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無畏之戰 第18章 為夜戰揭幕

毫無徵兆的情況下,在海面上回蕩許久的炮聲平息了。夜色已至,天空不見月亮,微弱的星光獨自抗拒著黑暗的侵襲。波濤起伏的海面上,隱隱若現的火光發自於幾艘受損的英國戰艦,它們有的已經失去戰鬥能力,有的因敵艦距離過遠而選擇沉默,而先前發動魚雷攻擊的德國高速戰艇此時已悉數撤走,這個令許多英國艦員倍感沉重的世界終於清靜下來。海浪拍打艦身,輪機隆隆轟鳴,哪怕還有德國飛機如蒼蠅般縈繞不去,壓抑的感覺也減輕很多……

「腓特烈大帝」號戰鬥艦橋,參謀軍官們沒有對艦隊司令和參謀長聯袂做出的決定提出質疑,但他們滿臉疑惑,不甘不舍,這種感覺就像是前鋒面對空門不射,當事人固然有他的考慮,旁觀者卻有種說不出的遺憾與憋屈。

夏樹沒有再說什麼,他一邊等著戈德的報告,一邊思考著接下來的部署,英格諾爾則將雙手抱於胸前,低著頭在原地來回踱步。忽然,艦橋外面傳來一陣夾雜口哨的歡呼聲,穆拉斯少校以及艦長盧比奇上校的副官連忙走出艦橋一探究竟,片刻之後,上校的副官率先返回,這位年輕的少尉軍官大聲報告說:「第一批出擊的魚雷艇部隊已返航歸來,他們確認擊沉三艘英國戰艦,重創了兩艘主力艦,英國機動艦隊已不復存在了。」

盧比奇上校當即高聲贊道:「幹得漂亮!」

艦隊司令和參謀長對此無動於衷,艦隊參謀官們也沒有胡亂開口,而是以目光表達自己的欣悅之情。

「英國機動艦隊已不復存在」,這個說辭確實振奮人心。可是,一名合格的指揮官在任何時候都應該保持客觀冷靜的頭腦,夏樹尤其如此。在他看來,貝蒂的英國機動艦隊確實遭到了重創,但迄今為止,六艘戰巡當中能夠確認沉沒的僅有「無敵」號和「獅」號,其餘四艘雖然無一完好,可它們未必傷及要害,如果損管得力再加上一些好運氣,它們當中的一艘或幾艘依然有可能參與接下來的戰鬥,那麼兩支艦隊的主力艦對比就不再是17比17,而有可能是17比18、17比19或者17比20。此外,從德國飛艇天黑前發回的最後一份偵察報告來看,貝蒂艦隊的17艘無畏艦均列於三條彼此間隔1海里的縱隊當中,並且受到七十餘艘裝甲巡洋艦、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的策應掩護,以損失最高航速的代價保證了全員進入戰場的態勢,反觀德國艦隊這邊,六艘核心主力艦帶著十餘艘僚艦追趕貝蒂艦隊,八艘無畏艦及護航艦艇歸於第二集群,十五艘前無畏艦以及輔助作戰艦艇遠遠落在後頭,希佩爾的三艘戰巡攜兩艘輕巡單獨編隊航行於西側海域,兵力完全處於分散狀態。

不多會兒,戈德上尉帶著通訊聯絡情況回到艦橋。

「舍爾將軍的第二戰列艦分隊距離我們6海里,豐克將軍的第三戰列艦分隊距離我們9海里,毛斯將軍的輔助艦隊距離我們14海里。」

聽了這些數字,英格諾爾的嘴角微微抽動了一下,各分隊之間的距離比預計的還要大一些,但在同敵方主力艦隊接觸之前,他們還來得及收攏戰列。

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一種直覺,夏樹感到一絲危險氣息。要想集中艦隻,要麼前面的減慢航速等後面的,要麼通過機動轉向會合一處。大戰當前,兩種方式各有優劣,夏樹思慮片刻,轉頭對英格諾爾說:「長官,下令各隊依次減速吧!爭取半個小時集結全部主力艦,一個小時內集結全部戰列艦,同時讓輔助艦隊處於有效的戰鬥支援位置。」

在大事件方面顯得謹小慎微的英格諾爾自然也在為如何抉擇而躊躇,有夏樹替他拿定主意——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為他分擔了責任,他的糾結情緒一掃而空,瞬時拿出了從容大度、鎮定自若的統帥風範,以運籌帷幄的氣勢部署道:「啟用戰術密碼,向各分隊發電報:第1戰列艦分隊減速至6節,第3戰列艦分隊減速至14節,第2戰列艦分隊保持16節航速;各偵察分艦隊和雷擊大隊繼續對戰列艦分隊實施機動護航,在此基礎上可相應減慢航速;各戰術單位務必保持行動一致,領艦收到電報後以燈光信號向僚艦確認作戰指令。」

已這些非常明確的航速數字計算,似乎不能夠實現達到夏樹半個小時集結主力艦、一個小時集結戰列艦的意圖,英格諾爾停頓了一下,向參謀長吩咐——亦可理解成順帶的解釋:「等第3戰列艦分隊靠上來之後,兩個戰列艦分隊合列一個戰鬥縱隊,然後整體減速到5節,等待第2戰列艦分隊。」

夏樹對此並無異議,而他緊接著給了艦隊司令一個提醒的眼神,英格諾爾一眨眼睛,補充命令道:「以戰術密碼向偵察艦隊發報,令希佩爾率所余艦艇選擇安全航路向我靠攏。」

一條簡簡單單的命令,恰到好處地展現出英格諾爾靈活而縝密的思維。

減慢航速的命令很快傳達下去並得到準確的執行。「腓特烈大帝」號領銜的6艘最新無畏艦需從從劈波斬浪的高航速到慢慢吞吞的低航速,它們不像陸地上的車輛,使用剎車系統做到實時減速。需要大幅度減速的情況下,這些採用鍋爐-蒸汽輪機-減速齒輪-螺旋槳動力模式的大型戰艦既要調整減速齒輪檔位,同時還需要降低功率輸出。於是,超過三分之二的鍋爐開始釋放蒸汽,若在白天,從煙囪里噴出的大量蒸汽將會形成壯觀而醒目的景觀,而在沒有月色的夜晚,這些龐大的柱狀蒸汽即便能夠被觀察到,對方也很難判斷它們究竟屬於什麼狀況。而且,由於艦隊仍處交戰地帶,新的戰鬥隨時可能發生,各艦照例讓所有的鍋爐處於工作狀態,以便在必要的時候迅速提高航速。

「腓特烈大帝」號戰鬥艦橋,軍官們默默感受著戰艦動力銳減帶來的失速感。每個人都應慶幸,這是可控的主動減速而非戰鬥損失。在航速重新穩定之後,領先於同伴的這六艘德國無畏艦依次「獅」號殘骸旁駛過,此時它已完全傾覆,海面上只留著一小部分宛若鯨魚脊骨的艦底,周圍海域漂浮著大量的碎片雜物,以及數以百計的逃生艦員。英格諾爾指令隨行的兩艘大型魚雷艇負責收容這些運氣還不算太壞的倖存者,其餘艦艇繼續隨無畏艦隻緩緩北行。

突然,從西北方傳來了隆隆炮聲,陣陣火光映亮寂靜的夜空。

夏樹與英格諾爾相視一眼,卻並沒有說話。若是讓他們將心中所想寫在紙上,必然會出現相同的名字:希佩爾!

視線往西北方向移動16.72海里,德國偵察艦隊旗艦「塞德里茨」號的戰鬥艦橋上,海軍少將弗朗茨·馮·希佩爾以冷漠的目光注視著右舷海面。在強烈的探照燈光照射下,4000多米外的三艘戰艦清晰地顯現出它們的鉛灰色塗裝,旗杆上的聖喬治十字旗在風中招展。居中那艘體型最大,它擁有格外修長的艦身、碩大的主炮塔和頗具代表性的筒樓式艦橋,而且艦體各處原本就有不少彈孔以及火燒煙熏的痕迹,其餘兩艘艦體雖然也是修長型的,但噸位和威懾力顯然要小得多。

希佩爾知道,眼前這個大傢伙就是一個多小時前被「布呂歇爾」號打成重傷而退出戰鬥的英國戰列巡洋艦「紐西蘭」號。當時激烈的炮戰呈膠著狀,德國偵察艦隊的戰艦數量又遠遠少於對手,所以希佩爾沒有分出任何艦艇前去落井下石,而是目送它向北撤出戰場。現在,希佩爾帶著三艘戰巡和兩艘輕巡策應主力艦隊包抄夾擊貝蒂艦隊,沒想到竟然在半路上遇上了這個倒霉蛋。仗著自己的艦隊佔據實力上的絕對優勢,又獲悉英國主力艦隊已接近這片海域,希佩爾決定速戰速決。他果斷下令「塞德利茨」號打開探照燈,引導隨行各艦攻擊這三艘落單的英國軍艦。

黃昏炮戰,英國戰巡編隊在多一艘主力艦的情況下尚被希佩爾艦隊痛毆,眼下的情況更是沒有懸念。那艘退出戰場的英國戰巡雖然已經撲滅了火勢,並能夠依靠自身動力慢速航行,但看得出來,它的狀況非常糟糕:艦艏甲板離海面特別低,遭到攻擊後,其前主炮也沒有「發言」,前部主彈藥庫應該已經灌滿了海水;艦橋主體猶在,但戰鬥指揮室上部的射擊指揮室已面目全非,測距儀也不見了蹤影,儘管此時的射擊距離只有四千多米,舯部兩座主炮和舷側幾門副炮的準頭不敢恭維,它們所打出的炮彈沒有一發能夠對「塞德利茨」號造成損害,而在短短几分鐘的時間裡,三艘德國戰列巡洋艦主炮相繼完成跨射,它們的副炮連同兩艘德國輕巡洋艦的炮火很快就獲得了命中,並在那艘英國戰巡後的煙囪與後艦橋位置引發了火災。

「主炮……擊中主要目標舯部甲板!」

沉穩而嘹亮的聲音來自德國偵察艦隊參謀長埃里希·雷德爾少校,這位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軍官現年38歲,已在希佩爾麾下任職三年,因為在海軍戰史和戰術理論方面頗有造詣而深得德皇威廉二世的賞識,其軍事能力在平日的訓練演習中得到了檢驗。儘管如此,他在希佩爾這裡幹得並不出彩,更多時候他只是作戰指令的傳達者和執行者,而不是戰術謀略的策劃者,倒不是因為雷德爾資歷太淺、經驗太少,而是與希佩爾獨立專斷的性格有著莫大的關係。

希佩爾紋絲不動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