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浮雲蔽頹日 第十八章 睢水賊

游遐說要為裴該去遊說虛除部,裴該就問他了:「卿有幾成勝算?」游遐老實回答道:「三成而已。」裴該笑笑:「銅、鐵與鹽自有,然在徐方,千里輸運,非一二月可至朔州,若先以空言許之,勝算又如何?」你知道那個虛除權渠,他炒期貨不?

游遐聞言,不禁頹然:「如此,則毫無勝算了。」

裴該拍手大笑:「方戲言耳,我豈肯使子遠身蹈陷地?」給你五千兵你能鎮定半個關中啊,怎麼捨得讓你為一介之使,孤身去跟人談判?隨即正色道:「我即命徐方輸運銅、鐵……」鹽就算了,千里迢迢往關中運東海海鹽?吃飽了撐的吧——「若虛除不來,還則罷了,若彼果受劉曜所邀,彼等雜胡唯貪利耳,我乃可以利動之。

「今日交談,足見子遠非凡俗之輩,昔日壯武郡公(張華)所稱,不為謬也。可肯入我幕中,為我謀劃么?」

游遐趕緊拱手:「願受明公驅策。」那當然啦,即便不想當官兒,人目前強兵圍繞,主掌一州,所提要求你敢不答應嗎?還想不想活命啦。

裴該目前衛將軍幕府中,左膀右臂是司馬陶侃、長史裴嶷,其下從事中郎二人,一是殷嶠,一是盧志父,再下王貢為主簿,尚缺記事督。於是裴該便任命游遐為記事督,著絳服,秩六百石——等於大縣之令,也算一步登天了。

……

所謂「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壞消息總是接踵而至,使人難以招架。裴該才剛聽說劉曜再擾雍州,隨即郭默的書信也送到了——他沒能逮住司馬裒。

當日郭默挑選騎兵及能健走之卒,總數一千,急匆匆離開河南,前往睢陽,想要去劫持司馬裒,途中直接超過了祖逖派去獻俘的隊伍。可即便如此,等他氣喘吁吁趕到睢陽,所見卻只有空城一座而已。

建康的退兵之令首先送到了睢陽,那邊祖逖和裴該還一無所知呢,司馬裒就已經打點行裝,預備上路了。其實以司馬裒的本意,並不想就此撤退,可惜小年輕見識有限,真被公文中所說石勒、曹嶷有聯兵犯界的消息給嚇著了——徐州那可是裴公的根基,且一過徐州,胡賊便可抵達江岸……退吧,這仗打不下去了,還是趕緊退兵回防為宜!

戴淵貪心不足,還打算把仍然扣押著的部分豫州軍的糧秣,也一起打包帶回江東。太尉荀組時在睢陽,跑去警告陸曄,說:「我聞祖、裴已至河南,與賊決戰在即,或不肯奉令退兵,則如何處?」陸曄說那我就管不了啦,但我必須把東海大王給全須全尾地帶回去。荀組提醒道:「若彼得令而不肯退,或將遣軍來劫……護衛東海大王,長史不可不慮也。」

陸曄覺得荀組所言有理,急忙跑去跟戴淵商量,戴淵卻對此嗤之以鼻:「彼等焉敢如此?」他說你們要害怕,你們就先走,我捨不得這些糧食,我來合後好了——「祖逖等若敢來劫東海大王,淵請率兵御之!」

他終究與純文士的陸曄不同,青年時代還當過賊嘞,膽子總要大上一些。

可是司馬裒帶過江的也僅僅只有三千人罷了,最終留下一千,同時強拉睢陽城內百姓為力役,讓戴淵押著糧草,緩緩而行,陸曄、荀組則保著司馬裒,急匆匆自睢陽南下,返歸江東。

總體而言,他們佔了先機,動作也快,所以郭默緊趕慢趕,還是遲了一步,光得著了睢陽一座空城。郭默這個氣恨啊,便與司馬裴度商量,說:「不期彼等如此警覺……我若就此折返,不但無法繳令,且自身憤懣亦且難平;若欲往追……都督將令中止雲到睢陽——當如何處?」

他才剛違過一次將令,好不容易有引歸北宮純之功,能得將功折罪,未受責罰,就這樣,裴該還把他的心腹殷嶠給調走了,所以短時間內,實在不敢再擅自妄為啦。

然而裴度卻回答說:「將軍若為平自身憤懣而追,是違令也;欲為都督息後日之患,即違令,都督亦不責罰……」你若是一門心思只為裴該和徐州軍考慮,那還怕什麼違令?只要別捅出太大的簍子來,只要心是好的,必會受到寬赦。

「然則,往追為是?」

裴度說你追吧,有事兒我幫忙擔著。

有裴度幫忙背書,郭默不禁喜出望外,心說這個新司馬看著死板,其實也挺好說話的嘛……當即率兵出了睢陽,繼續往南方追去。一口氣跑出五十多里地,抵達谷熟,正好撞見戴淵——谷熟縣城瀕臨睢水,戴淵正調集了不少的船隻,打算往船上裝糧食,直接南放到竹邑去。其後是走水路,是走陸路,到時候再考慮,雖然走水路要經過徐州,但這糧食袋上也沒打著你徐州方面的印戳啊,地方官不至於膽敢截留吧。

郭默心眼兒很多,自己領著兵暫不露面,只派裴度率數騎前往,說是裴該遣來送信的——確實有信,若無裴該的親筆給司馬裒,司馬裒怎麼肯跟郭默走——打聽東海王的下落。得到的消息是:「大王先期南歸,料此時已抵沛國矣。」

裴度回來稟報,郭默這個鬱悶啊——估摸著追不上了。於是把滿腔怒火全都發泄在了戴淵身上:「船中料是我徐州糧秣,本欲供輸豫州軍,而為彼等宵小所劫。我今不能得人,無可歸稟都督,不如取還糧來,供大軍用!」當即下令隱藏旗號,領著一千名健卒便直向渡口殺去,並且嘴裡還喊:「我等常年在睢水上往來,豈容客過而不留?!」

這是假充盜匪了,不過世上又哪有穿戴如此齊整,器械如此精良的盜匪?

戴淵聞報大驚,急忙指揮士卒結陣抵禦。可是江東那些弱雞,又怎比得了郭默麾下與胡寇百戰餘生的中州勇卒?才一個照面,江東兵便即大潰,民伕也徹底跑散,戴淵逃到睢水上,勒令開船,可是才剛駛出半箭之地,就被郭默在岸上引弓而射,一發正中後頸,當即倒伏氣絕。

隨即郭默就把船隻和糧草全都給劫了,命俘虜的江東兵和民伕撐船,順著睢水而下,直放浚儀。有士卒搜到了戴淵的屍體,還想斬首報功,被郭默及時阻止,並且飛起一腳,踢了個筋斗——「既充盜賊,又待往何處報功去?」殺就殺了,但別砍腦袋,直接把所有屍體都給我扔水裡去吧。

途經睢陽,打聽到祖逖派來獻俘的人馬也已經到了,找不到司馬裒,正在彷徨無措之際。郭默趁機上岸進城,去跟豫州將領商量,說東海大王已經走了,你們要麼想辦法追上去——不過估計得追過江——要麼……不如把這些俘虜都送給我吧,再押回去多麻煩啊?我寫封信給祖豫州,算是商借,將來肯定會還的。

郭默前在偃師,就聽裴該慨嘆過,說祖逖把那麼多胡俘白送司馬裒,實在太過浪費了。不管是招募為兵,還是派去做苦役,這都是資源哪——現而今天下什麼最貴?人啊!胡寇所到處劫擄我晉家百姓,成千上萬地往平陽運,導致中原大片土地荒棄,我們就算想墾殖積聚,也找不夠農夫、力役,你怎麼捨得白給人呢?是啊,江東也缺人,但總得先緊著咱們江北吧。

再加上裴度是跟著裴該渡江的,在徐方多年屯墾,對於裴該對人力的貪婪需求,知道得很清楚,故此他跟郭默一商量,郭默便即登岸要人去了。

郭思道終究掛著河內太守的頭銜(雖然只是劉琨署的),豫州方面領兵的卻只是一員無名下將而已,膽子也小——因為祖逖並沒打算按照裴該所說,派這名下將過來搞兵變,劫司馬裒,擄糧草,而且聽裴該那麼一提,還生怕派人不慎,真鬧出什麼亂子來,乾脆挑個怯弱點兒的——當下不敢違拗,接受了郭默的親筆書信,就把俘虜拱手奉上。

郭默押著俘虜上船,那名將領還問了:「將軍舟上,都是何物啊?」

郭默心說都是糧草啊,而且早就許了你們豫州了……這可不能告訴你!隨口回覆道:「此裴公原留彭城的後續輜重,今使我追東海大王,既不能及,乃載運以歸。」其實不管怎麼計算時間,他都沒空再趕到彭城去,但豫州將領是個土包子,對東方的地理並不熟悉,雖然有些疑惑,卻也不好再多問了。

就為了安置這些胡虜,郭默耽擱了不少時間——他想等把一切都安排好了,才行文稟報裴該,否則裴該光聽到些壞消息了,還沒等好消息上報就降下責罰來可怎麼辦?那麼把胡虜運往何處去呢?最終遵從裴度的建議,押去了河南鞏縣。

河南地區這年月唯一的礦產資源就是鐵,其中鞏縣郊外有「鐵生溝」,西漢時便已經開始採掘、冶煉。裴該佔據彼處鐵礦後,因為人力不足,暫時還無法恢複生產,但既然到手就不想拱手送人啦。因此按道理來說,他應該只留要隘成皋,而把河南所得各城全都讓給祖逖,卻偏偏把著一座鞏縣不肯撒手。

裴度暫時留在鞏縣,驅策胡虜掘鐵、鑄冶——你還別說,那些雜胡還則罷了,正經屠各、匈奴,以及司、並二州胡化的晉人,並不只會放牧射獵而已,其中有不少都掌握了一技之長,包括種地和打鐵。「徐州下屬河南鐵生溝官營鐵場」,就此正式開工。

郭默這才寫下書信,遣人送報裴該,還說自己已經會合了劉夜堂,聽說都督北鎮朔州,打算這就一起過去。裴該接到了信,計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