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棉花

賓滿樓二樓,正對著衙前街的雅間內,李元和幾位鄉紳,正在雅間內吃著酒菜,一位僕人站在窗戶前面,目不轉睛地盯著街道。

那幾位鄉紳分別是趙員外、林員外,兩位周員外來了一個,而錢家三兄弟也只有錢修在場。

錢修就是上次在衙門,向蕭莫主動把糧價降到二兩的那位!

蕭莫離開了慎縣之後的一天,李元才知道了三鎮礦產的事情,開始李元還不在意,礦產嘛,這個行業可不好搞,況且自己這班人前兩年為了囤糧,家裡也沒有什麼富餘的錢來運作了。

不過李元還是留了個心眼,一邊派人到三鎮去了解情況,一邊又把這些鄉紳找來,一起商議一下。

慎縣的大商賈就他們幾個,礦產業利潤巨大,這一點李元當然知道,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當然不會錯過機會。

商人重利嘛!

大家到齊之後,就礦產的事情,發表了各自的看法,大家的意思都一致,那就是不知道礦產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礦產量有多少,所以都保持觀望的態度。

正在議論的時候,李元派到三鎮去的人連夜趕了會來,一進門就向各位鄉紳描述了三鎮現在的情況。

「熱鬧!」這是李元派出去的觀察員對三鎮的映像。

真的很熱鬧,現在三鎮在蕭莫制定的方案之下,由盧錄帶領著,在保留三鎮原住民的基礎上,又將難民編入各鎮戶策,然後就是分田。

不是分所有的田地,而是攤分這些年,因為逃荒而空餘下來的田地,蕭莫讓盧錄將它們統一規划起來,然後編入官田,攤分給災民種植,而田地所產出的利潤,蕭莫也貼出了告示,表示縣裡只會收取一些管理的費用,而多餘的利潤,則採用分紅的制度,給那些寡婦們補貼。

至於那些寡婦們的田地,也有解決的辦法,很簡單,幾百號災民,不可蕭莫每一個都給他們分配到任務,所以一些閑置下來的災民,就當起了農戶,把那些沒有能力種田的都承包了下來。

當然這一切都是以引流淝水成功為基礎的,若是沒有水源,什麼都是白說。

不過蕭莫還是做好了兩手準備,一是保護三鎮的飲水,下令不管如何,三鎮各處的水井不管是乾涸還是沒幹的,都不能損壞,這一點不用說,三鎮的百姓也沒那麼傻;二就是派出人員,到福建和嶺南那邊沿海的地方,去尋找一種白色的花。

蕭莫說那叫棉花,可以觀賞,也可以做成棉衣和被褥,總之用途很大,蕭莫給那些被派出去的人的任務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把種子給帶回來廬州。

棉花在南北朝的時候就開始傳入中國,最開始是在邊疆一帶,後來海運繁榮起來之後,福建和廣東一帶也陸續有棉花開始種植,相比於水稻,棉花更容易種植,不需要受水田的限制,這樣的話,那些寡婦們就可以在自己的田地裡面載種,而不需要付出過多的勞動了!

有了棉花,自然還要有工藝,這又正好是婦女的強項,和糧食沒有關係,但是如果棉花推廣成功了,那麼也會給三鎮帶來一定的利益收入,有了錢,還愁買不到糧食?

做好了這些準備之後,就是採礦了。

對於這個蕭莫也沒有主意,只能依靠那些有經驗的礦工了!

當然,這些東西,李元派出去的人是看不到的,不過三鎮現在那朝氣蓬勃的景象,著實是讓人刮目相看。

在動員之後,三鎮的百姓都積極地響應著縣裡的號召,全民動手,一起建造自己的家園!

將自己在三鎮見到的情景告訴了李元之後,李元問道:「那這三鎮,能有多少鐵礦?」

那人答道:「這個小的也不知道,不過看那些高爐的數量,似乎很多!」

廢話,高爐都搭好了那麼多,沒有鐵礦,那不是吃飽了撐的?

李元向那人擺擺手,然後慎縣這幾個大商賈就這樣一起,商量了一夜。

他們商量的結果,當然是心動了,心動不如行動,第二天一早,李元就到縣衙去找蕭莫,卻被告知,蕭莫到廬州去了,要好幾天才能回來。

好幾天?李元急了,等李季從江浙那邊找到了糧商,那這鐵礦還有自己什麼事?

不過急也沒有辦法,李元只好悶悶地回去告訴另外幾個人,蕭莫外出的消息。

大夥一分析,覺得蕭莫有可能是故意躲著自己,一個個臉都黑了。

「李員外,這事你看怎麼辦?」

都把目光放在了李元的身上,李元搖搖頭道:「如果是鐵礦,大家願不願意拿糧食去換呢?」

眾人眼前一亮,這倒是個好辦法。

但是隨即又都泄氣了,蕭莫上次不是和大家簽好了協議么?再去找他,那糧價就得八錢銀子一石了,這個價錢,剛好是當年大家收購糧食的價錢,這麼多年了,這些糧食在手上,還沒有產生利潤呢!這些鄉紳怎麼捨得?

再說了,人家現在又不是沒有糧食,這蕭莫說來也神了,不知道在哪裡變出來了糧食,還一天一百石地放糧!

想了想,大家最好還是決定,去找一趟蕭莫,八錢就八錢,機不可失失不再來!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

如果能拿到鐵礦的開採權,那利潤可不是這些陳糧能比的!

所以一連好幾天,李元等人都在賓滿樓上守著,就等蕭莫從衙門裡出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