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縣學風雲會 第一百一十七章 兩年後的初春

光陰荏苒,一晃兩年過去了,時間到了皇佑二年的上元節。

上元節可是大節日,縣學放了七天假。

蔣灣村的上元節和平時變化不大,新年的氣氛還沒有完全褪去,但家家戶戶又掛上了燈籠。

正月十四一早,范寧便在家僕老元的協助下,將兩盞沉重的大紅燈籠掛在門頭上。

「小官人,慢一點,上面有個鐵鉤子!」

范寧慢慢將兩盞燈籠分別掛上了鉤子,輕輕從高凳上跳了下來。

兩年時間,范寧足足長高了半個頭,身高已超過母親,大概在一米六五左右,他生日前幾天剛過,實歲足足有十一歲。

各地風俗不同,年齡演算法都不太一樣,按照江南地區民間的演算法,范寧過了年虛歲就應該是十二歲了。

兩年時光,范寧臉上的稚氣也消退了很多,年輕人的輪廓開始顯現出來,鼻子高挺,兩道劍眉下,目光十分明亮銳利。

他皮膚依舊很白皙,和鄉下少年相比,他簡直就是一個另類,他膚色像母親,怎麼曬也不會輕易變黑。

范寧到了十一二歲這個年紀,飯量變得很大,總像吃不飽一樣,人長得很精瘦,笑起來總給人一種弔兒郎當的感覺。

「小官人,明天要去縣城看燈嗎?我先去雇一艘船,晚了恐怕就被人定掉了。」老元在一旁笑眯眯問道。

老元是范寧家雇的老僕人,已年過五旬,為人老實本份,他也姓范,和范寧家算是同宗不同族。

他十歲就給人做家僕,做了四十年,換了三個東家,孫子也和范寧一樣大。

不過他孫子身體不好,需要長年吃藥調養,花費很大,前年夏天,老元夫妻二人便被熟人介紹給木堵鎮的范醫師家當家僕。

老元做管家,老妻做廚娘,夫妻每月可掙四貫錢,吃住都在主家,對老元而言,在蔣灣村當管家,也算是落葉歸根。

范寧有點為難,他是和幾個好友約好明天一起看燈,就他不知父母要不要一起去。

他想了想便道:「好吧!先去訂船,明天吃完早飯就走。」

「我知道了,小官人放心吧!」

老元轉身便去張水根家訂船了,張水根又買了三艘船,雇了兩名夥計替他跑船,生意很不錯。

「寧兒!」

內宅傳來母親張三娘的喊聲,「你來陪妹妹玩一玩!」

「來了!」

范寧快步向內宅走去,他母親張三娘前年如願以償地生了一個小娘子,乳名阿多,現在一歲兩個月,剛剛學會走路,范寧一回到家就被她纏上了。

范寧剛走進內院,一個穿得像小綿羊一樣的囡囡正跌跌撞撞向他奔來,張開小手臂,小臉蛋彷彿笑開了花。

「阿鍋!」

小傢伙說話還有點含糊不清,阿哥喊成了阿鍋。

范寧一把抱起她,笑眯眯指著臉道:「給阿哥親親!」

小傢伙儼如小雞啄米似的在哥哥臉上親了兩下,一指門外,就像將軍下令一般,「去玩!」

這時,張三娘從房間里走出來,用手擦了擦圍裙,對范寧道:「外面風大呢!別出去了。」

范寧一臉為難,「娘,阿妹一定要出去,不去她會哭的。」

張三娘瞪了他一眼,「你就不會想想辦法嗎?」

范寧無奈,只得回頭問小使女阿梅,「用什麼辦法可以哄她不出去?」

阿梅是蔣墩村人,和范寧一樣大,皮膚白皙,長得十分清秀,在范寧家做使女也已快兩年。

她捂著嘴笑道:「要麼就是騎毛驢,員外就是這樣哄她的。」

范寧笑著哄妹妹道:「阿哥給你騎毛驢好不好?」

聽說要騎毛驢,阿多改變了主意,開始拉著哥哥的脖子『駕!駕!』興奮地叫嚷起來。

……

起居房,張三娘一邊給兒子縫補衣服,耳邊卻聽著媒婆徐氏天花亂墜的介紹。

「許小娘子今年十三歲,比你家小官人就大一歲,我們都是鄉里人,都懂得家子婆大一點疼丈夫。」

按照吳縣鄉下的習俗,一般會早早定下親事,少郎十一歲以後,小娘子在十歲以後,就可以說媒談姻緣了。

在定下親事幾年後,少郎到十五六歲,小娘到十四五歲,兩家人就可以張羅婚事。

尤其是好的姻緣,一旦到了年齡,說媒的就會蜂擁而至,說踏破門檻也不過份。

范寧家從去年春天開始,各路媒婆媒公便開始絡繹不絕而來。

張三娘開始還興緻頗高,可媒婆來得太多,她也有點疲了。

更重要是,張三娘現在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無知村婦,她是范員外娘子,是縣士魁首的母親。

兒子每月給她掙近千貫酒錢傭金,存放在朱家銀鋪內,這筆錢由她掌控,她自己也有僕婦丫鬟,在十里八鄉也算是名望人家了。

去年高縣令巡視木堵鎮,特地來蔣灣村拜訪范鐵舟夫婦,誇讚范寧為天縱驕子,必成大器。

擁有這樣的條件,一般的村姑或者小家碧玉,張三娘怎麼還可能看得上眼。

但別人卻不知道,張三娘和丈夫極為低調,依舊過著勤儉持家的生活。

誰能想到這樣一個縫縫補補的村婦,在朱氏銀鋪的存銀早已超過萬兩,名下還擁有范記奇石館這樣的萬貫名店。

所以大部分人家都是沖著范寧的前途而來,還當范寧家是小戶人家。

張三娘用牙齒咬斷線頭,淡淡道:「其實年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品性、容貌和家世。」

徐媒婆一拍大腿,「就是呀!我給你說,許員外女兒的容貌不敢說是比西施,但也不遜色多少,在越溪鎮也是極有名氣,那個皮膚水靈細嫩,二月的春花還比不上她嬌嫩,那雙眼睛,就像兩顆黑葡萄落進水銀里一樣,黑是黑,白是白,大娘子,我都形容不出來。至於品性你一點不用擔心,溫柔賢惠,將來過了門,保准把你這個婆婆伺候得舒舒服服。至於家產,許員外親口給我說,只要這門婚事成了,他拿五百畝地給女兒做嫁妝,讓姑爺安安心心讀書考科舉。」

若是兩年前,張三娘還真會動心,但經歷了太多的媒婆上門,張三娘早已看透了媒婆的誇大之辭。

有一次她跟媒婆去周墩村拜訪周員外的妻女,親眼看了那個小娘,她才知道什麼叫添一分則太白,減一分則太黑,明明就是長了一張病懨懨的黃臉。

至於今天這位媒婆形容許小娘子的眼睛,就像兩顆黑葡萄落進水銀里一樣,黑是黑,白是白,她公公不就這樣的眼睛嗎?只是葡萄小一點而已。

更重要是張三娘知道了,一旦兒子考上進士,不知會有多少京城的豪門巨富要爭著把女兒嫁給他,現在草草給兒子定下婚事,只會毀了他的前途。

況且張三娘對當初那個朱小娘子依舊念念不忘。

「徐媒婆辛苦了,阿梅,給徐大娘上湯!」

上湯就是送客的含蓄說法,告訴徐媒婆,你該走了。

接觸這麼多媒婆,張三娘也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時候一到,她就直接攆人。

徐媒婆見張三娘不肯答應,只得悻悻起身道:「大娘子再考慮考慮吧!若有了想法,讓人給我帶個口信就行。」

「我知道了,徐大娘慢走!」

丫鬟把徐大娘送走了。

不多時,范寧走進了屋,「娘,妹妹睡著了。」

「我去看看!」張三娘連忙去隔壁看女兒。

終於把妹妹哄睡著了,范寧也累得筋疲力盡,他坐到火盆前,烘烤著凍得冰涼的手。

不多時,張三娘又回來了,對兒子道:「下次把她外衣脫了再蓋被子,否則容易著涼。」

「我知道了!」

范寧猶豫一下,便對母親道:「明天娘要不要去看燈?」

張三娘重新拿過一件衣服縫補,她半晌嘆了口氣道:「你妹妹這麼小,我哪裡能出門,等她三歲以後再說吧!」

「我和幾個朋友已經約好,我就一個人去了,晚上回來。」

張三娘早已習慣兒子在外求學,對她來說,兒子已經是一個展翅高飛的小鷹,不用她再操心。

她現在整個精力已經被女兒給牽扯住了。

范寧家現在已經被稱為范員外家,他父親范鐵舟這兩年名氣越來越大。

不光是木堵鎮的十里八鄉,就算在吳縣城裡也很有名氣,去年高縣令扭傷腳,還專門派人來請他去醫治。

范鐵舟去年秋天在木堵鎮上開了一間專門的醫館,聘了兩名年輕醫師坐堂,很多簡單的跌打損傷已經不需要范鐵舟出手。

這時,張三娘倒想起一事,「對了,上次爹爹說,木堵鎮的周員外想請你給他兒子補課,你看……」

范寧搖搖頭道:「娘,我今年秋天就要考童子試,哪裡還有時間給別人補課!」

「對哦!你不說我險些忘了,回頭我給你爹爹說說。」

「寧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