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擔

八月初一的大朝會上,朱棣與朱瞻基並肩坐在了議會大廳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上面,接受來自東洲各個部落的首領朝拜。

他們大部分人所處的環境,跟原始部落差不多,沒有布匹,沒有絲綢,只有麻布和獸皮。

他們沒有鐵鍋,沒有炒菜,沒有調料,只有陶罐煮湯,燒烤。

他們沒有酒,沒有茶,只有原生的果汁飲料。

他們沒有鐵器,沒有車輪,打仗還依靠石頭,木棒,金器。就連最發達的阿茲特克,庫斯科王國,國王的出行指南依靠步行。

他們沒有工業,只有原生態的農業,來到大明,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竟然還能從大自然裡面煉製出各種東西。

在他們的眼裡,大明就是天堂,是他們從來沒有夢想到過的天堂。

著巨大的城市,優秀的文明,是任何人都為之陶醉的。

所有人心悅誠服地跪倒了主席台上,向朱棣和朱瞻基表示臣服。

巨大多數的部落首領,都懇請大明,希望大明能夠向他們派出工匠和農師,官員,帶領他們也過上好日子。

朱棣對東洲土著也是非常好奇的,他完全沒有想到,在遙遠的東洲,竟然還有跟大明人如此相像的土著,許多土著,現在換上了大明的服飾,看起來跟大明人幾乎沒有兩樣。

當然,也有一些土著跟大明人差異頗大,對他們,朱棣就冷淡的多了。在他的眼裡,只有跟自己像的人才是值得信賴的,那些不像的,就是一個死人。

這幾天,他一直將候顯帶在身邊,即使出去遊玩的時候也是這樣,不停向他詢問東洲的一切。

那個富饒的大陸,真的吸引住了他,他不止一次地向朱瞻基表示,想要親自帶著艦隊前往東洲。

但是朱瞻基想到了他的老寒腿,勸住了他,想讓他往南邊跑。

因為南洲移民在即,如果有朱棣親自前往壓陣,哪怕他什麼也不敢,也能震住所有人。

而東洲,朱瞻基根本不會派勛貴們過去,能去那邊的,只有指揮使以下的將領。

而且,朱瞻基暫時也不會派官員過去。最快也要等兩三年後,軍隊將那邊控制住以後,再委派官員。

當然,儒生和工匠,農師這些人,明年開始就要派一批過去了。教那些土著們製作簡單的工具,教他們耕地,挖礦,學說大明話,學寫大明字。

如今朱棣西征歸來,京衛各部也都回京,應天府周邊的軍隊就太多了。

他的幼軍多達四萬多人,這麼多人吃閑飯,不如直接派到東洲那邊去。

更主要的是海軍,他們將士第一批移民。以自願為主,每個自願前往的將士,都會按照級別,給予大小不一的土地,還有僕役。

是的,那些東洲土著,已經變成他們的僕役。而這個安排,並沒有遭到那些土著的反對,甚至還認為是榮幸。

這個計畫,朱瞻基已經做了好幾年。

所有海軍將士的分到的土地,都是沿海地區,並且以東部平原為主。

指揮使將會是最高級的官員,他們每人可以分到千里土地,五千僕役。

這千里土地,擱在後世,差不多相當於是兩百五十平方公里。

而指揮僉事一級減半,守備,千總再減半。到了普通士兵,每人可以分到十里土地,五十僕役。

南北美大陸總面積四千多萬平方公里,按照大明目前的計算方式,乘以四倍,有一億多里。

即使派十萬士兵過去,也不過只能佔據百分之五的沿海土地。

朱瞻基現在當然沒有這麼多士兵派過去,所以只能徐徐圖之,先佔據住那些天然港口,以這些港口向外輻射,慢慢佔領。

至於那些僕役,當然需要這些將士過去了之後自己找,跟那些部落來談。

現在劃分一個標準,是給那些士兵一個限制,今後不管什麼時候,不能超過這個標準。

等到那邊的沿海區域逐漸開發起來,再委派官員。十幾年以後,他的兒子們一個個成年以後,就分封過去,每個人佔據一大塊地方。

而這些士兵,移民過去的時候,朝廷會提供武器,種子,一家一輛板車,各種工具和鐵鍋,其他就不管了。

第二年開始,朝廷連俸祿都不發了,只提供艦隊運行的經費,武器補給。

這些將士在那邊需要自力更生,但是依舊有守疆之責。

他們完全不必擔心,每個人能分那麼大的地盤,並且還是肥沃的土地,怎麼也不會餓著他們。

而幼軍的職責則是向內陸發展,並且控制那邊的礦產資源。

以這些礦產資源提供海軍經費,建設經費,由內監負責分配。

而內監的任務就比較繁重了,他們需要向東洲大陸運送各種物資,建立貿易通道,今後東洲的商品,礦產,都需要他們運回來,然後將那邊需要的物資運過去。

實際上,朱瞻基也知道,分配給他們這麼多的土地,他們自己根本不會全部耕種。

大部分士兵需要服軍役,那麼多土地,配上幾十個僕役,能耕種多少?

不過那些土地上除了礦產,所有出產都是他們的,隨隨便便都餓不到,甚至能通過出產進行貿易富得流油。

如此好的條件,當然吸引了不少士兵報名,特別是曾經去過東洲的將士,他們自然知道那裡是一片好地方。

能去當人上人,總比在大明當一個普通士兵更好吧。

由於朱瞻基只是在海軍和幼軍內部招收移民的人,這一舉措還引起不少人不滿。也有不少宗室,勛貴,想要將分封南洲改成分封東洲。

但是朱瞻基將這些奏摺都留中不發,讓人不知道他到底打的是什麼主意。

上萬東洲土著,有五百多個部落。但是只有不到三十個大部落,剩下的都是小部落。

他們這些人只能派一兩個代表參加朝會,除了阿茲特克和庫斯科王國,其他的部落都是二十人一組向朱棣跟朱瞻基磕頭,速度進行的很快。

當兩個最大的部落向朱瞻基磕頭之後,所有人參拜完畢,朱瞻基才起身回了半禮,向他們頒發賞賜。

這些賞賜五花八門,但是主要是以鐵制工具,鐵鍋,布料,為主。

至於茶葉和香料,還需要經過市場培育。他們可不像亞歐人,吃的都是原生態食品,生死由命。

想讓他們知道茶葉的健康,風氣還需要引導。

而鐵器,布料,這可是不用說他們就知道的好東西,他們最渴望的也就是這些東西。

將他們打發了出去,自然有鴻臚寺的官員們繼續帶著他們腐敗,讓他們在應天府玩上幾個月,腐蝕一下他們的心靈,然後等到東洲艦隊組建完畢,帶著他們一起回去。

而他們,將會是第一批接受大明文明熏陶,然後必須要歸心的首領。

如果他們不聽話,太醫院有的是辦法讓他們自然死亡。而實際上,從東洲啟程開始,就有一百多首領已經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病死了。

這些土人一走,所有人的精神都集中了起來,原本一些開小差的大臣們,這個時候也忍不住坐直了身體。

從七月二十一,朱棣的禪讓詔書被蹇義他們接受,朱瞻基這已經兩次在早朝上婉拒繼位。

大臣們沒有第三次拜請朱瞻基繼位,就是為這一天。

主席台上,蹇義站起了身子,面向朱瞻基和朱棣跪拜在地,在他的身邊,其他十幾個大小九卿也紛紛跪了下來。

而台下的大臣們無法跪拜,卻都一個個站起身來,腰都彎了下來,頭都抵到桌面上了。

蹇義朗聲說道:「予聞皇天之命不於常,惟歸於德。故堯授舜,舜授禹,時其宜也。

自古明王聖帝,焦思勞神,惴若納隍,坐以待旦,莫不居之則兢畏,去之則逸安。且軒轅非不明,放勛非不聖,尚欲游於姑射,休彼太庭。矧乎曆數尋終,期運久謝,屬於孤藐,統御萬方者哉!

今永樂皇帝陛下身登大寶二十載,勞心苦神,百病纏身,故此傳位於太孫瞻基殿下。

五運更始,三正迭代,司牧黎庶,是屬聖賢,用能經緯乾坤,彌綸區宇,大庇黔首,闡揚鴻烈。革晦以明,積代同軌,百王踵武,咸由此則。

懇請殿下繼位!」

眾人紛紛應道:「懇請殿下繼位!」

他們連呼三聲,連拜三下。

朱瞻基站起身來,俯視著場內諸位大臣,心裡卻平靜無波。被朱棣從後面踢了屁股一腳,他才發覺自己竟然在這個時候走神了。

李亮他們看到朱棣的動作,差點忍不住一笑,連忙憋住。

這已經是第三次勸進,但是朱瞻基雖然不用拒絕,但是也不能一口答應。

他朗聲道:「永樂皇帝陛下奉天輔運,治化高於百王。文德武功聲教,被於四海。孤不如也,不敢繼位。」

蹇義又道:「帝王垂統,建永世之基圖,嫡長相傳嗣,萬年之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