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丈夫北擊胡 第三章 蘇子高的借口

襄國城內,大半夜的人喊馬嘶,郭家發兵直取太原王府;隨即連禁軍都出動了,石虎被迫斬關而遁,東門守卒,為此而全遭捕殺……這種事兒,大面上自然無人膽敢明言,但小道消息的傳播,根本不是徐光「就到咱們幾個人為止啊」所可以堵得住的啊。

尤其王貢在襄國、邯鄲之間,布置了不少密探,因此第一時間便得到了消息,急忙寫成密奏,遣快馬傳遞去了晉陽。裴該覽信,不禁莞爾:「可知梟頑之輩,不可用也!」

在原本歷史上,石勒還在的時候,石虎就已經劣跡斑斑了,他所為酷虐,嫉害同僚,前後兩個老婆——郭氏、崔氏——也都死於其手,石勒雖然「屢加責誘」,他卻壓根兒不聽。所以石勒才一薨逝,石虎就發動政變,繼而篡位自立,這根由其實早就種下了,而且全是石勒放縱所致!

裴該心說我手下若有這般貨色,我早便將之剷除了——能訓導則訓導,能駕馭則駕馭,這不聽訓導,不從駕馭的,你還留他做甚啊?哪怕有項籍之勇、張良之謀,都不能留,而且能力越大,為禍越深!

要說我手底下跟石虎有點兒類似的,大概也就甄隨了吧,可是甄蠻子敏啊,往往躡足試探我的底線,我一瞪眼,他就縮回去了……他若不縮,我必嚴懲之!再者說了,那蠻子再凶暴,比起石虎來終究小巫見大巫,他就不敢因私忿而殺害同僚,更不敢違令去屠城!

哪怕石虎天性兇殘,若是表面上還算奉公守法,石勒你不殺他也就罷了。好比後人往往會慨嘆,曹操何不殺司馬懿,可是曹操為啥要殺司馬懿咧?曹操,哪怕曹丕、曹叡在時,司馬懿都是實心任事,而毫無驕橫之氣,那你找什麼理由殺他啊?就為了什麼「狼顧之相」,「三馬同槽」的讖言?曹氏父子、祖孫若這般迷信、輕佻,那才必然守不住江山社稷哪!

石勒只是愛石虎之勇,於是捏著鼻子強忍了他的凶暴、酷殘,為兒孫乃至中原百姓留此禍根,石趙之亡,實乃咎由自取。在原本歷史上,因為一路順風順水,故此石虎才能寵遇不衰,這回有我在,你們算是踢中鐵板了吧,由此外部壓力轉化為內部矛盾,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只有高尚的理念、嚴明的紀律,才有可能使一個組織頂住外部壓力,愈挫而愈強,很明顯石趙政權這種晉戎勢力臨時捏就的草頭班子,是肯定頂不住壓力的。

裴該乃將王貢的密信,遍示諸將吏,一方面是為了鼓舞人心士氣,另方面也是向石勒表示:瞧,我都知道此事了,你無謂再封鎖消息,直接下令捕殺石虎得啦。

群臣皆賀,續咸就問了:「石虎既叛趙,不知可會西行,來投大司馬啊?」

他此言乃是試探,因為擔心真會不幸而言中……當初就是他續孝宗佔據晉陽,才逐走的石虎,則石虎恨其必深。萬一石虎來投,而大司馬接納了,又該怎麼辦呢?以石虎之勇,必受大司馬重用——而且據說他們從前是有過交情的——那自己不就危險了嗎?

裴該笑著搖搖頭,說:「石虎豈會來投我。」我前日於陣上就已經跟那小傢伙說得很清楚啦,晉羯不兩立,我就是要殺他叔侄,想當年慫恿他乘船往攻晉壘,便純是惡意,毫無善意,他腦袋抽筋啊,才會想來投我?

但是又問群臣:「若彼來投,卿等以為,我受是不受啊?」

劉央等盡皆緘默不語。就他們而言,自然是敵視石虎的,不僅僅兩軍陣前,互有殺傷,而且石虎劫掠、屠戮并州百姓,諸將終究久受裴該的熏陶,難免看在眼中,恨在心頭。只是若明言不納,會不會有小器妒能之嫌啊?而且石虎終究是一員勇將,若歸於我,必能更增我家的勢力不是么?所以才不說話。

只有一人開口道:「石虎雖然凶暴,終究捷便弓馬,勇冠當時,石勒不能御,遂使其妄為濫殺;若歸大司馬,必能駕馭之,徐徐導之向善,並且增強我軍之力。」

眾人循聲望去,原來是新任太原郡守裴開。裴開裴景舒,本任始平國相,裴該既得半個并州,想要徐徐削弱陽曲郭氏等地方勢力,安插自家親信,就把包括他在內的十數名關中故吏召來并州任職,才剛抵達不久。

當下聽了裴開的發言,裴該不禁笑笑,就問他:「若以白起為譬,阿兄以為若其背秦而投趙,趙人納是不納啊?」

裴開也不傻,再加上在關中多年任職,經的事多了,靈智也便漸開,當下聽得裴該發問,略略一愣,便明了其意,於是回答道:「那要看是在長平之戰前,或者其後了。」

戰國時代,諸國紛爭不休,大小戰事無日止息,人才流動也很頻繁,今日仕秦而明日歸晉者,比比皆是。好比說公孫衍(犀首)本是魏人,卻仕秦為大良造,領兵伐魏,首先攻奪了他自己的家鄉陰晉,復敗龍賈而斬魏卒八萬,全取河西。然而其後魏王送張儀入秦,以召公孫衍,公孫衍復相魏,遂發動「五國相王」運動,首開合縱之議,圖謀伐秦……

倘若拿公孫衍作比的話,那麼所謂「各為其主」,只要石虎真肯叛趙歸晉,則晉方斷無不納之理啊——前事皆可不論了。只是裴該沒有提公孫衍,或者類似人物,而偏偏拿白起作比。

白起在長平坑殺趙卒四十萬,邯鄲城內,幾乎家家戴孝,則趙人恨白起入骨,白起一旦叛秦,可入楚,可入魏,唯獨趙人,必然不納——先不考慮是否畏懼秦王震怒的因素。

由此裴開才說,趙人是否肯接納白起,得看是在長平之戰前,還是長平之戰後,這仇恨累積的是不是夠深。裴該由此點頭,乃明確表態道:「石虎兇殘,所過屠戮,此非人也,等若禽獸。我麾下自有猛士若雲、才傑如雨,何必要養一禽獸?我若受石虎之降,則如何面對并州被災之民、流離的鰥寡啊?」

隨即雙眉一軒:「石虎之殘民,雖百死不能贖其辜。彼獠若逃來投我,我必磔殺之,豈有接納之理?!」頓了一頓,望一眼續咸,又說:「羯營中若肯反正來歸者,皆須究其前過,凡曾害民者皆不納——尤其石氏叔侄,我唯殺之,方能於百姓有所交代!」言下之意,續孝宗你算是個好人,請把心放踏實了,老老實實跟我手下任職吧。

其實對於仕趙之徒,裴該全無好感,理論上一個都不想用。但終究續咸本為大儒,又無害民之舉,復及時奪取并州,功勞甚大,足以抵過了,這才留用之。既然用了,那就必須得關愛之、撫慰之,不能使其存疑慮,而別起異心。

……

襄國和晉陽之間,相距遙遠,因此裴該這兒才剛得著石虎叛逃的消息,那邊石勒已然聚集了十數萬大軍,洶湧南下。他使前將軍李寒為先鋒,率先攻打邵續佔據的厭次城。

根據張敬的謀劃,雖欲傾全力以襲洛陽,但還得先聲東擊西,以迷惑敵人為要。故此計畫先攻厭次,若能克陷之,乃可威脅青、徐,使蘇峻、馮龍等不敢妄動;而若洛陽遣軍來援,正好渡河攻擊空虛的兗州。

李寒本是劉演部將,石勒克三台時棄戈歸降,其於冀州地理、人情,甚為熟稔。當下李寒率軍長驅直入,前迫厭次城下,邵續設於城外的十二座營壘,被其陸續攻破。邵嗣祖急忙遣人渡河南下,去向馮龍和蘇峻求援。

馮龍在歷城整頓兵馬,調集船隻,打算克日北渡,以襲擊李寒的側後方。而至於蘇峻,他仍然徘徊於泰山郡界上,只留司馬鐘聲領數千老弱屯於蒲姑城;因此鐘聲得到厭次來信,便急忙快馬加鞭,去找蘇峻。

蘇峻聽說鐘聲來了,心說此必羯賊又攻厭次也——我特意離得黃河遠遠的,就是不打算在實力未足的前提下,跟羯軍主力正面相抗,此意雖未明言,你鍾艾華也不傻,不會想不到吧?那你還巴巴地跑來找我幹啥咧?

終究鐘聲是自長安遣來的軍司馬,就如同裴該布置的監軍一般,他既來訪,蘇子高是不敢不見的。於是事先編好了一套說辭,等鐘聲進帳後催促他北返,他便巧言令色,加以搪塞。

蘇峻先問了:「大都督於平陽破石虎,復北上而收復西河、太原之事,想必司馬已然聽說了?」鐘聲點頭,蘇峻便道:「既然如此,我私下忖度,石勒必將派發大軍增援上黨,謀復太原,或者大舉而向河內、兗州,以期摧破中軍,是斷無主攻厭次之理的——我因此而不動。」

鐘聲疑惑地問道:「將軍的判斷,確實在理。然而厭次若失,羯賊可憑河威脅青、徐,我又豈可不往救啊?」

蘇峻笑笑,說:「司馬多慮了,以今日之勢,羯賊或西向上黨,謀復太原,或南取河內、兗州,威脅洛陽,又豈能分兵再謀青、徐呢?即便飲馬黃河,也必不敢渡過片舟……」

當然啦,這是他站在自家立場上,不救厭次的理由,憑此是說服不了鐘聲的,因而蘇峻假意麵容一肅,又再說道:「倘若羯賊西向上黨,自然於我無憂,我或可趁其虛疲,復渡河而收復厭次,再挺進邯鄲、襄國間,為大都督之應援。然恐其意,實在兗州啊!

「今日之兗州,與曩昔不同——蔡士宣(蔡豹)、祖士少(祖約)雖然平庸之輩,終曾將兵,或有一戰之力;而新命夏侯文子(夏侯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