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美麗新世界 第二十二章 公主出使

大明朝的皇室,勛貴之間聯姻無數,親戚關係相當複雜。從大明本土的中洲,到南洲,到東洲,再到西洲,幾乎所有的勛貴之間都有著親近不等的親戚關係。

張瀚聽到楊致和說的舅老爺,第一時間還沒有想到是誰。在他的記憶里,還沒有一個舅老爺有如此大的面子啊。

楊致和笑道:「你在東洲消息滯後,還不知道蒙特勛爵現在已經是蒙特伯爵。數月之前,蒙特帶著一支貿易艦隊,第一次直接駛入了萊茵河,開創了大明與北部歐羅巴各國的直接貿易。」

蒙特是張瀚祖母索菲亞的弟弟,按照親戚關係來說,的確也是舅老爺。

不過這個舅老爺在張瀚的心裡,不過是個學業不成,依附張家貿易逐漸做起來的商戶。

在他的心裡,那個大舅老爺恩科就要比蒙特更強。恩科能夠以外裔的身份,在大明官場做到主事的位置,並且成為大明的著名橋樑,建築專家,在張瀚心裡的形象更好。

所以聽到這個小的舅老爺竟然能成為伯爵,對他的衝擊還是很大的。

如今大明天下太平,很少有建功立業的機會,所以封爵越來越少。

能夠被冊封為伯爵,這可是潑天的功勞。

以張瀚為例,他雖然是公爵府的嫡子,皇上的親外甥,但他不是嫡長子,以後最多只有一個榮譽伯爵的爵位,沒有功勞的話,也就是享受伯爵的體面,卻不會有伯爵封地。

他驚訝問道:「我這舅老爺立下什麼功勞,被封為伯爵?」

楊致和雖然知道這裡面另有玄機,不過對外說起來,自然是把朝廷公布的功勞拿出來宣傳。

帶著張瀚來到了地球儀的前面,他指著安達曼群島說道:「如今這裡已經被朝廷命名為西昌島,而你的舅老爺,被封的也是西昌伯。」

張瀚搖了搖頭說道:「如此大明腹地,即便是說服土著歸附,按功也不足分封伯爵。能有如此結果,怕不是有陛下有重用我這舅老爺之意。難道陛下意欲發展民間貿易?」

楊致和知道張瀚聰明,對他能猜出緣故並不意外。笑道:「猜測的話不要亂說,一切以朝廷旨意為準。你這舅老爺如今已經抵達了克里特島,你若是有意,可在我這裡等他過來。」

張瀚大為意動,歐洲各國對大明人防範很深,雖然離不開跟大明的貿易,但是他們現在也只開通了不多的幾個港口作為通商口岸。

比如鹿特丹,倫敦,馬賽,羅馬。而在歐羅巴北部,眾多城市都沒有直接跟大明貿易。

他們需要大明的商品,卻更怕大明的商品衝擊了歐羅巴本就薄弱的商業。

蒙特作為第一個打入北部歐羅巴的商人,跟著他前往北部歐洲,就能好好欣賞一番北歐的風情。

不過,他為了走這條路線,跟幾個妹妹也許了不少諾言,其中就包括了要帶她們到羅馬,到克里特島住一段時間的承諾。

說到這裡,楊致和笑道:「你姨母受到克里特島徐提督夫人的邀請,本就準備要去克里特島遊玩一段時間,可以讓她帶著幾個侄女前去,只要你七月之前能返回就好了。」

張瀚一聽大喜,立即抱拳道:「侄兒謝過姨丈。」

晚飯的時候,張瀚跟幾個妹妹說了接下來的日程安排,幾個妹妹也都頗為開心。有一個公主姨娘帶著出去玩,肯定要比張瀚這個男人帶著出去玩更開心了。

事情就此安排了下來,張瀚也就在直布羅陀這裡恭候蒙特他們的到來。

而張瀚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在直布羅陀遊山玩水的時候,跟他一起過來的管家張松,已經跟楊致和就如何改變他的性格缺陷,進行了多番布置。

張瀚的性格缺陷,在他十八歲的時候就已經展現了出來。身為將門世家的嫡子,他的天性多愁善感,優柔寡斷,讓整個家族都有些頭疼。

為了一個女人,他消沉度日,甚至就此放逐自己。

不過這對梁國公府來說,都不是問題,就算是養他一輩子,對梁國公府也不是負擔。

但是在家族封地,他表現出了一副博愛主義心態,對大明人和其他土著一視同仁,而且還對異族有一種不該有的同情心,這讓張風他們就有些擔心了。

如今的世界,大明人是上等人,其他人都是下等人,這是基本國策,也是整個帝國堅定不移的路線。

任何違反這方面的傾向,都被視作危險的行為。

既然張瀚同情外族,懷著天下大同的不靠譜思想,那麼張家人就有意從源頭改變他的心態。

張瀚自以為自己的心事無人知曉,但是實際上,任何一個家族的發展過程中,每一個子孫的能力,心態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套完善的評估機制。

如果不能掌握每個子孫的能力深淺,家族又怎麼敢把家族事務交到他們的身上?

楊家和張家的關係不錯,兩家都在東洲發展,這些年的關係一直很親近。

張風和楊致和又都娶了公主,兩個人的關係自然不同。所以,張風特意安排了管家來跟楊致和共同協商,準備利用一些手段,來糾正張瀚的心態。

楊致和對張瀚還是比較欣賞的,不過這種欣賞只限於對他善良的欣賞。一個大家族的子弟,除了善良,應該具備更多的優秀品質,所以總的來說,張瀚目前並不合格。

永衡公主身為女人,對這個侄兒其實很欣賞。

不過大明宗室令中又重新規定,三代以內直系親屬,不可成婚,所以才沒有把自己女兒許給張瀚的想法。

蒙特和蒙正他們抵達克里特島的時候,雖然歐洲因為大敗,哀鴻遍野。

但是卻可以明顯看到,克里特島的商業更加興旺了。

這主要是因為,大明現在放開了鋼鐵管制,准許對歐洲和奧斯曼等國銷售鋼鐵。

不管是馬穆魯克王朝,還是奧斯曼,還是匈牙利,教皇國,神聖羅馬王國等國,都被這個消息震驚不已,繼而變的瘋狂。

整個歐洲,目前的鋼鐵產量不到大明的百分之一。

大明每年修建鐵路耗費的鋼鐵,就已經有幾百萬噸,而整個歐洲的鋼鐵產量加在一起,還不到五萬噸。

這已經是得到了大明黑科技之後,歐洲的鋼鐵提煉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之後的結果。

在偷學到大明的鋼鐵黑科技之前,整個歐洲的鐵產量加在一起,還不到一萬噸。

而且,他們不會鍊鋼,只會用低爐溫來煉鐵,他們的鐵劍軟的像個麵條,砍殺敵人之後,鐵劍就會變彎,需要用腳踩直了,然後才能繼續砍殺敵人。

這可不是虛撰,而是史實。

因為鋼鐵數量太少,整個歐洲又只有法國,英國,盧森堡有小規模的鐵礦。保加利亞那邊的鐵礦,歐洲和奧斯曼都在競爭。

所以他們才會組成聯軍,向東拓展,去搶奪烏克蘭那個世界「最大」的頓涅茨克鐵礦。

現在,大明開始向歐洲供應鋼鐵,這些鋼鐵立即成為所有國家最青睞的商品。整個克里特島上的各國採買使見到一艘大船過來,就會立即衝上來,想要直接買斷一船的鋼鐵。

在鋼鐵的誘惑下,就連剛剛戰敗的那些國家,也不顧悲傷和仇恨,派來了一些民間的商人,想要購買大明品質優良的鋼鐵。

而大明的鋼鐵,即使加上長途的運費,運抵歐洲以後,依舊比歐洲本地人生產的成本要低,鐵質還更好。

但是實際上,大明很少會直接從本土運鋼鐵來歐洲,運抵歐洲的鋼鐵,大部分都來自印度西部的果阿和芒伽羅,科欽三個港口。

那裡是印度的鐵礦產地,如今大明在當地建了超過十座鋼鐵廠,幫助當地發展經濟。

而實際上,大明已經控制住了整個印度地區的經濟,將整個南亞地區變成了事實上的殖民地。

印度豐富的礦產,肥沃的土地,加上複雜的民族鬥爭,大明統治這片區域,並不需要耗費太多的精力。

許多印度小國哭著喊著要加入大明,只不過,現在大明並沒有接納他們。

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的人口太多了。

大明想要利用印度的人口,卻不願背負這些人口帶來的負擔。

蒙特這次帶來的貨物,大部分都是上次直接跟各大城邦國直接商定的貨品,所以他們在克里特島只是暫留,補充淡水,而不是貿易。

可是他們上岸以後,就受到了這裡商戶的圍堵,目的就是為了他的一船鋼鐵。

這個時候,蒙特展現出了不同於一般商人奸詐的誠信,哪怕對方將價格提升了一成,他也沒有答應將這些鋼鐵轉賣給他們。

而這番舉動,也得到了那些城邦國代表的感激,當然,與此同時還有些懷疑。

因為一個普通的商人,是不會高價不賣,卻願意遵守契約的。遵守契約在後世,這是商人的基本標準,可是在這個時代,卻是那麼難得。

而這個時候,蒙特也不失時機地亮出了自己的伯爵身份。為了貴族的榮譽,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