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虎狼之穴行大謀

真定在後世並不聞名,知道這一地方更多在於常山趙子龍。漢末時候的常山就是真定。

北宋時的真定可謂是這座城市的巔峰了,作為河北西路的首府路治,真定府使廨,雄盛冠於河北一路。府城周圍三十里,居民繁庶,佛宮禪剎,掩映於花竹流水之間。世雲『塞北江南』。

這裡有中國古代園林史上的一顆明珠,真定潭園。

為唐成德軍節度使李寶臣在擴建修築鎮州城(當時稱呼)時,在城郭內藉助水潭為北面防護建造了三面城垣、一面水潭的牙城,並因此得名潭城。後歷任節度使多精心營建,使之成為了一座由亭台樓榭、潭水泉池與奇花異木交相輝映的園林式建築群。這一勝景園林的建造,就連行伍出身,發出「天子寧有種邪?兵強馬壯者為之爾!」豪言的五代後晉時期成德軍節度使安重榮對它也情有獨鍾,待到北宋建國,趙大趙二為解除北方威脅而起兵攻遼、剿滅北漢時,先後率重兵赴真定駐蹕潭園,此時,潭園被改為帝王行宮,有了皇家身份,其園之繁盛也自然勝過唐時。

如今大名府已破,河北東路安撫使張所父子被擒,其首將王彥投敵,這真定的重要性就更上一層樓也。久經戰亂的河北地方州縣士紳豪族,都大批的湧入進去。

也是因為流動人口甚大,故而,真定內外把守不是嚴格。無奈何,你總不能叫人逃難之時都帶著相鄰親友,以來證明自己身份吧?

真定官府能賴以鑒定身份的,唯有「身憑」一樣。

可真實情況卻是,身憑這玩意兒早已經是爛大街了。一些在原地頗有惡名的士紳大戶,各支分散逃亡,換掉舊日身憑,隱姓埋名,於數百里之外落腳,那又是一家大好人。雖然這般做後的他們個個都要損失慘重,因為他們人可以走,田產房產卻無論如何也走不脫。這又怎能不叫他們吐血?

但錢財固然珍貴,卻怎麼也比不得自家小命貴重不是?

這般做的人家說多不算多,畢竟不是誰都能丟車保帥的,但數量也不算少。梁山軍諜報司已有察覺,卻根本無力去監控。只能任憑他們自行其事。

如是,陳正匯這位趙宋朝廷嚴令要砍腦袋的欽犯的老爹陳瓘【陳馞】,亦可以坐著馬車,受捧著書籍,遊山玩水一般,順著官道一路進到真定城外了。

此處為河北西路首府,或許會稍遜大名府,卻也是河北一處經濟、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陳瓘今日來此,那就是要做一回說客,好讓陳家在新朝再建一功。順道也是保全幾位舊日的好友,大勢滔滔,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還是休要固執的好。

他是宋元豐二年(1079年)的探花,那時的趙宋正處在一新舊兩黨傾軋正激的時刻。王安石長子王雱病故,其本人辭去宰相之職,隱居江寧,新法法令陸續被廢止。但新黨後銳人物不甘寂落,與復甦中的舊黨爭鬥傾軋甚烈,何況還有宋神宗這位想要變法圖強,有無魄力堅持到底的帝王從中和稀泥,陳瓘一入官場就處在這般的政治環境之中,那是一種悲哀,尤其是他性格謙和卻有執守。

他不認同新黨之新法,亦不覺得舊黨之政就是治世善政。因為出身福建【新黨重臣的根據地】而被舊黨視為新黨,因為不依附新黨而又被新黨之人隱隱排斥。

但其為人謙和,不爭財物,閑居矜莊自持,不苟言談,斥蔡京、蔡卞、章惇、安惇等人,雖為之忌恨,然對其人品無不為之折服。因之坎坷,遭遇尤慘。三十年間,調任凡二十次,經八省歷十九州縣。陳瓘於天下士林中都名聲清貴,他對得起自己的風骨。他代表了當時社會的正直道德觀,不阿諛當權者,再被折騰也堅持自己的大義。

新舊黨爭兩敗俱傷,舊黨紛紛被貶,章惇等務實之新黨重臣也紛紛下台。最後,讓政治投機者蔡京等偽新黨漁翁得利,登上了政治舞台。

陳瓘是當朝首個彈劾蔡京之人,元符二年(1100年),宋哲宗駕崩,端王趙佶登基,蔡京被罷官為端明、龍圖兩學士,知太原,皇太后命徽宗留蔡京完成修史工作。然不久,時任左司諫的陳瓘彈劾蔡京與內侍交結,直把矛頭指向皇太后,後陳瓘獲罪被斥退,蔡京也被貶,出知江寧。

待到蔡京再次復起,則是其子陳正匯上書觸犯蔡京,被處黥刑併流放到海島。陳瓘本人也被貶置通州。稍後的元佑黨禁,陳瓘大名位列其上。後來陳正匯冒險逃出瓊州,投效還自號青淄大都督的陸謙帳下,陳瓘也被諜報司取來齊魯將養。彼時,陸謙還擔憂這陳瓘這位甚有風骨的士大夫會寧死不從。畢竟,那是正牌的進士出身,這種人都很看重自己的聲譽。而陸謙那時候說到底還就是一未成勢的反賊。實則卻甚是配合,說出根由來,亦不過是被折騰夠了,心也傷夠了。

而既然兒子願意一搏,他這半截身子都邁入了黃土中的垂垂老朽,還做何惜哉?

稍後時候,陳正匯在陸謙麾下亦是混的風生水起,屢屢為陸謙挖來名角。那宣政司若是說,最初的建立只是針對底層百姓為之,叫百姓們知曉梁山軍之政策;現下,陳正匯的出現就補助了它的另一條腿。如此,也無怪乎他現在就已坐到了宣政司右參政了。

一面針對平民百姓,一邊針對士紳士大夫,這般宣政司方得完全也。

而陳正匯能一次次挖倒趙家牆角則個,若說沒他們父子早前的名聲,尤其是他父親的名聲在,那是顯然不成的。

陳瓘此番來真定,所圖不小。他身份不俗,在士林中甚有清名,即便其子已經陸齊重臣,也無關他清譽褒貶。可他之身份卻是有礙,故而陳瓘要先來見一人,此人姓任,雙名伯雨。

川蜀眉山人,長陳瓘十年,現今已過七旬。亦是元祐黨人碑上人物。

早年居諫省半歲,所上一百八疏,朝堂大臣畏其多言,當今的趙官家拔其為給事中,密諭之以少默即為主事。其後蔡京豎元祐黨人碑,任伯雨被貶昌化。後黨錮解禁,任伯雨以年事已高為名,避居不出。先是隱居河洛,數年前避居到了真定。

這裡雖不是任伯雨之故地,但天下人都敬其赤誠剛正,如是在這河北西路,亦是士林巨頭。

陳瓘與任伯雨已經許多年不曾相見,然二人舊時卻是相熟。當初他接任左司諫一職,其上就是任伯雨。那任伯雨在職半載,上書一百零八道,彈劾蔡卞【蔡京胞弟】六大罪狀,繼任者陳瓘首開彈劾蔡京之先河,兩人之作為在朝野上下亦是一佳話。

馬車穿過交錯的街道,拐過幾道彎後,直接停到了一座府邸的門前。

「老相公,就是這裡。」車夫說著,將馬車停下來。陳瓘穩步下車,正了正衣冠,著人喊門。

馬車跟著八個侍從,個個都穿著體面,也都有一副好身手,聽到「主人」的話各自下馬,其中一人上前喊門。

陳瓘仰頭打量此處,宅院不大,但甚是清幽。遠離官道,卻也不是離群索居,周遭樹木繁茂,雖然此時樹葉未生,但可想起春夏時候景緻,院內更隱約有一股梅花香氣。

經過多日的跋涉,陳瓘臉上已經閃過一抹疲憊,然寬袖長袍,相貌高隆清峻,面帶平和之氣,更有一副儒雅從容。

如此方是好心性。

被這般折騰壓制,眉宇間沒有那股憤恨不平之色,性格沒變得偏激偏狹,猶能氣定神閑,叫人看不出半點戾氣,甚是難得。

「相由心生」這一觀點可不是純粹的密信。須知道人的面部會短暫呈現內在情緒的反射,一個人如果長期處在同一種情緒中,比如憤怒,恐懼,或者悲觀的狀態下,這種短暫停留就會延長開。心理情緒也就會不斷的影響人面部的表情。

任家僕人開門第一眼就看到了馬車邊站立的陳瓘,那第一印象便是極好。待聽陳瓘言語,說與自家老主人有舊,當下不見半點怠慢,接過名刺,問過姓名,便入內通稟了。

任家長子任象先聽聞來者姓古名礁,立刻就知道這是化名也。古礁者故交也。在打開名刺看,心中當即喝了一聲彩,真是一筆好書法。

不循古人格轍,自有一種風味。開卷凜然,銅筋鐵骨。古人有言:字如其人。觀其書,可知其人也。如今他父親的這位故交,只見其字,便可以知氣節之勁也。

再看其文,卻是一首黃庭堅舊詞——蝶戀花。

海角芳菲留不住。筆下風生,飛入青雲去。仙籙有名天賜與。致君事業安排取。

要識世間平坦路。當使人人,各有安心處。黑髮便逢堯舜主。笑人白首歸南畝。

任象先持著名刺去見父親,後者心性自也有改變。當年的嫉惡如仇,現下已經消去大半。看到名刺,任伯雨立即便知曉來者是誰。當下打開庭門,迎陳瓘一行人入內。

「瑩中【陳瓘字】好大膽量,敢來此虎穴狼窩,難不知道今日你之首級,可值兩千貫也。」

任伯雨的打趣叫陳瓘哈哈大笑,「德翁既然知曉厲害,如何不將我綁縛,送交官衙領賞?」

「那為兄這一門人,日後可就要於瑩中償命了。」時局到了今日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