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妖書

長沙的秋季雨水亦多,上午時分還是晴朗天氣,到了中午便陰了天,一到未時,綿綿細雨就從天空中飄落,整個城市秋意蕭瑟。

城中一處大宅內,上房裡素香高燃,儒冠長衫的主人望著門外雨景。手撫長卷,讀書觀景,心中所有感懷時,便提起筆在紙上寫一些文字。這個時代讀書人夢想的愜意生活,便是如他這般了。

一書一畫一人一壺茶,望門外大雨如注,市井間行人奔走逃避為生計奔波,書生卻可以憑欄遠眺即興賦詩,這本是一副可以如畫的美景。直到一陣突如其來地雜亂腳步,打破了這一切。

幾個戴斗笠穿蓑衣的不速之客踏破雨幕衝過珠簾,直接闖到上房裡。書生卻也不驚訝,只低頭望著他們的腳。那些人大多是赤腳的,泥水從腳一直延伸到小腿,骯髒不堪。

幾人進了屋,不管不顧地脫下斗笠蓑衣隨手就放到紅木太師椅上,人一下子坐上去,伸手想去找茶,卻抓了個空,紛紛罵道:「怎麼搞的,連茶都沒預備,還是不是人啊?」

「所以說你們這些財主心思最壞,自己喝松峰,卻連口熱湯都捨不得給窮人,要不是曾大哥教我們道理,告訴我們怎麼反抗,就要被你們欺負一輩子了。」

書生毫不介意地對罵回去,「我的松峰是拿來品的,不是拿來喂牛的。你們這幾個粗坯,也懂怎麼品茶么?不要糟蹋我的茶葉,如果渴了,就去外面喝雨水!還有下次記得穿上鞋子,再光腳進來,我老婆打死你們啊!事情怎麼樣了?」

「別提了,人都捉到了錦衣牢房,我們沒有關係,想探望不容易。要不幹脆劫獄吧。」

「關鍵是劉武想要巴結張家,把雞毛當令箭用,看守的很死,我們連送銀子進去都沒用。看他的想法,似乎是要把事情搞大……這怎麼搞的,莫名其妙么,幾個書生就讓事情敗壞到這種地步。」

書生搖頭道:「高秀清自詡多智,其實就是個半吊子。他無非是讀過一兩本兵書,謀略根本談不到。本來做個局騙千八兩銀子來使,並沒什麼關係,就算看出來也不過就是看打了眼,不當一回事。可是他非要報仇……這簡直是節外生枝。這事里老宋的責任最大,如果不是他聯絡朱三,事情也不會這麼糟糕。」

「不好怪老宋啊,你也知道的,他女兒是怎麼死的?如果不是被吉王的世子糟蹋後自盡,她現在都該給高秀清生兒子了。老宋就一個女兒,從她死後,老宋整個人就這個樣子了,如果不是想著報仇,早就下去陪女兒了。這麼個機會送過來,你不讓他動,比殺了他還難過。」

「朱三也是啊,二十幾歲都沒名字,幾個兄弟當他是下人,他看上的女人最後成了他嫂子……他報復的念頭比老宋都深。」

「這幾個人進了衙門,不知道挺不挺的住啊?」

書生道:「朱三……他們應該不敢打,宋掌柜和秀清雖然不會武功,可是人的骨頭很硬,即便是錦衣衛動酷刑,也不會出賣大家,不需要擔心。我現在擔心的是,那些書……本來是在崇仁書局周轉的,現在落到官府手裡,就很麻煩了。」

「想想辦法么,你讀書人啊,總歸是有辦法的。」

書生長嘆一聲道:「你們對讀書人誤解太深了,把什麼事都推給我們,我們又不是神仙。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是地方衙門的事倒是好對付,就怕張家咬住不放。現在只能期望神佛保佑,他們只是走個過場,畢竟書局裡那麼多書,禁書佔了七成。他們如果把咱們的書當成一般禁書看,倒無關緊要,只怕……大家要做好最壞的準備,通知曾兄,長沙還是不要來了。另外派幾個人去搞清楚,這次是誰破了我們的局,壞了咱的大事。咱們可以認栽,這筆賬總要算的。」

崇仁書局的位置屬於長沙爭議地帶,既可算做王府土地,也可算是衙門管區,這種地帶在明朝最正常的狀態就是,誰也不怎麼管。加上明朝於書籍上管理很是鬆懈,雖然看上去有若干規定,實際執行起來一條都不會落實。

在明朝傳本子興趣最大的,是那些名流仕宦,比如范進很喜歡的繡像本水滸傳同人,真正品相好的書,都在大僚或是名士手裡,那些人的身份地位比負責查抄的官吏高到不知哪裡去,這書禁自然執行不下去。

由於對書籍不怎麼管,這書局印書賣書,實際都沒人過問。如果不是范進提出要求,又有張嗣修背書,劉武本來不想把宋掌柜宋崇禮列為調查對象的。即使是詐騙都很難入罪,最大可能就是罰點銀子,事情糊弄過去就算。可是當張嗣修提出要求,且把這一案性質提高到小宗謀害大宗上,錦衣衛就不能不查,當錦衣衛認真起來時,問題也就自然而然查出來。

范進到達書局時,張家兄妹已經到了。劉勘之卻不在場。大明朝禁書實際就是個口袋,標準放的很寬,什麼書都可能是禁書,從小說到經文,都可能是禁書。但同時這個口袋沒有底,禁書也只是在名義上禁,民間買或者看都是常事。像是國有背景的寶文堂書局印白蓮教經書的事,已經不算什麼秘聞。

明朝書生乃至普通百姓,只要是認識字的,也以看禁書為樂。這大概就是人的逆反心理,越是不讓看什麼,就越是要看什麼,所以往往厚幣求購。崇仁書局這種三不管地方還王府背景的書局,不販禁書簡直對不起自己,一旦嚴肅尺度,自然就是這個樣子。

而禁書自身,也是分為若干等級的,從名為禁書實際誰都想看也都能看的本子,到最高級的反書之間,分為若干級別。劉武之所以把眾人請來,就在於發現了一些很要緊的禁書,讓整起事件的性質變的有些嚴重,以區區一個百戶身份,有些承擔不起來,只有請宰相公子出面,才有可能應付下這一切。

劉武的面色頗為尷尬,指著眼前的書籍道:「咱們也不曾想到,這書局裡居然藏了這麼多禁書。看來范公子說的極有道理,這書局裡弊端很大啊。在一些裝好箱子還沒發的貨里,還發現了兵書,是發往湘西的。」

兵書在明朝不算違禁讀物,可是發往湘西就是問題了。那裡土司林立,盜賊橫行,蠻人與山賊難以區分,情形與廣東的羅山蠻差不多。大明對待這些土司的方式,也無非就是恩威並施,一方面用官職一類的東西籠絡,一方面則實施物資禁運,尤其是涉及軍事方面的物資,控制就更嚴格一些。

蠻人打仗基本都是靠本能,沒有什麼組織度,人雖然凶,但是還不算難對付。是以兵法這種東西,就絕對不能讓蠻人學會,否則一旦蠻人有了組織,學會了戰術,官兵的壓力就會大為增加。

崇仁書局自身有印刷工坊,也負責外銷書籍,由於背靠王府,一般來說也沒人會查他。這一查居然發現了私印私賣的兵書,這就讓劉武覺得事態不妙。另外,比起兵書來更不妙的則是真正的妖書,也就是禁書里規格最高的那種:反書。

幾本名為《大乾啟運》的書,放在眾人面前,劉武道:「卑職手下,儘是群粗坯,實在看不懂這東西。卑職的文墨也差勁,看起來也看不懂,只覺得這裡面很多不堪之言,還望二公子看看,這到底是不是妖書。」

幾人各拿起一本隨手翻動,范進先是快速翻了幾頁,見裡面沒有插圖,也沒有福利章節,先自心裡給了個差評。等到仔細閱讀內容時,心中就有了計較:看來這次真是撞正大板,在書局隨便打一場架,居然打出了大亂子。

真正夠上禁書妖書標準的,絕不是水滸同人那種喜聞樂見的讀物,那東西發現了最多是罰款,如果質量好,還可以要一本備用,不會有太大問題。真正能引起錦衣關注的妖書,一般都具備兩個要件,第一是禍在本朝,第二則是遺禍後世,這本《大乾啟運》就是這種性質。

這本書文字立意不深,大抵升斗小民,也能看明白。其內容首先是一本災情記錄總結,詳細記錄了明朝自嘉靖至此時,國朝各地的自然災害,以及因此造成的人員死亡,物資損害數據。要知道當下官場風氣怠惰,地方官不歷實務,於災情統計這些工作上根本就是敷衍了事。天知道作者這些數據從何而來,如果確實為真的話,倒是可以當官府的參考資料用。

只是下面的內容,就比較要命了。在分析這些災害原因上,書的作者直言:一切天災,都緣自氣數。之所以近年來災難這麼多,就是明朝氣數盡了,其承襲火德,如今火微薪盡,乃是水德當興,火德當滅之時。如果國家不做出變革,未來將有更多的災難發生,又一本正經地考據著,水德之相,應在湘西……

這種既不發福利,還要搞末日預言,最後把末日和叛亂雜糅在一起的著作,在范進看來確實得叫妖書。要知現在還是個迷信的時代,皇帝和官員也迷信天人感應說,不管洪水還是地震,大多會怪在奸臣誤國上。

受限於消息傳播速度,大多數百姓一生也只知道自己身邊某個鄉村發生的災難,於外面的事基本不知情。只要運氣不是太差,一輩子也經歷不了幾次天災,於朝廷的惡意也就不深。

可如果有這麼一本書,把全國近百年的自然災害集中刊登,在普通百姓面前展現出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