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帶來震撼的百姓

三月中旬的京城,風和日麗,天氣倒也涼爽。

但是紀平和石中元,還有曹剛以及歐陽止,九門提督向查,這些朝廷命官的心中卻是五味雜陳!

沒想到百姓們居然如此執著,連首輔大臣紀平發話了也不管用,還是不肯散去!

百姓們依舊耐心地等著,依舊不時地眺望著城門外面,沒有人吵,也沒有人鬧。

士兵們卻不敢放鬆警惕,死死地堵在門口。

這京城城門的一幕,有些許不真實的感覺,看起來也有些違和感。

但確實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鬧得這麼大動靜,要想瞞過宮裡是不可能的了。

想了想,紀平對石中元和曹剛開口了:「曹大人,石大人!這裡就交給兩位了,老夫到宮裡去一趟!」

說到這裡,紀平低聲道:「事情鬧大了,只怕瞞不住皇上了!」

曹剛和石中元點點頭,然後紀平在衛兵的護衛下離開了城門,朝皇宮那邊去了。

到了皇宮,紀平匆匆地趕到趙權的寢宮,然後求見。

趙權准了,寢宮裡,只有趙權一個人,那御前太監在紀平來了以後就退出去了。

紀平對趙權行禮,然後說道:「皇上,請恕老臣來遲……」

趙權擺擺手,問道:「城門那邊是怎麼回事?」

畢竟是皇上,這京城裡沒有什麼事能瞞得過他的。

紀平雙手合抱,然後弓著腰說道:「回皇上,殿下心憂皇上之病,回到府中以後又見到太子府張燈結綵的,便眼含熱淚,心中感傷,故而到相國寺為陛下祈福去了!」

趙權道:「然後那些百姓便要出城瞻仰未來天子之顏?」

聽趙權說話的語氣,顯然是有些不高興。

確實,趙子繼是老實,但是這些百姓,還有他手下的官員,辦事卻讓趙權非常地不滿意!

如果說,這件事完全是百姓自發的,趙權是怎樣也不會相信的。

所以趙權對紀平責備道:「這東宮你選的都是些什麼官員?」

紀平聞言,趕緊伏在底下說道:「皇上,請息怒!」

見到趙權果然不滿了,紀平只好先將他的情緒勸解下來,然後再做打算。

最起碼,趙權沒有責備太子,這是紀平感到開心的,這說明自己之前說太子只是見到家中張燈結綵便心中感傷,也讓趙權對趙子繼的孝心感到了一些欣慰。

「那朕問你,這太子去為朕祈福,便祈福好了,為何不對百姓言明始末,道清厲害,卻由得百姓亂來,阻塞城門,涌堵街道?」

趙權冷冷地問了紀平一句,然後柔聲道:「你也是朕身邊的老臣了,起來答話吧!」

紀平緩緩地站了起來,對趙權道:「皇上,此事確實是臣等辦事不力,甘領責罰!只是依老臣看來,此事非禍,反倒是福氣!」

「嗯?」趙權眉頭一擰,問道:「福氣?何來的福氣?」

紀平湊近了趙權,低聲說道:「太子溫文仁德,深得百姓之心,足見皇家之幸,也顯得皇上為天下,選擇了一位明主!」

趙權聞言面無表情地哼了一聲,說道:「可是朕還沒死!」

好吧,現在計較起民心來了。

雖然趙權不說,但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現在京城的百姓都愛戴太子,卻忘了他這個皇上!

紀平聞言沉默了片刻,才對趙權說道:「皇上可派楊公公到城門去,只消一道聖旨,百姓定然退散!」

「若是不然呢?」趙權反問了一句。

紀平見趙權還是很生氣,只能在自己的心裡微微一嘆。

這個皇上,紀平在他的身邊待了一輩子,哪裡不明白他的性子?

早年的動蕩,和與前朝三皇子的明爭暗鬥,讓眼前這個皇上的心機愈發地深了,城府也深不可測,他要是懷疑的事,就是八頭牛也拉不回來!

於是紀平只好說道:「若如此,則老臣甘願受罰!」

趙權想了想,說道:「也好!」

然後,就開始命人擬旨,然後又喊來了楊玉廷。

楊玉廷一進門,趙權便將聖旨遞給他,對他說道:「煩勞楊愛卿到西城門一趟,替朕傳旨,將百姓遣散!」

楊玉廷是軍人出身,只知道軍令如山,趙權親自下了命令,自然不會多問,便騎著快馬,到西城門宣旨去了!

一騎絕塵而去,趙權和紀平兩人一前一後,在寢宮裡等待著楊玉廷的回信。

京城西門,百姓等了許久,也不見太子回來,派去相國寺打探的士兵也回來了,大聲對眾人說道:「太子替皇上求了一道平安符,這最後開光的時候,那陰陽錢卻老是不成雙……」

百姓們一聽,頓時都焦急了起來。

這可如何是好啊!陰陽錢是算卦的一種,就是將兩枚特製的魚眼銅錢,在空中拋下去,然後兩枚陰陽錢的正反面朝上的一面都是一樣的,如此連續成功三次,才算是成了!

這陰陽錢成橢圓形,兩面一樣平滑,要向連續三次將陰陽的同一面都朝上,那確實需要一些運氣。

很顯然,今天那占卦的人手感不怎麼好,聯繫丟了幾十次也沒有成功!

那怎麼辦?

曹剛和石中元對視了一眼,兩個人的眼神里都有些無奈。

太子為皇上求平安符,這隻剩下最後一步,不成功自然是不會罷休的,那當然只有等下去!

於是石中元站出來高聲說道:「大家不要急,皇上吉人天相,相信這陰陽錢也奈何不得!」

對呀!皇上是誰?那可是真命天子啊!難道還鬥不過兩枚陰陽錢?

於是百姓們安心了起來,片刻之後,不知道誰在人群中喊了一句:「不如我們大家一起跪下來,為皇上祈福,說不定這陰陽錢就能成雙了!」

大家一聽,好主意啊,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與其大家都在這裡枯等,還不如幫助皇上和太子做點什麼!

這就是古代百姓的特點,他們站在社會的最底層,卻任勞任怨,還對朝廷忠心耿耿!他們人數龐大,卻又淳樸可愛。

兩千多人在街頭跪了下去,然後其聲祈福,這場面的震撼,絕對超乎你的想像,更是讓前來宣布聖旨的楊玉廷大吃一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