁繩,勸道:「執政不可涉險,兩王相爭,用意未明,哪怕其中有一人對執政懷有戒心,執政此去也將是自投羅網。」

徐礎只得派信使分別去見梁王、晉王,傳達己意,希望他們停戰,解釋誤會。

馬維讓信使回話:「我為吳王而戰,吳王若還念及一分舊日交情,請速參戰,余話少說。」

沈耽倒是十分客氣,帶來話:「交友不慎,反受其害,讓天下人笑話。請吳王稍待,等我事後親自前去謝罪。」

梁軍顯然處於下風。

容不得分析利弊,徐礎必須當機立斷,得到回信之後,他傳令將士逼向晉軍,並且源源不斷從西城調來更多士兵。

直到兩軍交鋒,徐礎才找出理由:晉王獲勝,對他沒有半點好處,這一次,他必須幫馬維,而不是坐山觀虎鬥。

施加壓力的同時,徐礎不停地向兩邊派出信使,一會威逼,一會利誘,勸說他們罷兵,甚至以金聖女和降世棒的名義要求兩軍將士聽他命令。

將近半個時辰之後,晉軍終於承受不住兩邊的壓力,率先退兵,梁軍見好就好,也退回己方營中。

這是一次徹底的分裂,梁、晉原本親如一家,如今成為仇敵,划出清晰的界線,不許對方逾越半步。

徐礎也下令退兵,要求兩王來見自己,解釋清楚。

馬維來了,他很感激吳王出手相助,也替他遺憾,「吳王為什麼要退兵呢?咱們兩方夾擊,晉軍必敗。」

「晉軍若是一敗塗地,必然開門投降官兵,到時候局面將不可收拾。」

馬維還要再說,劉有終來了,不理梁王,直接向吳王拱手道:「晉王整頓軍營,以防有人趁亂鬧事,抽不出空來,因此派我來說明情況。」

馬維冷笑道:「有什麼可說明的?沈耽決定投降鄴城,這是他親口說出來的話,還要拉我入伙。當時劉先生在場,總不能不承認吧?」

劉有終面不改色,「吳王尚有假降之計,晉王的想法與吳王不謀而合。」

「吳王的假降之計已公佈於諸王,晉王的『假降』卻一直藏在自己心裡,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即便如此,也是吳王問罪,梁王越俎代庖,偏偏又沒這個本事。」劉有終笑著搖頭。

兩人辱槍舌劍,互不相讓,徐礎聽了一會,打斷道:「夠了。梁王是我多年好友,晉王是我結拜義兄,在我眼裡不分彼此。」

「我來了,沈耽可沒來。」馬維忍不住指出這一點。

劉有終寸步不讓,「梁王自知不是晉王敵手,所以來求助,非真心投奔。晉王不來,卻將城門守得固若金湯,並沒有投降官兵,不讓吳王操心。」

徐礎覺得自己夠操心的,喝道:「兩位還當我是軍主嗎?」

馬維與劉有終訕訕地不再開口。

「大敵當前,莫論是非,梁、晉兩軍各退一步,讓出東南角,由我派兵據守。今後再有紛爭,先動手者,我將號召諸王盡攻之。」

劉有終拱手道:「晉軍相信吳王的公道,願退百步。」

馬維只好也道:「梁軍也退百步。吳王小心,沈耽掌握兩座城門,隨時都能放官兵進城。」

劉有終嘿了一聲,「吳王小心,梁王今日對晉王背信棄義,明日就能對吳王背後出刀。」

徐礎將兩人分開,命他們回去退兵,入夜之前,他要派人登城,並且在城裡划出一條線,也由他派兵巡視,同樣不許兩軍將士逾越。

徐礎稍得空閑,又得派人去安撫寧王與蜀王,告訴他們東南已經平定,誤會一場,無需擔心。

中間,他從皇宮裡請來曹神洗,邀他一同吃晚飯。

曹神洗來得十分不情願,不過既然來了,他就得有話直說:「吳王放了我吧,東都各庫已空,我再也找不出東西來了。我不知義軍究竟有多少,也不知你們原本有多少存糧,我交出的糧食足夠十萬人吃一個月。就是這樣,東都並非糧倉,養不起太多人。」

「卻能養起許多百姓。」徐礎笑道。

曹神洗微微一愣,「嘿,吳王也開始動這個心思了。舉旗的時候都是為了百姓,勢急的時候都要先拿百姓開刀。嗯,劫掠東都能讓你們堅持得更久一些。」

「曹將軍曾為百姓做過什麼嗎?」徐礎做出請坐的手勢。

曹神洗坐在對面,老實回道:「不曾。」

「曹將軍這些天的所作所為,皆是為了百姓。」

曹神洗搖頭,嘆息道:「我是為了自家安全。我拿東都官庫討好義軍,如今官庫已空,我還是要將百姓交到匪徒手中,沒有半點辦法。」

曹神洗一時沒忍住,直呼義軍為「匪徒」。

徐礎也不生氣,「『東都養活許多百姓』,這句話不是我的,是將士們以後要對我說的話,而我還沒想好如何回答,因此特向曹將軍請教,而曹將軍剛才的回答……」

「那是一時氣話,不算數。」曹神洗馬上改口,「劫掠東都雖然能讓義軍得到糧食,但是會盡失民心。義軍山頭林立,一旦搶到糧草,必然留在自己手中,再不需仰仗吳王,吳王將失軍心。民心、軍心同失,吳王憂矣。」

「曹將軍這番話頗有謀士之風。」徐礎贊道。

「我不是謀士,說實話而已。吳王找我出主意,我自然想到什麼說什麼。」

「請喝酒。」

徐礎先飲,曹神洗喝一小口,放下杯子,「為吳王計,必須儘快突圍,去往它方搜糧。據我所知,這些年四方旱澇頻仍,糧食大都歉收,百姓手中餘糧不多,唯有官倉尚還充實。各地官倉,又屬益州最豐,益都王橫征暴征,雖然惹得天怒人怨,但也的確留下不少積蓄。」

「曹將軍將我支得好遠。」

「吳王久在東都,這些事情你也應該有所耳聞。吳王若以為佔據東都就是天下之主,我也無話可說。」曹神洗還是想說,略一停頓,繼續道:「萬物帝駕崩,新帝倉皇逃躥,事情都發生在東都。」

徐礎點頭,又敬一杯酒,「益州要去,東都也不可輕言放棄。」

「東都乃四戰之地,欲稱霸者,必來爭奪,吳王留下的人少則無益於事,留下的人多則不足以攻佔益州。事不可兩全,吳王需有取捨。」

「嗯,先不著急,待我擊退鄴城官兵,再做取捨。」

曹神洗嘆了口氣,接著喝酒。

又是幾杯下肚,徐礎道:「曹將軍,我還有一事請教。」

「吳王請說。」

「當初前梁名將如雲,為什麼是成帝張息獲得眾將支持?」

曹神洗沒想到吳王會問到如此久遠的事情,想了一會才道:「先帝禮賢下士,與諸將都是性命之交,因此獲得支持。」

「能說得詳細些嗎?」

曹神洗又想一會,「吳王要詳細,我還真說不出什麼,先帝風姿如同天授,令人一見傾心,早在很久之前,我們就相信他必然能當皇帝。」

徐礎笑道:「如此明顯的事情,前梁皇帝為何看不出來?」

「前梁皇帝並非沒有戒心,幾次想害先帝都沒成功,反而令先帝更得人心。這種事情真的要由天定,凡人爭不得。」

徐礎問不出什麼,只得改變方向,「曹將軍曾與大將軍發生過誤會,險些刀兵相見,張息帝是怎麼解決的?」

曹神洗明白過來,「梁、晉二王相爭,吳王沒辦法平定?」

「勉強平定,但是無法消除隔閡。」

曹神洗難得笑了一下,「第一,我與大將軍並非『險些』刀兵相見,而是真動了手,若說『險些』,是我『險些』死在大將軍手裡。第二,我與大將軍從未消除隔閡,多年來彼此不信,若非如此……唉。」

曹神洗長嘆一聲,若非如此,東都官兵也不會莫名其妙地敗給義軍。

「但是你們二人至少表面平和,沒再發生爭奪。」

「因為我一直忍讓……吳王想聽的不是這個,而是想知道先帝是怎麼讓我忍讓的?」

徐礎點點頭。

事情往往如此,看別人做很容易,自己想起來也很容易,只有在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