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孫老神仙

柳木推薦了兩人,說完後低著頭等大唐皇帝李淵點評。

「選一人。」李淵再問。

「李弼。小民請賜李德謇工部軍器監主簿一職。」柳木在馬車旁朗聲回話。

「就這麼辦。」李淵吩咐了一句,那麼需要走的手續自然有專業的人去走。

蕭刺史是一個聰明人,他很清楚在耀州華原縣這個地方大唐皇帝似乎要作點什麼,所以安排了兩個人過來。

只是蕭刺史不清楚,這出來說話自稱小民的是誰。

「這隻能是一人。」耀州長史在一旁低聲說道:「以民的身份伴駕,而且違制配玉,而且推薦的兩個人都是他的親信。」

「三原柳木!」蕭刺史反應過來了。

李淵輕輕擺了擺手,彭海上前:「各位辛苦,聖人以為各司其職乃各人本份,公務繁忙,各位退離。」

「是!」眾人齊聲回應。

迎接是禮節,讓他們現在回去,卻是每個人都內心慶幸的。

伴駕可不是一件輕鬆的差事,時刻都在緊張著。

當天,李淵住進了道觀,這個道觀放在後世可是大有來頭,藥王山藥王殿。

當然了在這個時代,這裡還是無名道觀,只是孫思邈靜修、研究醫術藥學的地方。

李淵親至,身為大唐皇帝卻對孫思邈以平等對話,言辭之中有時候還用上了敬語。

「聽您一席話,朕深有感觸,這養生之道除了藥石貴在修心。」李淵拱手向孫思邈至意,孫思邈單手合念了一聲道號。

這時,李淵示意柳木上前坐在一旁。而後對孫思邈說道:「道長有所不知,小木從來不走繞圈的路,他能引朕來這裡必有自己的事要辦。朕很好奇,他是打算如何算計道長。」

孫思邈摸著鬍子笑了:「木,良子。」

柳木臉皮厚,也沒什麼尷尬的,拿出幾個小小的竹筒放在石桌上,然後輕輕的推到了不思邈面前。

「聖人,小民有話講。這不叫算計,此事對聖人您而言,恩澤百姓,對孫神仙來講,懸壺濟世。」

孫思邈從一隻小竹筒內倒中幾個綠豆大小的顆粒,聞了聞,而後放在嘴裡又嘗了嘗。

「羌活、蒼朮、川芎、白芷、黃芩、甘草……地黃,還有一味嘗不出。」

「老神仙,還有兩味。分別是防風、細辛。」柳木說話的時候遞上一張紙:「這是您的學生,長平公主推算的配方,請您掌眼。」

孫思邈細看,然後內心推算,過了好一會孫思邈停下了推算反問:「這個配方貴在平、在中。你何意?」

「量產化,然後裝在瓷瓶之中,只須用水吞服即可。少了熬藥的過程,也少了藥房抓錯葯,配錯份量的可能,而且更容易保存。」柳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孫思邈點點頭,因為不同的情況要用不同的配方,在細節上會有所調整。

依柳木這想法,孫思邈開始改上面的配方細節。

「既然取中,那麼配方應該適用於多數人。既然此方是疏風解表,散寒除濕,那麼你想要治的必然是惡寒發熱無汗,頭痛且重,肢體酸痛之症。用溫水服下不好,換為姜蔥湯才是上佳。日服兩次。」

「您高明。」柳木心中真是佩服。

柳木的腦袋不是電腦,肯定是記不住詳細配方的。但曾經作寫手的時候,抄了無數的中成藥簡方,而後也曾幻想著自己說不定穿越了。

那麼留一些掙錢的本事總是沒錯。

所以柳木就背下了一些非常簡單的,不超過十種藥材常用中成藥方。

以及一些極特別的,藥材數量多,但卻是有顛覆性的藥方,比如金瘡葯。

當下,柳木就拿出一疊紙,然後全部的小竹筒都擺在了桌上。

李淵與孫思邈相視大笑。

「朕猜對了,小木絕對不是帶朕來道長這裡談養生,必是有他的事。這不就是。」

「聖人說的對,也不對。對他確實有,不對他這事卻如剛才所言,恩澤百姓。聖人當賞。」孫思邈又替柳木說了句好話。

李淵大笑:「賞,先記下。」

二十幾頁紙,代表著二十幾個常有中成藥方,其中只有三個有配方,其餘的只有藥名。獨孤蘭若的能力有限,她是一個好醫者,但推算配比這個難度對於她來說,太大了。

孫思邈的眉頭皺起來了。

這裡有些方子他聞所未聞,想都想不來。

畢竟這裡是大唐,還不是明末,中醫藥材學還沒有達到極致,許多藥材的作用沒有深挖出來。

這個時候,女眷的軟轎才上來。

萬貴妃身為貴妃,見到孫思邈執的是晚輩禮,孫思邈的德、行、醫、道。在大唐長安那正如柳木所稱呼那樣,叫老神仙。

孫思邈現年已經八十多歲,但身體比起尋常五十歲的人還健康的多。

所以他的養生之道,自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獨孤蘭若在萬貴妃之後,伏下行大禮:「師傅,木他有錯,弟子願代罰。」

「為師準備出山。」孫思邈動心了,柳木這一系列常用藥如果真的成功制的小丹丸,那麼可以說是對醫者事業的一個巨大的變革,對百姓更是有著大好處。

柳木也伏下身子:「老神仙您不必出山,您老選的這山就是好山,連綿幾十里。晚輩曾在山中轉過,這裡有草木近千種,藥材至少有三百種以上,而且氣候宜人。將一些野生的常用藥材劃田而種,然後出丹。」

「而後呢?」孫思邈追問。

「老神仙,葯田出葯比起進山採藥而言,藥材的價格會下降數倍。還可以保證藥材藥性的統一性,以及產量。更更重要的是,許多少見的藥材卻會有很多可用。這樣的結果就是,百姓抓一副葯會少數倍的錢帛。」

柳木很清楚,人工種植藥材還沒有規模話。

前隋也只是試探著有過研究與發展。

但前隋短命,隋末戰亂的時候連糧食都不夠吃,誰還會關心種藥材。

李淵這時說道:「朕似乎聽說過,百年前梁之時有本書叫齊民要術,就提到了許多種植藥材的法子,但朕不懂醫,所以對此知之甚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