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美麗新世界 第三十章 總攻

十二月初,林漢倫與母親寧國公主回到了已經離開一年的應天府。

雖然只是不到一年的時間,但是這十個月來,林漢倫大部分時間都在條件艱苦的戰場上,經歷了鐵血的淬鍊,如今的他,已經覺得跟繁華的京城格格不入。

極西的戰火對偌大的大明沒有絲毫影響,處處依舊歌舞昇平。

想到在極西受苦的戰士們,林漢倫的心中難免有些鬱結。

寧國公主卻反過來安慰自己的這個兒子。「林家的強大,是建立在當初隨你祖父,祖母前往唐林城的山東百姓身上的。正因為我們流血流汗,所以林家如今才能佔據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也沒有人跟我們相爭。不要說侯爵府,就是公爵府,親王府,又有誰比我們的土地更多!」

「萬事皆有代價嗎?」

寧國公主悵然地嘆了口氣,神態之間有一絲茫然。「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吧……」

年歲漸大,林漢倫也漸漸明白長輩之間的緣分。自己的母親身為皇后親出的公主,卻嫁給了平民出身,而且資質一般的父親。

母親的心裡是有些不甘的,所以在遙遠的極西,她依舊活在自己年輕時候的夢裡。她一直維持著自己身為公主的榮耀,從來不肯主動融入唐林城。

父親是愛她的,所以一直寵著她。奶奶出身平凡,對這個出身高貴的兒媳高貴做派,並沒有多少怨言。

不管這個兒媳有多豪奢,也都儘力滿足,從不約束她。

因為她想通過這個兒媳,讓自己林家成為大明的豪門貴族,讓林家的子孫,像一個貴族,而不是草莽。

這些年來,要不是奶奶一力支撐,在祖父和兩個叔叔死後,唐林城恐怕早就沒落了。

所以林漢倫早就明白,自己一定要努力,不能讓奶奶失望,也不能讓自己的母親日子過的不暢快。

所幸這些年唐林城周邊礦產出產的多,幾次西征,也都掠奪了大量的財富。

唐林城雖然因為有外敵,壓力大一些,但是論起財富和勢力,在整個大明的範圍內,都是一等的。

經濟的壓力不大,軍事上的壓力卻不小。

今年要不是皇外祖提供了連發槍,恐怕林家也僅僅只能自保。

小時候,林漢倫還曾經埋怨過皇外祖,認為大明如此強的實力,為何不直接消滅了敵人,偏偏讓林家獨力面對敵人。

但是現在,他已經明白了過來。這是皇外祖給林家的機會。如果是朝廷派兵消滅了敵人,那林家的作用就降低了。

那個時候,林家還能有現在的數萬兵力嗎?不能!

林家是皇外祖故意留下來的一直磨著的刀,要始終保持鋒利。

這也是林家的未來,是他的使命。

對唐賽兒心意,他也逐漸明白了過來。她的這個祖母一輩子都在抗爭,為林家的命運努力。

這次西征,是她一輩子最大的夢想。

以前是因為兵力太少,搶了地盤也守不住。

但是現在,林家的地盤上人口已經超過了五十萬,祖母要一次性把那些白人打怕,給自己的子孫留下更大的家業。

他知道自己現在能幫祖母的有限,但是他一定能幫祖母解決所有的後顧之憂。

「母親,這次到了京城,皇外祖那裡,還要你多討好一番。永衡姨那裡,因為今年夏天時候的行動,得到了皇外祖的嘉許,這也說明,皇外祖並不忌諱你們這些女兒干政。」

寧國公主卻搖了搖頭說道:「你想的太簡單了,你又怎麼能比得上我更了解你的皇外祖?何況,永衡插手的是外事,真正涉及到軍國大事,我插手越多,越是壞事。」

身為皇后的親女,從小她接受的教導可要比一般的公主多了許多。

她很清楚自己父皇是一個雄才大略之人,從不願意在家國大事中間摻雜私人感情。

永衡是鑽了個空子,利用自己在歐洲的便利條件,幫助通政司在他們力不能及的環節提供了一些幫助。

即便如此,她也沒有直接參与到大明的直接利益分配環節,所以,她們的父皇才會大為嘉賞。

可是現在不一樣,唐林城要主動開戰,涉及到大批的軍用物資,甚至包括軍隊的調撥,資源分配的傾斜。

她如果真想為林家多要點好處,自己反而不能插手太多。

哪怕她現在是林家的兒媳,唐林城的女主人,但是首先,她是父皇的女兒,是大明帝國的公主。

林漢倫有些失望,可是寧國公主又說道:「我們一起去見你皇外祖,我只負責向他哭訴唐林城的日子過的苦,剩下的事情都要你自己做。記住,除了你皇外祖,任誰那裡的關係你都不要去跑。這個帝國,永遠是你皇外祖的!」

聽到母親的話,林漢倫這才慢慢想通了這裡面的干係。他突然發覺,這個原本在他眼裡嬌生慣養,只會花錢,只會享受的母親,其實一點也不像看上去的這麼簡單。

雖然只是一年沒有回來應天府,但是在此來到應天府,林漢倫就已經覺得跟不上時代了。

應天府剛出現的電話,竟然能夠千里傳音。而如果電話線路接到唐林城去,那豈不是說,今後人在唐林城,就能直接跟皇外祖對話了?

而如果電話普及開來,那麼哪裡除了天災人禍,哪裡有了戰事,應天府這裡也很快就能知道。

回來的第二天,寧國和林漢倫就得到了朱瞻基的召見,看過了唐賽兒寫的厚厚一疊軍情彙報,朱瞻基又詢問了林漢倫在軍中的所見所聞,就打發他去國防部,跟那些參謀部的將領講解連發槍在廣泛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

林漢倫連向朱瞻基開口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打發出宮,內心難免有些鬱悶。

留下了寧國公主在跟前,看著她素凈的衣服,朱瞻基嘆了口氣。「既然回來了,你就在京城留到你母后滿孝再回唐林城吧。」

寧國公主卻不願接受這樣的安排。「父皇,婆婆西征,漢生坐鎮後方,連漢倫都要隨軍,女兒怎能一人留在京城享福?」

「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唐林城是什麼做派,唐林城多你不多,少你不少。」

「可是女兒只要留在唐林城,不就能讓民心安定嗎?這不也是我這個公主最大的作用嗎?」

朱瞻基聽出了她語氣裡面的怨氣,卻沒有放在心上。「你是皇后嫡出的公主,嫁於林漢生的確有些屈尊。可是如果不是林漢生這樣的男人,不是唐三姐這樣的婆婆,你能過得這麼暢意嗎?林家這些年的處境的確比別人家苦一些,可是林家的財富和兵力,難道不是大明勛貴世家裡面最大的嗎?這次,不僅你要留在京城,就連漢倫,朕也不會放他回去。因為朕這一次,要徹底解決林家的後顧之憂。」

寧國鳳眼微瞪,看著朱瞻基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

朱瞻基又道:「以前是因為人口太少,所以朕放任那些斯拉夫人不去管他們。但是現在唐林三城有了一百多萬人,河中都督府也有了兩百多萬漢人,只要一場大勝,將斯拉夫人打疼,趕走,你們這些人有二十年發展,人口已經勉強能守住疆域了。不過,寧國你想過沒有,如果朕將大明的邊境一直打到莫斯科去,那你林家又該何去何從?把這件事考慮清楚了,你再來跟朕說……」

對唐賽兒,寧國和林漢倫來說,林家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但是對朱瞻基來說,林家的事不過是大明帝國的一點邊角小事。

如今除了北非,歐洲,西亞,其他地區全部都在大明的控制之下,歐洲人如今翻不了天,他考慮更多的是大明的長久延續問題。

一個國家的長久穩定,在任何時候,其實都是政治架構的穩定,經濟發展的穩定,科技騰飛的領先,軍事統領的平穩。

大明的科技,經濟已經是世界領先的位置,特別是電話出現以後,朱瞻基現在不再害怕被官員壟斷視聽,這個時候,考慮更多的就是削權了。

在政治方面,經過幾十年的不間斷調整,處政權,立法權,監督權,軍事權被他各自圈定了範圍。

任何一個大臣,哪怕是現在的總理大臣于謙,能夠管理的範圍也非常有限。軍事他管不了;執法機構他也管不了;立法大權,他更管不了。

總理大臣上面有皇帝,與他平級的還有議長,秘書長,每個人只能管職權範圍的一攤事,這樣就不怕有權臣的出現。

所以,朱瞻基現在開始考慮的削弱兵權了。

由於勛貴家族都被分封海外,包括他的兒子們,宗室也都被分封海外,現在大明本土,並沒有勢力特別大的勛貴家族。

目前的大明周邊,也只有三個公爵府還有統兵權,分別是黔國公沐家,他們鎮守後世的緬甸,英國公張家,他們鎮守後世的阿薩姆,還有武國公鄭家,鎮守河中。

其他各部軍衛,由於不用直接面臨戰爭,都是屬於活動的統兵權。

也就是說,各部的軍衛是固定的,但是指揮使以上的官員,全部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