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無畏之戰 第132章 獅虎鬥

在斜陽的映襯下,西方海際終於出現了英國艦艇的身影。那是一艘三煙囪的輕巡洋艦,也即德國偵察機報告的「敵方哨艦」。既然德艦瞭望人員已經看到了它的輪廓,那上面的英軍官兵必然清楚自己的處境,他們沒有調頭轉向或是避敵鋒芒,而是迎面朝德國艦隊駛來,直到進入德國無畏艦的射程。

在明確知道英國主力艦隊即將到來的情況下,德國人當然沒必要在這個「不起眼」的目標身上大量消耗彈藥。到了大約1.5萬米的距離,艦隊戰列中的「國王」、「凱撒」、「大選帝侯」、「奧爾登堡」才相繼開火,交替射擊平穩緩慢,權當是大戰到來前的熱身。

因為不受敵方炮火威脅,以海軍上將舍爾為首的艦隊指揮團隊繼續呆在露天的艦橋觀測台上。對他們而言,重炮的每一次轟鳴就像是在擂動巨大戰鼓,不必特意鼓動,已然熱血澎湃。

遠程炮擊進行時,一架水上偵察機不斷盤旋於目標上方,為德國艦隊校正彈著點。憑藉特殊的觀察視角,飛行員對彈著點的判斷比遠距離光學觀測更為準確,但之前的實戰經驗表明,缺乏無線電裝備的飛機只適用於個別目標的攻擊校射。因此,德國海軍嘗試對雙座的水上偵察機進行了改裝,取消副駕駛,在副駕駛艙增設短波電台,可實現單向的無線電通話。這樣一來,飛行員不僅負責駕駛,還需要身兼報務員,飛機在這種情況下將不具備自衛能力,但它的運用還是得到了不少艦艇指揮人員的歡迎。

炮擊持續了一杯咖啡由熱變涼的時間,德國戰列艦發射的重磅炮彈開始對目標構成近失傷害,四艘大型魚雷艇也已經氣勢洶洶地逼了上去,德國艦隊還對偵測到的電波頻率進行了阻塞式干擾,英國輕巡洋艦見狀不妙,全速調頭後撤。這個時候,德國旗艦「國王」號的嘹望員已在西北方望見大片煙柱,幾分鐘之後,海面可以看到英國大型艦艇的三角桅杆——自日德蘭之戰過後,老對手終於又一次見面了!

從夏樹的目光里得到肯定的意味之後,舍爾果斷下令:戰列艦隊以斜線階梯型戰列迎敵。

以領艦「國王」號為基準點,三艘無畏艦迅速而準確地調整了陣位,十六艘大型魚雷艇分成兩隊,各守戰列線一側。

藉助艦載飛機的反覆偵察,沒等英國主力艦隊露面,德國艦隊就已經把對手的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五艘主力戰列艦,十九艘驅逐艦,十五艘魚雷艇,縱是殘陣,也比舍爾統率的德國主力艦隊龐大許多。

儘管雙方各有輕型艦艇助戰,人們毫不懷疑這場海戰的勝負將在九艘主力艦之間決出。

四艘德國戰列艦對五艘英國戰列艦,就建造成本而言,雙方總價旗鼓相當,而經歷了日德蘭和弗蘭德斯海戰,人們不再質疑「威廉艦隊」的實力,不僅同盟國內部輿論,就連一些中立國輿論也對其大肆吹捧,甚至有將其推向神壇的趨勢。

以實戰而論,雙方皆有取勝的能力,關鍵在於各自的發揮——英國艦隊的火力輸出更勝一籌,但穿甲彈過於敏感,往往不能給對手造成致命一擊;德國艦隊在射速和航速兩方面均佔上風,戰艦防護和炮彈質量也有關鍵優勢。

兩支戰列艦隊進入彼此視線後不久,這片海域上空出現了多架飛機,在「國王」號艦橋上等待戰鬥倒計時的德國將領和參謀軍官們不約而同地注意到,這些飛機不都是己方艦載機,其中至少有兩架英國飛機。

制式塗裝與原始色一目了然。

一開始,雙方艦隊迎面相向,兩者之間的距離迅速縮小,射擊指揮室傳來的測距數字讓人們的情緒一點點緊張起來。等到雙方可以在望遠鏡中看清對方艦艇的輪廓時,兩支艦隊相繼調整航向,使得即將到來的炮戰將在右舷展開。

像是有意與對手比拼忍耐力,兩支艦隊進入2.1萬米的極限射程之後都沒有搶著開火,但彼此的炮口都緊緊盯准對方。

戰鬥,率先在雙方的飛行器之間展開。未作改裝的德國偵察機以機槍攻擊英國飛機,試圖將它們驅逐出這一區域,不讓它們為英國艦隊進行彈著點校射,英國飛行員不甘示弱,用機上搭載的武器奮起還擊,但這場「空中大戰」不僅場面單調,攻擊效率也著實讓人糾結。雙方飛機你來我往十幾個會合,硬是沒有任何一方被擊落。

當夏樹聽到射擊指揮室報出一萬九千米的測距數據時,遠處海面出現了火光躍動的場景。幸而太陽的位置還未接近海面,否則的話,夕陽光將抹淡英國艦隊的炮焰,同時照花德國人的眼睛,影響他們的觀瞄精度。

那些跳動的火光一閃即逝,五艘英國戰列艦的右舷隨之籠罩在一片朦朧的灰色煙霧當中。足足過了二十多秒,夏樹才聽到重磅炮彈來襲的尖嘯聲,他對此早已經習以為常,連掩耳都不用,若無其事地看著海面。

帶著巨大的爆炸聲,英國戰艦射來的炮彈相繼落在右舷海面,激起的水浪直衝百米,而且這些水柱上部呈現正常的水白色,下半部分為黃綠色,是苦味酸炸藥爆炸的典型場景!

「二十發。」戈德上尉在夏樹身後小聲說道,這正好是五艘英國戰列艦齊射火力的一半。

夏樹斜眼看了看「國王」號前甲板的兩座雙聯裝主炮塔,4門12英寸艦炮高高昂起炮口,炮膛裡面早已裝填好了穿甲彈,炮手們想必已經塞起了耳朵,炮長們的視線一定是在緊盯射擊指示器……

舍爾紋絲不動地矗立在那裡,而他的這種鎮定泰然恰恰是馮·英格諾爾所不具備的。

「距離敵首艦一萬八千米!」

射擊指揮官的聲音順著傳聲筒傳到了觀測台上,與此同時,航海室里的軍官們開始根據最新的測距數字計算主炮的射擊參數。

舍爾依然沒有發出聲音,從夏樹的位置可以看到他雙眼微瞪,臉上的表情堅毅如鐵。

德國艦隊遲遲沒有開火,對面的英國人可不會因此而遲疑,五艘英國戰列艦右舷焰光閃爍、硝煙升騰。二十秒之後,那些重磅炮彈依然帶著刺耳的尖嘯聲破空而來,落點較前次近了許多,彈著點基本覆蓋了四艘德國戰列艦的右舷海面,而盯上「國王」號的明顯最多。

「二十發。」戈德上尉很快報出了相同的數字。

夏樹沒有去數,他很少關注戰場上意義不大的細枝末節,而這恰恰是一些職業軍官所熱衷的。

劇烈的爆炸響聲盪開之後,舍爾中氣十足地說道:「傳令……各艦順序攻擊對應敵艦……自由射擊!」

命令下達之後,「國王」號攜旗艦之利率先開火。艦長保爾·貝恩克准將不出意外地選擇了交替射擊,半數主炮發出震耳的轟鳴聲,硝煙彌散,空氣中充斥著戰鬥的氣息。

在兩支艦隊反向而行的情況下,順序攻擊意味著「國王」號集中火力向敵方領艦射擊,「凱撒」、「大選帝侯」、「奧爾登堡」分別對付英國艦隊由前往後的二號、三號和四號艦,沒有任何一艘戰列艦分散火力去打擊英國艦隊末尾的五號艦。在以光學儀器進行觀瞄校射的海戰時代,這種戰術最大的好處是各艦能夠明確辨認本艦炮火的彈著點,盡量以攻擊削弱敵人的攻擊。

隆隆炮聲中,人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時間的流淌變得飛快。轉眼之際,四艘德國無畏艦的首輪炮擊轉化成為遠處海面的清晰水柱,它們與目標的偏差對比英國艦隊剛開始的射擊並沒有傳聞中的顯著優勢,但這些水柱剛剛落下,德國艦隊就非常緊湊地開始了第二輪射擊。由此一來,短短几輪炮擊過後,德國艦隊投射的炮彈數量輕鬆反超英國艦隊,而且這還是在「奧爾登堡」號沒有充分發揮三聯裝主炮威力的前提下。此時雙方均未取得命中,德軍官兵已然處在了心理的順風位置,英軍官兵承受的壓力則可想而知。

一萬五千米,「凱撒」號成為這場海戰中最先對目標形成跨射的主力艦,而在彈著點已十分接近敵艦的情況下,「奧爾登堡」號打響了全艦齊射,12門11英寸炮的恐怖火力已在日德蘭海戰中讓英國的無畏艦群吃夠了苦頭,這一次輪到「聖文森特」號接受考驗了。

在「奧爾登堡」號的射擊指揮室里,沉穩幹練的射擊指揮官無心關注整個海面的局勢。他的任務就是不斷糾正本艦主炮的彈著點,直到炮彈準確地擊中目標。除了精密的光學儀器,他還可以藉助艦載機的校射信息——艦上的無線電部門直接在射擊指揮室架設了一台外觀與收音機相似的訊號接收器,並配備了一名無線電操作人員,以便讓射擊指揮人員在第一時間了解到飛行員反饋的情況。

「短了,仰角提高至14度12分35秒,射擊方位調整至034度29分07秒,穿甲彈齊射準備……」

報出新的射擊諸元之後,這位射擊指揮官緊盯著射控儀,等到全部主炮都按照指令調整到位,他堅定不移地下令開火。

數秒之後,這艘德國戰列艦的12門11英寸主炮再次發出齊整的怒吼。大約20秒之後,便見得遠處海面上騰起了新的水柱,而這一次水柱的間隙出現了不同於敵艦射擊時的火光,並很快有濃黑的煙團出現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