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烽火起雲間 第四十六章 驚變

喬泰等人護著劉聰的靈柩,並傳國玉璽與皇帝六璽,自汾西沿路南下,果然翌日便即迎面撞見了劉粲所部——劉粲在崇山山麓為劉曜所敗,又見敵軍旌旗仍然插在山頭,遂不敢再攻,轉向濟汾,沿著西岸北上,恰好與喬泰等人會合……

劉粲等人見到劉聰屍身,無不伏地痛哭,隨即便有消息傳來,說劉曜已定平陽,擁著代王劉恆登基了。劉粲不禁破口大罵道:「晉婢賤兒,豈有為君之份?!」喬泰、王騰、靳准等人商議後,便即將赭袍披在劉粲身上,擁其為君,以與平陽劉曜、劉恆相拮抗。

劉粲同樣忙不迭地給死老爹上號,謚為昭武皇帝,廟號烈宗,現伐木製棺而瘄,同樣大赦天下,唯劉曜、劉恆及其黨羽不赦,並且麾下將吏多數三級連升,新組朝廷班底。

然後劉曜和劉粲又幾乎同時下詔,遣使前往襄國和晉陽,以求石勒叔侄相助。就連詔書的內容都很接近,一是認可石勒的趙王之號,二是加封石虎為上黨郡公,唯一的不同,是劉粲實用皇帝行璽(用於封國)和皇帝之璽(用賜諸侯),劉曜那邊則是找人臨時刻的兩枚圖章。

劉粲野外登基、頒發制書、分賜臣僚,以及暫瘄劉聰屍身,擺設靈堂,這一整套事兒大致辦完,就多耽擱了一天半的時間。隨即召集百僚商議行止,他本人是打算即刻啟程,繼續北上,一口氣把平陽給攻下來的,然而群臣卻皆面面相覷,不肯從命。

倘若劉聰沒死,與劉虎等尚在城內,那麼劉粲大軍一到,裡應外合,劉曜必然喪敗;即便在劉聰剛死不久,城中人心尚且不定之時,相信劉曜不可能馬上收編殘餘禁軍,穩定局勢,則劉粲仗著兵數眾多,急速挺進,也能有幾成的勝算。但如今計點著劉曜徹底佔據平陽,已然兩日了——等咱們趕到,就得三四天啦——必能鞏固防守,那靠著這幾萬糧秣不繼、器械不全的將兵,再想復奪平陽,勢必難若登天。

因此靳康首先提出建議,說咱們不如暫且退歸臨汾、絳邑去,重新積聚,再圖大舉。劉粲聞言大怒,直接提起倚靠在案旁的鞭子,朝著靳康臉上就是狠狠地一記,斥喝道:「汝何等之怯也!」

隨即他就嘡嘡嘡道出一番道理來,說明咱們如今只有繼續向前,而絕對不能後退——

「軍中雖然乏糧,向前或可死中求活,倘若復歸——臨汾、絳邑又哪有餘糧可以就食啊?且晉人前雖不答我,甄隨卻在解縣鎮日高卧,不肯緊逼,為欲使我與劉永明相爭也;今若聞先帝駕崩,永明盡得平陽,難道不會趁機率師而北,來取朕的首級么?豈能容我等安然積聚?

「為今之計,只有繼續向前,直抵平陽城下,或許城內尚有忠悃之臣,肯暗開門以迎我軍進入。即便不能遽入城,亦可於城下搜掠物資,以待石虎之來……」

劉粲所言,倒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喬泰當即指出:「陛下,料雍……劉永明也必遣使晉陽,以召石虎,則石虎肯不肯來,相助於誰,尚在未知之數啊。」

劉粲擰著眉頭說:「此事朕自然知曉,但亦不得不冒險矣。倘若石虎應詔南下,以攻永明,而朕不在,則彼既入平陽,豈肯再拱手相讓啊?即迎朕,朕亦不敢入,恐反落於羯奴之手——唯朕軍在,始可使石虎不敢遽起妄心。而若石虎實助永明,此上天棄朕也,自也無法可想……」

商議許久,王騰建議分兵去取襄陵乃至楊縣,看看兩城府庫之中,是不是能夠再掘出點兒東西來,劉粲仔細考慮過後,允其所請。隨即定計,他自將主力繼續北上,陳兵於平陽郊外,以逼劉曜,但是瞧瞧天色,估計今天是走不成啦——「明日四鼓即炊,五鼓啟程,眾軍隨朕往討叛逆!」

眾將各歸其帳,其中靳康臉上還老長一條血痕,要等退回自家營帳後,才終於得著機會敷藥醫治。靳准、靳明皆來探視靳康,靳康苦著臉說:「天子何其暴躁,吾方一言不合其心意,便照面上揮鞭……阿兄,劉曜既已固平陽之勢,豈是容易攻得下來的啊?」

靳明也說:「軍中糧秣將盡,最多不過維持四五日,即便石虎肯來相援,亦未必能夠等到那時……陛下雲明日四鼓即炊,不知以何為炊哪?」

靳准面色陰沉,手扶著下巴,良久不言。靳康和靳明對視一眼,隨即壓低聲音勸說道:「阿兄,天子敗亡在即,天意如此,非人力所能挽回,難道我靳氏真要為之殉死么?」靳准瞥了他一眼,徐徐問道:「賢弟有何謀算?」

靳明雙瞳中寒光一閃,惡狠狠地說:「既是劉永明勢大,我等不如前往相投……」

靳准連連擺手,說不可——「陛下厚遇我等,豈忍相棄?且永明素來嫉恨我靳氏,空手往投,豈肯收納啊?」

靳明建議道:「永明既奉新君登基,唯缺玉璽,我兄弟若能奪得玉璽相與,或肯厚待之,亦未可知。」

靳准卻還是搖頭,說:「彼即得璽,亦未必肯納我等,即便暫時敷衍,日後必起殺心,不可也……」

靳康急得連跺腳,說:「阿兄如此說,是真欲我兄弟同死於平陽城下么?!」

靳准左右望望,隨即一手攏住一個,把兄弟兩個拉扯過來,三頭相併,呼吸可聞,他低聲道:「即便劉永明能勝,所據亦不過平陽孤城耳,即便厚待我兄弟,最多三年,仍必覆滅。天意如此,漢祚將傾,恐非人力所能挽回……」

靳明聞言,悚然一驚道:「阿兄之意,難道去投石氏?」

靳准輕輕搖頭,說:「石世龍雖然僭號稱王,終不忍背漢,此時奉璽往投,或者反觸其怒……即彼有心,山高水長,襄國何其遙遠,豈能遽至啊?若走晉陽,而石虎實不明世龍心意,也恐不肯納我兄弟……」

說白了,石氏叔侄的心思咱們瞧不透,萬一人還打算再做幾年皇漢的臣子呢,那你捧著玉璽前往相投,不是反倒身膏虎吻么?

「當今天下,二帝並立,我等唯有奉玉璽以向洛陽,或可改換門庭,再謀榮顯。」

說到這裡,左右瞧瞧兩個從兄弟,問道:「此事亦甚險,玉璽豈是易得的?或將為此而行不忍言之事,則卿等肯與我戮力同心,不相離棄否?」

這話就說得很明白了,二靳對視一眼,隨即又重新將目光轉向靳准,用力點頭道:「我等唯阿兄馬首是瞻,然而事不可久謀,今夜便要動手!」

……

當日晚間,靳准自請率部巡營,趁機秘密調開了劉粲的禁衛,然後兄弟三人便率幾名親信,一起執刀仗劍,直入主帳。

雖已半夜,劉粲尚未就寢——他肯定睡不著啊——喝了幾杯酒,略有些醉意,正在那裡摩娑著傳國玉璽,幻想不日即可殺入平陽,剷除劉曜、劉恆——雖然這種可能性很小,但眼下劉士光不敢再往別的方向去細想了,只有靠幻想來支撐自己的精神。

突然靳准等人排帳而入,劉粲尚不以為意,頭也不抬,只問:「諸營皆安否?」靳准冷笑道:「各營偷走者,不下千數,如何可安?」劉粲這才皺著眉頭抬起臉來,卻見靳氏等全都身披鎧甲,手執利刃,不禁大驚,忙問:「則卿等來此何為啊?」

靳康臉上鞭痕在燭火映照下分外顯眼,襯托著神情極其的猙獰,他大喝一聲:「請天子下賜首級與我兄弟保命!」隨即一個箭步,舉起刀來,便向劉粲當面斫下。劉粲慌急之下,想摸兵器,卻一時摸不著,只得抄起手中玉璽來,朝著靳康的手腕狠狠擲去。

幾乎同時,就聽靳准喝道:「休要斫傷了面目,難以辨認。」與靳明二人一左一右,也各自揮刀殺來。靳康倒是生怕玉璽有失,趕緊收刀,雙手抱住,劉粲利用這一機會猛跳起來,轉身就逃,卻被二靳兩刀都狠狠斫在了後心上,當即「撲」的一聲,伏地而倒。

靳准縱躍而前,一腳便踏住了劉粲,隨即揮刀割取了首級,扯下一片帳幕來包住了。靳康、靳明搜得七璽,也全都安於匣內,命親信抱了,一起匆匆出帳,叫開營門,策馬遠颺。等到喬泰等人聽聞訊息,急來救時,大帳內只剩下了一具無頭的屍體……

他們急忙四下追殺靳氏,卻終究慢了一步,未能追及。消息一傳開去,四萬大軍,連夜奔散……

因為靳氏兄弟恐怕謀之於眾,導致事泄,故此只領著親信七人,來弒劉粲、奪玉璽,而另擇略微可信的部曲數十人,詭稱將逃往平陽去投劉曜,命他們連夜北走,以迷惑喬泰等人。其實靳氏兄弟策馬出了營北後,卻急急折向南方,沿著汾水連夜賓士,急走一日夜,終於抵達了臨汾。

他們的家眷都在臨汾城內,便即取出了,並家奴數十人,護送三人、六車,馬不停蹄地繼續南向,打算從河東郡東部渡過黃河,經弘農前赴洛陽,向晉天子奉獻劉粲的首級,以及傳國諸璽。

途中再經城邑,必然繞行,亦不敢停留,這一日才過聞喜縣城,忽見前面旌旗招展,大軍沿路洶湧而來。靳准等心中忐忑,急忙遣人探查,可是親信才剛撒出去,他們就被軍中探馬十數騎團團包圍住了。

靳准手搭涼篷,細細一瞧,見來人都是晉兵裝扮,這才多多少少鬆了口氣,急忙呼喊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