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勒石記功

紅日升起。

太陽艱難地爬上天空,越過崇山峻岭的阻礙,將陽光灑向山間。地上鮮血尚未乾涸,死屍橫躺豎卧。傷兵的痛呼聲與野鳥的哀鳴,女子的慘叫聲、老人的號啕聲此起彼伏,響徹山巒。

羅山蠻畢竟是個擁有十萬兵力的龐大團體,即使戰敗,也不會一下子就全部死光。部分洞穴內,戰鬥依舊在繼續,蠻人憑藉著地勢,還在做最後的頑抗。由於關係到生死存亡,這些人已經拼出全力,即使官兵在各方面擁有壓倒性優勢,也不容易隨便拿下來。

可是,當一顆首級被人用竹竿挑著在陣前晃動之後,那本來頑強的抵抗卻在瞬間瓦解。頑強不屈的山中硬漢絕望地扔下武器,朝著萬丈深淵一躍而下!在他們之後,則是女子、老人以及孩子。

那顆首級屬於他們的王亦是他們心中的神明,曾經被視為山神降世,號稱力大如牛,攀岩如飛的肉翼大王:盤勝。

隨著盤勝的死亡,山民最後的抵抗被迅速瓦解,官兵以摧枯拉朽的姿態將殘存的山洞一一拔除。當這個消息傳到帥營時,凌雲翼與范進都沒什麼詫異,從土人孤注一擲的夜襲以失敗告終,就註定是這個結果。

自帥營趕往前線,一路上隨處可見押解俘虜的軍士,運送傷員、戰利品的大車。大鼓、銅鑼,銅號角,這些在部落里象徵著身份財富的器物,有很多本身已經被賦予了神聖色彩,全部落只要有一個活人,就不會讓其失陷,現在已經都成了官兵的繳獲。

看著興奮的人群以及四下巍峨的山峰,凌雲翼向身旁同行的男子道:「德完你看,這裡山勢險要,林密山高,土人熟知地形又能適應山中瘴氣,視此羅山為其私土而非國土。稍微有些不滿意,就聚眾生事,甚至殺官破城,金帛婦人無所不取,哪怕是他們族裡的男子娶不到老婆,也要抓山外的女人來延續香火併視這種行為天經地義。官軍每每想要清剿,或受制於險要或受制於瘴癘,只能半途而廢。他們就越發的放肆起來,認為官府怕他們,認為官兵拿他們沒辦法,也就越不把官府當回事。盤勝自己甚至想要做土王,讓自己成為這片山林真正的主人,究其原因就是官府不能讓蠻人感到恐懼。土人畏威而不懷德,廣東又是夷情及複雜的地方。土客之爭漢夷之爭,動輒就要聚起萬人械鬥,絲毫不把官府放在眼裡。總是要讓他們知道怕,才能知道官法可畏,這次滅了羅山,兩廣各部夷人也都大為震動,已經有不少部落頭人向地方請罪,自陳往日過失,又許諾約束部下,不敢妄為。這也算的上是殺雞儆猴,什麼時候能教會他們遇事打官司不打架,老夫也就算是功德圓滿。」

與他同行的,是新任的廣東巡按梅淳。這人年紀四十齣頭,生的白白凈凈,人看上去也極和善。吸取上一次羅應鶴彈劾陳璘教訓,這次羅山大捷,凌雲翼不但做成自己的功勞。相關衙門的好處也沒落下。布政使司、廣東巡撫、巡按甚至包括市舶司也都參與其中,人人都能在軍功上分潤幾分。

在進入夏季之後,梅淳就抵達前線,由於凌雲翼讓功,兩下相處也就融洽。他來廣東巡按,實際是受張居正吩咐,監督一條鞭法實行,只要新法可以順利推行下去,其他事情他不會幹涉破壞。凌雲翼又肯分功給他,交情自然不是前任可比。

聽凌雲翼的話,他微笑道:「是啊,羅山蠻為患已過百年,這次徹底剷除,一勞永逸,當真是莫大功德。等到將瀧水建為直隸州,移民開荒,伐木造田,用不了多久,這裡便是一派繁華景象。聖天子在位,賢相當國,才有今天這番盛事!」

「德完,你這話說的入耳。正是有明君賢臣,上蒼護佑,才有這大捷。不過,我們也不能忘了退思,如果不是他的謀劃,我們的仗怕是打不了這麼順利,進展也不會這麼快,至少今年的鹿鳴宴我便沒法參加。」

梅淳一愣,凌雲翼總督兩廣,按說廣東的鹿鳴宴只有廣東巡撫參加即可,他沒必要出席。何況這裡打完仗不等於沒事,還有無數的工作等著他做,他話這麼說,自然是要撥冗前往廣州接見一干舉子,這於本科舉人來說,倒是好大面子。心頭一轉,其用意已明,笑道:

「是啊,退思這次獻的方子,不但廣東用的著,其他省份也大用。下官已經修本進京,詳述防疫八法,還有金雞納,青蒿治瘧疾之術。單這幾個方子,便該立一大功。」

凌雲翼點點頭,「廣東這科鄉試,德完是監臨官吧?怕不是這一半天,就要動身?」

「不錯,正要向制軍請辭,下官要回廣州,預備巡場之事。」

「應該的,應該的。惟典禮之重大者,莫過於場屋,而弊竇之繁多者,亦莫過於場屋。喪身亡家而在所不惜者,無歲不有。鄉試是大事,歷次鄉試都少不了鑽營作弊的刁徒。科舉是國家掄才大典,絕不許有人從中舞弊,壞了天家選才大計。如今太岳行新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無人則法不能行,想要人才必經科場,所以科場比戰場的責任更重。我們這一科若是多錄取幾位棟樑,新法就多了幾員幹將。德完身為監臨,總督內外,身上擔子甚是沉重,不可輕忽。我派龍崖帶一千標兵隨你回去,保護貢院防範私弊,有何差遣你只管吩咐,誰不聽令軍法從事。隔絕私弊,保障科場公平,就是你的責任。若是讓明珠埋沙,棟樑落榜,你我都難辭其咎。」

「下官明白,亦不敢怠惰公務,辜負君恩。再者,聽聞海總憲致仕的奏章准了,算計日程也快該到了廣州,他老人家一回來,徇私請託者怕是也要收斂。」

「剛峰啊……他回來也便回來了,剛峰為人無可指責,只是遇事有些執坳,為官只可敬他,不可學他。這次他告老純粹是跟太岳發脾氣,本來明君賢相在位,正是我輩大展拳腳之時,他這個時候告老……這話便不好多說了。這樣的人不合時宜,或許會對科場的事說些怪話,至於說力量卻指望不上,真正能嚴防情弊主持大局的還得是你。德完,你我皆是功名出身,自然明白,科場對於讀書人意味著什麼。大家十年寒窗,受盡苦楚,所求者無非一朝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是以考差責任最重,尤其不能欺心,不管內簾外簾,道理總是一個,只求為國舉賢,以當今而論,便是一心要為新法選拔良材,德完覺得如何?」

「制軍金玉之言,下官銘記於心。」

「這科闈的事,本不歸我管,再者今年朝廷又派了兩位太史來任主考,我更不好多說什麼。只是一時心有所想,才發了番感慨,德完不嫌我這個老頭子指手畫腳就好了。」

「制軍客氣了,聽制軍一席話,德完收益非淺。於這一科如何操持,心內已有了幾分把握。」

「那便最好不過,我年紀大了,有時愛多說幾句,德完不介意就好。誒你看,退思他們已經到了。」

遠方,范進與陳璘正在一邊恭候著凌雲翼一行,按著范進吩咐,陳璘非但沒有更換衣袍,反倒用血在臉上身上多抹了幾把,望過去如同個血人,又似個修羅。在這種場合這模樣不算失禮,反倒是讓他的形象更為可敬。梅淳端詳一陣點著頭道:

「龍崖將軍浴血苦戰,當真是辛苦,這番下官定要寫本進京,保奏官職。這事未完,就要他隨下官回廣州,是不是……」

「無妨,龍崖追隨我數年,他的脾性我很清楚,知道武人為國盡忠是本分。只要是朝廷公事,他不會叫苦的。」

「那退思,是不是跟我們一起走?」

凌雲翼搖頭道:「那怎麼行?他這科要下場,與你這個監臨同行,怕不是考生們要鬧翻天?不管我們怎麼公道,到時候也會有人說話,總是要防閑。再說,他還有一件事要做,德完可還記得這西江的畔錦裹石?」

梅淳點頭道:「漢初陸賈取道桂嶺,沿西江而下,奇石突兀怪異,便設錦步嶂以登山,發願若能說趙佗歸漢,當以錦裹石。後來陸賈如願以償,與趙佗泛舟至此,即以錦裹石,錦不足,栽花代之,這石頭便是以此得名。」

「不錯。五嶺南來孤柱撐,陸郎到此駐雲旌;神功海外無人識,萬古東西永不傾。這石說的就是錦裹石了,但是我今天要給它改個名字,叫華表石。再在石上刻幾行字,記今日之功。這刻字的活,自然是工匠來做,但是這字,我要退思來寫,正好也讓他多廢一天時光,好與德完錯開船期,免得別人說咱們有什麼私弊。」

梅淳點頭道:「還是制軍思慮周全,但不知制軍準備刻什麼字?」

「欽差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道帶管鹽法,兼巡撫廣東地方都察院右都御史凌雲翼;……巡按廣東監察御史,當塗梅淳。萬曆四年七月,滅羅山蠻於此,建州設治,勒石以記之!」

酒席間,范進將寫好的底稿於在坐官員面前展開。梅淳兩眼看著那龍飛鳳舞的大字,心內亦不由贊了聲好。同是科甲出身,好字見的多了,但是以范進的年齡,能拿出這麼一筆字的卻不多見,僅靠這手書法做個內閣中書已經綽綽有餘。

凌雲翼於錦裹石刻字改名,自是取勒石記功之意。赫赫戰功,隨著時間推移可能會被記憶所遺忘,但是記在石頭上的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