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美麗新世界 第十八章 驚喜

當燧發槍成為大明軍隊的標配的時候,大明的軍隊就從過去僵硬的軍陣逐漸向散兵陣過渡。

在這個沒有電台,沒有電話,沒有長線聯絡渠道的時代,任何將領都不敢讓陣型拉的太散,導致兵不知將令,出現崩潰局面。

但是,燧發槍的區域覆蓋能力,在面對冷兵器的時候,想要追求最大殺傷力,就自然會擺成直接面對敵人更大的陣型。

當敵人也出現了燧發槍的時候,為了降低自身損失,這種陣型就自然而然地越變越散。

而且,在亞歐分界線上的戰爭,幾乎沒有攻城戰。全都是為了殺傷敵人,佔領領土的戰爭,而且這種戰線往往都是幾百里長,甚至幾千里長。

烏拉山西南的大片平原上,城市只有寥寥的幾座,許多在後世名聲響亮的城市,現在根本還沒有出現。

即便有少數幾次攻城戰,卻也不是戰爭的主流。

所以與歷史上不同的是,火炮的發展陷入了停滯階段,這種難以運輸的武器,在大明徵服了帖木兒國以後,反而被冷落了。

這裡面還有一個關鍵原因,那就是資源的缺乏。

歐洲是一個資源十分缺乏的大陸,除了少數幾座煤鐵礦,幾乎所有的貴重金屬都十分缺乏。

除了金屬資源,硝石資源更加缺乏,全世界只有四個成規模的硝石產區,一個在西伯利亞,一個在印度,一個在中國,還有最大的在智利。

但是這四個地區,全部控制在大明的手中。

歐洲人和阿拉伯人知道火藥的製造方法,但是他們沒有硝石。

十三世紀之前的歐洲人甚至不知道硝石是何物,他們沿用阿拉伯人的說法,把硝石稱作「中國雪」。

從阿拉伯人那裡,他們學會了熬制尿液的泥土來獲取硝石。

就在三十年前的英法百年戰爭的後期,英國軍隊在攻佔勒阿弗爾的時候,總共只使用了三門小炮,每天耗費火藥不過兩千克,發射20炮、約兩百個鉛彈、一百二十塊鉛塊。

他們不是沒有認識到火炮的威力,只是他們沒有硝石。

在學會製作燧發槍之後,為了搜集硝石,歐洲的大城市開始學大明一樣開始修建廁所,然後每天都有專門的人煮糞。

人的糞便本來就又騷又臭,再經過高溫燒煮,這味道可想而知。那些歐洲城市一個個奇臭無比,偏偏他們只能通過這種方法來獲取硝石。

歷史上,歐洲是十六世紀在印度發現了硝石礦以後,才有了穩定的火藥來源。

但是這個時空,他們是沒有可能再來佔據印度了。

他們沒有火藥,對火炮的製造就不會用心,連火槍的火藥都供應不上,哪裡有心發展火炮?

他們沒有火炮,大明軍隊自然也不可能耗費無數的人力物力,將火炮從沒有道路的荒野森林中運送到前線。

所以在這樣的條件限制下,雖然現在雙方的手裡有了十九世紀的武器,但是戰爭模式,依舊是中世紀的。

而當連發槍被換裝了以後,射程提高了三倍,子彈的威力也提高了三倍。四百米的有效殺傷距離,這在過去只有在一百米內範圍才能有效殺傷敵人的燧發槍面前,重新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而這種武器的換裝,為了適應武器的變化,大明的軍陣又一次有了巨大的變化。

過去的時候,一百米的有效殺傷距離,在面對威力巨大的長弓和十字弓的時候,並沒有絕對的優勢。

所以大明的軍隊雖然以兩伍十人為一個作戰單位,但是,依舊還是以兩個盾甲兵,六個作戰士兵,兩個後勤士兵為組成。

等於說,十個人裡面,有四個人在正常作戰中,是發揮不出直接戰鬥力的。

但是,當連發槍出現以後,射程可以延伸到四百米。不要說四百米,就是兩百米,對方的武器也都失去了威脅。

而且,槍彈分離後,士兵不用再放兩槍就重新裝填火藥,彈子,大大節約了裝填彈的時間。

一方面不用耗費人力進行防護,一方面不需要再用兩個人專門運送彈藥,裝填槍支。這樣的時候,作戰的十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最大作用。

除此之外,戰士不用再攜帶火藥袋和彈子袋,增強了機動能力。

所以,這種連發槍的軍陣,相比以往的軍陣,更趨近於後世的散兵陣。

雖然只有三萬人裝備了連發槍,但是他們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戰鬥力。而敵人哪怕超過二十萬人,最多有一半人能發揮出戰鬥力。

再加上這種火力和空間距離的壓制,哪怕面對十倍於己的敵人,也絲毫不在下風。

戰鬥初一打響,白人聯軍就能感受到與以往不同的猛烈。

以前的大明士兵與他們的火力相差不大,雙方的作戰,更多的時候要考慮兵力的壓制,其次才是天時地利人和,戰術等原因。

但是現在,在射程之外,大明軍隊就開始發動了攻擊,他們始終保持兩三百米的距離,然後向己方開槍。

更讓他們恐懼的是,以前的子彈打在身上,最多是圓形彈子射入肌肉。即便是打在要害,只要不是鉛彈引發感染中毒,幸運的士兵還能活下來。

可是現在,子彈打在士兵的身上,即使是木製的盾牌也擋不住。而子彈變的更大,傷害的程度也更大。

哪怕不是打在要害,也能讓一個士兵失去戰鬥力。

而只要是打在要害部位,即便是他們的上帝也救不了他們。

這種威力巨大的子彈造成的巨大傷口,讓軍隊裡面的「獸醫」根本救治不過來,士兵們的慘嚎,讓所有人的士氣迅速下降了下來。

白人聯軍既然是聯軍,當然不是一個公國的人員組成。

除了諾夫哥羅德公國,莫斯科公國,基輔公國,剩下的立陶宛公國,波蘭公國,還有神聖羅馬王國,匈牙利王國等國的士兵們只是為了錢財打仗。

他們在佔據上風的時候,能非常勇猛,但是在局勢不利於他們的時候,卻會比誰跑的都快。

戰鬥前線一觸即潰,白人聯軍似乎回到了二十年以前。

那個時候,他們拿著大刀長矛,在大明士兵的火槍面前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

現在,同樣如此。

兩三百米的距離,他們的火槍裡面的子彈都送不過去。可是對方的子彈無情地收割著自己人的性命。

幾十萬的大軍,當他們爭先恐後地開始後退,逃跑,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整個軍隊的軍陣失去了控制,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他們只能向後方的陣地逃竄。

聯軍的一眾將領根本沒有預料到戰事會這樣的一邊倒,一時之間只能匆忙地尋找自己的部下,抓緊時間鞏固陣地。

在這片三角洲地帶,有他們千辛萬苦運來的大批糧食和補給,為了跟大明士兵進行持久戰,他們在這裡挖下了十幾條戰壕,這也是他們最後的儀仗。

當敵人進入了戰壕,大明士兵並沒有強攻。在人數對比上,大明士兵的人數要遠遠少於對方,強行攻打陣地,只會讓自己犧牲變大,而且槍支優勢化為烏有。

如此戰果卻在唐賽兒和郭昂的意料之中,在開戰之前,她們就已經考慮到了連發槍對敵軍的優勢,包括敵人退回陣地,都在她們的推盤裡出現。

所以,唐賽兒和郭昂並沒有強攻,只是留下了一萬裝備了連發槍的軍隊,與兩萬裝備了普通燧發槍的軍隊。

一萬裝備了連發槍的士兵們分別被安排在每個方向,每個小隊,只要敵人試探性的進攻,就由他們出面,在兩百米我進行狙擊。

三萬人包圍了一個超過二十萬人的軍隊,這不是神話,而是事實。

而聯軍在絕大部分兵力保存下來,並且物資充足的時候,並沒有勇氣突圍。

而剩下的兩萬裝備了連發槍的士兵,則和其他軍隊一起,一路向北,去解圍黑石城。

從卡馬河三角洲,距離北方的黑石城有六百里。如果是在關內,六百里的距離,已經隔開了好幾個州縣,但是在地廣人稀的烏拉爾山以南地區,這裡的途中只有區區幾個居民點而已。

從這裡前往黑石城,原本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通過卡馬河前往,但是,如今各方都沒有能載上幾萬士兵的船隻。

現在聯軍已經被包圍了起來,他們短時間之內並無威脅,唐賽兒計畫用四天的時間抵達黑石城,先消滅那批還沒有布下陣地的聯軍士兵。

遠在應天府的朱瞻基第一時間就得到了唐賽兒她們在戰場上佔據絕對優勢的消息,對他來說,擁有了連發槍的大明士兵,打出這種戰績並不讓他驚喜。

只要不陷入對方的包圍圈,只要有充足的彈藥,三萬裝備了連發槍的士兵,絕對能橫掃整個歐洲。

雖然他一直控制著河中軍與唐賽兒他們猥瑣發育,但是實際上,他對烏克蘭以東的土地,其實還是非常有興趣的。

首先,烏克蘭是整個歐洲的糧倉,雖然現在的歐洲人數還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