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一百四十三章 風向

看到這種陣勢,值守在大門口的護衛們立即拉開了原本封閉的大門,其他護衛則開始維護秩序。

農莊入口這裡聚集了不少人,他們跟護衛一樣,還在興緻勃勃地看著熱鬧,這個時候,連忙讓開了主路。

太孫殿下經常來農莊,不管是護衛,還是住在這裡的研究員以及家屬們,都習以為常了,每個人都清楚自己該怎麼做。

而蘇父蘇母和兩個兒子,聽到太孫要來,被驚的呆若木雞,這可是未來的皇上啊!

他們不過是普通的老百姓,這就能見到皇上了?

老四和老六在京城待過,還見識過幾次太孫出巡,這個時候,連忙拉著自己的父母退到了大門外的溝渠邊。

蘇南被老六一籃子砸傷了臉,這點血對他來說不算什麼,最讓他難受的是父親給他的一巴掌。

這些年,他出生入死,早年的俸祿,除了糧食,其他大部分銀子都寄回家中。

也就是東征日本之後,獲得了一些賞賜,才存了起來。

後來升職,俸祿也高了,每個月他都給父母寄一個銀元,幾個弟弟有所求,也從不讓他們落空。

可是為什麼,現在竟然落得個如此結果?

自己在他們面前花了那麼多銀子,到頭來一點好也落不到。就連自己的父母,竟然還認為自己日子過的比其他兄弟好了,就是錯。

一時之間,他只覺得悲憤欲絕,腦子裡面嗡嗡作響。

還是一個護衛與蘇南相熟,過來拉著他到了路邊,輕聲說道:「蘇千總,殿下馬上就到了,你這血流滿面的,不要讓殿下看見,那可是失儀。」

蘇南擠出了一絲苦笑,跟他點了點頭,背轉過身子,看著農莊牆外防護溝裡面青翠的蓮葉,只覺得自己的心比蓮子還要苦。

他到底做錯了什麼?

天氣炎熱,朱瞻基乘坐的八馬龍輦是那種四面通透的涼亭式的馬車。下雨的時候,只需要將四周的布幔拉下來就好。

當然,也就是每次來農莊乘坐這樣款式的龍輦,因為這裡出了皇宮就是,也不經過人多的地方。

要是去其他地方,基本上還是要乘坐那種有防護牆的龍輦,一是為了安全,也給羽林衛減少一些壓力。

電機雖然在兩年前就已經製作出來了,不過卻非常粗陋,達不到工業化的標準。

這裡面不是工作原理的問題,也是因為材料工藝達不到。

因為電機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細銅線,而且還是漆包線。

漆包線容易製作,只需要在銅絲拉出來的時候,從絕緣漆裡面過一道就可以了。

但是銅絲的拉絲工藝,才是真正的難。

六年前,在朱瞻基的安排設計下,利用曲軸運動原理,馬致才就製造出來第一台拉絲機。

但是,當時生產的鐵絲,鐵絲,直徑都在兩毫米以上。

拉絲的工藝是一項非常系統的工業配套,後世的一台拉絲機,就能完成拉絲工業,但是這個時代,需要十幾台機器相互配合。

不管是鐵絲,還是銅絲,直徑在一毫米以上,三毫米以下,是最容易加工的。無論是想加粗,還是想要拉的更細,難度都要倍增。

特別是想拉細絲,比粗絲更加艱難。

拉絲廠經過這些年的連續改進,目前也只能將銅絲拉到0.5毫米左右,這已經是耗費了無數人的心血。

而這麼粗的銅絲,顯然並不符合電機的工作原理,造成了現在實驗性的電機一個個都龐大無比。

不過,如此巨大的電機,卻又一個好處,那就是經過水力帶動,或者是蒸汽機帶動之後,電機可以發出的馬力也非常大。

雖然一些大型設備帶動不了,但是基本上,一些普通的機械,都能用電機帶動。

不管是水力帶動,還是蒸汽機帶動,通過電機進行動力輸出之後,動力就變的平穩起來。

動力平穩,這可是現在加工工藝里最難解決的問題,蒸汽機就不用說了,水車也有動力不穩的時候。

這個時候,電機在精密加工方面,就受到廣泛好評,如今的車床,磨床,加上電機帶動之後,都比原來的加工工藝提高了許多。

但是,電機不能小型化,就不能普及。

電力研究院這次的突破,就是在藍煙的研究下,終於發明出來了竹炭絲燈泡,這就代表著,大明將會逐漸走入電力照明時代。

今日農莊門口聚集了這麼多人讓他有些意外,不過他已經習慣了不再清街,倒也沒有在意。

龍輦轉彎的時候,速度降了下來,他也放下了手裡奏摺,向外望去。

大部分百姓都低著頭,只敢用餘光看向自己,也有一些老人,跪在路邊,只有一些孩子,好奇地看著他。

餘光一掃,他看到了一個有些熟悉的背影。雖然背對著自己,但是朱瞻基看到他那淡藍衣衫上面,有血跡形成的暗影。

他開口問道:「蘇千總,這是如何弄得?」

蘇南心裡自怨自艾,但是也一直關注著太孫的儀仗。他沒有想到背對太孫,竟然還被對方看到自己身上的血跡。

他不敢抬頭,轉身跪了下來。低頭道:「一點小事,不敢驚擾殿下。」

他不敢說沒事,也不敢胡亂找個理由,否則就是欺君之罪。

見朱瞻基開口,幾個御者就連忙牽住了馬,龍輦停了下來。

「抬起頭來。」

蘇南連忙用袖子擦了一下臉,才敢抬起頭來。朱瞻基看他臉色也就是一個不大的傷口,只是在臉上,因為流血,顯得有些嚴重。

他不再問他,又問旁邊的護衛首領。「這首善之地,如何能讓人欺負了我大明的英雄?」

護衛首領也是羽林衛的一個千總,朱瞻基卻叫不上名字。他抱拳道:「殿下,實乃是家事,小臣不敢插手。」

蘇南三人是朱瞻基當初為了宣傳軍隊,立的榜樣明星,他們的故事已經編進了大明英雄錄,出版了數十萬冊。

朱瞻基沒事的時候,也經常會翻一翻。

對蘇南的家世,他還是比較清楚的,沒有想到是他父母鬧出來的糾紛,還以為是夫妻倆打架。

說起來,他的妻子是自己賞的,婚事也是自己操辦的。他可不想因為他的家事影響到他的個人形象,作為一個英雄形象,要是因為家事影響,對大明的宣傳不利。

他扭頭一看,沒有見到他的妻子,問道:「可是家有河東獅?」

蘇南連忙道:「內人賢惠賢淑,實乃賢妻。」

朱瞻基懶得猜測,說道:「從實道來。」

旁邊的蘇父,蘇母,還有他的兩個弟弟,一看這一幕,腿都軟了,蘇母那個鄉下女人撲通一聲坐在了地上。

而蘇父這個鄉下老農不過是仗著自己的身份在蘇南面前強勢,平時對一個小官吏都是卑躬屈膝。見狀,連忙一下子跪了下來,卻也不敢開口。

蘇南也不敢犯下欺君之罪,只能一五一十,盡量公正地把事情說了一遍。不過言辭之間,還是維護著家人。

他受點委屈事小,要是因此觸怒了殿下,那才麻煩了。

這種偏心眼的父母,朱瞻基見識的多了。在後世,家事,即便是法院也不好插手。

但是現在不是後世,這可是天地君親師階層分明的時代。

天地最大,下來就是君,君比親爹親娘都要大。

其他人不好插手,但是朱瞻基可以名正言順地插手。

聽完蘇南的陳訴,朱瞻基望向了瑟瑟發抖的幾人,問道:「你們可有話要說?」

蘇父磕頭道:「小民家事,不敢煩擾了殿下。」

朱瞻基朗聲說道:「蘇南,這是為我大明流過血,立過功的英雄。朝廷授予湖陽子爵,昭信校尉,實任海軍第一艦隊千總。父母偏心,孤管不了,但是兩個白丁,竟然敢對孤親自授予的英雄動手,罪不可赦。

來人。今日正門值守人員,身為護衛,不能維護秩序,維護英雄利益,一人五大板,以儆效尤。

蘇家兩兄弟,好吃懶做,心懷貪念,毆打朝廷命官,一人二十大板,判流徙南洲,十年不可返。

蘇南之父母,不顧蘇南為家族計,貪得無厭。茲念年歲已大,免了板子,派人送回荊州,著令荊州府推官,此後不予他們路引,讓他們永世不得離開荊州。

另,蘇家一門四子,自當分家。著海軍部,將蘇南所分免稅田由荊州府更換到應天府周邊。今後蘇南每年孝敬父母十枚銀幣,直到百年之後。」

朱瞻基話音一落,跟在後面的錦衣衛就撲了上去,按住了蘇南的兩個弟弟,拔下了褲子,就在路邊執法。

而羽林衛當然不會由錦衣衛執法,他們自己都有執法隊。而值守的一幫護衛這個時候都無奈地摘下頂戴,列隊進入庄內受刑。

這五大板可真是無妄之災,他們都恨死了鬧事的幾人。

原本只是看個熱鬧,誰能想到殿下還能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