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美麗新世界 第三章 克太子

朱瞻基兄弟十人,但是只有五人有後,其餘五人不是未婚就死,就是死後無子。

當初的五兄弟分封南洲,以至於九個兄弟又全都封了過去,現在還空了一個地方。

空下的地方就是原本封給越王朱瞻墉的西北澳,那裡環境惡劣可耕種土地稀少,而原本成為經濟發動機的鐵礦石,如今還沒有被開挖出來。

這主要原因是如今真正的鋼鐵貨輪還沒有造出來,貨船的運輸量有限,從澳洲拉鐵礦石的成本,遠遠高於內地的成本。

只有等到真正的十萬噸級以上貨輪建成,那裡的鐵礦石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

因為那片土地荒寂,在朱瞻墉過世之後,那裡就被空了下來。

當初老四朱瞻垠抽到了墨爾本一帶的肥沃地區,可惜的是,他還沒有到南洲,就病死了。這裡後來就被封給了老七,淮王朱瞻墺。

朱瞻墺也在正統二十三年去世,他的嫡長子朱祁銓繼位淮王。

朱祁銓生於正統十二年,在應天府長大,到了二十八年,十六歲的時候,才被朱瞻基送到南洲淮州府就藩。

也許是被朱瞻基當初管教的太嚴,也可能是淮州府與應天府的差距太大。到了淮州府之後,他開始變的喜歡奢華起來,除了行事不敢逾規,變成了一個紈絝王爺。

淮州府也就是後世的墨爾本,那裡到處都是河流,肥沃的土地,還有不少小型金礦,當地非常富足。

但是那裡有一個極大的天氣災害,那就是颶風。

那裡的颶風雖然不像風城惠靈頓,芝加哥那麼出名,但是大風卻更暴虐。

特別是每年的夏季,十天有八天有風,還經常有颶風。今年那裡就遭受了多次暴風襲擊,當地種植的秧苗,都被颶風連根拔起。

更主要是當地入夏以後普降暴雨,到處洪水泛濫,除了牧場收穫了不少好處,農田幾乎都遭殃了。

朱祁銓寅吃卯糧,現在賬目補不上了,就開始著急起來了。

朱瞻基沒有心思給他擦屁股,即使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他親兒子身上,他都不會照顧,何況是這個侄兒。

但是該照顧還是要照顧,不能讓皇族的形象損害了。

在這個時代,談民主是不可取的,沒有了階級的存在,老百姓自己都不依。

從底層向高層攀登,是每一個老百姓發展內心的渴望和追求,是每一個大臣奮鬥的目標,是每一個工匠改進技術的動力。

你真要來個萬民平等,只會讓社會大亂。因為人人都平等了,還奮鬥個什麼勁兒?

自由和民主,都是西方社會的上層,在佔據了食物鏈頂端以後,給老百姓的蜜糖。

他們佔據了社會的大部分資源,然後故作大方,說給百姓自由和民主,其實不過是用資本代替了權力和階層。

以後世西方國家裡面最具特色的美國和沙特為例,美國鼓吹自由民主,實際上還是少數人領導多數人,大部分人被代表。

而沙特,更是典型的大政府,階級分明,王室掌握所有資源的分配權。

有真正的自由和民主嗎?當然沒有!

什麼時候,社會的組成都是有階層的,不滿足,才是整個社會發展的動力之源。

就像那所謂的共產主義,都共產了,我還幹個屁啊,為什麼不天天享福呢?

所以,這些只是理想主義,永遠不會變成現實主義。

解雲的聲音再次響起:「東洲南大陸上,秦王殿下與蘇王殿下因為邊境發現的銀礦,如今對峙已經超過半年。總督東海公調解失敗,只能等陛下聖裁。」

東洲現在有一個總督府,兩個提督府。

總督府駐地後世的巴拿馬,管轄範圍包括所有港口,還有墨西哥城以南,亞馬遜森林以北,加勒比海的廣大海域。

他們整個東洲的海軍艦隊,包括沿海港口,負責整個東洲的海上貿易,但是不參與東洲內部管理。

總督楊道是朱瞻基信賴的老人,他除了在正統十年到十五年之間回大明履任了一段時間,大部分時間都在東洲主持大局。

四十年過去了,他已經從當初的一個千總,成為了大明東海公,權傾一方。

剩下兩個提督府,分別掌管東洲南北大陸的官府系統,包括陸軍,礦產,驛道等事務,都是由提督府管轄。

他們雖然管著這些,但是不參與東洲大陸上面七十多個封國的內部管理,他們也管不了朱瞻基的那些兒子們,主要負責的是協調。

如今北大陸的提督是章德公楊章德,他從錦衣衛指揮使到現在的章德公,管著後世包括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的大部分土地。

但是因為各個封國都有自己的軍隊,他管轄範圍雖然大,管理職權雖然寬,但是實際上受到的制約也很大。

提督府的駐地在東極府,這裡也就是後世的美國諾福克海軍基地所在的位置。

東洲雖然礦產眾多,但是長久發展,還是那裡的廣袤土地最吸引人。

諾福克這裡雖然不像後世的紐約,費城,華盛頓這些城市一樣繁華,但是地理位置更好。作為輻射整個東洲北大陸的貿易中心,是非常合適的。

而楊章德守在這裡,還有一個重要目的,那就是防範歐洲人前往東洲。

而南大陸的提督是朱瞻基的表弟張武,他在正統元年前往南洲,由於西征的功勛,一開始就擔任了海軍指揮僉事。

正統二十年,他被朱瞻基擢升為梁國公,派往東洲南大陸。

而南大陸的提督府管轄範圍是亞馬遜森林以南的區域,駐地在後世的里約熱內盧。

總督府只管海軍,貿易,提督府只管陸地上的商業,各個封國之間的協調,而封國內部的權力,被朱瞻基的兒子們自己控制。

為了利益,他的兒子們如今也是斗的不亦樂乎,不過一切都是在可以控制的範圍之內。

因為他們手裡直接控制的大明軍隊並不多,每人只有六千人。他們的勢力大小,更多是依靠當地的土人人數多少。

秦王是朱瞻基的三十四子,蘇王是朱瞻基的六十七子,他們的封地在後世的玻利維亞一帶,在他們封地的邊界線上,是後世的波托西城。

而那裡,有三座世界級的金銀礦,還有好幾座儲量非常豐富的金銀礦。

兩個兒子因為利益之爭,一直明爭暗鬥,但是沒有誰敢真正發動戰爭。

聽到解雲的彙報,朱瞻基沉吟了一下,說道:「著令讓他們回返應天府述職,朕親自調解。」

一件件事務,在眾人的合力斟酌下處理完畢,到了午飯的時候,這一天的事務就處理完畢。

下午的時間,屬於朱瞻基的自由時間,不是大事,大臣們一般都不會來騷擾朱瞻基。

朱瞻基跟朱佑樘玩了一會兒,等他午睡了,又跟幾個妃子在一起說說話,看看書,時間就消磨了過去。

到了傍晚的時候,火車就進入了應天府。沒有人來歡迎,只有看到掛著皇家標誌的火車進了應天府,那些老百姓才知道,他們的皇帝陛下回來了。

如今的應天府人口已經超過了四百萬,城市規模擴大了兩倍有餘。

原本的夾江工業區是大明最大是工業區,但是現在,更像是一個研究基地,而不是工業基地了。

大部分工廠已經搬遷到了上游的武昌府,如今留下來的工廠,除了少數供應應天府的物資工廠,主要就是研究基地。

工廠搬遷,是朱瞻基在十年前開始實施的,目的就是為了調節大明經濟的失衡。

因為重視海貿,大明的經濟失衡在這些年越發嚴重。

大明的沿海地帶,如今發展的都非常興旺。但是內地和北方,雖然也在向前發展,卻發展緩慢。

如今的東部,南部地區的經濟,佔據了整個大明經濟水平的七成以上。

也就是說,從中原開始向西,佔據了大明本土八成以上土地,四成的人口的區域,經濟收入只佔了三成。

東南地區的經濟興盛,已經開始影響朝局了。朱瞻基開始考慮過遷都,但是因為還要控制東洲和南洲,他又一直下不定決心。

南洲和東洲的外領土對大明本土的經濟促進是十分巨大的,糧食,橡膠,石油,礦產,羊毛等等,都是如今大明工業騰飛的原料。

而遷都,涉及的問題非常大。

而且,朱瞻基也沒有考慮好,到底將首都遷移到哪裡才合適。

如今的大明不僅僅是個大陸國家,更是一個海洋國家。首都絕對不能考慮長安,北平這樣的城市,必須要有便利的航運。

從這個角度考慮,長江上游的武昌府非常合適,那裡是腹心區域,輻射性更好。

但是,如今的長江可不是後世經過多年治理的長江,雲夢湖還在不停地向南移動,每年水災不斷。

雖然現在每年耗費巨資在治理河道上面,但是也只是修修補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