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一百四十九章 登基

開元4119年。永樂二十年。這是一個在原本歷史上並沒有特別重大新聞的年份。

但是在這個時空,朱棣西征大勝,攜數千使節回京。東洲艦隊探尋東洲,攜一萬土著回京。

還有那轟轟烈烈的南洲移民,都必定會在歷史上書寫出一片波瀾壯闊的詩章。

這一年是虎年,按照後世的說法,這是朱瞻基的本命年。

今年他已經整整二十四歲,虛歲25歲。

壬寅年,己酉月,戊寅日。

而這一天,他將登上這個世界上唯一的龐大帝國的皇帝之位。

為了迎接這一天的到來,藍煙和馬家在經過無數次失敗之後,終於造出了兩千多個竹炭絲燈泡,被全部用在了皇宮的裝飾上。

兩千多個燈泡,對龐大的皇宮來說,並不算多,可是電燈的出現,讓無數的應天府百姓為之瘋狂。

他們在這個沒有宵禁的晚上,成群結隊地來到了皇宮的四周,向燈火通明的皇宮磕頭。

不要說他們,就連自認已經見怪不怪的朱棣,面對遠比蠟燭和油燈的電燈,也震驚地說不出話來。

這一晚,他沒有早早歇息,也沒有看他最喜歡的大戲,更沒有找兩個小美人陪他度過這漫漫長夜。

他一直穿行在早就了如指掌的皇宮內,看著那一盞盞電燈,將整個皇宮映照的如同白晝。

這是他從來沒有幻想過的場景,一切都彷彿猶如神跡。

這一切都是這個孫子的手筆,很多時候,他自己都對這個孫子有些畏懼。

他到底有多大的能力,才能將這樣的神跡顯示在皇宮裡!

其實一切都非常簡單,無非是利用蒸汽機帶動發電機,然後提供了電源,這些技術在兩年前就已經成熟,關鍵是製造合格的燈泡太難了。

竹炭絲燈泡的光熱轉化率非常低,竹炭絲的熔點又比較低,燈泡的壽命很難超過一百個小時。

最開始,藍煙利用氧氣過濾裝置,抽掉燈泡的氧氣,才能將燈泡的壽命增加到三百小時以上。

直到藍煙自己研發了一套抽氣設備,能抽掉燈泡內的百分之就是的空氣,然後將燈泡壽命增加到兩千小時左右。

不過,因為大部分工序需要手工操作,所以目前燈泡的成本居高不下,還不具備量產的可能。

但是對皇家來說,一切成本不是問題,只要能夠顯示皇家的氣派。

朱棣在皇宮裡面一直散步到午夜,最後站在午門的城牆上,四處望著照亮了大半個夜空的皇宮,臉上露出了輕鬆的笑意。

朱瞻基這一日在子時入睡,丑時剛過,就被一幫內侍和宮女叫了起來。

沐浴更衣,洗頭束髮,在純棉內衣之外,他被換上了一身嶄新的明黃龍袍。

跟以往不同的是,今日的龍袍上,繡的是五爪金龍,而不是以前的四爪金龍。

他沒有戴冠冕,這需要等到在天地壇上,朱棣親自給他戴上。

朱棣子正以後才睡,但是沒有人會打擾他睡覺,他一直睡到快到辰時才起床。

實際上,他睡的也不好。想到從今往後,他就要遠離那張寶座,哪怕他現在淡泊了許多,但是依舊有些不甘和失落。

但是,也僅僅是有一點而已,他現在的心裡,更多的想的是那龐大的南洲。

乘坐那艘專門為他打造的旗艦,前往南洲,去見見那片屬於大明的土地,才能此生無憾。

天微微亮時,朱瞻基踏出了殿門。門外,他所有的妃妾,還有孩子們已經等在了門外。

見他出門,所有人在孫嫻的帶領下跪倒在地。「恭喜殿下。」

「同喜同賀。愛妃今日犒賞後宮,辛苦了。」

「妾身不苦,唯為開心。」

讓眾人平身,其他人留守宮內,只有十四個已經六歲的孩子,能在內侍的帶領下,前往天地壇觀禮。

原本十四個孩子有六個女孩,是不能參加的。

還是朱瞻基力排眾議,以「凡是龍種,無分男女,當讓他們知曉禮儀道德。」為由,讓她們能遠遠地觀禮。

朱瞻基不會在這個時代提什麼男女平等,在生產力沒有得到解放的時候,男女平等只是一個夢想。

朱瞻基踏出了興慶宮,在門外,張氏帶著他的一幫弟弟妹妹等在了門口。朱瞻基首先當頭跪倒,向張氏磕了三個頭,朱瞻墉他們連忙帶著自己的妃子讓到一邊。

張氏過來扶起了朱瞻基,雙目含淚,卻笑的格外燦爛。「今日是我兒的大日子,唯望一切順順利利,我兒龍騰天下。」

朱瞻基用袖子幫她擦了眼淚,笑道:「母妃且安心,明日朝會,自當晉陞皇太后。」

張氏搖了搖頭道:「只要瞻基你順順利利,我這半缺之人,也不在乎那些虛名。」

待她站好,朱瞻基的弟弟妹妹一個個也都跪了下來。

在今日之前,他們是弟弟妹妹,但是今日之後,他們先是臣子,其後才是弟弟妹妹。

朱瞻基受了他們的大禮,望向李亮問道:「皇祖可已準備妥當?」

「陛下已經坐上龍輦,只等殿下……不,陛下啟程。」

朱瞻基笑了笑道:「暫且還是稱殿下吧,出發。」

今日的皇宮內部平靜無比,但是宮城之外,從皇城開始,一直到整個應天府,到處都是沸沸揚揚。

昨日的鞭炮聲,斷斷續續響了一夜,今日的空氣里,都愛有鞭炮的火藥味。

自午門之外,錦衣衛,儀仗司,今日的儀仗也是最為齊整的。所有人都是明光亮甲,莊嚴肅穆。每個人都以能參加今日的慶典,能夠隨陛為榮。

今日不同往日,在如此重要的場合,出一點差池,那可就是罪該萬死。

當龍輦出了午門,鼓樂聲響起,午門至承天門的御道兩邊,衛士一個挨一個,一個個都盯著那架四面通透的龍輦。

龍輦之上,朱棣和朱瞻基兩個人並肩坐立,面容平靜,不時還低聲說著什麼。

鼓樂聲就是通告皇城外的百姓和官員,兩個皇帝出來了。當龍輦出了承天門,上千大臣黑壓壓的一大片,跪倒在承天門外。「陛下萬歲,殿下萬歲。」

朱棣站起身來,向著遠處的老百姓揮了揮手,這才朗聲說道:「平身。」

眾大臣起身,朱棣這才又問道:「吏部尚書蹇義,禮部尚書呂震,司禮監太監王彥何在?」

三人立即出列,躬身道:「臣在。」

朱棣露出一絲笑意道:「今日大典朕與太孫就聽你們安排,開始吧!」

蹇義是今日的總指揮,呂震負責社稷傳承方面的禮儀,而王彥負責協調後勤。

今日參加慶典數萬人,光是這麼多人的吃吃喝喝,就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更別說這麼多人每個人出席的位置,都要有講究,來來回回,很是考驗組織者的經驗。

龍輦沿著承天門外的御道一直向南,出洪武門,經正陽門,出了應天府。

沿途道路兩邊,到處都擠滿了普通的老百姓。他們在知道禪讓大典的安排之後,有無數人都是提前一兩天都開始在這邊佔位置。

當然,他們每個人都經過了安全檢查,火槍和火藥都是不可能帶在身上的。

出了正陽門,就是應天府的南郊,這裡的老百姓就更多了,見到龍輦出來,他們都自發地跪了下來,向著龍輦磕頭。

人數雖然多,但是五城兵馬司,應天府,包括各大京衛都幾乎是全軍出動,維持秩序,所以並沒有出什麼亂子。

大明立國,除了修建皇宮、城垣以外,最為重要的建築,便是各種祭壇。

朱元璋在南京的南郊興建了圜丘壇,以祭祀昊天上帝;在北郊興建了方澤壇,以祭祀皇地祇;東郊和西郊則分別營建了朝日壇和夕月壇,以奉祀大明神和夜明神。

除此之外,他還在皇宮南側興建了社稷壇和太廟,並在圜丘壇西側建起了先農壇。

洪武十年,南京趕上了一次「極端天氣」,連續很多天陰雨不斷。朱元璋認為這是把象徵父親的天和象徵母親的地分開祭祀了,於是他急忙下令將北郊方澤壇與南郊的圜丘壇合祀,並且為合祀大典專門營建了一座新的大型殿宇——大祀殿。

這座彙集了各路神仙的場所,被朱元璋命名為「天地壇」。

天地壇有四處比較重要的建築群,其一是大祀殿這個正式的祭拜場所,其二西北的神廚、神庫、宰牲亭,這裡和大祀殿院落中間有72間廊道連通,用以運送祭品。

其三是大祀殿西南側的齋宮,這是皇帝在祭祀期間齋戒用的寢宮。為了安全起見,這座寢宮有兩重圍牆,並且每重圍牆外有一道御溝。

宮內有無梁殿一座,這座大殿在清代乾隆朝以前是皇帝用來齋戒和接見群臣的。

最後是天地壇壇牆外,還有一座神樂署。它本名為神樂觀,是在祭祀大典時演奏樂曲的道士們平時所居住和修行的場所。

洪武年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