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

不知不覺間,冰水已經換了兩碗,老婦人的陳述已經完成,被婆子送出房去。負責記錄的徐六臉上帶著怒意,氣呼呼道:「楊家太壞了,怎麼能這麼欺負人?我讓大哥去罵他們,讓他給老婆婆道歉!還要賠錢!」

「如果道歉有用的話,還要衙門來做什麼?我想她現在這個樣子,想要的也不止是錢那麼簡單吧。」

范進搖搖頭,把徐六記的口供看了幾次,嘆口氣道:「十世不善,上元知縣,這話現在總算明白是什麼意思了。接手都是這種案子,那怎麼能好過得了,動不動就牽連到某個大人物,即便是想要為民做主的縣令,又能辦得了誰?可是老百姓不管那些,在他們眼裡,衙門就代表著朝廷,如果衙門不管,就是朝廷不做事,至於能不能管,管不管得到,誰在乎?老百姓原本對朝廷是很服從的,對皇帝也很擁護。可是再擁護,也禁不住日積月累時光消磨,照這樣下去,再多的忠心也不夠用,把人逼急了,就會自己想辦法,那時候便是天下大亂。人說官逼民反,便是如此,做官的人……不容易啊。」

這老婦人的官司其實不算很複雜,她兒子董小五原本是江寧的一個機戶,因為有一手「妝花」的手藝,人稱為神手,也因為這手本領,而家業興旺,還娶了個可人的娘子,算得上是人生贏家。

前年江寧內織染局要供應上用緞,因為人手不足,就把一部分工作外包,楊家先是做了總商,再去向外發包,董小五就成了承包商之一。原本這也是江寧常有的事,董小五也不是第一次做。這生意賺頭很大,唯一一點就是得代墊本錢買絲買染料,最後結算。

他包下的緞子數目很大,自己手頭本錢不足,只能拿全部身家做抵押向楊家借款。這本來是做過兩三次的生意不成問題,不想緞子織好後,遲遲拿不到工款結算。討要工款時反倒被內織染局的兵丁打了一頓,隨即塞到牢房裡,通知了家裡,董小五所織貢緞質地有差不合上用,必須包賠。

人進了班房,拿不到工錢還要被要求賠款,楊家又來逼債,一夜之間董家就從殷實人家變成破產者。兒媳婦被拉到楊家去做工,後來據說投了井。老婦人無家可歸,淪落成了乞丐。從那天起,她就從未停止過四處上告,主要就是把兒子救出來,再討一個公道。

那名叫韓奎的錦衣官與董小五換貼,因此對老婦人很關照,否則她也活不到現在。只是官司的事,韓奎就幫不上什麼忙。董家的戶籍在江寧縣,楊家人在上元縣,事情又牽扯到內織染局,於是就被來回來去的踢球。

從江寧踢到上元,再從上元踢回江寧,乃至應天府和刑部都察院都去過。這次靠罵官來遞狀,已經是走投無路之下的選擇,如果再沒有地方接狀紙,老人多半就只能一死了之。

看著這狀紙,范進不由又想起了桂姐。由於跟她不熟,對她的情形就沒問,不知現在怎麼樣。這家人的情形跟她差不多,唯一不同就是女主人更烈性一些,選擇了自殺而不是繼續受辱。表面看起來,這案子只是牽扯到楊世達,仔細看就能發現,背後的問題還是內織染局。

這個機構專門負責織上用緞,包括宮中的綢緞,龍袍外加上百官誥敕所用的絹。屬於宮中直轄機構,不歸地方管,直接對鎮守太監黃恩厚負責。就算明著硬吃硬拿,地方官府也不好干涉,主要是管不著。黃恩厚的地位與應天巡撫平起平坐,屬於南直隸最高決策者之一。縣官連這個衙門的大門都進不去,這種狀紙不接,其實非常正常,接了實際也沒用。

徐六道:「姐夫,那老婆婆好可憐的,你應該幫幫她。」

「是啊,我知道我應該幫她,問題怎麼幫啊?」

「我想想……」徐六咬著手指想了半天,忽然道:「有了!我去讓爹爹去找黃太監,讓哥哥砸了內織染局衙門,給老婆婆出氣。再讓他把老婆婆的兒子放出來,不許再難為他。」

「國公爺若是喝了酒罵黃太監一頓,他確實一點脾氣沒有隻聽聽訓,可問題是,沒意義啊。對老婆婆來說,她挺好的家忽然敗了,家裡死了一個人,兒子在監獄裡,這不是罵一頓的事。其實說到底,就是太監勾結了地方的豪強謀人家產,奪人財物之事。那人既稱神手,手段必是高明,不可能織出不合用的緞。再說即便真不合用,也該把緞子還給人家,哪有就地扣下的道理?所以這很明顯就是故意的,放人這事……驚動國公爺就不好了,我自己來吧。」

「姐夫,我……我可以幫忙的。要不我去找黃恩厚?」

「找你個鬼!」范進拍拍桌子,「他那兒子什麼東西你不知道啊,雖然你是國公之女,對方不敢亂來。但那種狂徒,也是不見為妙!」

「我只是想幫姐夫的忙啊。你和黃恩厚又不熟,如果他不肯聽姐夫的話,可該怎麼辦?」

小丫頭低下頭,在那裡小聲嘟囔著,范進只好又來哄她,「我知道你是好心,但是呢也不是事事都要你出面才行,你姐夫還沒那麼沒用。今晚已經這樣,明天不許再熬夜了。不管是弄帳也好,還是辦這事也好,姐夫自有分寸。如果以後有什麼大事的時候,我一定請六妹出頭好不好?」

好說歹說著,讓婆子領了徐六回去休息,范進則留在書房裡考慮怎麼解決老婦人的問題。首先,從理性的角度上,他不可能對黃恩厚做出什麼制裁。這種鎮守太監的難纏之處在於,和自己沒有任何統屬關係。他只要鐵了心與地方官作對,能讓地方官焦頭爛額還奈何不了他。

自己只能把一切寫成奏章向朝廷上疏彈劾,可問題是一來一往,這麼長的時間,最後能有多大效果,實際誰也說不好。能夠私下解決,還是私下解決最穩妥。

就算是最簡單的要人都不是易事,他只要問一句,事主是江寧人不是上元人,要放人也是放給江寧縣,就能把范進給頂回來。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寫一封書信探路,看黃恩厚對自己是個什麼態度。至於未來怎麼做,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見機行事而已。

至於楊家……自己倒是能對付。可問題是,楊家之前和自己建立了那麼深的交情,現在說翻臉就翻臉,以後還有哪個士紳敢和自己合作?這種缺德事基本城裡面的衣冠老爺正人君子全都干過,打擊一個,其他人都會有兔死狐悲之感,是以方式方法很重要。更大問題是沒法取證,人都死了兩年,最多只能證明那女人死了,沒法證明怎麼死的,也定不了誰的罪。

盤根錯節的關係,導致正常的公務,也不是如想像中那麼容易展開,這便是上元縣了。范進苦笑著搖搖頭,忍不住哼哼起了:郿塢縣在馬上心神不定……

而在客房內,徐六並沒有睡覺,而是抱著被子,在床上偷笑。「姐夫他關心我呢,怕我被壞人欺負。他雖然凶我,卻是為我好。我就知道,姐夫當初為了姐姐連天花都不怕,可見是不在乎別人臉上麻子的,一定是這樣……」

次日清晨,陣陣鼓聲敲起,對於新任縣令來說,終於開始了自己的公門生活,進行第一項要事:排衙。整個衙門的公人胥吏,在這一天不管有什麼事都不能告假,必須準時到場等候大老爺點名,否則就是存心和大老爺過不去了。

當范進身著五品官服走上大堂時,百十來名公人齊刷刷跪倒,包括屬官以及六房吏員在內,全都無一例外的下跪行參,於地方官而言,這也算是少有超出京官之處,也就是足夠體面威風。

范進由於沒帶師爺,就自己拿了花名冊挨個點名,與部下逐個照面,記下他們的名字相貌。上元作為東南首縣,雖然許可權不大,但是事情繁雜公人就格外多些。等到行參以畢,范進朝眾人道:

「本官來之前,就聽人說過,十世不善,上元知縣。這話雖然是笑談,卻也能證明一點,上元的官不好當。連官都不好當,何況是吏?所以,你們的苦處我知道,也能體諒大家為了養家糊口,做些小勾當。只要無傷大雅,本官不會追究。雖然論起來,本官與海筆架是大同鄉,但是絕不會讓你們穿丐服遊街!」

此言一出,衙役們雖然沒說話,但是臉上忍不住露出笑容。這些世代為吏的老公門,見過的上官不知多少。若是一來就先高喊要如何清整吏治的,自然不討下面歡喜。范進這個態度更為接地氣,比較容易得到這些人支持。

當日海瑞做應天巡撫時,逼得富戶外逃,爭穿丐服,固然有著打擊豪強,整頓民風的需求,於這些役吏而言,總歸是悲慘回憶。范進這麼說,他們多少出了口氣。這時范進又道:

「人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本官也不例外。我這三把火是燒在自己人頭上的,你們聽好了。一會把家裡的人口和家庭住處報上來,本官這裡統一登記。以後按著丁口數字,由衙門負責伙食,夏冬兩季衙役制新衣一身,過年家屬制新衣一件這是其一;誰如果生病衙門全額報銷湯藥費,家屬患病,報銷一半,這是其二;今後凡因公受傷者,一律按當值拿餉,不幸致殘者,由衙門出資贍養一生,若遭大難者,按口糧計算撫恤下發到人這是第三。除這三把火外,等到本官把縣學修起來,所有吏員書辦,皆可送一子入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