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對症下藥(下)

平心而論,范進的這個態度,已經達到了三娘子心理預期的最大值。畢竟他只是一個巡按,而不是總督,再者即便是吳兌,能夠提供多少實質性的幫助,其實也難說得很。

明朝邊軍是一支守備性質軍隊,不是出境作戰部隊,各路領兵武將之間互不信任,彼此不滿,打仗的時候,在意的是自己能從中獲取多少功勞,賺多少錢而不是全盤戰略,連守城這種本質工作都因為無法獲得有效首級還不回軍功和賞銀而沒人願意干,更別說遠征塞外,幫一個蒙古女人奪取汗位,沒人願意承擔這種任務。即便強行出隊,事後所要的報酬三娘子也未必承擔的起。所以對她來說,有明朝廷一個態度,讓自己進退都有保障就夠了。

當然這個態度的真實性其實也待考。以三娘子的年齡和人生經歷,見識過太多滿口應諾,只為騙女子寬衣解帶的男人。一般男人說出這種話,她也只是一笑而過不會當真,可是眼前這個男子……她端詳著他的臉,心頭泛起一個不足為外人道的念頭:被他騙了又怎麼樣?

范進這時卻主動說道:「以朝廷當下的實力,不大可能出大兵威脅辛愛,大家打仗是可以,但是主要戰場還是集中在邊牆,不大可能是在草原。所能提供的最大幫助,還是物資。」

三娘子點著頭,「在俺答死前其實兩邊的榷場就停了。這件事背後有我們的人在做怪,故意派兵騷擾邊境破壞兩邊貿易,但是也有你們的人在搗亂,通過暫停榷場,給我們施加壓力。范老爺想必知道,草原上的物產匱乏,離不開中原的物資供應,如果長期不開榷場,那土默特部落就只有拚死一戰這一條路可以走。我想,這次的戰鬥將是以大明朝的失敗告終,然後鄭軍門就會被問罪,換另一個人上任。有了鄭軍門的例子,新上任的官員肯定會變得很小心謹慎,不敢得罪那些人,所謂的總督,也就成了那些人的傀儡。」

范進道:「夫人這麼說,似乎對鄭洛看法不錯?」

「這個人……是個好人。」三娘子點頭道:「我跟他打交道不多,但是卻知道他人品不錯,做事很用心。在經略榷場的時候,維護的是公平,而不是想著自己發財。他甚至派出人清查榷場上的漏洞,把很多規費取消。乾爹做總督的時候,我倒也不用交錢,可是那些牧民就必須要被你們的官吏勒索。還是鄭軍門上來以後,這些人才不敢亂來。再者,他是真想讓兩邊和睦的,雖然一直在整軍備武,可是也約束部下,不許他們隨便跨過邊牆。但是他的一些做法,顯然影響了一些人發財,所以有人要把他搞下去。」

說到這裡,三娘子又嘆了口氣。「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些人不喜歡我。他們認為一個女人不能當大汗,哪怕我做草原的汗,跟他們沒有關係,他們也不認同。他們認為這個天下,女人不能壓過男人,不管在哪,出現一個女汗都不是好事。所以寧可支持辛愛這頭蠢驢,也不會支持我。」

「他們支持辛愛只因為他們知道辛愛是蠢驢,跟蠢人合作才有利可圖。如果和夫人合作,阿門的利益會受影響。」范進笑著安慰三娘子,心裡卻有著自己的盤算。那些反對三娘子的人,顯然是另有打算。他們反對的不是三娘子稱汗,而是擔心這件事成功以後,對於大明朝政的影響。

天子已經成年,太后就應該還政。可是眼下萬曆皇帝固然拿回了一些權力,大權還是在太后手中。而且太后、馮保、張居正三駕馬車的運行模式依舊平穩,看不出交接權力的跡象。這個時候如果塞上出現女子當國,難免有人擔心太后產生什麼別樣心思。要知張居正的權力穩固與太后的支持密不可分,如果太后始終大權在握,張居正就無可動搖,對於某些人來說,這種情況顯然是不能容忍的。

他們反對三娘子做女汗,不是針對三娘子這個人,而是針對女子當國的現象,背後還有自己的打算。這種小九九關係著大明國內的變化,無法對三娘子萱諸於口,只好以其他的方式勸解。好在要勸解這個女人也不是為難事。

這幾年流連花叢,算得上此中老手,范進當然看得出來三娘子對自己的情緒不那麼單純。如果自己肯用些心思,現在把她拿下都大有可能。可問題是眼下三娘子對自己的感覺更多是一種仰慕,就算成功拿下,也更多像是草粉,這種事還是不作為妙。再者,這樣做也有著趁人之危的嫌疑,如果要做也是等她拿回自己的東西再說。

一如那些人堅持反對女主當國,范進心裡倒是希望出現個女大汗,給中原提一個醒。既然塞上可以有女汗,中原為何不能讓太后多管幾年事?至於太后才具問題,越沒有才具越好,只要把事情交給自己翁婿處理,大家皆大歡喜。

自從到了山西,范進眼睛看到了很多東西也接觸到一些人,但是限於層次,他們知道的信息其實有限。三娘子雖然是外族酋長,但是因為長期在榷場交易的關係,對於這些情形反倒了解的更多一些。

「邊鎮是屬於邊軍的地方,邊軍又受制於商賈,歸根到底,誰掌握著糧草,誰就掌握著整個九邊。做總督的,一定要能彌縫兩下關係,不能讓任意一方太過強悍。如果商賈太強,邊軍可能就要出亂子。如果邊軍太強,自己能夠養活自己,那朝廷又怎麼控制他們,保證這些人不會造反?所以不能讓邊軍吃得太飽,也是一種手段。這是乾爹當年一直跟我說的話,我始終記著。在這片地方,商人的權勢遠比別處來的大,關鍵就在於他們手裡有糧食。邊關的糧價,由這幾個大商賈說了算,而他們肯拿出多少糧食,往往決定了邊關是否太平,也決定了總督能否待的住。偶爾他們會低價出糧,但是代價就是要做一些不怎麼見得光的生意。吳石頭那些人雖然也做這種生意,但是和那些大商人比差的太遠了。」

「如果不讓他們做生意,或者靠著自己手裡有武力強行壓制,結果就會非常可怕。他們可以拒絕承運糧草,那結局就是九邊崩潰。大明朝最強大的屏障,會在極短時間內崩解,這個結果誰也承擔不起。」

三娘子回憶著吳兌的話,自己也有感觸。「邊塞是虎狼窩。在這裡沒有人是善類,也沒有人是天生的妖魔。無非是要活下去,就只能如此,要麼吃人,要麼被吃。把任何人當成無辜,最後都是自己遭殃。其實就像妾身一樣,為了生存下去,也會允許自己的部落襲擊消滅其他部落。榷場賣的東西太貴,或是交易量太少,不能讓我們滿意時,我也會默許一些部落騷擾邊牆,劫掠村莊,直到朝廷退讓為止。而邊軍為了立功,為了向朝廷證明自己的存在,也會主動挑起戰爭,或者故意打敗仗。一是可以把貪墨的兵器盔甲或是虛報的員額衝掉,二是可以向朝廷要銀子,否則就不再打。大家生活在這裡,本就是苦命之人,指望苦命人的慈悲,是指望不上的。」

往日里與大明官員交往,三娘子絕不會掏心掏肺,這些話更是只能藏在心裡。可是面對范進這個書生,她卻本能地想要對他說出一切。她有一種預感,自己對他越真誠,他回報也會越多。她願意信他。

范進點頭道:「我明白。吳老的話說的有道理,做官就是要學會平衡,而不是一味扶持一方。邊軍也好商人也罷,各自有各自的不易,各自也有各自的罪孽。單純說誰好誰壞沒意義,只是看是否過分。這些大商人手眼通天,而且負擔著九邊的軍糧運輸,不能單純把他們看作壞人。就像邊軍,不能盲目看作好人一樣。不過不管怎麼說,商人就是商人,我們防範邊軍,是因為邊軍一旦得勢,就可能生出不臣之心,行大逆不道之舉。而商人如果因為自己的某些利益問題就可以驅逐督撫,同樣是破壞了尊卑上下,壞了這個天下的規矩。」

「話雖如此,但是你能拿他們怎麼樣呢?除非抓住他們支持辛愛的證據,否則拿不到把柄,一切都是枉然。可是誰又能去拿他們的把柄?這些年下來,大商人和軍隊早已經互為表裡,派出去搜捕的部隊還沒點好兵,商人那裡已經得到消息,保證什麼都抓不到。自從俺答病危榷場中斷,辛愛就能獲得源源不斷的物資,而我這裡卻什麼也得不到。這就是商人的力量,他們可以策劃一場封鎖,打出的旗號是為了保護大明,實際上只是為了他們自己的野心。」

「辛愛成為大汗之後,必然會發兵來攻,那些商人難道不會受害?」

「他們之間早有默契,辛愛還要指望他們提供物資指引路徑,自然不會加害他們。相反,辛愛掠奪來的很多物資,都要通過這些人來處理,還能讓他們發一筆橫財。再說,這場仗打完以後,朝廷為了安撫辛愛,肯定會開放更多的榷場,對這些商人來說,榷場越多,利益就越大,他們自然希望快點打仗。而且前兩年邊關來了很多外地商人,讓本地商人感覺到了壓力。他們需要讓人知道,邊地是個危險的地方,把那些商人嚇回去,才好方便自己控制這裡。」

「那他們就想錯了。如今江陵相公當國,那可不是個會被武力嚇住的人。如果辛愛想通過這種方式獲得貿易的機會,結果只能是榷場全面關閉,大家回到過去的態度。大不了繼續打下去就是了。」

三娘子搖頭道:「那樣不是打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