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小小奴兵是猛人

「打架我最喜歡。」薛仁貴扯掉上衣在一旁連續幾個空翻。

二娃子卻是將衣服脫掉,整理的疊好放在一旁。沖著蘇定方施了一禮後,先走到起跑線前,深吸一口氣發力奔出。

蘇定方的眼神變了,坐在高台上的柳木驚的站起身來。

好快,好靈活。

計時間的人都看呆了,在二娃子跑到終點的時候,放聲高喊:「良上。」

二娃子並沒有喘的很兇,只是深吸兩口氣回到剛才的位置撿起短棍,雙手抱棍施武者禮。

薛仁貴年齡雖小,但也是好爭之人,二娃子跑的比他時間短,已經了勝了他。這會也施了一個武者禮之後,兩人飛奔著上前將手中短棍輪圓。

一聲清脆的響聲之後,這結實的棗木棍雙雙斷掉。

「換鐵棍。」蘇定方吃驚的厲害,沒想到竟然還有能和薛仁貴這天生神力的怪物相當的少年。

「等下,鐵棍會傷人。」柳木要制止。

「不怕。」二娃子與薛仁貴如獅虎一般相互盯著對方的眼睛。

蘇定方一擺手,讓人準備鐵棍,而且是長棍。

兩人越打越快,那鐵棍傳來的交擊之聲也越發的響亮。

一刀走到柳木身旁:「那小子力氣很大,那天一棍打的我手上刀差一點脫手。論力氣,估計再練上三年五載的,敢在尉遲將軍面前露兩手。」

「武藝呢?」柳木再問。

一刀搖了搖頭:「野路子,但實用,這是在軍中練出來的。如果你真想他成材,求一人。」

「誰?」

「屈突老將軍,那位是真正名門,使槍棒的高手。長兵器不好練,這是馬背上的功夫。綠林的高手多是短兵器,只有那些歷代將門傳承才有高手。」

聽完一刀解釋,柳木又問:「你怎麼肯定他是使長兵器的?」

「你木小叔叔你的話,我是專業人士。擅使長兵器的人與擅使短兵器的在步法習慣,發力習慣上有很大的不同。他每一步都用的是腳上發力到腰,再傳到肩膀再到手。可以說把全部的力氣都用在棍上。」

「我大姐夫也是這樣發力的。」

「不,有區別,我給你講……」一刀講的柳木已經聽不懂了,反正是長短兵器發力只有內行才能看得出來。

柳木看著二娃子與薛仁貴打了足有半個時辰,兩人累的跪在地上喘著粗氣,可依然戰意十足的盯著對方。

「我,決定了。」柳木只說了這四個字,然後就離開。

次日,天不亮柳木叫人套車,可一隻手剛扶到馬車的時候,自己用力一拍腦袋:「這是什麼事。我才想來我有禁足令,我不能離開三原。」

「我還以為郎君忘記了。」蘇定方在旁笑著,卻絲毫也沒有阻止柳木進長安的意思。

柳木問蘇定方:「你不攔我?」

「有什麼可攔的,你入長安無非就是聖人再杖責二十,比起你要逼的突厥阿史那杜爾王子翻臉,實在不算是什麼大事。」

「那你說,我去還是不去。」

「去。但別坐馬車,一個人騎馬去。光著上身背上藤條,先在太極宮前請罪,然後再去找阿史那杜爾。相信我,沒有人會打你,反而你的事情會鬧大,甚至是太極宮議事。」蘇定方身旁馬周也出現了。

柳木點點頭:「你們高明,我倒是沒想到負荊請罪這一招。」

午後,太陽正毒。

柳木在太極宮前翻身下馬,正準備玩一出負荊請罪。可沒想到太極宮前已經跪著一人,和自己完全相同的打扮,也是背上綁了一根藤條。

柳木來到那人身旁跪在一旁:「我說尊貴的任城王殿下,您能告訴小民,您這玩的是那一出?」

「你來幹什麼?」李道宗低聲問道。

「我私自離開三原,這有錯。所以來請罪。」柳木壓低聲音回答著。

李道宗繼續說道:「我收到幾十封信,都是我親信寫的。差不多每天一封,有時候一天兩封。我不在雲州,就怕雲州有什麼亂子,眼下非但沒有亂子,而且還有大喜事。」

「什麼喜事?」

「反正咱們要在這裡跪很久,聖人眼下肯定沒想好怎麼處置我之前,肯定不會有人過來。咱不急,我慢慢給你講。」李道宗一臉的輕鬆。

柳木沒讓李道宗講:「你先別講故事,你在這裡幹什麼?」

「我砸了戶部左丞的家門,當街罵了許多難聽的話。驚動了京兆尹還有千牛衛,他們倒是不敢抓我,可我不想為這小事把我代州大戰的功勞給減了,所以就在這裡跪一跪,順便也把我和崔氏的事情了斷一下。」

李道宗說的相當的輕鬆。

柳木心中感慨,還是貴族好,要換成平民這樣估計保下人頭也要流放千里。

李道宗反問:「你是打算拒絕那貨了?」

那貨自然是指阿史那杜爾。

「恩,我想過了,而且想的很認真。雖然我很滑頭,膽小怕事,但原則問題不能讓,那個叫二娃子的,如果是一個人品差,沒才能的人,我肯定拿錢打發了他,但正好相反。我在意的人品,其次才是我父那婚書,最後才是身份。」

「一個奴兵?」李道宗問道。

「奴兵怎麼了,他若是能在草原上殺個七進七出,回來的時候就不是奴兵了。我想一個六品校尉還是有機會的。」柳木硬氣的頂回一句。

「有!」李道宗很堅定的點點頭,這樣的功勛給一個六品校尉都低,有人在旁出點力,再保舉一二,五品很正常。

但前提是,真的能在草原上殺個七進七出。

柳木抬頭看了一眼烈日:「真熱。」

李道宗沒理會柳木,他來到這就是擺一個態度。

可兩人不知道的是,此時在雲州城。一個種滿了丁香樹的花園內,一道足有五丈長的屏風分隔花園兩邊。

一邊擺有書桌、長椅、酸梅湯,有四個持械的士兵站在兩側。

另一邊,水塘中搭了一個檯子,在水中涼爽一些。桌上擺有杏子、柿子等當地的水果,八名穿著文士服的女子正在各自的桌前書寫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