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美麗新世界 第四章 西北

越發龐大的應天府猶如一個臃腫的巨龍,四百萬人口,將這個城市塞的滿滿當當。

如今的房子因為上下水,電力供應不足,還有用氣不便,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最高只有八層。

而朱瞻基從一開始的規劃,就預想到了以後的交通阻塞,道路要求修建的非常寬闊。

所以這個城市就只能向外發展,如今已經形成了從馬鞍山,到應天府,再到鎮江府的龐大城市群。

整個城市猶如一張大餅鋪開,佔據了原本是郊區的大批良田。

從正統三十年,夾江工業區的大部分工廠開始外遷,大批工匠,工人遷出,這個城市的發展,才降低了速度。

如此巨大的城市群,雖然經過認真規劃,各個工業區,居民區,商業區,衙門區都井然有序,但是依舊臃腫不堪。

當然,不管什麼時候,有一點改變不了。那就是越是住在城市中心的百姓,越是地位高,富足。

應天府的玄武湖,原本是城市北郊的外湖,可是如今已經成了內湖。

而原本是東郊的紫金山,現在也被城市包圍在了中心。

紫金山的南麓是皇家陵寢,四周都是皇上特批建造的數十所大學。

而在學校的一些間隙之間,還有一些不大的街坊,能夠主住在這些街坊裡面的,都是非富即貴。

位於太平門外,玄武湖與紫金山之間的一處山腳處,就是皇上專門為海外各大勛貴子弟興建的勛貴基礎學校。

那些被分封海外的勛貴們,伯爵以上,除了家主或者長子長孫必須留在京城,所有的嫡系子弟也都要在六歲的時候送到應天府。

他們經過十年到十二年的進學過程,最低十六歲才能離京前往封地。

任何家族,如果子弟沒有在應天府接受過教育,哪怕絕嗣,也不允許繼承家族封地和爵位。

因為有了這條大律,也有勛貴因為嫡系子孫死掉,庶子卻繼承不了爵位,導致被除爵。那些勛貴們,幾乎是不管是嫡子,庶子,到了年齡,全部都送到應天府來。

他們的子弟要在這裡接受九年教育,其後才會選擇不同的大學進修。

這所基礎學校建成之後,許多勛貴就在四周買地建房,導致這一片,住的全部都是海外勛貴。

當然,這只是針對南洲的宗室和勛貴,東洲的宗室,而不包括西洲和西方各大總督府的勛貴們。

他們在西方需要直接面對敵人,所以只用把嫡系子孫送到應天府來進學,長大以後再回封地。

在基礎學校東側的山麓,這片勛貴街坊裡面,其中的一戶,大門口還掛著白色的幡布,任誰一看,就知道這家正在經歷一場喪事。

主屋裡面,十三個從七八歲到十幾歲不等的孩子身上孝服已除,但是每個人的身上都還穿著素色衣服,正在默默地吃著早飯。

房間裡面,還有一個三十左右的中年男子,他身材消瘦,看起來氣色有些不好,不時還壓抑著咳嗽幾聲。

一個年紀最大的孩子放下了飯碗,才開口說道:「四叔,今日報紙上說陛下昨日歸來,我欲今日上書,請旨回唐林城。」

「不妥。如今天寒地凍,北線的火車停運。且不說陛下會不會讓你年前就回去,就是讓你走,你又能怎麼回去?」

「我可以走南線,經天山到碎葉城,然後從那裡再折向北。」

消瘦男子依舊搖了搖頭說道:「漢倫,你是陛下的親外孫,你留在京城,遠比你回去唐林城的作用更大。唐林城現在急需各種援助,你若是離開,憑我的面子,在國防部那些人面前可不好使。」

「加大對唐林城的援助,是皇外祖在三月前就已經下的旨意,我不信誰敢陽奉陰違。」叫漢倫的年輕人紅了眼眶說道:「二叔,三叔也戰亡,就只剩下父親一人獨立支撐,我不會去幫他,誰能幫他!」

中年男子嘆了口氣,又堅定說道:「我們林家有你祖母在,就倒不了。你現在首先是要完成羽林衛學的學業,而不是回去上戰場。」

「四叔……」林漢倫忍不住站起身來,望著他說道:「你十八歲的時候,都能率領三千騎兵,直襲莫斯科,皇外祖親口贊你為大明羽林。侄兒如今也已十八了,難道還要在家族羽翼下享清福嗎?唯望能……」

林喜打斷了他的話說道:「此一時,彼一時。那個時候,斯拉夫人手裡並沒有火槍。但是現在,他們的手裡也有了火槍。以前,我們是刀,他們是豆腐。現在,我們是瓷器,他們是瓦罐,跟他們硬碰硬,是我們吃虧。」

兩人爭執了半天,誰也說服不了誰,屋子裡的其他孩子也不敢插嘴,都盯著他們。

他們是極西候林氏家族的成員,中年男子是林三與唐賽兒的四兒子林喜,他少年時期勇猛無比,但是早年在戰場上受了重傷,不能作戰,所以如今留在京城照看子侄。

林三在正統十三年戰死,死後追封極西候,世襲極西伯。

當時他的長子林楚才十四歲,在應天府進學,十八歲從羽林衛學畢業,被封為極西伯。

與此同時,朱瞻基將二十五公主寧國公主賜婚於他,封為駙馬都尉。

林漢倫出生在正統二十三年,那一年林楚率領大軍西征,征服喀山汗國,佔領諾夫哥羅德。

朱瞻基聞訊大喜,封林楚為極西候,世襲極西候。

夏天的時候,朱瞻基北巡,當時北部大軍也都齊集唐林城,那些抵抗組織聞風而逃。

可是朱瞻基離開之後,他們集結在了一起,反攻諾夫哥羅德。

在那場戰役中,除了林楚坐鎮唐林城,沒有受傷,二弟三弟戰死,後面前去救援的唐賽兒也中伏受傷,損失慘重。

這個消息傳到京城,林漢倫自認自己作為長子長孫,應該承擔起家族責任了。

可是他也知道,沒有這個四叔的背書,恐怕皇外祖也不會讓自己回去。

他有些鬱憤地說道:「今日學校要休年假,我去拿成績單了。」

「站住。」林喜叫住了他說道:「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明日再去拿成績單,今日我有任務要交給你去辦。」

林漢倫迴轉過頭,林喜又說道:「陛下當日下令讓工部造連發槍,你去打聽一下,這次換裝的次序。我們唐林城如今情況危急,你跟陛下上書,看看能否先為我唐林城換裝,如果我們能換成連發槍,再多的敵人,我們也不怕。」

一聽是正事,林漢倫也不敢耍性子了,低頭說道:「那我回房寫奏摺,一會兒就去交給鴻臚寺。」

林喜點了點頭說道:「陛下還不知道何時會見你,遞了帖子,你就去找你同窗孟驥,他父親是工部侍郎,你應該知道說些什麼。」

「是。」他有些鬱悶地答應了下來。

回房之後,他寫了一封中規中矩的奏摺,寫完之後,卻覺得心裡不平,忍不住又寫了一封奏摺,奏請回封地幫助父親。

出來之後,林喜就在院子里等他。他將那封中規中矩的奏摺給了林喜看,林喜點了點頭,打發了他去鴻臚寺遞帖子。

來到承天門外的西側的鴻臚寺,他進去登記後,猶豫了一番,還是將另一封奏摺遞了上去。

午朝的時候,朱瞻基就看到了這個外孫情深意切的奏摺。看完之後忍不住笑了起來。

他雖然大局觀差一點,不明白為什麼不派援軍,但是對父母,對封地的擔憂,溢於紙上。

「朕這外孫的平日表現如何?」

一位咨情司的少監上前回道:「極西候世子文科只是中偏上,但是一身武技出類拔萃。」

唐賽兒和林三都是高手,林楚他們家學淵源,到了他這一代,林喜雖然身體不行了,但是經驗仍在,有他悉心教導,要是武技不行,還反常了。

他想了想說道:「下午朕要去祭拜皇后,讓他隨駕吧。」

林漢倫去孟家打聽了一圈,因為孟侍郎不再,孟驥也不確定如何,只是承諾了會幫他打聽一番。

回到家裡,他沒有想到,行人司的小行者,已經在等著他了。

自從宮裡不再招入太監,皇宮裡面的事務,基本上就是女官在操持。而皇宮外面的事務,被內務府接管了下來,四司八局,包括行人司在內,全部換成了普通的候補官員聽令。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國子監的候補貢生,在補官之前,每個人都要在這些衙門幹個一年半載,甚至兩三年,才能獲得官職。

得知下午能隨駕,他就激動了起來,一中午都在考慮,見了皇外祖,應該說些什麼。

匆忙吃過了午飯,他就坐了計程車來到東安門,從這裡步行進入東華門,然後在這裡候駕。

出發的時候,朱瞻基的身邊都是一些重臣,看到皇外祖一直不停地接見百官,沒有得到召見,他也不敢貿然上前。

皇陵最西側是孝陵,東側是太宗皇帝的長陵,中間是朱瞻基父母的獻陵。

朱高熾雖然沒有登基,但是也被朱瞻基追封為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