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篳路藍縷 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善

後世的祖國閱兵方陣,在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

現在這種方陣提前六百年來到大明,對所有人的震撼都是難以言喻的。

雖然現在服裝款式遠比不上後世的整齊,但是已經足夠了。他們每人穿的新馬靴,在跑道上發出整齊的聲音,這腳步聲,似乎直接踩在每個人的心上。

閱兵,永遠都是最能激發集體榮譽感和歸屬心的途徑。

相比之下,朱瞻基讓幼軍出列的時候,排出了劈槍的動作,遠沒有那麼震撼。

不過在所有方陣裡面,表現最好的不是幼軍,而是羽林衛學的學員兵們。

他們從入學開始就開始列方陣,走正步,到了這種時候,他們的表現自然最佳。

朱棣一直站在窗口,目不轉睛地盯著場內,看著一塊塊方陣走過去。

一直在運用自己情緒,引領著場內的氣氛的李亮,突然之間猶豫了一下。

他回頭看了看臉色平靜的朱瞻基,又看了看手中的稿子,硬著頭皮喊道:「最後一支方陣,是我大明最年輕的一支軍隊,她們的手中沒有火槍,沒有大刀長矛。但是,她們的手中,卻有著止血的紗布,有著救命的良藥。她們就是在太孫殿下的指導下,從宮中挑選出來的宮女醫護兵。」

此言一出,全場嘩然,就連朱棣也是渾身一震,忍不住轉頭看了看依舊平靜的朱瞻基。

「胡鬧,女人如何能上戰場!」

在後世,女人不僅能上戰場,還不僅僅限於當醫護兵,在通訊,後勤等各個領域,都有女人的身影。

但是在這個時代,讓女人上戰場,的確有點石破天驚,毀人三觀的感覺。

朱瞻基笑道:「孫兒也只是試試看,宮中不少宮女如今無家可歸,他們在宮中服侍二十年,總不能臨老落個無依無靠。如今皇家醫院就用了大批的宮女,他們比那些男人更細心,也更有耐心,如今那些醫院的病人,都還指定女護工照顧。」

「但是戰場……」

「皇爺爺,又不會指望她們打仗,只是在後方救治傷員。何況,她們都是孫兒挑出來的三十歲以上的宮女,不會引發將士覬覦。真要讓她們在軍中找到將士成家,也算做了一件好事。」

朱瞻基沒有從設立女護士的必要性來談,只是口口聲聲說給宮女找一個歸宿,這讓朱棣也有些無話可說。

如今皇宮內不僅太監多,宮女也多,許多宮女十三四歲就進了皇宮,二十年之後,家中父母早已過世,孤苦無依。

老太監們還能打發到中都守城,守墓,這些宮女真是不好安排。

內庫那邊,紡織廠需要大量女工,不過那些宮女都是從小就經過培訓的。這些在宮內伺候的宮女幾十歲了,學起來又慢,那些太監們都不願意要這樣的女工。

不過,這兩年來,朱瞻基放出去了兩批宮女,都安排在皇家醫院當護工。

一開始,她們自然是不受待見,許多病人堅持不要女護工照顧。

但是,時間長了,接受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女人相比男人更加細心,而且在如今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女人的謙卑和服從也更加遠超後世。

宮女本來就是照顧人的,他們的服侍也更加周到。用她們當護工,病人更加滿意。

現在除了一些老古董不要女人照顧,大部分病人現在更喜歡用這些宮女,享受皇家待遇。

不少民眾都忍不住站起身來,看著場地內走出來的女護工們。她們身穿白色大褂,頭戴白帽,只有胳膊上面戴了一個紅色袖箍,腰間系了一條牛皮腰帶。

她們的裝扮也格外讓人詫異,朱棣都忍不住說道:「讓她們一個個穿的跟披麻戴孝一般,晦氣!」

朱瞻基笑了起來,解釋說道:「這樣的裝扮讓她們更顯眼,白色也易臟,有了污漬就能發覺。」

對這一點,朱棣也無話可說了。

從顯微鏡發明出來,大明的醫療技術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以前許多不知道原因的病症,現在通過顯微鏡的觀察,都能得到確認。

病菌現在對許多大明人來說,已經不稀奇了。軍隊的傷員救助,現在對衛生條件的要求就越來越高。

而這樣的衛生要求,也的確救活了不少以前認為的不治之傷。

現在軍隊裡面的傷情大部分都是刀箭外傷,只要在止血和感染方面提升了技術含量,讓軍隊的傷亡率大大降低。

每一個方陣繞場一周,然後從朱瞻基他們的正對面,進入中間的足球場。

當女護士方陣也踢著正步,繞場一周之後,原本民眾對她們的抵制之心,也淡化了不少。

不少將士都還在開玩笑,認為以後有了這些女護工來救治他們,比那些大老爺們更好。

可惜的是,如今這些女人年紀都大了一點,要是殿下安排一批小姑娘當護工,還能解決一部分單身問題。

當然,最少短期之內,這是不可能的。

所有方陣聚集在了場地之中,形成了整整齊齊的方陣。鼓聲停止,李亮的聲音又再次響起:「所有將士,行禮……」

場地內的將士整齊地面向朱棣和朱瞻基單膝跪拜,右拳擊胸三次。

而不僅僅是他們,包括場地的民眾,這個時候也忍不住跟隨他們的動作,向朱棣行禮。

看到這一幕,朱棣忍不住心潮澎湃,也向所有人回敬軍禮。

今日的閱兵,讓他大開眼界,也極為滿意。

對所有大明人來說,這場閱兵都足以振奮士氣,增強自信,加強凝聚力。

但是對觀禮的數千外國使節們來說,如此雄壯的大明士兵,卻讓不少人感到恐懼。

特別是西北各族,他們大多都是一些牆頭草,一個強大的大明,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好事。

一時之間,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望向一個地方,那就是夾江工業區。

對他們來說,獲得大明製造火槍的技術,才是最重要的。

沒有火槍,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敢反抗大明。

在閱兵式後面,是朱棣對立功將士的嘉獎,除了張昶和留守在撒馬爾罕的鄭亨,張信也依靠後面的戰功和繳獲,被進封為鄖國公,世襲隆平侯。

國家安寧,如今爵位的獲取越來越難,而且受了朱瞻基的影響,許多獲封爵位都是世代遞降,張信獲封鄖國公,讓所有人都羨慕不已。

當然,最受嫉妒的還是被封為彭國公的張昶,他從彭城伯直接進封彭國公,而且因為他是太孫的舅舅,還被授予中軍都督府左都督之銜,掌管京衛指揮使司,名副其實的大權在握。

轟轟烈烈的授勛儀式也與往常不同,朱棣親自召見了獲封伯爵以上將領,讓他們與自己一同在主席台前,享受全場十萬人的恭賀。

一直到日暮時分,這場慶典才落下了帷幕。

朱瞻基陪著朱棣,沿著獨立出口剛下到競技場外面,就看到了張昶守在那裡。

見到朱棣,張昶立即雙膝跪拜,俯首道:「臣參見陛下,參見太孫殿下。」

朱棣今天心情頗好,上前扶起他的臂膀讓他起身。「彭國公離家三年,不急著回家團聚,留在此處為何?」

張昶低頭道:「臣有幸追隨陛下西征,不過是憑藉運氣立下大功。如今得陛下厚賞,卻心懷不安。臣資質愚魯,自知如今能得領軍大權,實乃……還望陛下能收回聖命。」

朱棣扭頭看了看朱瞻基,笑問:「瞻基以為如何?」

朱瞻基當然知道自己的這個舅舅能力不過尋常,當一個普通指揮使就已經是極限了。現在,因為自己的關係,他卻站在了許多名將的前面,自然心有憂慮。

朱瞻基笑道:「彭國公能認清自己的能力,這是好事。不過如今大明有了新式火槍,領軍作戰自然與過去不同,就連英國公,最近兩年也一直在研究新式戰術,不敢怠慢。所以,在新戰術面前,許多將領以往的經驗都不足為憑。讓彭國公掌京衛指揮使司,孤是放心的,只此一點,就足夠了。彭國公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今後多練兵,多學新式戰術,成一代名將也非難事。」

朱棣笑道:「彭國公可明白了?此事以後休再提起,回去吧……」

張昶明白了過來,讓自己掌管京衛指揮使司,是自己這個外甥的意思。他這個舅舅自然是不會害自己外甥,看來這個指揮使,是不接不行了。

張昶走後,朱棣招呼朱瞻基與自己一同上了龍輦,才說道:「張昶是個本分人,這樣的人,拱衛京城,朕也是放心的。真讓張輔這樣的人掌管京衛,朕才不放心了。」

朱瞻基笑道:「英國公這樣的名將,還是打發到外邊去的好。」

朱棣點了點頭說道:「如今交趾逐漸安靖,瞻基可想好了如何安排他?」

一開始,朱瞻基是想讓張輔鎮守交趾的,那裡屢次反叛,讓大明耗費巨資,十數萬大軍深陷泥潭。

但是,當大明各軍裝備了火槍,拿著大刀,木棒跟大明作對的陳氏,就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