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一百四十二章 國事家事

金錢與軍權,這是一個皇帝必須要控制在自己手中的資源。

任何人,最多只能涉足管理一個方面,而不能兩方面都能插手。

陳瑄要做孤臣,是因為他一開始就是孤臣。投靠朱棣晚了,滿朝文武,也就一個豐城侯李彬跟他關係好,其他武將看不起他。

縱然他的能力再強,資歷太淺,那些從一開始就追隨朱棣的勛貴們也瞧不起他。

黃福這邊又不一樣,他是文臣。朝中的文臣基本都是建文倒台之後,才追隨朱棣的。

他主要是永樂元年就當了工部尚書,又能力出眾,就有些心高氣傲。

他早年得罪了陳瑛,陳瑛可是一開始比紀綱還要狠的角色,但是朱棣惜才,不肯殺黃福,陳瑛也只能將他先趕到北平,後又趕到交趾從軍。

卻不曾想,黃福在軍中也藏不住,以一個文臣,逐漸成為整個南征軍的後勤總兵官,最後更是靠威望又主掌交趾。

陳瑛倒台,他原本就該回京了。只是交趾離不開他,才一直留在那裡。

這個時候,他又因為正義得罪了橫徵暴斂的馬琪,把內監系統又得罪了。

要不是朱瞻基,他不可能回京當兵部掌印官。

這兩家結親,就犯了他的忌諱了。

雖然他們的忠誠值得信賴,不管是陳瑄,黃福,黃淵,他們都是能力出眾,朱瞻基很欣賞,很信賴的對象。

但是身為一個上位者,絕對不能給任何人這樣的機會。

權力一定要平衡,這是穩定的基礎。

黃淵今年才三十三歲,即便他忠心耿耿,一輩子公正廉明,以後也會變成一個權臣。

朱瞻基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少歲,活個七老八十還好,誰他都能壓的住。

要是像原本的歷史中,英年早逝,那個時候,誰能制衡黃淵?

他要是稍微有點歪心,那個時候,江山就危急了。

所以,不管什麼時候,不能給他這樣的條件,從一開始就杜絕這樣的事。

朱棣如今要禪位,這些時日就幾乎不管國事了,天天到處晃蕩。

等他繼位以後,已經籌備了好幾年的朝廷改制,就要逐步開始實施了。

朱瞻基最先要改的,就是外交,如今的鴻臚寺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外交的需要。禮部,通政司也有部門與外交有瓜葛,這些方面一定要理清。

鄭和管海軍不過是權宜之計,在朱瞻基看來,他是一個非常合適的外交部尚書人選。

雖然陳誠認為他跟候顯兩個人的外交能力更強,但是他們兩個人只是與人交際的能力強,口才強。

卻缺少鄭和身上的這種貴氣,缺少一個泱泱大國領導人身上應該有的大局觀和從容。

陳誠是很厲害,但是讓別人見了就怕,見了就忌憚,這就不好了。

所以,陳誠是個通政使的合格人選,而不會是一個外交部尚書的合格人選。

他這樣的人,就適合搞情報。

鄭和調到外交部,海軍這邊是朱瞻基最重視的權力部門,他自己總管,也需要一個得力人選幫他處理公務,他看看中了黃淵。

黃淵的統籌管理能力,已經得到了驗證,海軍的日常事務,在他面前,根本不算什麼。

但是在陳瑄還在擔任銀行總督的時候,他絕對不會在他們結親之後,還把這個擔子交給黃淵了。

第二日,早飯前,黃淵的帖子就遞了上來。

朱瞻基吃著粥,聽著李亮彙報一個個求見的人名帖,還將他們有什麼事做了簡單概括。

而在朱瞻基接見他們之前,根據他們拜見的理由,通政司和錦衣衛,包括咨情司,還要將這些事全部查一遍,絕不會出現來人說了什麼事情,朱瞻基卻一概不知的情況。

由於東洲一下子來了上萬人,李亮這些時間也一直忙碌不堪,憔悴了許多。

東洲那些土著代表,因為人數太多,現在被安排在了城裡的國子監,城外的理工學院住宿。

理工學院的設計是按照三萬人設計,目前已經建成的宿舍區,就有三十棟。

這宿舍樓跟後世八十年代的宿舍樓差不多,中間是一個寬樓梯,兩邊各有五間宿舍,一間可以洗澡的廁所。

每間宿舍有六張高低床,可以住十二人,一共五層高,一棟樓就能住五六百人。

雖然是如此簡陋的條件,但是對大部分土著來說,這有著玻璃窗戶,乾淨整潔的宿舍,已經遠超他們的想像了。

他們每日的日程都排的滿滿的,在學校里學習參見皇帝的禮儀一日,在鴻臚寺,內監,禮部的人員帶領下,到應天府參觀一日。

他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土豪,什麼都沒有,就是有黃金,有錢的只要出門,都會購買大批對他們來說,稀奇古怪的東西。

一些部落沒有黃金的,他們也都攜帶了各種特產。對他們來說尋常的東西,大明也有不少人喜歡,內監統一買下來,然後再高價售賣出去。

等他們都培訓好了,朱瞻基才會分批次地接見他們。

黃淵在帖子里自訴,認為黃家既然已經與陳家定親,自然沒有反悔的道理。

聽到他這樣說,朱瞻基就開始考慮海軍總督的新人選了。

至於黃淵,先老老實實地為南洲移民服務,為海軍服務,等到陳瑄以後下台了,才有真正掌權的機會。

可是新人選讓朱瞻基有些犯愁了,既要熟悉海軍情況,管好各種瑣碎事務,還不能走歷史倒車。

他倒是有幾個人選,保定候孟瑛,瀛洲侯朱真,還有一個就是這次前往東洲立下大功的候顯。

有鄭和在前,這次候顯怕不是也要封一個虛名公爵了。說起來,他的功勞比鄭和還要大,將近兩百萬兩黃金,四百多萬兩白銀,不要說一個虛名公爵,就是一個世襲罔替的公爵,也值得了。

而且他跟鄭和還不一樣,鄭和還有親侄兒,能繼承家產,他卻已經沒有近親。

只不過,如今戰功還在統計,暫時還沒有封賞。

至於另一個功臣易信,這次前往東洲的表現並不算太好,在東洲殘暴不仁,貪財好色,雖然立下大功,但是爵位上升一升,卻也不會再重用。

他們三個人各有優勢,也各有劣勢。

論對海軍的了解,水上作戰,朱真最擅長。

論名望,收攏人心的能力,孟瑛最強。

而候顯兩方面都略有不足,但是最值得信賴,而且處理繁雜事務的能力,要略勝兩人。

孟瑛是那種世家子弟,當領袖足夠,讓他處理瑣事,基本要靠別人。

朱真呢就是一個武將,名氣大,處事最弱。

經過一番考慮,朱瞻基還是決定讓候顯接任鄭和的位置,他不需要一個英明的領袖,因為沒有人比得上他,他卻的是一個能具體處理事務的輔臣,候顯最合適。

而朱真和孟瑛,朱瞻基也準備重用,南洲需要一個海軍將領負責協調移民事務,孟瑛這個孟子之後,擔任海軍負責人非常合適。

而東洲那邊想要教化,方便以後管理,讓各族臣服,也需要一支艦隊駐守,讓朱真過去鎮守,也非常合適。

當然,這個提督或者總兵官,只會暫時在那裡管理,不會分封。

東洲以後只會派士兵,士兵親眷,還有他的子女以及普通官員過去管理,絕不能讓高級將領在那邊參與太深。

南洲距離近,中間也有無數中繼島嶼,往來會不斷。以後即使有人狼子野心,想要割據,也容易鎮壓。

但是如果任由他們在遙遠的東洲形成尾大甩不掉的局面,到時候,就是一件麻煩事了。

「電力研究院那邊遞了帖子,說是電機有了重大突破,能平穩運行了。」

朱瞻基大喜,立刻說道:「安排車駕,今日不見那些官員了,吃完飯我就去下馬橋。」

承天門外鴻臚寺,劉萬跟黃淵說道:「福安候,殿下交待,已經知道了你的心意,今日就不接見你了。讓你好好看看東洲的資料,過些時日,待南洲移民動員的時候,再找你說話。」

黃淵內心嘆息了一聲,臉色不變地長揖笑道:「多謝劉少監……」

今日不見他,顯然殿下對他給的答案不滿意。不過,黃淵的心裡並無懊悔,實際上,在失望之餘,還有一絲輕鬆。

如果他真的跟劉家退親,就會聲名塗地。而他以三十齣頭的年紀,真要是被委以重任,他現在就已經風頭出盡,木秀於林,那個時間,簡直是烈火烹油了。

所以,哪怕是真的讓他接管海軍,他也一定要推掉這個任命。

殿下現在失望,總好過將黃家置於險境。

下馬橋農莊。蘇南一大早醒來,嬌妻蓮兒摟著小女兒還在酣睡,眼角還有可見的淚痕。

他怕驚醒了她們,動也不想動一下,卻忍不住長嘆了一聲。

不曾想,蓮兒並未熟睡,一聲嘆息就將她吵醒。她睜開了眼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