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美麗新世界 第十四章 爵位

如果不是因為在克里特島接到外交部的任務,蒙特絕對不會冒險進入神聖羅馬王國的腹地。

而且在此之前,大明帝國也有這方面的規定,嚴禁萬噸貨輪進入歐羅巴內河。

因為這不僅僅是貿易的壟斷問題,更有技術封鎖的原因。

歐洲目前最大的貨船才五百噸,而大明已經可以製造萬噸巨輪。

當大明的萬噸巨輪已經能夠抵禦大西洋的風浪的時候,他們還在解決幾百噸的貨船進入大西洋後就會被風浪解體的威脅。

大明的海船最多有十二根主桅杆,而他們直到近年,才從單桅杆向多桅杆過渡。

蒸汽機的出現,徹底打亂了歐洲人船隻的發展節奏,他們學著大明將蒸汽機搬到了船隻上面,但是因為聯動結構的落後,他們的船隻依舊解決不了航速過慢的問題。

在大明的船隻已經發展到蒸汽輪機,螺旋槳的時候,他們依舊還解決不了滾輪的吃水問題。

歐洲相對大明的落後,是全方位的斷代,所以為了保持這種領先,先進的大明艦船,基本上不允許進入歐洲腹地。

蒙特在米蘭接到了無數的邀請,漢薩同盟的不少商人甚至願意加價兩成,只要蒙特願意把貨物直接送到科隆去。

蒙特在「猶豫」了十天之後,終於抵抗不了這種暴利的誘惑,願意冒險前往科隆。

在直布羅陀,他跟直布羅陀的艦隊總兵楊致和,還有外交部的人員進行了一番長談,確定下來進入歐洲腹地之後的所有步驟,才外松內緊地繞過了法國,從鹿特丹進入了萊茵河。

而船上的水手,不僅增加了許多,除了一些苦力,大部分普通水手也換成了直布羅陀的海軍士兵。

楊致和是東洲海軍總督楊道的長子,今年四十三歲。

楊道是如今整個大明權力最大的將領之一,身為海軍副總督的他,管轄著超過二十萬帝國海軍和整個東洲的防護。

因為東洲是大明皇室嫡系封地,而楊道得到了陛下的授權,掌管陛下御賜金鞭,上打皇子,下打百官,所以在權勢上來說,整個帝國幾乎無人能與之相比。

楊致和出身顯赫,卻並不嬌縱,在大明進學期間,屢次斬獲學業頭名。畢業之後,直接進入了海軍第一艦隊,成為陛下海軍親衛統領。

正統二十五年到正統三十三年,朱瞻基屢次下南洋,赴南洲,西洲,東洲,楊致和在隨駕的過程中,行止規範,不曾出過半點差錯,深得朱瞻基喜愛。

正統三十四年,其母解禎芳在東洲總督府病逝,朱瞻基特賜楊致和丁憂,讓他在東洲陪了老父楊道一年。

正統三十五年,三十八歲的楊致和被朱瞻基擢升為直布羅陀總兵,與督管東洲的其父楊道一起,封鎖大西洋。

父子同時分別領兵,並且互為臂助,這在整個大明,也是獨一份,由此可見朱瞻基對他們父子的恩寵。

再加上目前大明的議長是楊致和的親舅舅解禎期,楊家的威勢,沒有幾個勛貴世家能比。

身為直布羅陀總兵官,楊致和很清楚自己身上的職責。

克里特島的總兵官,職責是為了大明拓展商業貿易,利用商業影響歐洲各國的發展。

而直布羅陀總兵官,則是利用武力遏制歐洲各國的海軍發展。

這些年來,歐洲的發展受到了大明的直接影響,一切看起來都很順利。

但是楊致和早就發現了其中的危險兆頭。

歐洲的發展是不均衡的,南歐的經濟受益於地中海的貿易,這些年來發展迅速,但是北歐的經濟卻舉步維艱。

北歐的礦產資源豐富,但是他們的礦產資源被大明利用貿易剝削,能夠發揮的經濟帶動作用,並沒有顯現出來。

北歐的百姓生活困苦,一直不平於這種被剝削,所以近些年來,漢莎聯盟的發展十分迅速。

而且,歐洲的北方人口眾多,他們的野蠻性格造成了武力要比南方更強。

特別是當火槍在歐洲出現以後,北歐人的武力越發強盛,但是在經濟上,他們受制於南方。

這種不平等造成了北歐對於大明人,有一種天然的敵對。

如今歐洲組成的聯軍,主要就是以北部的歐洲人為主。他們聯合起來,跟大明作對,目的不是為了跟大明爭雄,只是為了掠取更多的資源。

歐洲實在太窮了,他們在大明的經濟掠奪式的貿易過程當中,現在根本沒有什麼能讓大明感興趣的。

他們的人如果不賣苦力,賣命才能換取一些酬勞,大部分普通百姓衣食都沒有著落。

所以他們不怕死,英勇善戰,在有了火槍之後,成為了不少陰謀家手裡的棋子。

楊致和這些年一直在大力培養代理人,除了美第奇家族,他一直不遺餘力地拉攏各國權貴。

英,法,包括葡萄牙,教宗國這些國家裡面,許多人都成為大明的暗探,但是在北方,由於距離太遠,真正的貴族很難被拉攏,他們對大明人有一種天然的防備。

即便有一些細作,他們的地位也很低,很難直接影響到各成員國的上層。

如今蒙特願意為大明效力,楊致和是很開心的,他發覺自己過去走進了一個誤區。

他一直想要通過當地人來當細作,但是這些人對大明朝並沒有忠誠,所以成效不大。

但是像蒙特這樣已經歸化大明的這些歐洲人,因為對大明的忠誠,他們能夠發揮的作用更大。

就像蒙特,他是著名的大商人,在歐洲社會地位並不低。甚至因為他手裡的商品,更被歐洲的一些領主重視。

讓他出面,可以發揮的作用更大。

蒙特拿出了大筆的「賄賂」,費盡心思,終於得到了他的許可,能夠將商船直接開進歐洲大陸。

這樣的時候,他要在船上安排一批士兵保護商船,也是理所應當的。

當然,這只是那些歐洲人的見聞,實際上,商船上的百分之八十的水手,現在都是海軍士兵。

若是有人想要通過奪取這艘商船,獲取大明造船的秘密,駐紮在直布羅陀的軍隊,絕對不介意在歐洲掀起一片殺戮。

當蒙特抵達科隆這個漢莎聯盟中最繁華的城市,對大明士兵來說,這座歐洲最大的城市還不如一座普通的大明州府大小。

不到五萬人的城市,甚至比不上大明的一些縣城大小。

在大明已經逐漸工業化的時代,依舊依靠手工的歐洲城市更是無法跟大明相比。

在大明,幾乎大部分縣城都已經有了水泥廠,馬車廠,蒸汽機廠,各種農機廠。

但是歐洲只有少部分城市,依託資源,建立起來不大的鋼鐵廠和蒸汽機場。

科隆這個城市,唯一讓人感覺到他的繁華的,就只有城外的那個貿易市場。

十二世紀時,科隆內城的規模就已經奠定。半圓形的城垣總長六公里,開有十二座城門。

科隆有居民四萬五千人,是神聖羅馬王國首屈一指的大城,人口已經超過當時的巴黎和倫敦。

科隆的興盛得益於優越的地理位置,它地處南北水路和東西大道的要衝,又是朝聖要道。

舟楫車馬都從這裡經過,八方貨物也在這裡集散。

因為漢薩同盟的興起,科隆還有一個特權,即所有途經科隆的貨物,都必須首先在該市展銷三天,才能繼續轉運。

這對於科隆的商業,無疑是一大促進。隨著經濟勢力的增強,科隆的富商和手工業行會在十四世紀初奪回了城市管理權,大主教逃往波恩,不再是科隆的統治者。

科隆成為自由市和漢薩同盟的重要城邦。

不過,這些年來,因為歐洲的經濟中心在南方,米蘭和羅馬的發展逐漸超過了科隆,就連熱內亞的人口已經超過了科隆。

但是,對佔據了歐洲大部分國土的神聖羅馬王國來說,科隆的重要性依舊不是其他城市能夠相比的。

蒙特父子乘坐著伯爵轎車,在接受了議會承徽的熱情歡迎之後,來到了位於城東議會大樓。

在這裡,他們見到了科隆城的議員們,還有漢莎聯盟的代表們。

漢薩同盟是北歐沿海各商業城市和同業公會為維持自身貿易壟斷而結成的經濟同盟。

十三世紀逐漸形成,十四世紀達到興盛,加盟城市最多達到一百六十個。

在十四世紀中後期,他們成立以呂貝克城為首的領導機構,有漢堡、科隆、不來梅等大城市的富商、貴族參加。

他們擁有自己的武裝和金庫。九十年前年戰勝丹麥後,訂立《斯特拉爾松德條約》。

同盟壟斷波羅的海地區貿易,並在西起倫敦,東至諾夫哥羅德的沿海地區建立商站。

近年以來,這個同盟已經發展成為了以德意志人為主體的商業聯盟,他們雖然在經濟上比不上南方,但是軍事實力猶有過之。

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不得不提的就是神聖羅馬王國特殊架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