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美麗新世界 第九章 旅途

今日是正月十五,天空卻陰沉的厲害,只有淡淡的月光透過雲層在天地之間灑下一片光芒。

厚重的白雪,像巨大的羊毛毯子,覆蓋摘在這廣漠的荒原上,閃著寒冷的銀光。

雖然是黑夜,但是外面卻還很亮,這對賓士的火車來說是好事。

可是因為這厚厚的白雪,沿途已經耽擱了太久時間,坐在車廂裡面的林漢倫不顧呼嘯的北風從車窗的縫隙之間冒進來,不時用手擦著玻璃,計算著旅程。

已經從應天府出發六天了,但是現在才走到北海總督區。從這裡距離唐林城還有一萬多里,最少需要六天的時間。

但是林漢倫知道,這只是理想狀態,光憑這如此大的雪,最少要多耗費一倍的時間,才能抵達唐林城。

看著那被冰雪凍住的電報線,他的心裡在擔心著千萬別斷。如果不能隨時得到唐林城的消息,他會更加心急。

雖然祖母和父親在電報里安慰著他,但是自從知道白人聯軍開始發動進攻,他的心就定不下來。

他很清楚白人聯軍為什麼現在要發動戰事,他們就是想要爭奪伏爾加河附近的牧場。

只有這個時候佔領下來,到了春夏,他們才能養活更多的羊群。

緩慢行駛的火車又停了下來,林漢倫摁亮了身邊的電燈開關,卻聽見對面的神機營把總余大山一聲厲喝:「關燈!」

車廂里的一百多人都抬起頭望了過來,林漢倫知道自己冒失了,連忙關掉了電燈。

余大山就著窗外傳來的光線,站起身來,眼睛盯著外面的雪地。「極西候世子,在漠北地區,除了北明山以及小海(貝加爾湖)兩地因為漢民遷入的多,治安好一些,許多地區依舊非常混亂。許多部落為了生存,往往會劫掠火車,雖然他們不會隨意殺人,但是如果運氣不好,也會成為他們殺雞駭猴的對象。」

林漢倫受教地說道:「這些我也知道,只是方才一時走神,摁亮了燈。」

對方點了點頭說道:「我去問一下什麼情況,這裡前不挨村,後不挨店的,火車停在這裡可不算安全。」

雖然剛才被呵斥了一句,但是林漢倫並沒有因為雙方的身份懸殊而生氣。這些常年在這條線上保駕護航的神機營士兵,一個個經驗都非常豐富。

他雖然自認不比對方差,但是在經驗方面,他肯定比不上對方。

對方雖然呵斥了他,但是隨後專門跟他解釋,其實也就是變相的道歉了。

不一會兒,余大山從車頭方向回來,低聲說道:「問題不大,前面有個金礦的分線,鐵軌扳叉被凍住了,把鐵軌扳正就可以走了。」

漫長的鐵路線,除了各處小站是雙線,其他地方都是單線。為了錯車,在一些距離車站遠的地方,也會設置一些複線。

遇到錯車的時候,火車駕駛員會停下火車,自己扳動鐵軌,將火車開到安全區域以後,再將鐵軌回位。

由於經常有人會忘記回位,所以這個時代的火車,每經過一個岔道的時候,都會停下火車檢查,防止開錯了線路。

對後世的人來說,火車開開停停會很奇怪,但是在這個時代,是非常正常的。

很快,火車又重新啟動,向北方駛去。

余大山沒有了睡意,見林漢倫也不睡,就跟他搭話說道:「極西候世子長大以後回過唐林城嗎?」

林漢倫點了點頭說道:「鐵路修好以後,回來過兩次,不過都是夏天,冬天走這條路,還是第一次。」

「夏天的時候好走,十天左右就能到唐林城,但是冬天,半個月能走到就算不錯了。我們這種軍車,那些部落不敢隨便打主意,要是普通的火車,經常被他們偷搶。」

「聽說過,但是我兩次回唐林城都是乘坐運兵車,沒有經歷過你說的這些事。」似乎覺得自己回答的過於乾巴巴的,他主動挑起了話題問道:「欽天監定位北極點,耗費了十幾年,現在怎麼還沒有確定的消息?」

余大山搖了搖頭說道:「我也不清楚,不過欽天監這些年也沒有白忙活,從這裡到北海,大部分地區都已經探測清楚了。據說在那凍土下面,有無數的金礦。」

林漢倫笑了笑說道:「只有金礦也沒用,除非鐵路修到那裡,能運糧過去,要不然,只能等到北方能種糧食了,才能養活更多的人。」

兩個人一個對嶺北的情況非常熟悉,常年護航。另一個自幼就熟讀史書,想要當一個合格的總督,自然不會不了解嶺北地區。

從秦漢開始,歷朝歷代都對這北方的廣袤天地進行過勘測。

漢代的霍去病自率大軍「約輕齎,絕大幕……度難侯,濟弓盧……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翰海在此當指北海(後世的貝加爾湖)

到了唐代,漢人對北方的了解更多了。已經認識到了貝加爾湖不是北海,只是一個湖,因為比一般的湖大,而稱之為小海。

據《新唐書·回鶻傳》記載:都播,北瀕小海(貝加爾湖),骨利干處翰海(貝加爾湖)北,又北度海(貝加爾湖)則晝長夜短。說明都播北瀕小海(貝加爾湖),而骨利乾地處翰海,又稱小海(貝加爾湖)之北,並且這個小海是可以渡過的。

《新唐書·回鶻傳》記載:有「俞折」部,據岑仲勉考證:此部居雅庫地區最北部的克萊瑪河入海口處北冰洋岸。

《新唐書》還記載:在東北亞雅庫等地區的西北部的駁馬。

「直突厥之北,距京師萬四千……北極于海」。此處在突厥北面距離長安一萬四千里,是指駁馬的中心地帶距京師一萬四千里,而中心地區到北極于海還有一段距離。

這也說明在唐朝,就已經大概摸清了北方的地理位置。

亞歐大陸由於帕米爾山結的存在極大阻礙東西方的交流。中原想要到達歐洲,只能通過絲綢之路翻越帕米爾高原。

但北方情景就截然不同,隨著緯度半徑不斷減小地貌也越平整,是北大西洋暖流以北受到北冰洋濕潤氣流影響的區域,騎兵可以一路從嶺北杭愛山快速機動到唐林城西方的喀山汗國。

而且這段距離僅僅只有三千多公里,遠不如東漢首都洛陽到西域喀什的距離。

所以歷史匈奴遠遁歐洲、蒙古西征歐洲看似很遠,其實難度和嶺北機動到杭州是一樣的,任何勢力從嶺北右臂打歐洲,據上攻中原是相當方便。

除了發現一條平坦的前往西方的道路,成吉思汗還做了一件好事,那就是引導漢人在嶺北種地。

漢唐以來,所有人都以為這地方不適合耕種,忽必烈卻建五衛,每衛萬人,其中屯田者兩千人,屯田軍與其他軍人為二與八之比。

京師六衛,每軍抽兵士二人屯田,以供兵士八人之食。也就是說,十分之二的人屯田,就能滿足其餘十分之八的人的糧食需要。

當然,這也是指嶺北的南部地區,至於北部地區,一年有大半年是凍土,什麼都長不出來。

大明為了吸引百姓遷移過來,這些年放開了不少小金礦的開發,在這條鐵路沿岸,有不少漢人和蒙古人的淘金者,建立起來了一個個小鎮。

不過這些小鎮大部分都是靠近車站所建,因為這裡還有不少的小型部落,根本不受朝廷管轄。

而且他們在山林間以狩獵為生,也難以捉拿。

至於大部落,絕大多數都已經臣服了大明。不服從的,也在修建鐵路的時候,就全部剿滅乾淨。

要不然,留著他們,鐵路線的安全根本沒有保證。

成吉思汗之後,蒙元人認識到了地理大發現對國家的用處。其後後,蒙元又對嶺北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勘測。

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和瑞帶隊,第一次走陸路抵達北冰洋,知道了通過昂可剌河(葉尼塞河)就能抵達北冰洋。

所以第二次他造了三艘大船,每艘船上一千人,沿著昂可剌河抵達北冰洋,並且帶回來了大量白銀。

前兩次勘測嶺北,是為了了解地形,第三次勘測,則是蒙元為了這片土地上的一些小型部落。

這一次對北極地區的探險是在完州人劉好禮為五部斷事官時進行的,不過嶺北的野人部落見他人多勢眾,根本不理睬他,見了他們就跑。

第四次對北極地區的探險是在大天文學家郭守敬為使其編的授時歷更準時,在元至元十六年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在全國範圍搞測量。

他建議應在「遠方測驗日月交食分數時刻不同,晝夜長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測驗。

該建議被採納後,郭守敬主持了這次對北極地區的測量及探險。

《元史·天文志》稱這次測量及探險為「四海測驗」。

郭守敬選精通天文測量技術人員十四人及兩百餘一般測量人員,一千多輔助人員。

他帶領這些人在南北長一萬一千里,東西寬六千里的廣大區域每隔十六度設一測景所,全國設二十七個,最北的北海測景所,地點為昂可剌河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